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牛仔裤的代价》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公众号

《牛仔裤的代价》影评10篇

《牛仔裤的代价》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德国主演的一部2012-03-05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仔裤的代价》影评(一):与Les Mains d Hermès一起看疗效更好噢

首先,↑这分不是我打的,豆瓣又逼我打分。

评论看着真是不给力于是我只能自力更生了。长评下面还有个不要使自己成为廉价劳动力的(excuse me???),我建议看了此片的自干五跟她撕一撕。

我的重点已不在环保不在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压榨上不在那些可以省省的道貌岸然上了,人性就这么可悲,不要救环保了——地球妈妈用不着你担心,老实等着三胖来解救你就行了。跟这个纪录片主题有关的就发表到这了。

接下来是正题,这个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传统的新闻题材的纪录片拍摄手法,还有一些暗访部分。对,看上去就是个。。。它就是个在电视上播的专题节目。同样是制衣工厂,同样是德国人

你们可以参照:

Les Mains d'Hermès

我们每日的面包

拍摄

这样可以避免那些针对个体不公的探讨(我的理解中这只是此片排第二要探讨,甚至无意解答只不过是无法逃避的道德谴责的问题)

那样对比起来效果将是:

广东某牛仔裤工厂喷漆线上身患硅肺病的小王带病在岗,每日工作16小时,一分钟缝5个裤子口袋,挣着2000一个月的薪水,每月寄回老家给家中的老人以及年幼的弟弟。

法国某爱马仕工厂有听障障碍的员工Hélodie Jacqueline,每日工作8小时,3天打造一只包,不仅挣着薪水还享受公司福利,还有假期。

他们都按件计工。他们都在他们的工作岗前位辟出一块地接受采访,面带微笑,感谢工厂没有歧视他们,给他们提供了现在职位使他们得以谋生。记住,镜头特写对着眼睛。有时可以是画外音。配以他们面对镜头或是工作状态的画面。

最后,心疼广东老板一秒钟

《牛仔裤的代价》影评(二):被忽视的成本与沉默的声音

1、曾参观过海珠的几家内衣厂,逼仄破旧平房里,杂七杂八摆着各种机器、原材料,典型的作坊。而经过精致的包装,被摆放在时尚高档的商场,这些服装生产过程的各种环境代价、劳工身体损害代价却被忽视,没人能看到。

2、曾接触过工厂里的工人,每天流水线上工作超十个小时,那些在历史课本才存在的“劳工形象”可能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是你买菜、坐地铁“素不相识”偶遇的一些人。他们数量庞大,他们只被当作“劳动力”。当媒体出现各种“中产焦虑”声音,他们连发出自己声音的力量都没有,属于“最最沉默的人群”。

3、今天刚穿了一条牛仔裤。想象这条牛仔裤可能在极恶劣的环境生产出来,里面加入大量可能致癌化学物品,有点无法直视它了。

4、找个时间去新塘看看当地的牛仔裤工厂。

《牛仔裤的代价》影评(三):好像谁都没错,那情况是怎么变坏的?

试想一下自己去一家外国大品牌服装店买衣服,你刚好看中一条牛仔裤,跟你一起去看的朋友都觉得你穿的好看,一看价格刚好是促销,你会买吗?

又假如你生在农村没文化,看着村里人都进城打工去了,他们都说城里工资高,于是你也决定到广州去打工,由于没钱没文凭,只好先在工厂里打工,而你发现有家牛仔裤工厂工资比普通工厂高,于是就当起了工人,但是做了两三年了发现自己不断咳嗽怀疑是工作引起,心想要辞职但回头想想自己离开了工厂能干啥,难道回去种田吗?

假如你是厂商老板,也是从工人做起,好不容易存了点钱,而自己因为在牛仔裤厂工作多年而非常有经验,于是也开了一家厂,但发现周围工厂竞争太大不得不尽量削减成本,采用非环保的设备才能维持生意,你会为了环保和人道放弃经营吗?

《牛仔裤的代价》影评(四):牛仔裤的代价

近日,孟加拉国一座制衣厂大楼倒塌造成严重伤亡,中国主流媒体对此新闻的深度报道多集中于展现孟加拉国服装加工血汗工厂的恶劣工作环境和西方资本与本国商人狼狈为奸、唯利是图。其实,如果要说服装制造业背后的黑暗故事,中国本身也绝对不少。在德国一家电视台去年制作的一部45分钟的纪录片《牛仔裤的代价》中,我们就能发现这其中的冰山一角。

《牛仔裤的代价》从德国超市促销的一件仅仅售10欧元的牛仔裤入手,从品牌商到中间商再到加工商,顺藤摸瓜,揭示出一条廉价牛仔裤背后的政治经济、环境保护诸多问题。从最近另一篇有关中国“第一夫人”服饰的新闻报道来看,中国制造,特别是中国制造的服装似乎多年来终于有了一次正面宣传。以往“廉价”的代名词,现在好像已经站在了国际前沿。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低廉的成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环境成本、运输成本等等)促使中国服装制造业的大面积、产业化发展,中国地方政府又热衷于建造什么工业园、开发区,而中国民营资本的唯利是图又决定“品质”不是优先考虑对象。国内环境糟糕偏偏又碰上欧美发达国家操纵全球资本化市场的压榨,片中一条牛仔裤3.1欧元的成本,让加工商削减脑袋压低成本,工人、环境成为最大的牺牲者。

要真正转变“中国制造”的形象,国内许多砖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其实最有效的还是消费者自己手上的选择权。中国服装产业近9成集中于低端制造,先别说什么设计,价格决定销量。看看淘宝服饰销售状况,实在是触目惊心,有的价格低廉得可怕。我们已经知道了3.1欧的裤子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大家就可以想象比这还底的价格背后隐藏了什么?最近看到一个美国服装制造业的报告,里面对消费者的调查中出现了之前没有过的情况,伦敦奥运美国代表团服装的“中国制造”的风波后许多美国消费者发现他们选购商品时“美国制造”越来越难看到了,很多消费者还感慨现在“美国制造”与“意大利制造”、“法国制造”一样成为高端的代名词了。在对制造业的调查中,许多品牌商也计划开始将海外加工转为美国国内制造。而中国政府对人工健康及环境保护的重视,使得加工成本上升,汇率成为现在欧美厂家还能赚点的最大突破口,但这并不保险,所以部分品牌开始寻求到诸如越南、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等国家设厂。所以文章开头提到的报道也颇有点五十步笑百步的感觉了。

纪录片中那些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与人身伤害最后都转嫁给了消费者。我们花了钱怎么还买来了垃圾?这实在是令人气愤。西方消费者曾经因为东南亚的血汗工厂曝光发起了多次对耐克、阿迪达斯的抵制,也曾经因为levis牛仔裤的有毒化学品事件发起过对该品牌的抵制。如果仅靠政府的处罚对于这些无良商家来说不外乎就是九牛一毛,只有消费者才能真正让他们给出承诺、做出改变。可惜的是,中国消费者似乎过分宽容,抵制制作精良的日货很积极,对抵制有毒的国货却不怎么热衷。反过来,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有能力去消费动辄就是4、5千的“意大利制造”的牛仔裤,选择太少,那要我们去怎样选择呢?这还是落在了制造业产业标准的根子上,如果我们的行业标准定得太低,就给了很多人钻空子的机会,监督太松,就是很多人发黑心财的良机,我们常说,消费者追求的就是“物美价廉”,在当今中国市场,我认为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天上不会掉馅饼,就算掉了馅饼,你能保证最后接到的就是你么?

《牛仔裤的代价》影评(五):进步的代价

发展的环境代价问题一直以后都是存在的 就如中世纪皮革加工也是不人道的

消费者的低价偏好与供应商的利润最大化 只能在生产过程中压榨 怎么解决?

没有买卖就没伤害的方法行不通 牛仔裤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人类的物质追求与享受不可能会倒退

非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产的质量达标的产品 将有害的物质留在工人体内和工厂环境里 西方发达国家的品牌供应商的盈利模式 低价薄利多销 正好抓住了中国急速发展的趋势 廉价的劳动力 工厂转移 当中国的发展度过了这个阶段 这条链并不会中断 工厂将转移到非洲或其他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试想自己同样的裤子 环保工序生产的高价裤子 与高污染过程生产的裤子 你会买哪条 我们也是这代价链一环里的帮凶 订货商总是将责任退给产地的政府 习惯性地待在道德高点 处处进行人道主义的衡量 难道不是因为超低价的收购价 使得接下来的改造的没可能性不可能发生吗 资本主义的原罪 人性的剥削本性 人类一直都是走向毁灭中发展的 心疼的是背井离乡的工人

《牛仔裤的代价》影评(六):广州新塘的现状

我在广州工作了多年,生活中也接触过几位如片中所描述的做牛仔裤的小企业主,算是比较了解新塘那边环境的恶劣程度,但是看到片中的工作环境,还是很震撼。

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对这种现状麻木了:越来越混浊的空气,越来越黑的河水,越来越污染的土壤...... 人真的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动物,再恶劣的环境都能承受,生活的尊严和底线一次次被拉低,我们总能忍受,直到在沉默而坚韧的忍受中死亡。

事实上,我得要承认,如果在生活中见到这样的场景,我可能只是嘟哝一句:这环境好差啊,然后继续路过。。。但在这德国人的记录片中,我却感受到一种出乎意料的震撼,或许是他们的标准和态度提醒了我,这些我们所麻木的,渐渐习以为常的环境竟然是如此的糟糕和不可忍受。就像长久生活在地狱中的人或许并不感觉自己有多可悲,直到他们看到过天堂的模样。

《牛仔裤的代价》影评(七):要环保 不买便宜货

看纪录片的整个过程一直都是很难过,因着我们对时尚的渴慕、对着装更新换代的切,却导致离我们几千公里外的工人们工作在艰辛的条件下,用健康和生命换来微不足道的工资。

对工人直接进行压榨的是欧洲的商人,企图用更少的资金换来畅销的廉价牛仔裤;中间商也在其中分的一杯羹;看似地位较高的牛仔裤生产厂长却每个月收入微薄,而工作在第一线的工人们只能生活在及其恶劣的住宿条件及工作条件中,用更多的工作时长换取不足支付个人所得税门槛3/5的工资。

深恶痛绝商人的剥削,但背后促使这一切发生的难道不是我们这些没有头脑的消费者么。

工人们并不知道这么多的化学药品会对他们的身体有多大的伤害,所谓无知者无畏,在粉尘弥散的工厂车间,有些工人并不会佩戴口罩,甚至绝大部分工人佩戴的口罩并不会对粉尘有很大的阻隔能力。一些四十岁的工人看起来像六十岁,而更可悲的是一些二十岁的工人来到这里工作,可能他的一生,健康,都会成为牛仔裤工厂的牺牲品。工人没有办法离开所在的工厂,如若离开农村种地或许并没有这么些的收入可拿;但若不离开,他们或会是先于平均寿命离世的人们。

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对自己安全考虑:不买廉价的牛仔裤以及在承受范围内尽量不买廉价的衣服。购置廉价的牛仔裤虽能够满足我们服装数量上的要求,但一旦出汗时,牛仔裤中的致癌物质会散发出来,沁入皮肤内。

②处于环保考虑:大量的服装在制造中会对环境产生极大污染,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化学废料的排放等,so 控制自己的欲望少买衣服

③衣服买的少而精:不仅节约了钱财、节约了衣柜的空间还保证了服装的质量,同一款式衣服价格不同款式不同穿在身上气质也不同喔。可以经典款买贵一些,流行款少而廉价。

④不要使自己成为廉价劳动力

《牛仔裤的代价》影评(八):习以为常的背后

很早就听过这部纪录片,竟然在时装周后看完,也是讽刺。时尚产业的背后比听说的更加震惊。

就像看“地球公民”之前,根本不知道肉类生产、医药实验、动物园、马戏团的背后有多少血腥,多少被残虐的生命为暴利付出了代价。

可以不去动物园,不去看马戏表演,不买皮草皮包皮鞋,没有饭局的时候不吃肉。

那么,不买牛仔裤、只买二手或者环保衣服,甚至不买衣服呢?

极简主义的理念已经在西方开始流行起来。外部的很多琐碎是需要摒弃的。

难道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牺牲环境吗?国内的环保技术和意识尚未跟上,好心痛。

回国的时候因为雾霾,满脸过敏,咳嗽咳了两个月。可那是我的家乡,不能因为污染就选择逃避。

我爱时尚,也有设计师和模特朋友。我知道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故事,各种各样的风格给世人传达了不同的信息。但真的不想看到河流土地被污染,为漂白而消耗数吨水,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充满毒性化学物的条件下工作。

freelance model的想法,可以放弃了。模特是代表品牌展现出他们专业和自信。但是知道了真相,如何再无动于衷的只考虑自己快乐?

我会举办环保服装的fashion show,采用回收布料,拼接而成,没有资源损耗,一针一线都来自有机棉,不会造成污染。

我会创立自己的环境咨询公司,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学校合作,把环保教育灌输给下一代。

我会开素食咖啡店,降低因生产肉类而排放出的温室气体,减少伤痛的生灵。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牛仔裤的代价》影评(九):中国劳动人民的赤膊口罩,雾霾和污水

看到这样一部片子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我们其实都知道,令一方面我们都假装不知道。德国人拍纪录片像做外科手术那样严谨。在节目的最初,他们问“大自然和人类为了这些便宜的货物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而这个简单问题把他们引向了我们的祖国,这个每年生产六亿条牛仔裤的最大出口国。

而在片中我们会看到H M、TOM tailor KIK这些服饰大鳄的时尚商标光鲜亮丽地在商场橱窗晃动,当然也有我们熟悉的关于中国环境,人权及社会问题的一切。

德国MUSTANG这个1948年成立的公司建立了第一个除了美国以外的在欧洲专业生产牛仔裤的工厂,而现在他们同样主要在中国下单生产牛仔裤。在这里他们就抛出了第一个答案,一条普通牛仔裤至少需要2个小时左右的手工打磨,而廉价劳动力在欧洲已经不存在了。同时另一个疑问是,为什么大多数德国制造商不愿意提供供货人资料?当然一方面是商业秘密,另一方面也说明实际上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对中国劳动人民的现状是略知一二的。

然后kik就给出了他们下单生产牛仔裤的工厂地址,然后他们飞去了广东,去寻找生产9.99欧元牛仔裤的工厂。从香港通过所谓环保咨询师中转到了广州,欢迎他们的是沙尘和耸立的烟囱,而兴泰工厂的生产成本是3.1欧元一条牛仔裤,而作为一个服装零售商,我表示在广州采购一批好一些牛仔裤,成本大概是80-100块人民币。当然主要原因是下单量太少,生产部件就得不停更换,而工人也得不断适应那些不同的版型,面料和做工。而像沃尔玛那样一次下单100万件的单子才是劳动人民乐于看见的。我们的工人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加上加班,计件工资,最后平均月薪大概两千元人民币,这也是2011年广州地区制造业平均薪资。在这他们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当这些西方公司只愿意用3.1欧元生产一条裤子的时候,工人的薪资怎么可能上涨?”

片中同样给出疑虑,西方公司上涨他们愿意付出的价格,但是实际受益人不会是工人,甚至产品质量也不会得到改善,逻辑就是,原来3.1欧能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付你5欧甚至更多,你给我的还是同样的产品,那么我为什么要付这么多钱?当多付钱,而不能得到更好的品质,甚至对工人的生活也不能带来改善。

在后来抛出的谁能在牛仔裤生产环节赚钱这个问题上,片中导向了Asmara,但是没有给出答案。当然表面上看这些贸易商似乎获利颇丰。

通过成本转化到了第三个问题,工业污染,于是他们就从正式访问转向通过线人调查内幕,当然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国还是一个有很多媒体禁忌的河蟹国家。然后他们来到了新塘,单单新塘一年就能生产2.6亿条牛仔裤。这里的劳动人民一天工作十五个小时,陈林和他的妻子梅在同一个车间工作,一天他能看见的就是他妻子的背影和裤兜,生活在4平方的单位宿舍,而还必须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影片视角转向普通的中国劳动人民的日常起居身活。而大多数在新塘工作的劳动人民,十二个人挤在二十平方的宿舍里,当然还要付一部分的房租。对于中国的工厂主他们的视角也是含蓄的,白手起家,没有奢侈品的房间和背负贷款的生活。

2011年6月的新塘,因为一个孕妇在街头贩卖牛仔裤而遭到城管驱赶,被推倒就医后引发了大规模暴动,出动防暴警察大概2700人,而这也只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矛盾的一个小小缩影。

当德国人面对高压气枪吹出绒毛这个充满噪声的工序时略带怜悯地说这个年轻人看上去二十多岁,如果他在这个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下去,那么一年之后他就应该变聋了。而这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全球范围内都非法的喷砂工艺将牛仔裤打磨做旧(这看似平常的工艺居然是非法的),因为这无疑会导致尘肺病。

正如片中所言,我们所熟知的环保意识,在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让这里的人意识到这一点。丙烯酸树脂、粘合剂、漂白粉,酚类化合物,偶碳化合物,次氯酸盐,钾金属、偶氮染料,高锰酸钾,铬、镉、高达上百种的重金属原料,表面活性剂这些你说得上名字说不上名字的化工用品随处可见,然后通过反复浆洗达到欧洲的环保标准(而且还会出现不合标准的现象),而为了生产3条牛仔裤,就需要200升的水,一条牛仔裤要经过反复20次脱水打磨,然后磨破,漂白,上色。剩下的污染物都随着工厂管道排入了珠江。

影片一方面是有良心的德国人的对于不人道的工作环境的冷静忧虑,一方面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对于自身健康状况及人的权益的无知。一方面是欧洲阶层西装领带,青山绿水,另一方面是中国劳动人民的赤膊口罩,雾霾和污水。

而最后我们的政府在这巨大矛盾面前一再沉默。那么为什么政府不作为?影片中问出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含蓄地给出了答案,政府协同工厂非法征地却没有补偿,这些小小的农民为中国的工业崛起付出的代价,而在整个利益链背后的那些人开着豪车,住着别墅,品着红酒(当然也包括你们这些德国人)。当这一切由强势权力垄断,弱势群体买单的模式一在在中国上演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人会去怜悯我们的劳动人民和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生态环境了。

而这部片子解决了什么?什么都没解决。当德国人去质问他们富裕的同胞的时候,我们却不能去责怪任何人。甚至可以预见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也会通过某种利益转移到非洲国家,而这一切的苦难和不平等,已经由我们这一代,甚至下一代中国人去承担了。在媒体管控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国从来不面对这些操着河南、福建、四川,广东口音的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的农民工群体,而我们的无知和短视,我们为了所谓社会和谐而普及的愚民教育,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下去。

惊讶的只是这些德国人,而我们,居然已经习惯了。当我的亲人,朋友,甚至包括我自己,在广东、江苏的工厂买手订货,都在宽慰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代价,这不是你该担心的问题的时候,我实在看不出这个国家和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牛仔裤的代价》影评(十):一条牛仔裤折射出资本经济发展的必然

资本都是逐利的。

没有需求就没有交易,没有交易就没有利益可言。

有购买廉价牛仔裤的需求,就一定会压榨工人的薪酬、工作条件和医疗保障。

有购买做旧牛仔裤的需求,哪还管的了做旧工艺是否环保、是否身体无害。

有频繁更换新款式牛仔裤的需求,供应商就得不断压低工艺成本,即便是违法的有害的,工人就得不断接触这些新工艺新机器。

当人工成本高时,手工制作意味着很高的价格和供不应求。

当人工成本低时,手工制作反倒成为订购上压低收购价格的理由。

世界上总是需要工厂国家的。

转移工厂,避开本国高人工成本,同时也能够一并转移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这些污染能不能够在排方前得到净化处理?当然可以。

可承受着高人工成本和高净化设备运维费用,这不是资本喜闻乐见的事情。

今天的中国,人力成本已然不低。

许多工厂已经转移到人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其他东亚国家。

那设想有一天,所有国家的人力成本都上升了,这些趋利的商人,是不是就会老老实实的雇佣工人,净化废弃物?

不会的,因为战争、因为经济制裁、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会有国家妥协和被拖鞋。

资本趋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耍流氓。

    

上一篇:《小幸感》观后感10篇_观后感_影     

下一篇:《小时代》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