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
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
分类:
作者简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边上闻笳三首》杜牧 翻译、赏析和诗意
《边上闻笳三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何处吹笳薄暮天?
塞垣高鸟没狼烟。
游人一听头堪白,
苏武争禁十九年。
海路无尘边草新,
荣枯不见绿杨春。
白沙日暮愁云起,
独感离乡万里人。
胡雏吹笛上高台,
寒雁惊飞去不回。
尽日春风吹不散,
只应分付客愁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边疆的景象和边疆生活带来的离愁别绪。诗中的笳声象征着边关的警戒和军事活动。第一首诗表达了笳声的穿透力,笳声传遍边疆的天空,没有一只鸟和狼烟可以掩盖它。旅人一听到这声音,心头就充满了苏武的忧思,仿佛经历了苏武在北方边疆被囚禁长达十九年的艰辛。
第二首诗描绘了边疆的自然景观,大海之路没有尘埃,边境的草木蓬勃生长。然而,无论是荣耀还是凋零,都无法看到绿杨的春天。夕阳下的白沙引发愁云升起,孤独感受着离乡万里的人。
第三首诗描写了胡雏吹笛的情景,高台上的笛声让寒雁惊飞而去,再也不回。整日吹拂的春风无法吹散心头的忧愁,仿佛笛声分付了客人的忧愁似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苦难和离愁,通过笳声、自然景观和笛声等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边疆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笳声象征着边疆的战事和警戒,它的声音穿透力强,让人无法忽视。苏武被囚禁十九年的经历,成为了旅人听到笳声后心头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苏武的敬仰和对边疆艰辛生活的同情。
诗中描绘的边疆景观,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无情。海路无尘边草新,表达了边疆的宽广和生机,但荣耀和凋零都无法看到绿杨的春天,暗喻着在边疆的人们无法享受到平静安宁的生活。
最后一首诗通过胡雏吹笛的情景,表达了离愁别绪。笛声惊飞了寒雁,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春风吹拂,却无法吹散内心的忧愁,这种忧愁仿佛被笛声分付给了客人,强调了离愁的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杜牧对边疆生活的思考和对离愁的感慨,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和声音,将读者带入了边疆的苦难和离别之中。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都相对清晰,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边疆生活的同情和对离乡别井的深切感受。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现了杜牧细腻而深沉的诗人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边疆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的普遍存在。
《边上闻笳三首》杜牧 拼音读音参考
biān shàng wén jiā sān shǒu
边上闻笳三首
hé chǔ chuī jiā bó mù tiān? sāi yuán gāo niǎo méi láng yān.
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
yóu rén yī tīng tóu kān bái, sū wǔ zhēng jìn shí jiǔ nián.
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
hǎi lù wú chén biān cǎo xīn, róng kū bú jiàn lǜ yáng chūn.
海路无尘边草新,荣枯不见绿杨春。
bái shā rì mù chóu yún qǐ, dú gǎn lí xiāng wàn lǐ rén.
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乡万里人。
hú chú chuī dí shàng gāo tái, hán yàn jīng fēi qù bù huí.
胡雏吹笛上高台,寒雁惊飞去不回。
jǐn rì chūn fēng chuī bù sàn, zhǐ yīng fèn fù kè chóu lái.
尽日春风吹不散,只应分付客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