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一九四二:吾国吾民》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一九四二:吾国吾民》影评10篇

《一九四二:吾国吾民》是一部由蔡小团执导,张国立 / 张默 Mo Zhang / 徐帆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九四二:吾国吾民》影评(一):一九四二:吾国吾民

在中国的电影行业里,冯小刚真的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导演,查看他这些年的电影

,《集结号》,《唐山大地震》没有那种满是商业气味的娇柔造作,他是在认认真真的

做电影,他是在用心去写自己的电影。整个电影的基调是沉重而压抑的,里面所包含的

内容并不多,或许并没有引起我们所谓的深思与深省,他只是想完完全全,认认真真,

不带一点点的夸张与修饰,不带一丝的掩饰与避讳,非常客观的将那个年代展现在观众

面前,告诉我们“饿殍遍野”,“易子而食”,“国耻家恨”这些仅仅存在于课本上的

词语。

一九四二,一个可怕的年代,“她愣了半天,‘这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又写

它,图个啥’”。看到这一段时有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瞬间淹没了我的全身,让我感到

呼吸困难。历史这一话题,总是那么的沉重,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人类挣扎的身影,而

历史就像是人类挣扎的过去,人类与自然,与死神拼搏的一个过程,从生到死,而一九

四二仅仅是它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大旱灾,蝗灾,政府的无视与腐败,在面对生存的几

升小米面前,有人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买儿卖女,而有人愿意一口饼干而放弃贞操,有

人虽身在污浊的官场,却心系百姓,有人锦衣玉食也要拿走灾民的生命口粮,还有人至

几千万的灾民于不顾却大肆的浮夸自己虚假的繁荣。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的残忍与利用

,在痛惜灾民的遭遇同时,也深刻的体会到一种民族落后的孱弱与耻辱,而冯小刚本人

毫不留情的将这些完全暴露在了观众眼前,在这一点上他真的是很认真很尽责。

《一九四二:吾国吾民》影评(二):国权至上,劣根性的无上荣耀

六十年后的故事,十九年的重拍,冯导和震云的夙愿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当年列祖列宗们的悲惨世界。其实作为我个人一直很排斥中国在21世纪之后的电影,明星们的各种丑闻爆料,各种潜规则和商业广告植入性广告。让我们很难找到像当年【洗澡】、【盲山】【盲井】那样的纯中国精神。中国确实是一个很有故事性和历史性的国家,但是也不要一味的去重翻那些历史好么?难道我们的前辈都是英雄么?难道我们的国家一度的统治过全世界吗?当你晚上一打开电视不是特么的亮剑就是甄嬛传,当你一打开一电视发现不是征婚就是勿扰的时候,你难道不会疲倦吗?我也不是一个愤青,我也很欣慰中国一直在走强国路线,而不像印度,追求国强,而不论国富民强的道理,像一只晚期癌症的老虎。

我说的这些,也是和电影有关,和导演本身有关。冯导拍摄这部电影,就是想通过一个逃荒的角度去看二战时的中国,一个偌大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强弱。当我看了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我想我就和冯导一拍即合了。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到底当初为什么会深陷亡国之危机?简单,一次逃荒就可以看到全部,政府的决策、民众逆来顺受的意愿、外界对于中国的看法。

重点说下几个比较有点的剧情。一,日本人第一次飞机轰炸。这一刻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在面对灾难的态度,就和冯导所说的一样——我比你多活一天,我就比你幸福。我在想为什么当时就没有一个人想到往空旷的地方逃呢?只知道漫无满地的抱头鼠窜,嗯,也许你会说,他们从来没见过飞机,但是这个思维总该是有的吧?炸弹只会往人多的地方投,你逃到空地旁自然不会针对着你一个人去炸,其实这个道理就像现代人懂得地震逃生一样。最主要的是大难之后人们互相的态度,在这里我觉得不该去刻意丑化国军,更真实的应该是人们乱作一团互相抢包抢车更好,相信过河拆桥更符合中国人面对劣势时的本性。二,白修德送照片。首先赞扬了政府的踢足球现象,之后是老蒋的特色国家领导人思想,其实这里需要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个国家的目光,政府是不是不知道这样的事,老蒋在看完照片后的神级表情是不是代表他也不知情,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多数中国人在歌舞升平中毫不知情同胞们就在受饱腹之苦,重要的是政府知情不报不提供粮食援助,这一切在国外人的眼光里都是不可思议的,而作为一名炎黄子孙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那几百万的河南人的存活居然是靠了美国人的几张照片,怎能让我们不心酸?从宏观上看,其实蒋介石在二战时的方针非常明确,亡人可以,不能亡国,其实如果一个真正懂历史的,就会知道蒋介石的国际援助方针当初给了日本多大的亏。国民政府诚然腐败,但是在国家的功绩上是不可抹消的。

【一九四二】里很多地方与历史不符,当然这只是一部电影,而且是改编自一篇小说的电影,所以只当娱乐,套用一句俗话,就是这不是现象,但这是本质。我不想再看到【唐山大地震】,也不想再看到诸如【一九四二】,不论好坏,不论手笔和戏份,只因我是中国人。我们无权为历史添上任何一笔,也不为现在生活作任何评价,只要活着就好。

《一九四二:吾国吾民》影评(三):难忘“一九四二”

——冯小刚《一九四二》

我自以为对已经和将要发生在中国的荒唐事略知一二,也有所预知及承受力,然而当《一九四二》这部电影如同一个个句号感叹号出现在我眼前时,我还是感到了巨大的震惊。我知道中国历史上确确实实闹过不少的饥荒,死了很多人,我奶奶也和我说过,人吃人的事。当时我不以为然,以为是道听途说的故事,而如今细细观看这部电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时,才有所深刻体会。

毕竟饿死了三百万人!是南京XX大屠杀的整整十倍!

《一九四二》这部电影主要是用讲故事的口吻以老东家和蒋介石两个人物作为故事的切入点来描写河南灾情。老东家和蒋介石分别代表了两派:一边是各个政权的相互交接碰撞——蒋介石、蒋鼎文、李培基、以及日本人——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利用灾情来最大化利益自己,另一边则是妻离子散、不断绝望而又不断希望饥饿逃荒的灾民们,而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白修德就是连接这两边最主要的针线。白修德在听说灾情、并亲自了解灾情、意识到灾情情况严重后,就开始周旋于蒋介石周围,祈求蒋介石能够知道灾情能够赈灾。但蒋介石也有自己的考量,一面打击报刊刊登灾情,一面用杯水车薪的方式赈灾以便划清自己与腐败不顾人民于生死的政府形象的界限。这也再次说明一个道理——艺术家用谎言来引出真实,政治家用谎言来遮掩真实——这部电影漫长的拍摄过程以及影片本身就是对这个道理最好的诠释。

银幕中的每个片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老东家的女儿星星主动要求被卖那一段,老东家看到女儿被人看上要被卖的时候,表情异常复杂——先是笑,这笑靥不知是无奈,还是感到庆幸,与女儿星星一对视,老东家的表情就慢慢变成了无奈,甚至是要哭的样子——虽然可以活命,有了几口吃的,但是却从一个堂堂的地主逐步堕落到死妻卖子快要饿死的地步——老东家只能无奈地转身骂了自己一句“辱没先人”。张国立不愧是老演员,老东家这一角色刻画得有血有肉。

当然,本片可圈可点的地方远不止这些。几个配角的出现也为这部电影多加了几分。如张涵予所演的安满西这个角色。从信神、到质疑神、再到彻底放弃神,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谁能救灾,这都是这个角色引发人所思考的问题。可能是广电总局的缘故,很多地方都是点到为止,而这却越发让人耐人寻味。

影片的结尾,老东家在路边认领了一个刚死去亲人变成孤儿的孩子,然后缓缓地向回家的方向走去。电影的画外音告诉观众,这是讲这故事的娘——这既是给影片开头的一个交代,也是给陷入满目疮痍的观众带来了一丝道德上的救赎——在毫无希望的大灾大难面前,还有人性尚存着。

我觉得这部电影不像是那种供人茶前饭后无聊解闷看的片子,它更像是部纪录片——给诸位观众娓娓道来一段历史,以电影的方式作为时光机,让观众亲临那段鲜为人知的残酷历史。它并不是一部让人大喜大悲或大惊的商业片,票房的高低早已不是决定影片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部片子既然已经拍出来了,其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了(唯一让我觉得不足的是日本人的描写太少了,可能是考虑到片长问题)。

后记:

被隐藏的历史——

被隐藏的历史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都普遍存在,但历史既然已经发生那它就无法隐藏——然而,诸多政客从各自政权以及时局的考量往往会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从历史书中悄悄抹去并改写,以正视听(除非是如中国文革那样全国全世界皆知并全国参与的事以外)。知道的人不愿提起或者被XX,不知道的人更是无从可知。拿中国来举例,远的像发生在1989年4月份左右的学(河蟹)潮事件,近的像2000年的法(河蟹)轮(河蟹)功,这些有谁能清楚地知道呢?官方的资料早已一一褪色,避而少谈甚至是不谈,谈虎则变色。

当然,历史无法完全通过后人所述而还原其本来面貌,我们只需记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或者那样的事就够了,最好能有所启发。历史不是仇,不是让你记着,等着什么时候报,而是人类在面临诸多天灾人祸留下的丰富经验以供后人参考,以免重蹈覆辙。

但是,前提是你得知道历史——《一九四二》这部电影就是一部让你知道这事的电影,不,是纪录片。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是你给那些用血用人性写历史的人最好的回馈。

嗯,这部片子很值得诸位年轻人看,虽然达不到立志成才、奋发图强、振我中华的效果,但是珍惜粮食,我想这点应该还是有所觉悟的。

《一九四二:吾国吾民》影评(四):苦难的《一九四二》

在看这本片子之前,特地不去看影评,好片子,最好用全空白的心去发现和肯定。一部好影片的会从头抓住你的心,深陷其中,直到结束走出影院,还会一直恋恋不舍。记得20年前张艺谋的《古今大战秦俑情》,曾让我看完两个小时后还在那个剧情里出不来。如今,感觉老谋子已江郎才尽,而冯小刚却以每年出几部贺岁大片稳坐国内名导演的头把交椅(至少在我的心目中)。不仅仅是他读懂了这个市场,迎合大众口味,每年持续不断制造出很有时代潮流和商业价值的影片。更重要的是他的文艺片不仅仅是在艺术渲染、人物刻画的独特视角,更有时代大背景的烘托,记得多年前的《夜宴》是他第一次尝试拍文艺片,其拍摄手法不逊于老谋子的《英雄》,《英雄》用红色渲染了气势与正道,《夜宴》用红色烘托冷酷与计谋背后的真爱,而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性情的多面性和晦涩情感被冯小刚拿捏得淋漓尽致。没想到,这次他用蓝灰色调把中国在《一九四二》的苦难真实再现。

《一九四二》讲述抗战时期的中国,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目光聚焦在一城一郭的征伐劫掠之时,几乎鲜少有人注意到中原河南爆发的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旱灾。故事以狡猾、精明、富甲一方湖南封建地主老东家在1942的隆冬经历因灾难落入赤贫,经历300多天的逃荒,亲历亲人失散死亡的记录。其遭遇是当时3000万饥民因战乱落荒而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缩影。

我很难用文字描绘这样的饥饿:进过洋学堂的少女带着心爱的书本和猫咪被父亲硬拉扯上离家,一路烧掉书本,宰了猫咪熬汤喝,最后愿意为了在年三十给父亲换5升小米,让自己不在继续逃荒,宁愿把自己卖进窑子。这一步不是一次性走到的,是饥饿吞噬了她的骄傲、自尊、怜惜、欺辱。我也很难用语言描绘这样的亲情:一起逃荒的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和年轻男人,妈妈为了给孩子换来4升小米,先嫁了那个年轻男人,把孩子交给这个唯一可能托付的男人,然后把自己卖给外乡人。临走时,都没忘把身上不是那么囫囵的棉裤换给年轻男人穿上,这是影片最出彩的一幕,细节决定品质,整片扬着土黄色枯草的草垛里,两人互相交换了下半身唯一的一条棉裤,一条已千疮百孔,一条略微严实些。这是无奈中的最后关怀,是一夜夫妻的长久牵挂。人走到绝处,只要有一限生机,求生的欲望就越强烈,哪怕骨肉分离,只要绝处逢生。

它似乎在传达一些这样的信息:国难当头家园难保,囤积的财富可以一夜之间付之一炬,而创造财富的能力,哪怕在一贫如洗时还是东山再起的底气。所以老东家跟长工磨树皮吃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找到落脚地,凭我的精明能干,照样能置下地产,当我的财主。让长工不由自主地应和:那我还给您当长工。于是逃荒的路变得有了一丝曙光。这是封建社会以土地依附的的生产关系,有它存在的自然与合理性,不就像我们现在的老板与员工的组合?不同的只是一个经营土地,一个经营市场。现代版的逃荒就好比温州老板跑路,国家面临大经济萧条,家庭资产缩水再所难免,市场投资减缓,需求减弱,产品滞销,紧接着就是资金链紧缺,投资额与市值差距越大,市场敏感度越高的企业,很容易面临“大饥荒”,大老板因资金无法运转,资不抵债现象乍现,一夜之间企业破产,老板开始“逃荒”。《一九四二》在这个经济的深秋里播映,是不是还有此等寓意?不过,影片还是最真实描述了苦难的中国人的生存底线,不是饥饿,不是政府的熟视无睹,欲盖弥彰,不是从云端掉入谷底的失重。老东家在唯一的儿子死的时候,伤心过后就毅然带着家里的女眷混迹“逃荒”行列,那时他有心爱的女儿,老伴,孕育着孙儿的儿媳,他有求生的欲望和肩负的责任。当老伴、儿媳相继饿死,女儿为了不被饿死诀别于他。他依然紧紧抱着刚出生的孙儿坚强地求生,那是他的生命还有延续的后代给他活着的动力与希望。然而当孙儿在他躲避枪子太紧的拥抱而被闷死时,他就不能活了, “逃荒”没有结束就厄然而止。“没有亲人,我还活着为啥?”老东家绝望地道出中国人的生存底线,亲情!有了它,就有了寻找幸福的意义,哪怕它是多么的遥不可及,每走一步就离它靠近一步。这就是生存的最好方式。因为有亲人,就有分担与分享!在这经济凋谢的冬季里,《一九四二》大概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些吧。

《一九四二:吾国吾民》影评(五):深刻的剖析的那个年代的中国民族性,告诫我们如果回到那种麻木的状态,我们会亡国。

现在知道国军为什么会败了吧?先是国军军官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好不容易可以合围日军的时候,蒋介石命令撤退,然后蒋介石拿定主意弃灾民于不顾,反正P民饿死了国家还是老蒋的,军队饿死了就没人替老蒋抢地盘了,结果却是日本人给灾民一点粮食,灾民帮着缴了国军的械,蒋介石首鼠两端,被老外揭发灾情了,又开始装模作样的救灾,可是又三心二意,结果就是饿死一大批人,国内失人心,仗又打输了40万国军败给了6万日军,国际上被人看不起,开罗会议不带他玩了,蒋介石这个废物确实是什么都干不好,仗又打不好,国又管不好,还整天在日记里骂这个骂那个,最好世界上全部人都比他还蠢就好了,那么他就能够当大王了,这种废物难怪最后失败到小岛上去了。

幸好,之后中国人的国民性已经有大的改观,但是也不是高枕无忧,如果中国国民回到当年那种麻木仅仅追求活下去,没有尊严,没有信仰,那么中国还是回再次发生那种可怕的 人祸 的。电影中,灾民们为了一口饭吃可以不要尊严,为了赖活下去可以当狗都无所谓,所以几十万中国军队和几百万中国人可以被几万日本兵撵着跑丧失大片国土,相反同一个时代的苏联人,可以打出斯大林格勒这样的顽强的仗,德国入侵苏联,结果德国国土被苏联占了,日本入侵中国,结果日本国土没什么大问题,日本人所以照样不怕日本人。

所以当你骂日本人的时候,想想自己,你会否为了吃一口饭,为了一个好玩的日本相机、为了便宜省油的日本汽车,会自欺欺人的说,买日本货没什么,人家东西好,然后什么原则都不要了,自己给自己开脱,就如1942年时那些为了一口饭什么骨气都不要了卖儿卖女甚至舔着脸向日本人要饭的中国人???中国就是这类人太多了,所以日本人才能那么容易的欺负中国,而同一个年代的俄国,由于俄国人有信仰,爱国而团结,为了信仰、国家和民族甘愿牺牲自我,所以俄国人最终痛快的报复了侵略者德国人。

你或许对很多现状不满,或许对中国很多情况不满,但是,先问问你自己,你自己做好了么????你是否还是1942年那会儿的一个典型的自私自利的中国人????

《一九四二:吾国吾民》影评(六):冯狗的故事

一九四二,F狗的故事:

我,就是在一九四二里面吃人的狗

我太爱冯D了,因为他太爱我们了!

大批的人死了,可是,嘻嘻嘻,我们活了!我曾经在哪个时候很想做人,可是一九四二告诉我,做狗是对的。

狗有人吃,人为什么不去吃狗哪?。

其实我们是很卑微的,作为人类最真诚的朋友,我们随时准备为人类去牺牲,可是,他们却牺牲了。为了我们,把他们的身躯贡献出来。让他们永垂青史的照片上,我们站着,他们躺着,饕餮大餐!

是的,照片很震撼,也很狗血。我们就是这样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了,真真正正的存在着吗?。

不能彰显你们的伟大就把千古罪名搁在我们狗身上。

我是一个很忠诚,很厚道的狗。但是,在这里,一九四二的片中,人性被颠覆了,狗性,也被颠覆了。

冯D你真TM2B

我疯了,狗血片段,不是事实啊,历史被你扭曲了。我被你弄哭了。

做个测试:I和冯D在没吃没喝的房间里,半个月后,门开了,你们猜:是冯D出来了?还是狗出来?

试问大家,在那样一个饥荒年代,人把树皮都吃完了,还有狗生存的空间吗?哈哈哈

狠狗血,2B导演!

《一九四二:吾国吾民》影评(七):电影虽短,但历史摆在那里,现实也在我们面前。

内容过于简单,不过镜头的切换还是可以的,像张馨予这样的模特让她去演这么个苦逼的逃难女孩真是为难她了。影片据说是根据一部小说而拍的,当然再加上一些艺术手段,成就了冯导的灾难新作。

怎么说呢,拍中国历史特别是二战题材的片子,就一个字:惨,或者另一个字:弱。老邓说过:落后就得挨打,整个一国家被别人胖揍就是这个滋味,蒋委员长办公室里一坐,从南京城逃到重庆,再逃往台湾,好像一路顺风,几句官话套话,天蝎座的特质表露无遗,看似冷静,实则无奈,外加早有了溜之大吉的想法;准备把日本人拱手让给共-军,可没想到他想得太美了,毛豆子不是省油的灯,后面有前苏联的斯大人撑腰给钱给装备,蒋委员长还因为他的这一战术导致大量手下部队投诚共-军,虽然这一切本片都不可能体现出来,但那是事实,蒋委员长一心想着他的如意算盘,命令国军这也放弃那也不要,各位想想看堂堂的中华民国政府军未战先败,日本人怎么能不笑话?片中拍照片的美国人应该是真的,就那么几张照片,凸显出中国政府的软弱和极端的自私自利,弱国无外交,把自己首都和大部国土拱手丢失的蒋政府还想拼命在国际舞台上显露自己,显露自己的无能?关键时候溜之大吉?作为军人还没开战就扔下民众节节撤退?成何体统?我看连非洲的部队都不如吧

唉,每次看这种片子,再想一想历史和现状,国民党溃败是自己没用,没用啊。

再看看现在的大陆,官话套话层出不穷,军队现状估计也堪忧,表面上一套套有什么用,影片中那迎接政府的排练,那早就彩排好的欢迎场面,现在在国内还少吗?

《一九四二:吾国吾民》影评(八):史实灾难片,撼动人心。但多了个老外

这部片子让我觉得痛心。很沉重!

我们是一个泱泱大国,是一个吃不饱的民族,是一个历经几千年沧桑的古文明之邦,是一个不讲求同胞血脉的民族!让人愤恨!

一个简单的小老百姓在灾难面前是如此的无助,被敌人打,被同样落入困境的同类排挤,被自己的武装(也许在几天前才被抓的丁,都是农民),被非本地人的歧视,甚至是自己同胞的子弹打在脚边嗖嗖作响,为什么?怎么了?

人在饥饿的情况下,极度的情况下才能更显得人的属性的重要性。但人没有了肌体,没有了口中的一点点食物,还谈屁的廉耻,屁的民族,屁的贞操,屁的一切?人之将死,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将和我没关系了,我还谈什么礼义,为啥日本人都能意识到给灾民粮食,让灾民拿起枪口对向自己的同胞?自己的同胞却不拿自己的生命当回事呢?人们是不是在心底并没有对异族有多深的愤恨。而充满仇恨的是自己的同胞!

中国这水太深,太浑,漩涡太多!哎

另外还有一个,为啥导演要找一个叫白修德的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在片里还是个分量不小的角色,是想说明第三方看到中国。但是不需要这么重的戏吧,这是与世界接轨的产物,金陵十三钗里也是老外咋咋咋的。都怎么了,没有老外讲不清事实》?还是为了体现我们的世界文明水平接轨化程度很高了当时已经!不是说和老外有怨有仇,是没事干就拉几个老外过来说英文让人觉得很不高明!是觉得放字幕说英文能去国外拿大奖?

哎,中国的电影人……

    

上一篇:《女人公敌》好看吗?经典影评10     

下一篇:《宝贝》经典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