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我族类》是一部由卢卡斯·贝尔沃克斯执导,艾米莉·德奎恩 / Lo?c Corbery / Sandra Nkake主演的一部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我族类》影评(一):我们讨论的爱 是每一个人的哲学问题
一个从时尚之都,繁华烟柳巷”被贬落“的哲学教授,一个在偏僻小镇,享受生活的”无名“理发师,他们彼此都”非我族类“,但却莫名其妙的相互吸引,擦出烟火般短暂而炙热的爱恋。
看到有很多讨论,说克莱蒙到底爱不爱詹妮弗?我的回答是:他认为他是爱的。所以,答案是,爱。那么······克莱蒙的哲学系女教授同事又怎么解释呢?他是欣赏的,这是介于友谊和爱情之间的一种近似暧昧的欣赏,但缺乏爱的冲动。如果詹妮弗没有出现,如果女同事没有家室,那么克莱蒙真的有可能会爱上她。别指责我们的哲学小猫咪很花心,在你的生活中,就没有那么三五个值得欣赏,有灵魂契合感的异性吗?人,是情感动物,我们天生具有爱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如同活泉之水,源源不竭,生生不息,如果没有社会责任和道德的约束,人是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朝三暮四的,而每一次的选择,他都会发自内心承认自己是真爱。
克莱蒙的爱,是自我意向为主的爱他是一位哲学教授,又恰巧对“爱欲”深有研究。他认为爱先与思想,是纯然的肉体主动。所以,他不能被束缚,他不要孩子不要婚姻,他要哲学化的爱恋。
他出生于上层家庭,出入高档会所,听音乐会品红酒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他的常态。他会被自由,有独立性,浪漫性感的女人所吸引。他视哲学如命,看待世界的一切都会为套上哲学符号。他以巴黎为豪,痛恨这个阿拉斯的小地方。
他幸运地在这个“非人生存”的小地方遇到了两个女人。一个是灵魂契合的女哲学教师,她同样讨厌阿拉斯,她热爱写作热爱哲学,她是纯正的哲学派,能读懂自己的思想,她简直就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完美对象。另一个是则是詹妮弗,她和别的女人都不一样。她是个完完全全的社会人,浑身上下充满着烟火气,她以阿拉斯为荣,她喜欢娱乐明星和新闻,喜爱长篇叙事小说。她是这么地与众不同,充满未知。
如果给你两个这样选择,你会选谁?你会选择和另一个自己携手,还是去探索那个未知的秘境?
聪明的克莱蒙选择了后者,在这个无聊的小城市,已经单调得让人难以忍受了,我当然要去选择更加刺激的选项了,不是吗?于是他尝试接受,了解,但他从未想过要改变。也许他去改变了,但他改变的只是别人。他将詹妮弗的理发事业和哲学扯在一起,他一厢情愿的认为詹妮弗是“康德派”,居然还送了康德著作(天哪这么直男原地爆炸好吗)。这种完全的自我行为,显示出克莱蒙内心的占有欲和自私欲,这也和他前妻对他的评价一致。他依旧不会在阿拉斯呆满一个星期,一定是卡准了上课时间表,一天都不做停留。他喜欢神秘的与众不同,探险的刺激,又想拥有同样的灵魂契合。这是一种矛盾的感觉,不是吗?即便他和女教授在一起了,终有一日也会因为无聊而离开。
所以,又回到了那个问题:真爱吗?当然了,只不过他为真实的詹妮弗又画了个完美的外衣,完美地欺骗了自己,在真实与幻梦中持续着爱恋。你看这个男人朗读诗歌时的深情,你看他早晨起来欣赏詹妮弗在厨房忙碌时的沉浸,多想时间就此停下,让我爱着这个“我想象中的女神”。
詹妮弗的爱 是飞蛾扑火狂热潇洒的爱她很早以前就立志成为理发师,她热爱自己的事业,爱闺蜜们,爱儿子,爱着这座可爱的小城市。她可能没有受过非常高等的教育,但她持续学习,有自己喜欢的文学类型和电影。即便前夫是遇人不淑,但那又怎样呢?在她的身上我们好像更看到自己的影子,独立自信乐观的现代魅力女性。
当期待着随时降临的爱情时,突然出现了一位巴黎人,哲学教授,典雅不失风度,这样的男人当然很容易令人沉醉其中。她知道克莱蒙可能不属于阿拉斯,也终有一天会离开,或许他在巴黎有无数美丽的追求者,但我只想享受当下的幸福。与其考虑未来的痛苦,不如抓紧这一刻的甜蜜,所以即便将来有苦难,我更要极力将海滩美景尽收眼底,这样才不会辜负。多么洒脱,这样詹妮弗才会在最恰当的时间自动消失,趁着爱未尽,我要让你永远记得我。
相比起克莱蒙,詹妮弗仿佛更加懂得爱是什么。她将自己的生活美好全部奉献给克莱蒙,她毫不吝啬地分享喜悦、痛苦,更值得肯的是她尝试改变。耐着性子看完厚厚的哲学书,即便看不懂也要尝试去查找资料,她想要走进克莱蒙的世界,真正的读懂他。这和学历,见地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有一颗爱人的心。我愿意为你,想你所想,但不要忘了你也曾经说过,哲学教育我们永远拥有独立的思想和态度。
她坚持去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去酒吧和闺蜜们组成永恒不败的“12号”小分队,坚持分享有趣的长篇故事小说,坚持在这一段看似“攀龙附凤”的关系中不迷失自己。她非常成功,她做到了,并且给了克莱蒙最严厉的惩罚。
相爱,是一场血液融合的过程。当你允许另一个人的血液融入,两者都要学会适应“排斥反应”。排斥反应如果过于强烈,又不善用药治疗,那么可能就会造血失败,面临死亡。如果通过后天的努力和精心维护,即便有排斥,也能合二为一生龙活虎。
这里的前提,还是要有基本三观和谐。比如:孩子,家庭,婚姻的观点,看待世界运作的观点等等。而这一系列的“三观”往往体现在生活细节,比如职业选择、兴趣爱好偏向,交友等等。反观詹妮弗和克莱蒙,我们似乎能看出这一场爱恋轰然结束的根源,又好似不太明白爱情这个主题到底怎么做才是正确
爱情,哲学问题哲学中讲究的思考、独立、挖掘,适用于每一个人的爱情观中。
你是否需要持续激情?这影响你会不会缔结婚姻契约,会不会要孩子,会不会融合双方家族
你是否需要绝对的灵魂伴侣?这影响你会找一个镜子中的另一个我,还是找一个生活在地球另一端的“非我族人”
你是否愿意为爱人持续改变?这影响你能否在一段关系中不断主动修缮调和,走过了话甚至成为ta的附属品(这种描述一点也不为过)
你是否会永远保持住自己的独立性?请告诉我这个回答,永远是yes。
当然了,爱情是个复杂而又简单问题。如果我们每一个问题都想清了,早已错过无数风景。最好的方式就是保持持续爱人的能力,感觉会告诉你所有。愿你白发时携手一人,ta会是你全部的回答。
电影结尾不是喜欢哎,感觉有一丝仓促了,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又没有处理好的感觉。所以评分略低也是可以理解吧。但是引发人对爱的选择思考,很适合晚上一个人好好欣赏哦(看大家好多都是晚上在电影频道看的,我也是哈哈哈)另外,这个长篇的评论也太少了一点,好期待有大神可以介绍一下电影里面克莱蒙读的那些诗歌哦,莫名很美啊有木有。
《非我族类》影评(二):爱就要换位思考
我和我母亲一起看的,当时我妈还说法国片的确很有点想法。
男主角看似阳春白雪,实际是不食烟火的化石,空有一副好皮囊,用着所谓的哲学装点自己的门面,极尽所能的鄙视除了巴黎以外的地区是何种落后狭小。
然而事实上他从来没有真正的生活过,也没有真正的爱过谁。
他就像很多其他巴黎人一样,匆匆打卡上班,周末一定要回巴黎渡过,好似这样才能把身上的烟火洗去回到上流高层社会。从电影前半段其实可以看出男主在巴黎过的也不如意,也没认识到自己是自私的,在巴黎也没有什么朋友和圈子。为自己的感觉而活着。
女主尽管出身小城市,学历也不高,但她却做到了从没接触过哲学里的哲学生活,在生活中思辨,去理解,去独立思考。任何一个哲学家都是活在人世里去思考,没有人生经历,哲学从何而来?女主时时刻刻都在给克莱蒙惊喜。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生活不相容,完全不来于学历或是思想上的区别,只是在于克莱蒙的态度。
女主竭尽所能将生活中的美好都展示给克莱蒙,她生活独立,尽自己所能养育好孩子,遇人不淑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擦干眼泪衣着光鲜的拉着闺蜜一起跳舞唱歌。她是热情洋溢的,对生活的美好一丝不因其他而失去。即便她从未看过哲学,她俨然活出了自己的哲学理论。最难能可贵的是,她愿意遇到别人的时候,去做改变。
男主克莱蒙的态度让女主崩溃,她一再提起巴黎之行都被男主回绝。詹妮佛不是那种攀龙附凤,因为你是巴黎人你要如何的类型,她可以自己去巴黎,但是希望是和一个值得的,聊得来的,真心人一起去。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我要把最美好的事情和最值得人一起做。然而克莱蒙不仅从内心深处不适应本地,俨然以一种高高在上的生活态度来指导詹妮佛。
他不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展示给詹妮佛,也不愿意介绍詹妮佛到自己的朋友,亲人,家庭里。在法国,互相介绍朋友是很重要的环节,这类似一种许可,你是我的男女朋友的意味。如果说对方不愿意将你介绍给他的生活,那就像詹妮佛说的,这就是炮友而已,因为炮友绝对不插手对方的生活。而克莱蒙一再执意周末回到巴黎。这让詹妮佛无法忍受,她觉得我是真的爱你,生活如此美好,我展示给你,你也喜欢,但你从来不对我如此上心。你只是会说爱我,但从来没有行动。
詹妮佛并不需要克莱蒙真的为她承担什么生活成本或是做一顿早餐,她爱他,所以想让他生活的更好。但是克莱蒙只是享受着詹妮佛的美好,用他的话就是在这种小地方汲取到了花蜜后就返回巴黎。他从来没有想过,或是从詹妮佛的角度想过问题,他拿着一束花,以为可以挽回詹妮佛,然而人去楼空。闺蜜的伤心是在于詹妮佛的确是一个生活里带来乐趣的人,她的离去竟让人如此怅惘。
克莱蒙是不是爱詹妮佛呢?肯定是爱的,这种肉体混合精神的爱,都是克莱蒙认可的。但这样的爱太流于表面,如果克莱蒙回到巴黎再也不需离开的时候,他还会想起詹妮佛,想起她的早餐,魅力,笑容和爱情吗?可能他还会遇到另一个女老师,继而将詹妮佛放之脑后。詹妮佛与其面对这样的状况,一走了之,已经是她最大的退让。
詹妮佛在最后时刻,泪流下来仍然唱歌,她站在克莱蒙的角度看到了未来,克莱蒙也许以后会离开她也许不会,但这又有什么意思呢?他的世界从来不对她展开,他的美好好像都和詹妮佛无关。他就是这样的人,你无法改变他,一味的指责只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和尴尬。所以,詹妮佛,放下,立地成佛。这是痛苦的,不舍的,但她做到了,再一次让我从她身上感受到,独立女性的魅力,她还是爱克莱蒙的,但如果这让她痛苦,那么她就离开。
克莱蒙可能只在最后才能感受到这股爱里的痛苦,也许这也是一种好事。
《非我族类》影评(三):看似矇昧的,和看似很有学问的擦出的火花才灿烂
真的是好电影,导演的担心不无多余。他用一个好电影婉转的提醒了不同族群人所存在的弊端或缺陷。高级餐厅约会的口红唇印很刺眼,是一种美好之中刺眼的瑕疵,我们的认知来源于教育、环境的共同作用,但是我们遵循的这些规则、习惯、常识未必就是真理,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有更开放新的心去接纳、去营造。
两个世界不同类的人相撞。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无论是哪一种人,固执在自己的的阶层或者是环境中,都是可笑的,打破自己的认知的局限,多去接受一些可能性,才能够更接近爱与美以及幸福。女主被哲学老师唤醒了,但是哲学老师却依旧困在自己的价值观中,他的价值观超越了他的爱、幸福和快乐。所以,最后她破釜沉舟的做法,竟然让我留下了感同身受的眼泪,那是遗憾、超脱、无奈、觉知、痛苦交织的决绝,好爱她。
《非我族类》影评(四):每一次选择都是重塑
或许你我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其实在发生前,我们早已为之选择了,不过可能我们从未在事发前发觉,尝试改变,唯有已成定数时,才学会反思亦或是后悔。
《非我族类》最后以悲剧结尾,这是我们已知的,但仔细想想,它的悲剧似乎是必然的,为何?难道仅是男女主阶级的不同吗?我想恐怕不是。
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精神层面上,本就是两个平行世界。男主的家庭教育,阅读的书籍,经常去的场所,与女主的对比太过强烈,并不能说谁的生活是好的,但这些不同必定反应出的是他们眼界,甚至是思想境界上的不同的。
那你可能会问我那么他们为何一开始会在一起?我觉得是时机加上一开始的猎奇心里,但我想这注定了他们坚持不了多久。事实电影也是这么告诉我们的。
有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被勉强跨越的,比如电影中的等级,但精神上的不同才是真正难以跨越的,它是导致人与人之间认同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没有它可能真的无法长时间很好相处。
再说回女主最后对那女孩说的,好好学习吧,唯有这样你才能有选择做你喜欢做的事,以至于,最后你才能不会后悔自己所走过的人生。
这是女主对女孩说的,但更像是女主对自己说的,她后悔了,但她已没有选择了!她认识到,她不能与男主走到一起的原因,就是在于自己的不足够优秀,她开始暴露出内心中无限的自卑,她开始变得有些神经质,她的魅力也在这时慢慢消退。所幸,她很聪明,她选择了决绝,她没等到男主慢慢发现她与他内心想象的不同,就离开了!也许这对她来说,已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我看完,不禁对女主有了一丝好感,因为她最终的决绝体现了一个女性应有的自尊与自重!但我对她更多是一种同情(我不知道这个词我形容的是否准确),为何同情她,并不是因为最后她只能被迫离开,而是我觉得是她自身造成的这场悲剧,她年轻时的不努力,让自己无法变得更优秀,她后来的不愿安于现状(当然安于现状也并不是什么好事,依情况而定),她不愿与和自己差不多的男性交往,但恰恰自身只能与那些她口中所谓普通的男性相配。难道这还不够可悲吗?
当然影片中还有太多这值得分析的点,我就不多说了,总之每部好的电影,我们都应该细细品味,希望我的观点,能给你带来一定的思考,最后我依旧想送一段话给大家,选择是一种智慧,而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次又一次选择的结果。每次的选择都是自我重塑的过程,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相信你我都会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选择,最终绝不会像影片中的女主一般最后无路可选。
《非我族类》影评(五):这到底是不是爱情呢
在周五晚上随意调到CCTV6,一个总会在深夜给人惊喜的频道。调过去后画面刚好停在一个法国巴黎年轻男人身上,即将要被分配去法国的乡村,他抱怨会无法忍受将来的无聊。身为一个在大都市待了很久的人,我顿时就感受到他的心情,就因这一句话,我想这也许会是一个很不错的电影吧,接着看了下去。 电影这东西真看直觉呢,果然是一部太迷人的作品了~ 好奇为何一个男性导演能把女主的每一个情绪都刻画得那么到位
故事开始两人任凭感觉在一起,享受着幻想的对方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坠入短暂而浓烈的热恋。
然而,很快女生在爱情中的不安全感,尤其是当男女双方之间还存在着难以逾越的社会阶层,猛烈的地袭来。渐渐地,女主从相处中、从男主的书里看出男主对自己的无所谓和不在乎,这让深爱着的她怎么能接受这样的不平等,便和男主冷战几天。虽然最后和好如初,但是这无法修补裂痕已经存在了,仿佛昭示着最后的悲剧。
果然,在甜蜜的掩盖中,真相还是来临了。男主在同事面前羞于承认女主的身份,冷漠处之。这一刻女主什么都懂了,那时开始觉得女主演技简直开挂了。两人走在热闹的化装街道,周围丑陋的面具脸直面镜头,镜头就是女主的视角,玩具脸被聚焦,放大,女主受伤茫然的心情从几张面具脸的特写被传达出来。“你没伤害我,不需道歉” 说出这违心话的女主是有多受伤
男主之后依旧照常给女生睡前念书,但女主看他眼神不在有以往痴恋的甜蜜,而变是一种把男主里里外外穿透的眼神,要把人吸进去一般…… 这种眼神都出来了,那么在一起注定是不可能的了。
女主最后的不辞而别,实在是让人为她的洒脱干脆而钦佩,的确是明智的一举。只是希望这伤痛,能早日淡去。
《非我族类》影评(六):感受到爱情的甜蜜
看了很多评论后看完了电影,我觉得男女角度是不一样的。女主热爱生活渴望爱情憧憬爱情,但强烈的占有欲和性格的差异使她必然的会失恋;男主并不完美,他需要的是伴,没了这个人不就找那个人嘛,所以爱情是经不起考验的,也是因为不完美,所以他是人,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缺失的是目标的不一致,所以才会有所顾虑有所隐瞒。想起一句话,“论心不论迹,论迹世间无孝子”,同样的道理,凑合不代表对错!
另外,不管内心有无阶级感,爱情的对对碰本不应该有阶级感,电影从头到尾体现出女主的不自信。
最后的结局,女主离开,这又是一种不自信和煎熬,因为故事不应该就此结束,可是她提前结束了,她需要承受更多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