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对不起,你交的人脉都没啥用_人生感悟_祝福语大全

2022-01-28 11:56:47

经典语录

公众号

  我也不知道“人脉”这个词,是哪一年发明出来的,是谁造出来的。

  唯一感觉到的是,这词误导了很多年轻人。许多人年纪轻轻,一没本事,二不勤奋,就开始急着搭人脉了。好像人脉一搭成,就天下无敌唯我独尊了。

  在他们的概念里,人脉搭得好,朋友少不了,一副牛哄哄的样子。似乎别人只要一收他的名片,就普天之下皆我老友了。

  比如某个夜晚,销售部的小王,又要出去吃饭喝酒外加吹牛:

  “你知道不,那个谁谁谁,大牛啊!是我朋友!”

  “什么?你不信?人儿就在我微信好友列表里,不信你自己过来瞅瞅。”

  “跟他也很熟,经常在朋友圈里互动来着。”

  他所说的互动,就是给人家朋友圈里点个Zan。这牛人的微信是怎么来的呢?公司出钱请了这牛人来公司半天,开个小讲座。

  结束时,一大堆人拱在讲桌前面要求加微信好友,那牛人也没办法,盛情难却,腼腆地拿出手机来,让大家扫一扫。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对普通人来说其实是这样的,行业顶尖的牛人,他们的微信加或者不加没有多大区别,只是能看到其动态而已,功能就跟微博似的。

  你要和他们发两条消息,基本是不回的。原因很简单,给牛人发消息的人很多,牛人精力有限。牛人不是淘宝客服,他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干。其次,牛人的时间很宝贵,通常不会用这时间和你聊天扯淡,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如果牛人真的经常回复你,有3种可能:

  1. 你本身也是个牛人,在行业金字塔里处在中上层的位置;

  2. 牛人可能喜欢你,所以才愿意花时间;

  3. 牛人是尔康,你是晴格格。

  我以前大学是个文艺小青年,整天写小说、写诗歌投稿。

  记得很清楚,那会儿到处搜编辑的邮箱海投,投了100个里面只有1个编辑会回复,内容还是:

  “您的稿件本编辑部已经收到,会在审稿完毕后予以回信。”

  后来我等了半个学期也没等到回复的邮件,才知道是中了编辑部的套路。

  我心里还是不服,那时候听了很多励志鸡汤,还听了些名人的成长故事。

  比如某明星未成名前经常拿着作品去唱片公司堵制作人,制作人没有办法,但是听了他的作品以后,深深地为其才华折服,于是决定为他出唱片。

  我听了很兴奋,直接坐动车去北京,找到那家杂志社,在楼下堵编辑。结果人家压根不鸟我。

  我还提前印了一盒名片,编辑的确收下了,但再也没有然后了。

  这盒名片我也没浪费,从那以后,我奔走于各种读书论坛、书展签售、传媒讲堂,急着广交人脉。

  最后得出两个结论:

  比我牛很多的人,一般都没时间鸟我;

  接受我名片的牛人,日后也都不会与我有过多往来。

  现在想想,我那时候就跟傻子似的。

  也让我联想到,现在很多年轻人,过于迷信人脉。把自己打扮成大人模样,穿着不合身的西装。皮鞋是找亲爹借的,公文包是淘宝上39块钱买的商务款,以此模样游走在各种社交场合。

  他们寄希望于每一个收下名片的牛人,都能成为自己的有效人脉。

  可实际情况是,你和这位牛人,这辈子恐怕都不会再有任何交集。

  我有个建议:从现在开始,别再跪舔牛人,专注做自己的事比什么都重要。

  别妄图把牛人纳入到自己的圈子里。

  你没有意识到,你和牛人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一般而言,两个人想要彼此互为伙伴关系,有两个重要因素:

  1. 价值吸引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社会的发展速率在增加。社会近乎冷酷,所以运转得更为高效。

  你一定想问,为什么是冷酷?

  因为个人价值成为了人才市场最值钱的“通货”。

  你若是没有价值,抱歉,我真的没空搭理你。你若是有价值,很好,今晚我甚至会邀请你和我一起共进晚餐。我们小到可以聊生活琐事,大到可以聊行业趋势。

  很多年轻人急着去结交人脉,他们没明白一件事:人脉这种东西,本应是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不是强求所能得来的。

  2. 行业位置

  你若是呆在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公司里,会发现刚进公司的小白,基本都是底层的首陀罗。中上游的管理层,是代表特权阶级的婆罗门。

  一个基本的现实情况是:小白只可能和小白交朋友,老板只和老板谈笑风生。

  现实的公司体制之下,霸道总裁绝不会爱上女清洁工。

  因为只有在两个人的行业位置处在一致的情况下,才可能聊得开(包括资源、市场、人才、投资),包括深入交谈各种合作的可能性。这也是人际关系里的“对位原则”。

  这个不用脑子,用脚想想也知道。

  假如我是个大公司里HR部门里的小助理,见到老板,能谈什么?我不可能和老板谈论打印机卡纸的时候要怎么办,或者公司饮水机坏了应该打哪一个报修电话吧... ...

  对位原则也适用于跨行业交流,很多娱乐圈明星也有商人好友。即使你在不同的行业,只要你在某个行业做到了一定的高度,行业间的人脉圈就已经打开,不再闭合。

  就像赵薇和马云是朋友,马云和王中军是朋友,王中军和冯小刚是朋友... ...

  我一直有个观点,不要去试图认识牛人,要让牛人来认识你。

  你就算能加到李开复、比尔盖茨这些人的微信又如何,你觉得他们会跟你聊天吗?你有底气和他们聊天吗?还是你觉得你能直接得益于他们的帮助,和他们聊投资聊市场,从宇宙大爆炸聊到人工智能.……

  先缓缓,别做梦。

  的确,你可能觉得这个社会功利、现实、不近人情。

  就像我在大学时期发出的怒吼一样:

  “靠,那群编辑都是猪头三!简直瞧不起人!”

  但等你真正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你就会发现“价值交换”是一件永远正确的事情。也是人类永远不会拒绝的事情。

  社会不宽容新人吗?是的,社会对新人来说,充满着永久的敌意。但社会从来不辜负努力并且勤奋的年轻人。

  最后我想再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关于我自己的:

  几年前我刚毕业,一心想进入影视行业。但我既不是专业院校出身,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只有一股热情。

  我找到一家影视公司的项目总监,他是个光头。我递给他我的名片,告诉他:“请让我加入,哪怕没有工资我也愿意。”

  光头把我名片丢掉了,说了句:“不收。”

  然后我失望,失望过后是痛心,而后发誓要努力。这几年,我拼命看电影、拉片子、分析剧本、搞剧本创作,终于在国内的几个编剧大赛里崭露头角。

  在作品获得名次后,直接让我认识了一群业内的前辈,我的几个剧本也卖出了影视版权。

  某一日,我看见有人加我微信好友,备注是某影视公司项目总监,计划买我某个剧本的版权。通过后,我看了看头像,那人就是两年前拒绝我的那个光头总监。

  这件事让我感到世界是如此奇妙,也让我开始认同那句话:“社会终究是充满敌意的,但它从来不会辜负真正努力着的年轻人。”

    

上一篇:当你的世界不够明亮_人生感悟_祝     

下一篇:拥有阳光的心态 就是最好的人生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