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精选 > 苏轼

《皇太后阁六首》皇太后阁六首苏轼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2024-08-13 22:25:33

苏轼

《皇太后阁六首》 苏轼 宋代 苏轼

彤史年来不绝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宫中侍女减珠翠,雪里贫民得裤襦。

分类:

作者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皇太后阁六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皇太后阁六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彤史年来不绝书,
三朝德化妇承姑。
宫中侍女减珠翠,
雪里贫民得裤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富贵和贫困之间的对比,以及皇太后的仁慈和民间的困苦。诗中提到了彤史(即红色的历史纪录)长期以来不断地记载着皇室的光辉事迹,而在这个历史的长河中,有三朝(指连续三代)的皇帝和皇后承袭了前辈的美德。然而,与此同时,宫中的侍女们减少了佩戴的珠宝和翡翠,而雪地里的贫苦人们则得到了一些衣物。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的手法,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之间的鸿沟。苏轼通过皇太后阁这个象征皇家权力和富贵的地方,以及贫苦人民在雪地中的困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诗中的彤史指的是红色的历史纪录,强调了皇室的光辉和辉煌。三朝德化妇承姑表达了皇帝和皇后在道德和美德上的传承,强调了皇室的崇高地位和责任。而宫中侍女减少珠翠和翡翠的描写,则显示了皇室内部的一些节俭和克己的风气。

而最后一句雪里贫民得裤襦,则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社会中贫苦人民的困境和皇室内部的富裕。这种对比暗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反映了苏轼对社会现状的关切和呼吁。

整个诗词结构简洁明快,用字朴实自然,通过对比的手法,以及对皇室和民间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同时也体现了苏轼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皇太后阁六首》苏轼 拼音读音参考

huáng tài hòu gé liù shǒu
皇太后阁六首

tóng shǐ nián lái bù jué shū, sān cháo dé huà fù chéng gū.
彤史年来不绝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gōng zhōng shì nǚ jiǎn zhū cuì, xuě lǐ pín mín dé kù rú.
宫中侍女减珠翠,雪里贫民得裤襦。

    

上一篇:《皇太后阁六首》皇太后阁六首苏     

下一篇:《皇太后阁六首》皇太后阁六首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