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精选 > 苏轼

《潭》潭苏轼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2024-08-13 22:12:12

苏轼

《潭》 苏轼 宋代 苏轼

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
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
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
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潭》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潭》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翠绿的岩壁下没有路径,
不知何年雷雨穿过。
阳光摇曳在岩上的寺庙,
深入到天空的影子里。
我渴望看到犀牛的身影,
龙应该在怀中拥抱宝物入眠。
谁能够在孤石上,危坐尝试僧禅。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山中的一潭为主题,通过描写潭水周围的景物和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禅宗修行的向往。诗中展示了山水之间的幽静和宁静,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交融。

赏析:
1. 自然意象的描绘:诗中的翠壁、雷雨、阳光、岩上寺庙等,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水之间的美感。翠壁下无路、雷雨穿过,形象描绘了山中潭水的幽静和难以到达的感觉,凸显了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2. 禅宗情怀的表达:诗中提到的影中天、犀、龙、僧禅等,暗示了诗人对禅宗修行和心灵追求的向往。诗人希望能够如龙一样拥有宝物入眠,体验到禅宗境地;而希望能够在孤石上坐下,尝试僧禅,表现了对内心宁静和超脱的渴望。
3. 对山水意境的抒发:整首诗以描绘山中潭水景色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幽静、静谧的境界。诗人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他对禅修、宁静和内心追求的情感。

总体而言,苏轼的《潭》以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手法,展示了自然山水中的幽静与宁静,以及诗人对禅修和内心追求的向往。这首诗通过山水意象的描绘,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内心宁静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潭》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tán

cuì bì xià wú lù, hé nián léi yǔ chuān.
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
guāng yáo yán shàng sì, shēn dào yǐng zhōng tiān.
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
wǒ yù rán xī kàn, lóng yīng bào bǎo mián.
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
shuí néng gū shí shàng, wēi zuò shì sēng chán.
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

    

上一篇:《减字木兰花 已卯儋耳春词》苏轼     

下一篇:《松》松苏轼原文、翻译、赏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