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精选 > 王安石

《放鱼》放鱼王安石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

2024-08-14 08:40:25

王安石

《放鱼》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捉鱼浅水中,投置最深处。
当暑脱煎熬,翛然泳而去。
岂无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分类:

作者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放鱼》王安石 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放鱼》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捉鱼浅水中,投置最深处。
当暑脱煎熬,翛然泳而去。
岂无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中文译文:
在浅水中捉鱼,将它们释放到最深处。
在炎热的夏天,摆脱煎熬,轻盈地游走而去。
难道没有善良的厨师,可以将它们烹制成香美的菜肴。
万物都畏惧痛苦,舍弃它们,宁愿享受美味的食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放生鱼的场景,表达了王安石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苦难的回避。诗中的"放鱼"意味着将捕获的鱼放回自然,给予它们自由。通过这个场景,诗人展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首先,诗人将鱼放入最深的水域,这是为了让鱼能够自由畅游,摆脱困境。这里的水深可以视为一种象征,代表了自由和宽广的空间。通过放鱼的行为,诗人传达了对生命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在第二节中,诗人描述了夏天的酷热和煎熬。"翛然泳而去"的形象描绘了鱼在水中自由畅游的场景,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暑热中寻求解脱的愿望。这里的鱼可以被视为诗人自己,通过与鱼的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摆脱困境和苦难的向往。

接着,诗人提到了"良庖者",指的是善于烹饪的厨师。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反思人们对于生命的对待方式。诗人认为,生命不应该被随意摧残和伤害,而是应该被合理利用和呵护。"可使供七箸"表示即便有好的厨师,也应当舍弃这些生命,选择更加温和的食物。

最后两句"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表达了诗人对于痛苦的回避态度。诗人认为,万物都害怕痛苦,都会选择逃避。舍弃苦难,选择享受美好的事物。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王安石对生命和苦难的思考。通过放鱼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由和解脱的向往,同时也呼唤人们对生命的关怀和尊重。诗中透露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情怀,以及对于生命和幸福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放鱼》王安石 拼音读音参考

fàng yú
放鱼

zhuō yú qiǎn shuǐ zhōng, tóu zhì zuì shēn chù.
捉鱼浅水中,投置最深处。
dāng shǔ tuō jiān áo, xiāo rán yǒng ér qù.
当暑脱煎熬,翛然泳而去。
qǐ wú liáng páo zhě, kě shǐ gōng qī zhù.
岂无良庖者,可使供七箸。
wù wǒ jiē wèi kǔ, shě zhī níng dàn rú.
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上一篇:《飞雁》飞雁王安石原文、翻译、     

下一篇:《泛舟青溪入水门登高斋奉呈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