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15点17分,启程巴黎》经典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公众号

《15点17分,启程巴黎》经典影评10篇

《15点17分,启程巴黎》是一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斯宾塞·斯通 / 安东尼·萨德勒 / 亚历克·斯卡拉托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5点17分,启程巴黎》影评(一):这次恐袭很有法兰西历史传统(列车员躲最后一节 警卫室反锁,不管乘客怎么拍门,所有人命交给恐怖分子和英美人士去PK)

网上查看到当年历史情况的细节描述:

http://www.yicai.com/news/4675582.html

其中关键的亮点在于——在车上乘客惊慌失措之时,该火车列车乘务人员却一路奔向11节车厢后的警卫室(列的末尾),把他们自己锁在里面,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任凭外面的人如何敲打,死也不出来。 与此同时,恐怖主义分子所在的12节车厢内的3位美国人和一位英国人行动了。————很有法兰西传统不是么?担负责任的法国公职人员、军队、总是第一时间保自己,投降绝对积极,首先保自己命,至于自己职责该保护的人民群众,就丢一边吧,然后自己的职位和薪水福利待遇要死保,不折手段罢工要挟政府和整个社会(法国铁路职工罢工可是很积极的),反正自己不能损失,自己责任职责都是第二和可以损失的。

这就是法兰西的本质精神,法国人民从来靠别人拯救,一战二战都靠英美拯救,而和英美乃至自己国民互相之间窝里斗抢利益法国佬绝对积极。至于其他浪漫什么的都是自己雇佣媒体吹嘘的美化自己的,法国佬的本质其实很丑陋。

:现场经历者采访中的实话:“我们听到有乘客喊英语:他在开枪!他在开枪!他拿着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他表示,“突然列车乘务员顺着楼道背弓腰开始狂跑。他们的脸都变成惨白色,跑向自己的警卫室,用特殊钥匙打开门之后在里面锁住自己。 ————法国公职人员逃命招数绝对在行,绝对专业,所以难怪有人说:和占领莫斯科一样困难的是在法国佬投降前占攻占巴黎。

《15点17分,启程巴黎》影评(二):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就看你如何选择

动作片有时如果死个英雄会让故事更加壮烈且更容易打动人,但真实生活中,我很庆幸英雄可以活下来,活着讲给大家听他们在那时那刻究竟经历了什么。继 《12 Strong》之后,华纳又推出了一部真实英雄事迹改编的故事 《The 15:17 to Paris》。只是这部距离我们更近,发生在2015年,而且片中很多内容相信都会让普通人找到共鸣。因为这不是残酷的战场,任何人在今时今日都可能经历这样的事。然而却真的没有几人可以像片中这几位那样毫不犹豫地冲向恐怖分子。而且片中主要人物,斯宾塞·斯通的故事与美国队长还真的很相似呢。他的故事有可能会激励出更多的英雄。在如今恐袭笼罩的世界,真的很需要这样的英雄。

想想过去几年里发生的恐袭,大都是手无寸铁的人们直接遭扫射或被炸,就算逃跑或躲避还是无能为力。说实话,现在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告诉人们在面对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除了逃命,就只有听天由命。然而片中的斯宾塞·斯通很显然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在看到持枪恐怖分子没多久,他就直接冲了上去,甚至是直面枪口。因为那时枪居然卡住,没有打中他,才得以让他有机会与其他人一起迅速擒拿恐怖分子。让恐怖分子都还没有机会实施计划。但就算他真的被射中,他这个冲上去的动作照样会改变一切。也是这个动作,救了很多人。

如果他没有这么做,后果不堪设想。正如他自己曾说的:我不希望我妈妈看到我尸体时是躲在桌子底下。大部分普通人是做不到这点的。当然,他和他朋友受过军事训练,是军人。但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参军也是希望可以保护其他人。只能说,这车人命好,遇到了这样的旅客同行。

这样的英雄时刻,我们往往都只在电影里看到。比如美队1里面,Steve Rogers在军营训练时,手雷扔过来,大家都躲闪,只有他扑了上去。那个时刻,大部分人都觉得,只是电影,只是吓唬人。然而,看到有人真的这么做时,相信大家都会十分敬佩与感动。

斯宾塞·斯通的故事类似美队的还不止这里。他从小是个胖子,学习不好,但一直希望参军。他为参军努力减肥,经过严格训练真的通过了很多测试。那种特别想参军,在军队里非常认真的样子也是与Steve Rogers很像。

可以说,这样现实的英雄题材是绝对应该拍成电影的。即使伊斯特伍德爷爷没做,其他人也会做。然而,不像《United 93》,这部电影大部分的情节并不在火车和这件恐袭上。原因是,这次袭击和反击真的很短暂,与911那个恐怖早上完全不同。没办法独自撑起一部电影。老伊于是花了很多时间去讲述三个年轻人小时候的故事,为何参军,在军营里的生活。

为了不让观众闷,他们小时候上学的部分是以喜剧方式呈现,效果很好。观众一下就会看出这部分特别类似《Lady Bird》。因为这三人居然与Lady Bird一样来自Sacramento的教会学校,里面的老师塑造得与《Lady Bird》中真的是如出一辙,超级有喜感。

后面还花了很多时间去讲述三人去欧洲旅行。这段我觉得太长了,很多观光日常,自拍聊天等。但,不得不说,这段其实最容易引发公众共鸣。为何呢?看着他们开心地逛意大利、德国、荷兰,并讨论着要不要去巴黎,我们每个人都会同样想起以前那想去欧洲就去欧洲的日子。如今,一切都大不同了。提起欧洲,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会不会遭遇恐袭。谁也不敢说走在巴黎的街道上还会像以前那么无忧无虑。所以看着三个人在意大利自拍,去名胜古迹,甚至坐火车,相信大家都会想起以前自己作游客时的美好时光。

三位英雄自己在片中饰演了自己,还演得不错。他们的母亲,小时候及老师等都是演员诠释。所以其实三人出镜并没有从头到尾,只有斯宾塞·斯通相对多一些。

你可能不会觉得这是像《United 93》那样紧张又写实的电影,因为事件本身及叙事方式的不同,但绝对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故事。因为它证明了: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就看你如何选择。同时也庆幸这些人活着回来让咱们看到了这个故事。不然像《United 93》,只能杜撰,用塑造英雄去鼓舞人心,然而残忍的是,永远没人知道那架飞机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15点17分,启程巴黎》影评(三):真实的尴尬

这部电影最初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三名真人出演自己的见义勇为群众,还有预告片里面spencer冲向持枪恐怖分子的镜头。

结果,电影中,除此之外的所有戏份,都相当无趣。

我觉得现在的某些好莱坞电影陷入了“based on true story”这样的怪圈,一个受到大家关注的事件,如果有趣的话,就要刨根问底极尽挖掘,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拍出了两部电影,一部《恐袭波士顿》讲如何应对恐怖分子,一部《坚强》讲受到创伤如何坚强应对,影片的质量见仁见智,我是觉得,《恐袭波士顿》至少在有限的事件素材中还算优秀地整理出了一条主线,整个剧情的走向也算紧凑,而《坚强》在剥离这个事件本身之外就是一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更不要说这个励志故事也没有拍得多么精彩。

我觉得电影讲述一个故事最重要的点并不在于其本身的影响力,而在于这个故事它是否一波三折,是否能让人被吸引,被感动,以及故事之后值得挖掘的潜力。

去年年末看《灾难艺术家》,因为《房间》的幕后故事非常有趣,所以虽然《灾难艺术家》拍摄的水平一般,电影成品仍然有很不错的喜剧效果。

前几天看的《I,tonya》,剧情本身是很多美国人家喻户晓故事,而其通过很赞的剪辑,沉重的内核与轻松的表现形式的反差,也使电影达到了不错的表达效果。

即便是导演之前的《萨利机长》虽然也是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可是导演把侧重点和剧情的高潮放在了坠机之后面对质询的部分,赋予了故事更深刻的内涵。

而如果让我们看一下这部《15:17 启程巴黎》的故事,三个年轻人把一个火车上的恐怖分子制服,听上去还不错是吧,可是这整个事件大概也就不到两分钟,电影为了能拓展这个事件,在其后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去描写主角救助一个被枪击中的乘客,而即便如此,这个事件在电影中也只占了很小的篇幅。

那么这个故事本身有什么值得挖掘的地方么?没有,只是三个普通人罢了。

所以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改编成电影的故事,一方面它如此短小,以至于你加上慢镜头也只会占到电影篇幅中很小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背后的内涵,背景并没有太多值得讨论的地方,这么一来,这个电影在选材上就是失败的。

短小的事件其实是可以改变成不错的电影的,比如《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虽然也只是个几分钟的战事,但是在优秀的电影技术以及合理的意义探讨,使得比利林恩的观感要好上很多。。

反观《15:17》,电影在前面2/3的篇幅中讲了些什么?

三个孩子的成长,是不太乖巧的问题儿童。

encer作为故事主角,一直想上战场救助他人,也很努力,然而因为一项测试没有通过,和自己的目标失之交臂。倒是另一个伙伴当上了大兵,还找到了个德国妹子。

然后三个朋友就去旅游了...

先是去罗马,然后是威尼斯,然后貌似到了德国,接着去了阿姆斯特丹,最后登上了去巴黎的火车。

这一段拍得简直是毫无意义,除了展现这几个人是活生生的大小伙子之外,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而这电影所标榜的真实,还真的挺真实的,那些我去过的景点,仿佛故地重游一般。

可是我是在看电影啊!他们泡妞,他们去夜店跳舞宿醉,他们逛景点,他们自拍,和他们成为英雄有毛关系!!!

这就要说到影片想要强调的几个点了:真实与平凡人同样能成为英雄

说那几个人是平凡人,我是决计不信的,一个是已经去过海外执行任务的大兵,另一个是虽然不是正式士兵,也经历过严苛训练而且体力超群的健壮汉子,至于那个黑人,他好像也没有在制服恐怖分子过程中发挥太大的作用。

所以,应该是,普通的美国大兵也是可以成为英雄的。

然后就是真实了,电影为了这种真实甚至让三名角色本色出演,不得不说,我吃了这个噱头,所以我来看了这场电影,可是,这种手法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效果,毕竟电影花了太长的时间去描写他们的日常,事无巨细,文本也非常生活化,可是已经真实到无聊了,在他们在宿醉转天早晨谈话的桥段中,明显能感觉alex(就是那个去过战场的哥们)有着很不自然的表演,当然这并不能怪他们,毕竟他们不是专业演员,spencer的戏份最多,虽然不能说演出有多么出彩,至少看上去无功无过,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来说,比国内很多电视剧的专业演员演技要好。

然而这并不能掩盖剧本的羸弱,宛如流水账一般毫无起伏的大段剧情,仅仅用几个笑话作为调剂,这确实是真实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大抵都是这么无聊而日复一日,不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不会被拍成电影的原因。

说起最近看过的同样火车上的故事,尼姆连森的《通勤救援》无疑更加爆米花,好看程度也更胜一筹,值得一提的是,《通勤救援》的开场的意图就是要展现日复一日每天登上火车,于是电影用了很巧妙的蒙太奇剪辑,将不同日子,不同天气串联成一次从家赶往工作的旅程,虽然在技术上还有瑕疵,不过已经是个很不错的开头了,至少,比《15:17》要好很多。

总之,三位主演的演技值得肯定,而剧本过于注重生活细节的尝试使得剧情寡淡无味,真实倒是很真实,但生活总要加点滤镜才会更好看不是么?

    

上一篇:《法国艺术》观后感精选10篇_观后     

下一篇:《小戏骨:包青天之秦香莲与陈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