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后感

《鮀·恋》经典观后感集_观后感_影片观后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观后感

公众号

《鮀·恋》经典观后感集

《鮀·恋》是一部由郑智敏 / 业青执导,杨婕 / 吴启垒 / 朱海彬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鮀·恋》观后感(一):小感动

跟众多观众一样,从预告片开始我就一直期待整部片子的公映,尽管我是后来才有幸参与到本片的配乐工作。以至于当我收到试映片断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人是兴奋的。一份兴奋是来源于自己辛苦的工作终于可以取得回报,另外更多的兴奋是来源于对电影本身的期待。

整部片子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苏州女孩心蕊。从一开头的倒叙,到大学时期的插叙,女主角都被很好地塑造,加上演员本身不错的演技,几乎是为电影划上最闪亮的一笔。另外让我觉得深刻的莫过于画面了,尽管我不是潮汕人,但是看着校园里面的各种小清新,小滑稽的画面,总会想起以前的好多,回味到高中时代的酸甜苦辣。

还记得小青姐有一次问我,你觉得电影里的男主角会不会被观众所讨厌啊?我当时并没有正面回答,我觉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至于我自己,我更多是能理解到男主的无奈,或者上升一个层面来说是能感悟到生活的无奈。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去分清对还是错,正如林弈新拒绝了心蕊的爱意,我想他也没有想明白是对是错,只是现实告诉了他应不应该。

再者当然得提一下电影的配乐,我只想说一句,用心做出来的,就不愧对自己了。如果让我给自己打个分,那我就说79吧。那一分是鼓励我做得更好向优秀迈进,那一分也是提醒我不要容易骄傲,不然水平会一直停留。

最后我觉得再说也是无力的,大家继续期待11月的公映吧!相信这是一部能打动心灵的好片子。

《鮀·恋》观后感(二):关于潮汕,我想说的太多,鮀恋让我泪流不止

《鮀恋》,与其说是一个关于爱情故事的电影,不如说是真实展现潮汕那片土地本土文化的电影,关于这个家乡,想说的太多,那是根,整整十八年的印迹

潮汕地区正在走在开放的路上,我们这一辈人正在交接的这一步上。争执?妥协?逃离?割舍?

1.关于排斥外地人,我想说,或许只有走出来的人,重新回去,才会更容易接纳外地人,就像大学生,但那里,有太多太多从没离开那片土地的人,想想自己之前离开家之前不也习惯随口一句“外省仔”,走出来了,再回去,我们可以更自然地看待外地人

2.关于一些迷信的传统观念,选对象要看生辰八字,初一十五要拜老爷,做事情要看“时日”,关于这些,我们又何尝没有与父母争执过,但有时父母一句“不准去”砸在心上,没有后路可退,一句“随便你”竟有这么深的分量,不容反抗。

3.关于留在本地工作还是走出去。父母,当然想自己的子女在身边,希望子女不要走太远,电影中那个爷爷的话,那个母亲的话,深深触动我,泪水一次又一次流下来,那些话,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站在父母或爷爷奶奶那一代的角度去想想,无论我们是否选择妥协,都要有一份体谅在心里

4.总是那句话,在外头不要太节俭,要吃饱穿暖,又一次的感动

5.关于重男轻女,里头没展现太多,但也稍稍提了一下,“生了男孩还有个妹妹一定是想再生个弟弟”,必须承认,这很真实,我小时候为这也躲在角落里哭过,心里想着:不公平。但渐渐这种观念地也在变淡,到了我们这一代为人父母,大家肯定就觉得男女平等了。

渐渐地,我也发现父母这一代也慢慢接受一些新的东西,也会开始体会到这个时代跟他们那个时代不一样,不能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来要求我们这一代。。。

妈妈说,养我们那么大,去外面念书,就像鸟儿,飞 了 ,电话里头,面对空荡荡的家,是无尽的对子女的满满的思念

《鮀·恋》观后感(三):我爱我的家乡,可那里容不下我的理想

首先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虽然不是出生在电影中讲述的汕头地区,但在文化方面是大同小异的,所以看完之后内心深处产生的半小时强烈共鸣(现在看来不只半小时)毋庸置疑。抛开家乡情结以及各种对于潮汕人来说十分给力的笑点(不管怎么说我是笑抽了),电影里不完美的剪切和配音是不能忽略的,所以我给了含有感情水分的4分。

写这篇影评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两点,而我正偷偷地关上门熄了灯对着电脑看,因为十二点的时候奶奶已经在催我快睡觉,而对于正看到一半且对电影十分执着的我来说,是不可能乖乖上床睡觉的。一点多的时候终于看完了,我认真地听着片尾曲看着滚动字幕,然后又在豆瓣一查,8.5分,让我有点吃惊,想必15%来自感情分,但即使去掉潮汕同胞们的支持和鼓励,电影的寓意之深刻和故事的写实性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好了,说说正事。男主角最终选择了留在家乡,过一个传统潮汕男孩的生活,娶了个传统的潮汕女孩,来办公室投诉的大妈那段(不得不承认那些台词戳中笑点),其实我i觉得有点讽刺,对于一个上过中大的男孩,即使是上过其他二流三流的大学的潮汕男孩来说,多多少少都有点放不下面子。在面对自己的追求与传统观念带来的压力引发的责任发生冲突时,一句“阿公中风了”让男主角止住追求梦想的脚步,其实我挺同情男主角的,但是如果换做其他众多的潮汕男孩呢?假如我们的境地与电影一样,面对同样的家庭压力,我们会如何选择?如果有条件真的很想做个调查,当然我先说出的我的答案:留下。原因或许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你们看完电影自己意会了。

前面的答案强调的是在与电影所设置的背景完全一致时给出的,但相信众多潮汕男孩是不会有这个时候父亲离世、有个需要照顾的妹妹等等问题的,当然包括我,所以我可能就是那个会不顾一切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爱情的林弈新。

我爱我的家乡,可那里容不下我的理想。

送给所有在外寻梦的潮汕子女。

《鮀·恋》观后感(四):局外人的视角——坐在树上的张小早

非常好看!开场就特别有潮汕特色,心蕊在轮渡上说的话也特别有味道。

能把枯燥无味的校园生活拍的那么有意思真不容易,那句:“梦洁,你家帅哥追到这里来啦。”太搞笑了,这个场景看了好几遍!还有校园里放音乐的时候,混乱的校园在音乐声中显得那么和谐、有感觉,和我们高中一样耶!还有你们潮汕大街上的美食那个镜头,太赞了,看到厨师切红色的虾,我口水都留下来了,你这个潮汕人当然体会不到我这种心情啦。总的来说这个电影里充满了潮汕风味,从语言到饭菜,真是有地方特色的佳作!

我尤其喜欢心蕊和奕新拍暗恋桃花源的那段,导演真是天才,场景的不断转化、与老电影的巧妙吻合,让画面好有诗意,让人感觉男主女主真是绝配!

你们潮汕真的很排外吗?心蕊刚到潮汕那段时间真是好心酸!我以前一直以为广东那边的人都很开放呢,这部电影有点颠覆我对广东的完美印象。

男主的名字叫“奕新”(一心),不知是不是导演的刻意安排,整部电影他都徘徊在两个美女之间,叫二心还差不多。不过我知道他也是无奈,谁让梦洁非要去外地呢?其实梦洁想去外地,也许是想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获得从未有过的尊重和安全感(她把头发弄得那么成熟,也许是一种对以往生活的挣脱,至于以往是什么生活,这从她对奕新说的那句:“我弟弟不尊重我”就可见一斑)。

青年人因周围环境的限制而无法干自己想干的工作、爱自己想爱的人,也许是这个电影的主题,这个主题,也是你我心中将会持续很久的主题,再配上潮汕这个具体而又令你熟悉的环境,确实冲击力很强。别说是你,就连我这个“外地仔”,也很受启发。

《鮀·恋》观后感(五):羁绊【略有不算剧透的剧透】

下午在公教楼B303见证了《鮀恋》的第二场巡演,也终于近距离地看到了剧组的帅哥美女,竟然竟然竟然在某个镜头见证了某个神人的神演技(是谁就不说了~)!!!

嗯,看完了整部片子,确实有很多feeling的。

可能和不少人的期待一样,原以为这部片子的feel是《那些年》的感觉,但是真的看过之后,感觉两部片子的feel其实相去甚远。

就像豆瓣前面有人影评说“《鮀恋》比《那些年》残酷多了。《那些年》即使最后两人没有成功,起码回忆总是美好的。而《鮀恋》试映会版本看完后,我脑海里不停地重复一句话:你喜欢的只是初恋的感觉却误以为是真爱。让你会不停想到更现实的世界。 ”

诚如前面那篇影评所说——《鮀恋》里的剧情,是很现实的剧情——来自苏州的心蕊尝试着融入奕新的潮汕生活,一位很传统很清纯却缺乏安全感的潮汕女孩梦洁在经历外面世界之后的改变,以及最终很出乎意料的结局……

但是我不觉得这部片子是关于“初恋的感觉”的——林奕新那份初恋的感觉,对梦洁的感觉已经随着她发来的那张相片已经一起被埋葬到了奕新最初的那种对“完美恋人”的幻想里了。甚至我觉得,这部片子的核心剧情完全不在梦洁,高中时代的奕新和梦洁只是金中时代一种很美好的好感。(但是,这种温暖的感觉,被剧组演绎到极致了,恰到好处而且非常有feel!)

而时过境迁,当长大后的奕新、长大后的梦洁还有苏州女孩心蕊出现在一个剧情轴上的时候,林奕新心里那种“完美形象”的崩塌、真正爱情的萌芽还有来自母亲和祖辈的“潮汕羁绊”就完全地交织到一起了。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那一段影片会略显得有点“乱”——因为剧情本身略复杂,再加之剧组透露的“镜头丢失”之类的技术问题。

但是,我觉得这种“潮汕羁绊”才是真正这部片子想要展现的内容,也是潮汕年轻人和老一辈传统潮汕人之间的……“冲突”。至于剧情发展如何,还是不剧透了——尽管很多人知道结局是“曲终人散”,但我觉得曲何以终结——这点在影片展现得淋漓尽致,才是真正的看点和共鸣点。而且其实看上去不是很完美的剪辑,反而展现出一种别样的蒙太奇手法,虽然揣测剧情会偶尔觉得小小吃力,但反而有些意犹未尽。

其实看完这部片子,我竟然有些自我庆幸,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对我约束很小的家庭里,我的父母似乎不像其他亲戚朋友一样,要求我未来要留在汕头,甚至还必须娶一个潮汕女孩。尽管我也有一个并不熟悉的宗族,但是总感觉自己的家庭似乎和外界对潮汕的评价不大一样。这也许是影片想要传达的一个信息吧——不管是潮汕人,还是非潮汕人,对彼此的文化都该有更多的包容。

Anyway,鮀恋真的很棒哇!

《鮀·恋》观后感(六):其实无关爱情

鮀恋 在《血》的尾声中结束了 思绪万千 流泪并非为心蕊和奕新之间的爱情故事 而是为自己 为千千万万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潮汕青年们 我想说 其实 无关爱情

关于那些印象深刻的片段 我想说 最难忘的台词 是那句再普通不过的 要记得吃早餐 不要省 从高中的回校路上 到大学的电话里 似乎每次都会听到妈妈这句嘱咐 也似乎每个妈妈都会这么说 最温暖的画面不是奕新和梦洁高中时代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而是奕新和妹妹坐在门前吃龟苓膏的情形 妹妹的撒娇 哥哥的体贴 不需要太多做作的言语 最催泪的不是心蕊在钢琴前悄然泪下 而是奕新跑出家门时响起妹妹那句 哥 你在广州 我和妈妈都很想你 一句再平淡不过的话 却不仅仅触碰了奕新更是观众们内心深处 柔软的地方 正如编剧业青所说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的 要考虑到许多人的感受 我们不是一个人活着 不能太自私 我们有家人 有责任 有牵挂 最揪心的 不是因为误会从此心蕊去了苏州 而是一向懂事听话的奕新和妈妈吵嘴 奕新想去外面发展没有错 她妈妈想让他留下有个照应也没错 可是矛盾就偏偏存在着 时代发展 是去是留 已经成了困扰着成千上万潮汕青年的问题 而我们在要求老一辈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同时 是否也能明白 该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着想 学会体谅呢

关于平凡 我想说 二十几岁的年纪 我们拥有青春 冲劲和梦想 我们想有更好的发展 想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地 想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然而 面对现实 甘于平凡 有时也是一种勇气 奕新放弃去苏州留在汕头 并非他的怯懦 更不是对命运的妥协 恰恰是直面平凡的勇气 是对家人的深爱 是面对家庭 命运表现出的担当 是经历过后的沉淀 轰轰烈烈过后的平淡 更是一种幸福

关于外省仔问题 我想说 其实每个地区 难免都会排外 比如香港人称内地人为大陆仔 而潮汕 因为它的闭塞 和语言 文化的独特 还有作为潮汕人天生的优越感 自然会更严重 一句“胶己人” 一句“外省仔” 便置外来人员于门外 但是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 价值观的形成 更多人走出家门 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包容和尊重 不再盲目排外 而这个称呼 也不再带有鄙夷的色彩

关于未来 我想说 不要太早下定论 谁知道呢 梦洁说想考中大不想读师范 最后不也忙着考教师证 奕新说不喜欢公务员 最后不也当了公务员 而晓楠说她不会嫁给奕新 结局他们在一起了 年轻人啊 话不要说绝 路要走好 否侧 在未来的某一天 我们只能无奈地自嘲

所以 请不要以普通的爱情片来定义 鮀恋 不要光凭演技 化妆等表面的东西来评价它的好与差 缺乏资金 演员中途退出导致的不完整性 并不显得突兀 它的残而不缺 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想象 它并非流水式地记录奕新的成长历程 并非简单地讲述他和心蕊那令人惋惜的爱情 而是在向观众展示潮汕的文化 美食 风土人情 迷人风光 展现了这种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冲突 在时代发展下年轻人所面临的现实境遇

多么希望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样的物欲横流 怎样的风云变幻 怎样的喧嚣浮华 总有一片属于我们的净土 这片土地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潮汕 在这里 我们能找回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 我们的回忆 那未改的乡音 甘醇的功夫茶 古老的骑楼 再有 拜妈祖 跳大神 看潮剧······给我们浮躁 疲惫的心一个 宁静 栖息的地方

最后 愿 与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的我们不要难过 平凡不意味着平庸 我们还拥有勇气和爱的力量 在我们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一直走下去!

《鮀·恋》观后感(七):该吐槽的还是要吐槽吧

这部片子是我通过视频网站无意间看到的,不算长的电影,但是我却是忍住一颗不断想吐槽的心看完的。看到最后知道里面的参演者没有一分报酬,且是拍了三年才完成的,感觉真的很震撼,照我的理解,年轻人可能有热情来做这些,但是要“动用”上老年人什么的就很难了。不过最后还是决定只针对一些技术上的说一说。

1.故事本身就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这个时候就要多动用一些渲染,挖掘人物的心理,从小故事中找寻青春的美好或是现实的无奈。但是这个电影基本上就是一个流水账了,到最后男主在家乡当了小公务员,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却是令人唏嘘,但是这点唏嘘似乎只是杯水车薪。

2.没有什么镜头语言。可能是因为资金的问题,没能像专业团队一样搞推拉摇移,但是连一些特写镜头都很少,很多的中景,显得生硬,没有表现力。比如男主跟他妈争论去苏州发展的问题时,两个人一边择菜一边争论,显得很奇怪,这个时候就应该用近景或特写才对。

3.剪辑。戏没做好可以剪辑补,可惜这部分也是个大槽点,电影拍得拖沓,剪辑处理过于简单,有时候显得拖泥带水,比方说出现几个写信场景,时间都稍长,而对话就只是对话,没有一个适当的停顿。场景切换又生硬,不妨增加一些淡入淡出效果或使用过渡字幕。还有就是汕头风情的插入过于生硬,对于一部剧情片来说,最好是通过事件来表现一个地方风土人情,而不是单纯拍些画面,其实电影中男主的爷爷就很有潮汕style了,潮剧、潮汕歌曲什么的纯属多余。

4.灯光、布景。资金的问题吧。

5.表演。里面像爷爷和去居委会投诉的大妈几个龙套的表演得都挺自然的,应该是本色表演吧。不过主要人物却很生涩,情绪没有到位。特别是男主的妈妈,讲话总是磕磕绊绊的,有些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演才好。这个导演也有责任,没能指导演员放开地演。

整个片子连市级电台制作的小短剧的水平都达不到。不过这样的电影或许以后都很难有吧。

《鮀·恋》观后感(八):我们的感情,厚于电影——观《鮀·恋》60分钟试映有感

我喜欢试映会那天,门口宣传板上那句话:“一直以来的这种坚持,走到了最后。”浮躁社会里,少有的坚定执拗,被一帮80后年轻人诠释的很彻底,因了几个激荡人心的标签或字眼——“全体非专业、历时3年、自筹资金、回溯青春、留住这个城市的回忆”——让许多人还未目睹一个电影画面,心里就已经生发出温暖和感动。我总感觉这就是《鮀·恋》这部电影带给所有汕头人最初的触动心弦的感觉。

许多的人,期待了3年,其中最幸运的少数人,等来了60分钟的试映影片。那天我坐在小小的试映厅,主持人的声音响起,灯光暗下来,梦想和青春被一再撩拨,一种很奇怪的情绪在发酵和蔓延,是温暖、青涩,是按耐不住又无处诉说的淡淡忧伤,是对旧时光的眷恋,是对沉淀在这座城爱与忧的纠结,其中应该还夹杂着不可名状的对追梦团队的赞叹和向往。就是这种复杂的情绪,带领我们在现实和电影画面间交叉穿行。礐石轮渡的汽笛声、如火红棉、摇曳烛光、锣鼓声起……我会偷偷告诉你,直到心蕊一直重复那句:“是不是只有同样地域文化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的家庭?”在一瞬间让我掉下泪来。我们好似看的不是电影,一幕幕回放的是我们的过去。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日子,午后校园广播里青春跳跃的音乐,课堂上的秘密纸条,还有青春年少懵懂的心动和深情……哈妮说她看前半段,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仿佛那就是自己小时候的校园生活;中年导演说他记忆深刻的是奕新兄妹坐在门口吃草粿/龟苓膏的那个平实场景,还有奕新和爷爷一起并排走远的背影,那么生活化就像是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我,感同身受地被不同地域文化的情感纠结紧紧抓住……有那么一刻,我想我们都是带着厚于故事原本情感脉络的感情在看电影,我们不断在熟悉的画面里切入自己的经历和情绪,我甚至觉得不是电影故事在带我们去感受青春、回望过去,反而是人们对这座城的深情对旧时光的怀念对这个追梦团队的感动促使我们那么用力地去关注这个影片,去细细品味这个艰辛过程中的每一个切面,情感的推动力到了这一刻大过了影片带来的冲击感,就像编剧业青曾经说的:““电影里的情节,百分之九十都是真实的,是发生在不同年轻人身上的集合体。”所以我们在充盈心间的感动和温暖中,各自找到了故事里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真实的回忆。是这座城市这里的文化这里的过去留给我们的不能磨灭难以忘却深入骨髓温暖人心的记忆碎片。只是有时我们迷失了,忽略了。以为自己不记得了。以为自己是不爱这里的。

现在,这种感觉越发强烈,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在讨论一部本土电影,我们在讨论追梦的青年。不断的、越来越多的人期待电影的上映,除了想一睹里面潮汕元素的诠释之外,我感觉另一种更实诚的情绪是,他们是想见证“一群追梦青年历经3年千辛万苦的成果是什么样的”。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它是好的,因为那些坚持的过程,更像一部写实的纪录片,给了年轻的浮于燥世的我们鼓励和信念,当然结果最好也是美好的、成功的,那样,让所有摇摆的、迷茫的人相信坚持、相信自己、相信一些美好的与钱财奢华无关的东西,叫“梦想可以实现”。

电影结束之后,人员各自散去,主创人员在收拾会场,合力把桌子搬进去,一起挤电梯,一起意气风发地走在路上,那一瞬间,i我恍惚感觉这也是电影里的画面,那种温暖感动的力量在这个秋意渐浓的黄昏微微震荡。末了,我必须诚实地说道,不能因为它带给我们太多的情感冲击,就抹去有待完善的部分,60分钟的试映,未完待续,在我看来,它确确实实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但它也还有生涩、不自然的片段,没有成熟到无可挑剔,它比业余制作好太多,它还在向一部成熟影片迈进的征程上,,但它已经具备好电影的力量,电影无非就是引起观者的共鸣,让我们有所感悟,定省自身。如今看来,它也已经超脱了一部电影自身的意义,除了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情感的冲击之外,它的象征意义也被反复讨论,影视人认为这是撕开了汕头本土电影拍摄的第一个口子,让这个被视为文艺沙漠的城市出现了一片绿洲,盖起了第一个小房子,又或者换一个角度,如导演智敏所说,“到后来,我们更想说的不是如何拍电影,而是告诉人们如何勇敢地去追寻梦想。”《鮀·恋》不仅仅是一部影片,它温暖人心的力量,更依附于它背后年轻的团队的执着信念和追梦勇气。

(写于2012年10月28日 夜)

《鮀·恋》观后感(九):关于梦洁,奕新这两个人物~

懵懂的青春时期,纯纯的淡淡的初恋,害羞的两个人,还有严厉的老师,爱起哄的同学,这是很经典的大陆式“早恋”。从小在同样的环境下长大,算是有些许的青梅竹马的小小甜蜜。

上大学之后,经历不同的文化之后,自然而然会对原本的世界观价值观,对人生对生活都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与怀疑。奕新,我觉得还好,毕竟还是在省内,在广东经济发达的广州。而梦洁我便觉得令人怜惜,在遥远的江南水乡杭州,那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我想应该是梦洁心里特别向往的一个温柔之地,从小,她和弟弟不说话,我想她父母应该也是很不待见她的,从奕新妈妈说的“秘密”中,衬托出来的是梦洁的脆弱与孤单,她喜欢奕新,喜欢奕新带给她的依靠与温暖,但是她没在奕新面前显示过她的脆弱,她总是笑着。可惜两个人之间的默契随着成长,渐渐的丢失,她是失落的,她想挽回,她想抓住这份温柔的依靠,于是在那个下雨天敲开了奕新的门,甚至在收到了奕新那样的信息之后,还是选择留下来,我在想,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可惜,人是不能一直停留的,过去也是无法挽回的,最终,梦洁的结局是清晰的,她没跟奕新在一起。可也是朦胧的,不知道她将归向何处,电影最终也没有介绍,留给观众的,是叹息,与祈祷……

奕新,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潮汕男孩子形象。学习好,相貌也好,带着些腼腆。父亲,母亲,妹妹,甚至整个家族的压力,让他无法听从自己内心的选择。我看到了他的无奈,我为他叹息,但是我也看到了他的责任感。电影里说的,一个人有了成就,就是整个家族的成就,人才是全部人培养出来的。我在想,这种回报,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呢?被动吗?我承认,是有这样的事实存在,在潮汕,你要是有了成就,会有这样的“需要帮忙”,那样的“需要帮忙”,然而,我的看法是,这是一种人情味的体现。宗亲邻里的一种人情,我想,这个是生活在城市的人无法体会的一种温暖——大事小事相互扶持相互帮忙。事业有成的时候,扶持下需要的人,举手之劳,况且人家也不会得寸进尺(我是潮汕人,潮汕人也有自己的行事规矩,请不要跟我说什么特殊情况),或许当你人生低谷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乡亲们帮忙着你走出来。有情有义,这是从小就受到的潮汕式教育。

回归到奕新身上,我想,他喜欢的人是心蕊,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的。但是我觉得他和心蕊的结局有点必然。他在和心蕊的交往过程中,并没有怎么带心蕊融入他的生活,融入他的生长环境,而是两个人又回到了广州,这个间接的地点,这就不能让心蕊有一个安稳的心态。而心蕊看到了梦洁的时候,又纠缠在那个“是不是只有同样文化背景的女孩儿,才能融入你的家庭”的问题上,奕新都没有让心蕊尝试接触他的家庭,这个问题,又怎么能否定呢?但是我看到的是心蕊的失望。因此,在那个问题我认为是还没有解决的,或许会有人说心蕊到汕头遭到排挤。确实,是遭到了那样的待遇,那是因为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她并不认识。她希望奕新,出现,帮助她。奕新最后确实出现了,然而他的帮助,是带她离开了,而不是融入。所以我认为心蕊和奕新的分开,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奕新对故乡的牵绊,更是促使最后追逐的夭折。

或许故事的三个主角的结局,都有淡淡的忧伤,文艺片总是哀伤些才显得很美吧……奕新的结局,中大毕业,公务员,或许并不是他最想要的,但是我觉得这确实最适合他的,毕竟,从一开始,到结束,都看不到奕新最想要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的梦想是什么,所以,并不全是家里的牵绊让他留下,更多的是,他自己。他的几个决定,包括大学,以及以后的去苏州发展,都是为了他心里的女孩子,而不是心中的梦想……或许有人会说,他大学毕业(or 大学毕业没多久)就被”召唤”回去,还来不及展开自己的宏图。然而,我更想说,如果他有目标有理想有抱负的话,需要等到大学毕业吗?

《鮀·恋》观后感(十):鱼在水,破水而出?

这部业余作品,很感谢那些义务付出的潮汕同胞。大概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看深,只要有点自我的潮汕人,都难免内心一丝叹息。在一个背离传统的人看来,这部片子粗糙,但却贴近,仿佛这质感才是家乡的模样:一切都带着天然的瑕疵。瑕疵,天然不可抹去,那就遮上纱布吧。

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总是宗祠,祖庙,妈祖,四点金,逢年过节的戏台,算命,拜神,祭祖,烧金箔,卜圣杯,潮剧,迎客松,今日视线,粿条,火足牛肉,讨价还价,塞给医生红包,浓重乡音的蹩脚普通话,外省仔,潮汕女孩的品牌,七星伴月单个丁,抱养招弟后冷落,当医生,当老师,当公务员等。共同的记忆,共鸣的世界,总是难以容下那些外来者。

甚至于那些语调,都历代不变地绕耳:

养你越大越不听话!

不能去就是不能去!

我不要,我不要去!

你是我的儿子,我不担心你担心谁!

一切都是那么相似。他走的是家族最理想的路线了:金中,中大,公务员,本地媳妇。他曾经那么优秀,却被亲情绑架,被传统坑害,最终过成了最平凡的人生。恨么?起初必定是恨,但后来,也不谈得失了,只觉得:那些失去的可能本就不该拥有。终于,他被驯服了。挣扎很痛,可驯服,便死了。也许这也是一种活法,但他心里还埋藏着曾经的那个人。

她为了他,孤身一人来到汕头,人生地不熟言语不通,陪他吃会过敏的海鲜,后来也一句一句学潮汕话,直到终于灰了心离开。撞见前任,真是个狗血的桥段,但没有桥段,她也难以获得幸福。他是果决一点的顾世钧,他很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人,才有可能。他真心喜欢她,然后呢?悲观地讲,即便她嫁了他,她也不好过的,不通方言,也难忍无理的歧视,他也有为她的幸福着想吧。

如果这传统伤到我,我会恨,不留余地地恨,继续逃,继续避,翅膀长硬了就该飞翔,为何归笼?咿咿呀呀拖长了调子的潮剧,至今都没听完整的一场,于是它好像永远都不会唱完。我知道会唱完的,但不是在我们这一代,就让它曲终人散,就让它熄灭在过去的时代里。挥手不见,只恨不能狠命掐住它的咽喉,掐灭了那声息。

    

上一篇:《遥远的婚约》经典观后感集_观后     

下一篇:《猫物语(黑)》的观后感10篇_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