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做人最可怕的思维:人熟就该帮忙_人生感悟_祝福语大全

2022-01-28 11:55:12

经典语录

公众号

  “哎,这事儿你在行,来,交给你了。”

  “……”(你连拒绝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你遇到像上面这种经常把麻烦别人当做理所当然的人,

  就一定要注意了。

  曾在微博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曾抱怨说:因为自己是学英语的,所以经常被一位在外贸公司工作的朋友要求无偿帮助翻译国外客户的邮件,有时候短则百来字,多则近千字,无论长短,为了避免曲解客户意思而造成损失,他不得不逐字逐句地反复翻译、检阅,如此下来,得花好多时间,甚至还得为此牺牲更多课余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朋友嘛,碍于面子,开始不好拒绝,但时间长了,那位朋友反倒对这个忙习以为常了。

  终于,这位大学生不愿意了:“我连自己的作业都没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更别说其他我想做的事了,我实在是没办法帮你了,抱歉。”

  “这很简单的啊,就几百字的东西,你英语那么厉害,不就一笔带过的一桩小事嘛。”

  就是这样一件在这些人眼里“很简单”的事,却从不知他人在背后得为此花多少精力去做,有时候不帮还觉得你欠他们的,这种人,真的很可怕。

  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了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这样一个故事:

  某日王羲之出门来到蕺山闲逛,看到一老婆婆坐在炎炎烈日之下卖六角形的竹扇,但来往的路人连瞅都不瞅一眼她的扇子,根本无人问津。

  王羲之看到这老婆婆晒得可怜,便想通过自己的特长帮她一把。随后,王羲之吩咐书僮捧墨,拿起老婆婆的每把扇子就挥毫五个大字。

  不一会儿,十来把扇子就书写完毕。并嘱咐说:“婆婆啊,你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就可以卖一百钱。”说罢便转身离去。

  果然,老婆婆照着王羲之说的来做,路人顿时蜂拥扑来,争相抢购,而且价格更高,霎时间便销售一空。

  这老婆婆心中大喜,真想不到这孩子的书法如此为世人所重。他日,利欲熏心的老婆婆又捧来了一堆扇子找到王羲之,让他为这些扇子继续题字。而王羲之看了,笑而不答,转身便离开了,留下老婆婆一脸的无奈茫然……

  类似老婆婆这类思维的人,总以为别人为自己做些事是理所当然的,殊不知,在大多数情况下,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不要欠太多人情债

  传统的中国是个极具人情味的社会,在被这样一种观念环布下的社会,“互相麻烦”则成了一种最基础、最有效的交往模式。

  最常见的是靠着亲朋好友走后门、送烟酒托办事、做个牵红线的人……通过这样一种麻烦彼此的方式,可以将自己身边的资源最大化利用,同时也将自身的资源反馈给对方,互惠互利。

  可当这个社会变得越现代化、城市化、职业化时,这些人情作用则被大幅度淡化:家中打理找保姆月嫂、住宅问题找物业、冲突矛盾找警察……

  换句话说,在一个现代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时代,能用钱解决的事都尽量用钱,毕竟大家的观念都在改变,你那一点一滴积累的人情债,都在为你埋下人际的隐患。

  最好的相处状态是互不相欠

  曾看过一个小故事,故事虽短,但其中的道理却意味深长:

  朋友A习惯麻烦做代购朋友B帮忙买商品,当等到朋友B代购回来准备清算时,A总是习惯按照自己的预算价格把钱给B,可偏偏就是这么巧,每次B收到的钱都偏少,但又因为碍于情面,几块钱的小事就不便开口了。久而久之,A欠B的数目就大了,而随着B的“隐忍”,双方之间便渐渐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隔阂。

  其实,说白了就是A习惯性地不把麻烦别人当回事;B有话不敢直说,又随着利益的持续受损造成自己内心不爽,直接破坏了两人的友情。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朋友之间偶尔做一些麻烦彼此的事,更有利于增进友情,但这里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你们最终是否会在利益上互不相欠。

  人心是很复杂的,即使再交好的朋友,也会因为在一些不得当的敏感地带爆发,从而毁了彼此的友情。

  无论与谁交往,都别忘了别人的感受,当然,当遇到自己蒙冤受损的情况时,不妨直言,毕竟关于碍于情面的事总比毁情面的事更好处理。

    

上一篇:季羡林:不完满的才是人生_人生感     

下一篇:父亲把儿子压死之后_人生感悟_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