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百岁老人跷家去》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公众号

《百岁老人跷家去》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百岁老人跷家去》是一部由Felix Herngren执导,Robert Gustafsson / Iwar Wiklander / David Wiberg主演的一部喜剧 / 冒险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岁老人跷家去》影评(一):繁體字幕就是我翻譯的,作爲字幕翻譯製作我說兩句

《百歲老人翹家去》是我在網上收集稀有電影的時候找到的,當時覺得好玩就下載了,文件好大的,1080那個版本比特率高達9954,當時是就着從瑞典語機翻的英文字母和英文字母機翻的中文繁體,一愣一愣地看到底,然後我居然看懂了,確實是個驚喜,本人本來就是個怪咖,阿甘這種宣揚主流價值觀的我都不想理(其實就算現在這個世界就是垮掉的一代,新浪潮文化,憤怒青年什麼的祭奠的,也不看看現在還剩多少大師 ̄□ ̄||),然後就想看看原著了,截止2014-10-30,網上原著只有英文譯本在免費流通,於是我就着英文,硬着頭皮看了下來,看到一半終於受不了了,於是就買了中文譯本《爬出窗外並消失的百歲老人》,那個時候我就想要翻譯這電影的字幕了,

其實比較慚愧,這是我自發看第二遍的書,上一本是《少年維特的煩惱》,維特當時看得我心塞啊,是不是夠消極?反正爲了翻譯字幕,電影DVD看了不知道多少遍,於是我就對照,機翻的英語,機翻的繁中,英文譯本,中文譯本,一點點來,就我一個人,搞了兩禮拜,最後放在B站上,現在B站能在線,搜一下就是,其實那個版本我還是不滿意,於是在2014-11-04決定進行修正字幕精確校對,應該不久後也會發出,字幕其實在網上能下載了,這此就這樣吧,如果還有較多的補充,我再開一篇影評。

截止2014年底 我個人所翻譯電影列表

挪威2011《完全真愛》

瑞典2013《百歲老人翹家去》

意大利2006《等待黎明1》

瑞典2013《我們是最棒的!》

蘇聯1980《夢若初見》

瑞典2004《棕色十字旗》

瑞典芬蘭2007《初戀在夏日》

《百岁老人跷家去》影评(二):百岁老人跷家去

有人正在忙着制作一个大蛋糕,在纠结着,用巧克力口味的还是草莓口味的,用软糖还是松松的面包,从商店那里买来的蜡烛,一包究竟有几根,以及那些蜡烛插上去,是不是真的那么多了,至少应当数上两遍才好。这里,一些人负责去采购,一些人负责撒金色的彩粉,一些人专门拿摄像机准备拍照,还有的,是要负责打扮这个蛋糕的,布置场景的,唱生日歌曲的。最后,总落得一个位置,全部这些先前为了准备来庆祝的,要为这么一个位置上的主角服务。他们大声的吼叫过,在之前甚至到现在。他会至始至终的认为,这些只不过在简单的交涉中,而不止是一个更为恰当的,去寻求一种更高明的解决方案的博弈中。

倘若他是他们中的一员。那个位置上的特殊身份一直没有被揭晓的话。要让他们认为他不过是个路人甲而已,是太简单了。

“你应该把车子往后倒,不要这么横冲直撞的。”手指慢慢地在半空中画圈圈,用来指挥着方向盘应该怎么转。完全的适合于他的年老的身份。看不出那人此刻正在发泄一种愤愤的不满。但他之前真的,没有给一个明确的答案说,“我现在正很不爽呢!”“去死”“各位小心了,我要开车乱撞了。”而更多的,归于一种抿嘴巴,扩张鼻孔,来回地搓拳头,然后重重的摔了一下车门。关于语言方面,或许这么说:“哦!这个是你的新男友吧!很好,很好,我只是要过来拿之前的盆栽和一些碗碟。”“那些东西是你之前送我的,你我都知道,现在给我滚。”最后再大方地上前握了旁边人的手。嗯,看来就是这样嘛!有人过来拿东西,遭到拒绝,然后友善的想要回去了。他的心里就会这么想。然后真的也这么去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慢条斯理的,不加掩饰的去和别人交流。

另一种又不一样。有舒适的床,一扇窗户,屋子里干干净净,外面绿草如茵。但一切沉浸在只有走路,桌子碰撞才能发出的一点声响。这还不够,它们是狭小得,不是你用行走就能看出来一个拉洋片的过程。他会有一点勇气去探究这么一个现状,像是打开窗户跳出去,而不止是安于看到人们已经表露出来的现象,总结的观点。此刻,陌生的人看到了他,就如一个得了失忆症的但别人并不知道真相的人。总让别人先问了,或者不是,他要回一个招呼,敬礼。如果,问题过于深刻和没有预知,诸如:“你准备到哪里去。”,回答,“哪里最快”或者反问“你要到哪里。”摸一摸口袋,发现只够得上另一个地方,那么也可以欣然的接受。人们会在他回答的通顺及没来由的琢磨出何以至此,将他定位到一个不羁的旅人。。。

《百岁老人跷家去》影评(三):生命无境——解读《百岁老人跷家去》的文本意图

瑞典电影《百岁老人翘家去》改编自瑞典作家约纳斯·约翰松2009年出版的幽默小说《爬出窗外并消失的百岁老人》。从互文视角来看,本片融合了多部经典的特征,既有如《阿甘正传》般以历史事件为叙事时间线索,也有如《两杆大烟枪》般逐步扩展出复杂的关系网络并设置关键事物串联起一切事件、引发冲突,还有如《肖申克的救赎》般透露出无尽的自由意蕴。这些特征的融合使影片在情节上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荒诞性,但导演并没有进一步采取风格化的摄影方式和剪辑处理以强调这些性质,反而在视觉上从简,通过粗糙的画质、手提摄影机、灰白色调等写实主义倾向的手法去讲述一个浪漫化的故事。

一. 敬意的表达意图

《阿甘正传》不仅是美国影史上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之作,更因其诞生时所处的社会语境而有着明确的政治立场,映射着当时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显然,《阿甘对美国政治文化的关注和再现是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目的性的。主人公跨越了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社会的重要历史时刻,黑人民权运动、政治腐败、越战等动荡的时期在许许多多美国人民心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创伤,而影片则试图通过阿甘和其他角色间的互动向观众提供一种想象中的和解和心理上的救赎。

与《阿甘正传》在叙事特点上拥有互文性的《百岁老人跷家去》在时空格局上比前者更为宽广,时间上横跨百年世界史(从1905年主人公阿郎出生到2005年阿郎的百岁生日);空间上根据两条叙事线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大小两个格局,在过去时态的叙事线上,空间在多个国家之间穿梭,而在现在时态的叙事线上,空间则限定于瑞典境内。以历史事件作为叙事线索,这样的表述方式也赋予了影片政治意味,但与《阿甘正传》相比,政治文化并不是本片的核心,它更多地就是作为线索在履行叙事功能的本职。另一方面,选择这样的叙事方式也离不开本片的致敬意图。

影片的首尾都通过字幕清楚地表达了对瑞典名人诺贝尔的敬意。具体体现在影片中则是将诺贝尔重要的生平事迹投射到主人公阿郎的人物形象上,其中最明显的有三处:一是“诺贝尔发明炸药”与阿郎的“爆炸情结”;二是“诺贝尔没有妻室儿女”与阿郎被医者以优生学的理由实施了类似结扎手术的行为;三是“诺贝尔没有固定住所”的人生历程与阿郎穿梭于各个国家的人生轨迹。诺贝尔因父亲工作的关系,从小就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因学习工作或政治局势等原因,他不断穿梭在俄国、美国、法国、奥地利、英国等全球各地,而这恰恰成为了本影片原文本的叙事灵感。此外,炸药是诺贝尔最著名的发明,影片中的阿郎则是自小养成了一种“爆炸情结”。这个情结的由来并不是突兀的,有着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一战期间,阿郎的父亲在俄国因自圈土地的罪名被枪毙,死讯传回家的那一天,阿郎开始了他的“爆炸情结”。此后,他又尝试了两次小型爆炸实验,却在第四次实验中意外炸死了一位曾对其母亲进行变相压榨的批发商,至此,阿郎的炸药也与死亡有了因果联系。此后阿郎不断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战争中,甚至在二战时推动了美国原子弹的发明。

如果说阿甘的“长跑”象征的是一种救赎形式,那么阿郎的“炸药”则是一种对暴力的合理化表述。诚如上述所提,阿郎第四次实验炸药的时候,因批发商的意外介入而致后者死亡。然而,由于批发商在先前的情节中表现出了个人的道德污点,因此这样的意外并不会引发观众对主人公进行道德批判的欲望,反过来,甚至迎合了某些观众对批发商的审判欲望。接下来,炸药正式起到军事作用。在西班牙内战时期,阿郎不断地炸毁桥梁;在太平洋战争时期,他介入了曼哈顿计划,推动了美国原子弹的发明,间接地炸毁了广岛与长崎;在苏联,他阴差阳错地炸毁了劳改营,重获自由……炸药不仅成为影片中与叙事线共生的重要意象,更因为影片所选的表述角度使它背后的暴力意义获得了正面的合理化表述,也使得影片的敬意表达意图更加纯粹。

二. 哲理的传递意图

提到瑞典导演,第一个想到的必定是英格玛·伯格曼,他作品中的诗意与艺术气息充满了这个国家平和与深沉的人文特点。位于北欧的瑞典作为少数的永久中立国之一,具有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民族特点,他们注重民生,拥有先进的养老福利体系……或许正因为这样的民族性格,包装在本片荒诞情节和复杂叙事的背后是最为原始的生命母题。

不仅是“暴力”在本片得到了合理化的表现,“犯罪”在本片中也脱离了审判,为了使这样的处理得到认同,影片采取的是荒诞化处理,使其远离现实。于是,我们看到影片中不断出现的个体死亡始终与事先预设的动机无关,它们总是发生在阴差阳错的巧妙时刻。就连引发现在时态叙事线上一切情节的那一箱金钱的盗窃也不过是一场意外,即便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犯罪团伙”中企图分一杯羹,这个团伙里的人物却都不是真的如此受金钱欲望的驱使,他们秉持的仍旧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戏谑态度,他们更在乎逃亡过程中的人生体验。可见,除了显露的致敬意图,影片还有更深层次的价值传递意图。

影片开头通过展示阿郎的生活片段,伴随他的主观自白,表现了他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阿郎是一个典型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在了无人烟的郊区房屋,面对空落的椅子独自进餐,他最重要的也是他唯一的陪伴就是一只宠物猫,孤独的阿郎像与人对话般与它相处。“冬季”、“白雪”、“郊区”、“独自生活的百岁老人”,环境的塑造和人物几乎自言自语的状态使情绪更显孤单。尔后,猫被狐狸咬死,悲痛的阿郎决心报复,这一段情节不仅是为了说明宠物猫对于阿郎的重要性,更重要的作用是表现出阿郎性格中暴冲、智慧的一面,也为故事后来的冒险情节和对阿郎“爆炸情节”的讲述做了铺垫。

本片虽关于冒险,却无关热血,反而有一种岁月沉淀下来后随遇而安的气息。阿郎从养老院出来后的一段情节别有深意:他缓慢行走,途径墓园,然后他站在墓园的外沿,透过眼前在试验炸药的孩子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他露出愉悦的神情,而孩子却仿佛受到惊吓般仓皇逃走。这一小段情节的情绪从愉悦到落寞,如同生命从蓬勃走到无力,迟暮的阿郎已游走在生命尽头的边缘,但镜头里的他背对死亡,看着岁月溜走的方向。这种随遇而安的气息在现在时态的叙事线上更是表露无遗。对主人公目的地的询问反复出现在这条叙事线上,而阿郎从未做出明确回答,最终都以随他者的安排结束,这种公路片的韵味体现出主人公在即将迈入生命终点前依然追求独特生命体验而不甘于屈就在养老院中等待死亡降临的意念。

阿郎受到时光与生命力的召唤,于是迈出脚步,即便步履瞒姗,依然前行不断。他的抽屉里有着年轻时游历世界与各地名人的合照,然而,他一件行李都没带就只身上路,因为回忆无需依靠实物去证明其存在。他是如此地了无牵挂,这种洒脱或许是因为孤单,却也是个体在面对生死时所必须具有的独立和自由。

《百岁老人跷家去》影评(四):你若前行,必得序曲悠扬

你如果足够长寿,就有看着各种奇情怪事的可能,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以一种淡然的态度谈论过往的那些不平常,你如果活的足够长,而且你得身体好

这是一部瑞典电影,我找的时候网上还没有多少资源,费劲巴力地下了一个接近8个G的版本,而且还没有字幕。所幸后来找到了史上最聒噪的字幕,配合着电影以及他自娱自乐的解说,我大概了解了书里写了什么,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

电影里面的配乐和当初的资源一样难找,现在为止我依然不知道阿朗跳窗出逃时脚步踢踏着配合的乐曲叫什么。所以即使这个电影再大,电脑空间再少,我也没有删掉它,全为这首曲子

对于瑞典这个国家以及瑞典人没有任何的概念,除去初中的时候有两个英语外教来自那里,他们说着其实并不标准的英语,却在我们学校教了半个学期的口语。电影里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荒诞和不灵醒。人烟稀少的乡村,每一个出场人物都糊里糊涂,是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提供的生活太过悠闲了,人们不需过多努力就可以活的很好,所以大脑退化了。。。

从头到尾阿朗好像都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要去做什么——除了炸毁一道道桥梁,甚至为什么离开了敬老院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解释——却一次又一次被命运卷进去,稀里糊涂地做了改变世界的事,人也不精明,也没有心机,就这样傻人有傻福地化解了所有危机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阿甘正传》,不由自己的选择被推着前进;还有《两杆大烟枪》,不动脑子行事然后各种荒诞不经;还有《本杰明巴顿奇事》,我们总是难以拒绝往事的魅力,特别是年老以后;还有《菊次郎的夏天》,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刻会遇上怎样的旅伴与什么样的人同行

阿朗不是一个好人,他因为自己猫被狐狸咬死了就炸毁了一座森林,杀了人既不会内疚也不会觉得异常,一次又一次按下炸弹就为了满足自己观看炸弹爆炸的场景,当过双面间谍却既不是因为爱国也不是因为被迫:只是生命到了那一刻,于是他就走下去了。永远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淡定模样,不辩解不争取

故事的魅力在于起承转合的凑巧设计,虽然有些许刻意

一定要走的足够远,去享受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坦然处之,内心坚定

《百岁老人跷家去》影评(五):最喜欢这种一本正经的胡扯了

这是看完原著之后写的读后感,跟电影相比,书中提供的细节会更多,故事脉络更加完整,但电影里所展示的已经算很详尽了~而且,演员把那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演得相当到位~

看完电影实在忍不住把原著找来看~

2016年来读完的第一本书,虽然手头还有其他三本翻了一半的~太吸引人,停不下来啊

哎,这一本正经的瞎扯淡,会不会一不小心成为今年的主旋律啊!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在致辞就写的很清楚啦“那些只会说真话的人,他们的故事是不值得倾听的”

阿郎确实不是个只会说真话的人,于是,他的故事,太值得倾听。

两条线交织,虽然两条线的故事,时间轴都不一样,可是读来丝毫不觉得突兀(也可能是先看了电影的缘故,已经接受了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最终的汇合也是精彩。

阿郎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和特别的方式漫游世界,影响着世界格局。一切都与政治无关,只关乎个人喜好和对方态度

你100岁时,会一不小心活出第二人生么,哈哈哈哈哈哈

瑞典人的幽默感真是没治了!

《百岁老人跷家去》影评(六):不要因为删减、而期望落空

发现这部片子、还是闲逛论坛时发现的、没想到一下载要5个多G、还以为是岛国的电影呢、但是那也没这么大啊、也太高清了吧...后来看了这部小说、还是很吸引人的...

看完之后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阿甘、主人公传奇般的经历、瑞典版的阿甘、当然、这是他们致敬诺贝尔的电影、其中不乏黑与自黑、那些出现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一些独裁者、科学家、还有特殊时期、中俄冷战等等、噱头已经足够了、但对于原著来说、只是冰山一角...

相信很多人是冲着介绍里说、主人公和丘吉尔一同散步、与江青一起泛舟来看的、可看完后你会发现、原著中很多精彩部分已删减、只有照片里的线索、影片开头中有喜马拉雅...虽然是这样、也不要失望、如果你太在乎删减这事、就好像你不知道有个叫总菊的黑暗组织似的哈哈哈...毕竟片子还是不错的、双线叙述主人公的经历、由小到老、一边是曾经的传奇经历、一边是现实的生活、老人都在从容的面对、有人说这像阿甘、没错、但是我觉得、还有死神来了、你看过后就知道了、就不剧透了...

如果有时间、顺便把书看了最好、简直就是现代史、是主人公从一岁到100岁、他遇到的各国伟人和历史事件、其实不光是江青、原著中还提到毛、宋美龄、蒋家、对了、怎么能少了三胖家...主人公后来还去了印尼、还和朋友的妻子、印尼的前女总统恋爱了、居然还啪啪啪了...就是这么一个精彩的故事、怎么能不看呢、虽然都是瞎掰的...

    

上一篇:《孤军英雄》影评10篇_观后感_影     

下一篇:《爱呦,阿斗》观后感10篇_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