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2、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安善治民。莫善于礼。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4、《论语》 第二十三课、以不教民战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那种不行善人之道,用残、杀企图使民众战栗、恐惧而治理国家的,就是遗弃、背叛民众,而最终页将被民众所遗弃。这一章,从反面更有力论证了让国家长治久安的六子箴言”善人、胜残去杀“的必要、合理性。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鲁哀公向孔子的宰我问“土地神的祭祀”宰我自我聪明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而周代用栗木是为了借谐音使民战栗。”孔子听到,就告诫:”正成的事不要妄加评论,既成的事就不要徒劳劝告,已成的事就不要再生灾祸“。不咎,咎的本意是灾难,不是追究。 ----《缠解论语》
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朱子曰:温,寻绎也。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 ----《论语·为政》
7、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9、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10、《论语》七、子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对应的是当下,是现世,是人。对国学来说,“天、地、人”的思维和生存结构是当下的,所谓当下,就是承担,任何根源性的探讨,都必须以这当下的承一切科学、宗教、艺术,都是以这:”天、地、人“的思维的生存结构的承担为前提的。
只有奴隶才需要解放,只有奴隶才需要自由,只有奴隶才需要尊严,而你本解放,你本自由,你本尊严,又何须劳什子的解放来解放你、自由来自由你、尊严来尊严你?你只要承担,人一样去承担。承担这个天地,人,天地之心;天地,人只驱壳,你连自己的驱壳都不能承担,你还能算是人吗? ----《缠解论语》
1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
12、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孔子家语》
13、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
14、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
15、《论语》九、逝者如斯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源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仆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的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之道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
川,不是一般的河流,而是指河的源头。
逝,是誓的通假字,逝者就是誓者,就是决心开始见、学、行的君子。
昼夜,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朝夕“。
舍,是止息的意;不舍,不止息,就是不退转的意思。 ----《缠解论语》
16、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论语》
17、一一子曰 与人为善 取人为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18、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19、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论语》
20、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1、夫子时然后言,
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
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
人不厌其其取。 ----《论语》
22、国那以国你他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
2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论语·季氏》
24、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王肃曰:时者,以时诵习之;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怿。刘宝楠曰:讽诵皆是口习,故此注(指上王肃言)言诵习也。但古人为学,有操缦博依杂服兴艺诸事,此注专以诵习言者,亦举一端以见之也。谢良佐曰;时习者,无时而不习:坐如尸,坐时习也;立如齐,立时习也。朱熹曰: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其进自不能已也。
26、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论语》
27、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孝经》
28、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礼记·中庸》
2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