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古诗精选 > 辛弃疾

《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辛弃疾原文、翻译、赏析和诗意(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 辛弃疾)

2024-08-14 11:16:01

辛弃疾

《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世路风波恶。
喜清时、边夫袖手,□将帷幄。
正值春光二三月,两两燕穿帘幕,又怕个、江南花落。
与客携壶连夜饮,任蟾光、飞上阑干角。
何时唱,从军乐。
归欤已赋居岩壑。
悟人世、正类春蚕,自相缠缚。
眼畔昏鸦千万点,□欠归来野鹤。
都不恋、黑头黄阁。
一咏一觞成底事,庆康宁、天赋何须药。
金钱大,为君酌。

分类: 元宵节故国思念 贺新郎

作者简介(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辛弃疾 翻译、赏析和诗意

《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路风波恶。
喜清时、边夫袖手,
□将帷幄。
正值春光二三月,
两两燕穿帘幕,
又怕个、江南花落。
与客携壶连夜饮,
任蟾光、飞上阑干角。
何时唱,从军乐。
归欤已赋居岩壑。
悟人世、正类春蚕,
自相缠缚。
眼畔昏鸦千万点,
□欠归来野鹤。
都不恋、黑头黄阁。
一咏一觞成底事,
庆康宁、天赋何须药。
金钱大,为君酌。

诗意:
这首诗词是辛弃疾为吴明可给事安抚而作。诗人以纷扰的世事为背景,表达了对清静时光的喜悦与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在明媚的春光中,燕子成双穿梭于帘幕之间,却又担心江南的花儿会凋谢。与朋友相聚,共饮一夜,任凭月光洒在阑干之上。诗人思念从军的曲调,但他已经选择了归隐山林的生活。他领悟到人生如同春蚕的命运,互相纠缠束缚。他眼中看到无数的乌鸦,但却渴望归来的野鹤。他不再留恋权贵的黑头黄阁。一首诗,一杯酒,就成就了他内心的安宁,他庆幸自己拥有的天赋,不需要依赖药物。金钱虽然重要,但他甘愿为朋友饮尽。

赏析:
这首诗词以辛弃疾独特的文字表达了他对世事纷扰的感受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他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通过描绘春光、燕子、月光等元素,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对战乱世道的忧虑。他将自己的归隐之志与从军之情相对比,表达了对选择的坚定与遗憾。诗中的对比与转折使诗词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深思。最后,诗人以一咏一觞的方式,强调了内心的庆幸和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词既有情感的抒发,又有思想的思考,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诗词艺术风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辛弃疾 拼音读音参考

hè xīn láng hé wú míng kě jǐ shì ān fǔ
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

shì lù fēng bō è.
世路风波恶。
xǐ qīng shí biān fū xiù shǒu, jiāng wéi wò.
喜清时、边夫袖手,□将帷幄。
zhèng zhí chūn guāng èr sān yuè, liǎng liǎng yàn chuān lián mù, yòu pà gè jiāng nán huā luò.
正值春光二三月,两两燕穿帘幕,又怕个、江南花落。
yǔ kè xié hú lián yè yǐn, rèn chán guāng fēi shàng lán gān jiǎo.
与客携壶连夜饮,任蟾光、飞上阑干角。
hé shí chàng, cóng jūn yuè.
何时唱,从军乐。
guī yú yǐ fù jū yán hè.
归欤已赋居岩壑。
wù rén shì zhèng lèi chūn cán, zì xiāng chán fù.
悟人世、正类春蚕,自相缠缚。
yǎn pàn hūn yā qiān wàn diǎn, qiàn guī lái yě hè.
眼畔昏鸦千万点,□欠归来野鹤。
dōu bù liàn hēi tóu huáng gé.
都不恋、黑头黄阁。
yī yǒng yī shāng chéng dǐ shì, qìng kāng níng tiān fù hé xū yào.
一咏一觞成底事,庆康宁、天赋何须药。
jīn qián dà, wèi jūn zhuó.
金钱大,为君酌。

    

上一篇:《好事近》辛弃疾原文、翻译、赏     

下一篇:《谒金门(和陈提干)》辛弃疾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