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6天》是一部由雪瑞·霍尔曼执导,安东尼娅·坎贝尔·休斯 / 杰米斯·巴特勒 / 托尔·林德哈特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3096天》观后感(一):真实故事啊
女主角好美。身体形态很艺术,女孩演的真好,平淡的故事叙述,女孩对绑匪那种依赖和憎恨。女孩的苦恼,纠结,她一面屈服于绑匪一面恨自己的懦弱。
因为这是一个真实故事,电影的表现虽然过于单调,没有过多的力度表现,这样某方面来说也是不错的。
看着电影的同时,我在想一个10岁的小女孩,她的生活本来是幸福的,她活泼,甚至有点任性,但是被绑架之后的那几年,她的转变是很大的,她屈服在绑匪的压迫下,不管是肉体还是精神,她怨恨自己的懦弱,怨恨自己在绑匪的身下叫出声,羞耻的感觉,也想过自杀,但是她居然还保留着一份倔强,她对绑匪说。让我走,绑匪说绝不,她在被打以后平静的说,那我们之间就得死一个人。
最后,她做到了,绑匪也沉迷在他自己的占有当中,放松了警惕,他以为他们俩会一直在一起,真的像爱人一样。于是女孩逃跑后,他只得自杀,他自卑,孤僻,无能,他操控着女孩的一切。
娜塔莎没有放弃希望,她时刻提醒着自己的仇恨,一直向往自由。想着跑出去的一天。
《3096天》观后感(二):《3096驚世拐帶》:青春歲月消逝在地牢裡
《3096驚世拐帶》(3096 TAGE)取材至奧地利的一宗真人真事的綁架案件,受害人Natascha Kampusch 在事件後把經歷寫成自傳,而電影是根據書本裡的內容而拍成。在一九九八年的三月,她在上學的路上被綁架,從此開展了八年多的無光歲月。少女的青春在地牢裡流逝,他摧毀了她的人生,而她也產生了一些矛盾的想法。
論電影的話,取材上具說服力,奈何只停留在平白的拍攝手法上。電影依照時序拍攝出這八年多的生活點滴,但基本上只礙於受害人與匪徒之間的關係,至於女孩的家庭在描述方面卻有不足之處,或者多點煽情會更加入戲。此外,還有社會上是如何的看待這件事,這都是留白的。電影最主要描述的是女孩的成長與她的那種模稜兩可,她的模稜兩可是可以理解的,生存是首要的大前提。她要生存就要依賴綁匪為她提供食物與食水,要滿足綁匪要求的。而不知不覺間,綁匪也很需要她,他的佔有慾強,當女孩逃走後,他也受不了打擊,跳軌自殺。
這宗的綁架案是有預謀的,因為個人的自私、迷戀而浪費了一個女孩的黃金時間。她在黑暗裡生存與生活、外面的世界對她來說都太陌生,她的衣食住行都交由綁匪控制,只要匪徒不悅,她就有多日沒東西下肚。而她也明知自己在地下是逃不了,要留下活口就要妥協。她多次想過逃走,偏偏在匪徒的威權與監視下,她什麼都做不了。她處於夾縫之中糾纏,她沒有人可以信靠與呼救,但骨子裡她知道她一定要離開。好不容易,在八年多後的某一日,她終於有機會離開。
受害人的青春獻給了自私的綁匪,而綁匪不斷要受害人服從他,甚至要叫他做「王」。他是心理變態的,也不懂得自理,三餐也要家人協助處理。而他難免也是有點強迫症的,例如他有所專用的杯子,對餐桌上的擺設有要求。女孩的心態也是很複雜的,她就好像是一個雙面人,一方面她知道要離開,另一方面她安於接受綁匪的要求。她被綁匪馴服了,在缺乏教育和在長期「洗腦」的環境下生活,欠缺了批判思想。
說女孩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有充份的理由的,她開始走進綁匪的內心世界,嘗試了解他的孤獨,開始同情他,甚至獻上身體。稚女無知。綁匪也有浪漫的情份,他們之間的相處有時像情侶,也有時特別的殘酷。一切都是根據綁匪的喜樂無常。
奈何,這部電影只限在表面上的陳述,影像蒼白、平鋪直叙,視角點略有不足,不夠驚世與驚嚇,對心理與人性的批判更是有所欠缺。對觀眾來說大概感到可惜的是少女的青春與自由就這樣失去,她所牽掛的、她的內心世界全都只流於表面,電影世界是欠缺思維的。像這裡「禁室培慾」的題材也應該要有引導性,要震撼的,可惜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與叙事只是形式上的,而沒有入到核心,也沒有什麼反思與思考。有的是展示了一個人患上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在壓力與需要之下,她如何被消失,然後再怎樣再出現。
無疑,這部電影的叙述是欠了高度,但作為一個女孩子卻有一種傷感的感覺。將心比己,假如要困在這樣的地方,假如有一日突然的消失,會怎樣呢?或者會像戲中人一樣服從?或者會選擇了結生命?或者?這還是有點警世的。
文/Dorothy
《3096天》观后感(三):变态心理下的变态人生
变态心理下的变态人生
一件真实发生的事件,以电影来表现的时候,是忠实而冷静地记录,还是艺术而夸张地呈现?
对于奥地利女孩娜塔莎·卡姆普什被绑架和囚禁八年多的新闻,人们并不陌生。事件中,人们对于心理疾患、变态人格的认识和了解,也会通过各种途径甚至专业渠道获得。
一部电影,如果有一个好的故事作蓝本,在制作方面,可以驰骋的天地真是无限广阔。遗憾的是,这部电影给了观众记录片的感觉,诸多原本可以暴发震撼力量的场景,都被过于冷静而理智地带过。
事件本身是心酸的。在事件荒谬与邪恶的表象深处,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童话世界里的单纯和一厢情愿——一个有着妄想与强迫意识的男人,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看见十岁的娜塔莎在吃甜食,她那毫无目标感的甜美笑容触动了他,从此,男人开始在家的地下建一间房子,考虑了隔音、通风等各种因素,在他的意识里,这应该是一个公主的宫殿吧。几个月后,房子建成,男人开着车,在娜塔莎上学的路上劫持了她……
一场灾难,一段孽缘,它的起因,往往是多么微不足道,甚至不为人知的一个行为——仅仅一个微笑,葬送了一个女子最美的青春,和一个男人壮年的生命。
女孩被囚禁的八年多时间里,电影给出种种令观众印象深刻的画面。其间,温柔、温馨与暴力、强迫交替——男人对女孩读王子与公主的童话故事,女孩要求男人离开时给她妈妈一样的晚安吻别;男人为女孩洗头,当女孩提出回家并哭的时候,他将女孩的头一遍一遍溺入水中;女孩把屋子或桌子搞脏的时候,会受到男人过于严厉的苛责和毒打;女孩18岁生日的时候,会收到男人送的漂亮衣服和生日蛋糕;女孩会察言观色地讨好男人,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扩大的自由……最多的画面,则是男人训练女孩对他的服从,一遍一遍重复着“服从我,服从我,……”女孩绷着倔强的脸,从未表示过屈服,她骨子里的反抗和叛逆是如此强烈,没有一刻放弃逃跑的念头。
对于人们敏感的性的问题,影片象真实发生的那样,表现得很温和——男人一直在等女孩长大;当她成人后,他们的性,也并没有异于常人的变态和虐待,到后来,女孩甚至表现出了对性的愉悦的感受。
女孩对男人说:“我们两个,只有一个可以活下来。”女孩自杀过,未能成功;当女孩逃脱后,男人迎向了呼啸而来的列车……
男人说过:“你为什么要跑?为什么要破坏这美好的一切?”
一个有病的男人,与一个健康的女子,如果脱离被囚禁的环境,你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可能会有的爱情,和可能会有的婚姻……
影片结尾,女子坐在车上,头倚着车窗,心里发着独白。你会想,她这一生,不论将来还有多长的路,也不论将来会有怎样的生活,这个八年,都是她无法忘记和抹去的。
作为一部电影,没有适时地、恰到好处地挑起观众情绪的高潮,或许是它的失败,但就整个事件来说,观众却并不能停止思考——女子无辜,男人,又何尝不是可怜的呢?
这个悲剧,也许只是一个病人天性的悲剧,人格的悲剧。
更多影评,请访问:
http://blog.sina.com.cn/pingshalyqf
《3096天》观后感(四):3096的毅力
看了个悲伤的故事,<3096>许多年前听过报纸电视上的新闻,仅仅几句话而已,于我仅仅是个故事,发生的事件,而于那个女孩是她畸形的八年半的少女时光,充斥着恐吓,饥饿,暴力,性侵.....即使死亡都无法排遣她的伤痛和恐惧。结局时候那个人渣卧轨自杀了...(这个结局太苍白了)那个男人渣,我只想到上次朋友说的那个词,loser!!!于生活,命运中的loser,才有那么变态的想法,才会对一个十岁的可爱小女孩下手。我不禁想到涉及"嫖宿幼女"的那些人渣。他们又是何种心态作出这样的行为???而那些涉及"嫖宿幼女"的几乎都是公务员,老师,校长?!拿着国民的赋税,"嫖宿"国民尚未成年的女儿,你们良心何在??道德底线何再??这真是个不好的时代。悬殊的贫富差距,无知的被洗脑了的愚民,政党、政府、国家的一体专政,付出与收入的极不相称,超出购买能力的物价,充斥着浮夸,贪污,行贿,潜规则,艳照,排除异己,镇压民众,掩埋真相,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的言论.....
《3096天》观后感(五):满足男人变态欲望的片子——少女养成记
半年前看的片子了,突然在收藏里看见,索性来做个短评。
对于这个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有很多地方肯定是收敛的了,在关于拍摄性侵的场景,处理的还是比较委婉,片子完全减弱了女主的身份是”性奴“的突出性,不过,既然是改编那就随你开心好喽。
整片讲述了一件真实案例,一名10岁奥地利女孩放学后遭到绑架,被囚禁在地下室8年之久,8年后在一次机会中逃了出来,犯人卧轨自杀。
拍摄地点基本就是一个地下室和一所房子,局限很小,让观看者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
后期男主居然敢带女主出门滑雪甚至放他在院子里,这也是属于作死了,绑架女孩的叔叔是不是把人类的宽容放大了?
莫不然是真以为自己调教成功了咩,以为自己看的严管的住啊?
在女主寻求帮助时竟然遇到一个不会说英语的人。。。狗血(不知道是不是真实案例发生的)
总的来讲,是一部不错的片子,真实案例的噱头永远是这类影片票房的最大保障。
讲述的内容挺容易触发某些群体的共鸣,也.......容易满足一些hentai的养成欲望。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犯罪肯定是不对的,养成记就YY一下或者Game中满足就好了,生命大好,世界完美,总有办法可以满足这种欲望的嘛,何必用犯罪的方式呢.╮(╯▽╰)╭
真实案例本人
《3096天》观后感(六):坏淫的性奴隶,二个只活一个
开始我以为这是一部很黄很暴力的A片,哪知道《3096天》虽有大尺度裸露与暴虐镜头,却走写实悬疑风格,整体拍得异常克制。影片改编自欧洲真实案例,平淡的故事叙述,恐怕让N多重口味影迷感觉有点闷,进而望而却步,但其内在戏剧张力,却拍得极其精准。这是一部类似《边境风云》那样有惊喜的犯罪写实佳作,却难以成为大众题材作品。
女孩被渣男非法禁锢了九年,被逼成性奴隶同居,这样的故事换日本人来拍,绝对大搞放尿、滴蜡、紧缚、剃毛、异物插入等SM,尽情卖弄奇淫技巧,将暴力和荒淫进行到底,偏偏德国人则拍得干净文艺。就连暴徒夺去少女初夜,都是先捆绑住手,然后很安详爬早她身上进行性侵犯,同时配乐很少、淫叫超少、体位没特意变化,这样冷冰冰的情色处理方式,绝不会让你像看A片那样欲火焚身,或者兴奋刺激。
《3096天》中,坏人家的房子够大,换咱们的话讲就是一个小别墅,他在看重女孩前,居然修了三月地窖,就为做密室,这也导致大量时间都在单调空间里演戏,相信看惯了IMAX+3D大场面、大阵势、高科技等商业元素的影迷,会觉得有点闷。不过倘若静下心来,这里面处处有惊喜。因为大部分时间,电影都在讲女孩对绑匪那种依赖和憎恨。由于她的心智停留在幼年10岁,常年被屈辱和拘禁,见不得光,吓得要命。所以她一面屈服于绑匪,一面则憎恨自己的懦弱,这种忧虑、苦恼、困惑,让观众对她产生同情,为人物命运担心。
这样影片很注重细节,例如人物肯定会逃跑,怎么样跑才会真实?刻意重复或幼稚,就会像《盲山》那样狗血,这点曾指导《沙漠之花》的雪瑞·霍尔导演避免了败笔。尤其女孩在购物时,眼睛盯着其它地方,总想跑却没机会,担心被抓回来的囧态,通过女主角细腻表演,诠释得入木三分。而坏人带她滑雪时,小姑娘逃入洗手间,却由于求救外国人,遭遇语言不通,同样拍得惊心动魄。女孩怨恨自己被禁锢糟蹋,怨恨自己在他身下呻吟,怨恨自己肉体和精神上受折磨,选择点火自杀未遂,尤其成为神来之笔。她对绑匪说“让我走”,绑匪说“绝不”,她在被打以后平静的说“那我们之间就得死一个人”,那种倔强的神情,让人永远难忘。英国女星安东尼娅·坎贝尔·休斯的表演,理应记上一功!
最终,绑匪在沉迷当中,放松了警惕,女孩借着洗车空闲,逃之夭夭,而坏人却只能选择自杀,因为他坏事做绝,内心却脆弱不堪。本片的高潮戏转瞬即逝,并没有任何刻意渲染成分,反而让我觉得惊喜,极像是真实生活的一个缩影。《3096天》不是像《3D肉蒲团》那样纯为感官刺激做的商业片,却细腻展现了绑匪和女孩的虐恋关系。绑匪的贪婪、高达、变态、孤僻、无能,对应着女孩的坚强、渺小、纯真,与及对人类对自由的永恒追求。
《3096天》观后感(七):囚禁的《3096》天
囚禁的《3096》天
根据1998年震惊世界的真实事件改编。那一年一个奥地利女孩被绑架,并囚禁!2006年8月,她终于逃脱。
整整3096天!
-----更多图片,现实生活中的主角,请看http://bbs.bianzhirensheng.com/thread-1273129-1-1.html
电影也是根据自传改编。
娜塔莎.坎普許
一九八八年二月十七日出生於維也納,並在十歲時被綁架,為近年來遭綁受困最久的受害者之一,直到二○○六年才又獲得自由。在她逃走的那一天,綁架她的匪徒沃夫幹.普利克洛皮以衝撞火車的方式自殺。本書是她自述被綁架八年多來的苦難生活。現年二十二歲的娜塔莎仍住在維也納,並繼續完成她的學業。
片中主演,在导演的指引下,确实将原著人物漫长的心路演绎出了很多,很多,让人在111分钟中感受到那3096天的长,3096天的慢!
至于真实的女孩自己是否可以被旁观者冠以斯德哥尔摩症,这些旁观者津津乐道的字眼呢?
我想,大家一起看看自传者自己所言吧!
我自己感受到的一点是:现代社会中,电视这个东西,真的是起到了很多言传身教的作用!
《3096天》观后感(八):3096天:什么都无法阻挡一颗追求自由的心
很多人都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有没有一个办法能让别人爱上自己呢?答案是,有。有一位女心理教师利用一些心理手段让他的学生互相相爱,而她自己也一直在纠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道德。电影《全民情敌》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无论何时,无论何人,无论何种情况,任何男人都有可能让任何女人堕入情网。美国作家Leil Lowndes还写过一本书《如何让你爱的人爱上你》。
如果你觉得以上的方法比较空洞,没有实际指导意义。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简单粗暴且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有些违法且有些耗时,就是直接将对方囚禁。其实人类的意志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坚强,每个人都可以被很容易的洗脑。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囚禁对方达到一定年限(一般至少一年以上)。2.对被囚禁者恩威并施。3.让被囚禁者与世隔绝,不让其接触新的讯息。如果适当给被囚禁者制造一些逃跑机会并将其捉回令其感到逃脱无望,效果更佳。
这种囚禁的效果如何?只需举几个真实事例即可知道。1996年至1998年,日本北九州松永太逼迫情人绪方纯子将其家人囚禁,在松永太的长期囚禁下,这一家人为了讨好松永太竟然互相残杀。2012年在天朝发生的李浩地下室囚禁6名女性的案件更是耸人听闻。在李浩囚禁6名女子的2年时间里,居然有2名女子为了争宠而互殴,并导致1名女子的直接死亡。饶有趣味的是,2个案件皆是因为年龄最小的受害者成功逃脱而导致犯罪分子罪行的败露。
电影《3096天》同样是讲述一个由真实事件改编,关于囚禁的故事:1998年,年仅10岁的奥地利女孩娜塔莎 卡姆普什(Natascha Kampusch)在上学路上遭人绑架沦为性奴,自此一直遭关押达8年。2006年8月23日,她趁交警例行车检时,突然从绑架者的宝马车跳下逃生,从她被绑架到逃脱共计3096天。
绑架娜塔莎的罪犯沃尔夫冈在囚禁她的这段时间里,基本上也严格遵守了前文所说的三个条件。但是他也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他允许娜塔莎通过读书来学习知识,但这样也就使娜塔莎的思维能力能继续维持下去,你可以给她提供娱乐活动,但决不能提供知识。由于他的疏漏让娜塔莎看到了报纸上的寻人讯息,知道家人并没有放弃寻找她,从而增强了娜塔莎逃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沃尔夫冈严重低估了娜塔莎渴望自由的信念,在时机还未成熟之时就让娜塔莎接触外界,从而给娜塔莎创造了重新获得自由的机会。
从沃尔夫冈的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性格特征:由于他一直和单亲妈妈生活在一起,并且被牢牢的控制住,将会不可避免的对女性产生既恐惧又依赖的复杂感情,同时也会对女性产生同样强烈的控制欲,而这样的性格根本无法与女性建立正常的情感关系。同时,由于沃尔夫冈没有兄弟姐妹,也会造成他孤僻、害羞的性格特征。沃尔夫冈最终选择囚禁娜塔莎,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生于单亲家庭,没有兄弟姐妹,样貌平平,家庭经济一般,像沃尔夫冈这样的青年在天朝何止千万?只要这成千上万的青年中有千分之一选择了和沃尔夫冈一样的道路,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即使你通过囚禁的方式迫使你爱的人屈服了,但你确定此时的她还是你最初深爱的那个人吗?
《3096天》观后感(九):从沃尔夫冈角度分析“斯德哥尔摩”
沃尔夫冈更像另一个地牢下的娜塔莎。
仔细观察沃尔夫冈的生存环境,在一个只有女人专制的家庭中长大,虽然智商很高曾经是个工程师,但连基本的生活也需要母亲照顾,而母亲也乐此不疲。
显然沃尔夫冈内心是厌恶这种生活,但在母亲的权利压榨下,他已经把愤怒变态为服从,不断的服从,内心的欲望也不断的压制,直到看到娜塔莎与他年龄不相符的微笑,他看见的是另一个自己,欲望的阀门被打开,权利剥夺的受害者变态为专制的施暴者,他把内心对母亲以及女性的仇视和对自己懦弱的愤怒全发泄在娜塔莎身上
娜塔莎是女性且又像无助的自己,沃尔夫冈在她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造成沃尔夫冈精神分裂式的状态,一方面他想得到爱,另一方面他也想发泄对自己懦弱的愤怒以及对母亲的憎恨。
娜塔莎的逃离,把他的懦弱完全的暴露出来,他无法面对这样一个真实又分裂的自己最后选择了自杀
真实事件更有戏剧性,沃尔夫冈死后,娜塔莎拥有了屋子的继承权,她住进了曾经囚禁他的地方,至今她仍称那个地牢为“房间”,她保留了他的车子,还把沃尔夫冈的照片留在身边。
人们对此事的讨论不过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可对娜塔莎来说,那是她人生的3096天,和沃尔夫冈一同生活的八年。
这不像一个变态囚禁少女的故事,更想“父权”的社会下,某个角落里发生的事,这也并非“斯德哥尔摩”,“父权”也并不是特指男性,而是一种在人们内心约定俗成的“规律”,在这种“规律”下,人是“变质”并“分裂”的
沃尔夫冈的选择卧轨是他最后的勇气
《3096天》观后感(十):一个微笑引发的惨案
奥地利这个国家有三件震惊世界的“地牢囚禁”案,母亲囚禁孩子,爸爸囚禁女儿乱伦,以及这个从10岁开始就被关在地牢里直到18岁的娜塔莎?卡姆普什(Natascha Kampusch),前两个骇人听闻,而这个令人震惊,然后同情,最后励志振奋人心。震惊于被囚禁时间之久,同情于遭遇悲惨,励志于小姑娘顽强的生命力和心理承受力,乃至于最后重获自由后仍然能正常走入社会做主持人,出书,去回忆那段痛苦的往事,这样非凡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如同她异于常人的悲惨遭遇。
那天晚上,在新装修的新房子里沃尔冈夫给娜塔莎买了一件内衣(应该是情趣内衣?)蕾丝样式的内衣穿在枯瘦的娜塔莎的身上显的那么的不协调,沃尔冈夫说,这是我们的新婚之夜,然后“怜爱”的抱着她,娜塔莎问他说:why me?沃尔冈夫回答:因为你笑的很美。镜头回放到小萝莉和年轻工程师的“初见”小萝莉偷吃饼干被沃尔冈夫看见,害羞的对沃尔冈夫微笑,并伸出手指做禁声表示这是个秘密。仅仅是因为这个无邪的微笑,沃尔冈夫变开始策划他的绑架,他发挥了他作为一个电信工程师的才能开始设计地窖,通风管道、门,墙面,每一个细节都进行精心设计,三个月后实施自己的绑架。
从犯罪心理的角度分析,沃尔冈夫可能是个恋童癖,从性格上说他很偏执,也许娜塔莎对他微笑的那一天正是他失业的时候,怎么说呢,电影很多细节都交代,他原本供职于西门子公司,这说明他的职业技术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为什么他最后会被解雇呢,大胆推测是由于他的性格缺陷,从一开始,他已然成年,但是对于吃饭这样的事都要由他的母亲打理,可见他从小应该很受宠爱,从毕业到就职于西门子公司,说明他一帆顺风,几乎没有挫折,而当突然有一天失业了,他的落差和挫败感顿生,使他的偏执发展极限,由于成为一个Loser,他的自我认同感也随即下降,这也是为什么在囚禁娜塔莎8年终,他一直再说:Obey me!Obey me!Obey me!近乎神经质的反复强调,他实际上是渴望被认同,希望用这种方式成为一个“统治者”成为主人。
对于娜塔莎来说,整个过程,所谓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在她的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电影的整个基调其实很压抑,总是低沉的对白声音,地窖,昏暗的灯光,企图烘托娜塔莎所生活的世界以及她内心的世界。怎么说呢,娜塔莎非常的坚强,10岁的小女儿被关在那样的地方经历过怎样的心理变化,恐惧,害怕,以及表面上的镇定这都让人很惊讶,也许我们低估了10岁小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我觉得幼年的娜塔莎表演的非常出色,其中在被沃尔冈夫惩罚饿肚子那段,镜头中的她,从苦苦哀求到愤怒到试图说服沃尔冈夫,那种表情的张力很让人动容,心理的成长也更细致。14岁后的娜塔莎被要求改名VIVI,失去原来的名字意味着沃尔冈夫打算把她变成另一个服从于自己的人,娜塔莎顺从了,从被惩罚断食物饱受饥饿开始。被绑架之前的娜塔莎有点小胖,妈妈买的衣服她还会抱怨会显胖,而之后隔三差五的被惩罚不给吃饭后的娜塔莎瘦的只剩下皮包骨,据当时新闻报道说娜塔莎被解救的时候只有40公斤和她被绑架是的体重差不多,也许在那3096天里,娜塔莎除了害怕被打,被杀害,也很害怕没有饭吃。值得欣慰的是,沃尔冈夫对娜塔莎有时候还算仁慈,会给她买书买礼物当然这是基于娜塔莎十分听话前提下,这也足以证明沃尔冈夫对娜塔莎的感情是没有爱的,娜塔莎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证明自己存在感服从自己的宠物。
娜塔莎对于沃尔冈夫呢?首先是恐惧,恐惧之下才有顺从,她害怕被打,害怕被挨饿甚至说逃走就杀掉她的威胁,我觉得不存在憎恨的情感,恐惧到连憎恨都不敢,她只想过逃走没想过杀掉他。甚至当真实的事件中,当听到沃尔冈夫卧轨自杀之后,她还哭了,她还会把那个囚禁她的地窖称作房间,这就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也是为什么在观看整部电影时会充斥着压抑,恐惧但是就是不会有窒息的绝望敢,因为这就是娜塔莎的情感,她对沃尔冈夫抱有幻想,就像期待每一次沃尔冈夫送她礼物一样。当然,话又说回来,娜塔莎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她时时刻刻绷紧神经的恐惧让她不断的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也许是因为电影改编于真实事件,我们原本就知道她终究是逃了出来,尽管过程很痛苦可结局总是好的,所以我们才不会在她滑雪的时候向人求助无果时体会到那种绝望感,而最终的逃脱也成了理所当然。
电影是根据娜塔莎回忆被囚禁的书改编的,情节无论怎么改事实就摆在那里,妄图重现当时那种悲惨的遭遇,终究是失败了,切肤之痛必须要亲身经历,也许以此为背景虚构一个情节扣人心悬的故事,说不定还会出彩些,但是如果这样了,就太不像欧洲的电影了,好莱坞式的戏剧性终究和欧洲电影的艺术真实性有所差异,也许导演什么都不想传达,什么现实意义都不想反应,他仅仅在客观的讲述这个故事罢了。
最后,我还是在思索娜塔莎的问题:why me?难道仅仅是因为她对沃尔冈夫那一个害羞的微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