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庄子的故事

2020-12-28 23:46:52

励志故事

刚刚下过一场暴雨,土路泥泞不堪,深深的车辙里满是积水。年轻人小心地避开积水,拣那好下脚处走。这时,从身边疾驰过一辆马车。年轻人躲闪不及,被溅了一脸泥水。他一抹脸,咳,那脸整个成了京剧里窦尔敦的大花脸了。
虽说如此,但年轻人心情却很好,看着那马车扬长而去,他也不恼,倒是傻子般咧嘴一笑。
世人皆忙嘛,忙名,忙利,忙各自的事。

你看土里翻出几条蚯蚓,头上飞过几只小鸟,它们也在忙呢。自己不也忙着赶路吗?
朝廷布告,诚聘天下贤士,说是不拘出身贵贱,不问文凭学历,只要有真才实学,就一概录取,量才使用。我不就是听说了这消息,也忙着来揭招贤榜的吗?
年轻人在一处水洼处蹲下,掬水洗去脸上的泥点。又觉得肚中饿了,便在路边一个高坎儿上坐下,从包袱里拿出老婆烙的大饼,一边嚼,一边看景。
年轻人有个改不了的老毛病,就是爱玄思默想,这不,脑子里又琢磨起来了。
路上有挑夫走过,也有马车走过。这马车连马腿带车轮,算是有六条腿,显然比徒步人的两条腿走得快。
还有比马车快的吗?有,拂过脸的风没有腿,可显然是快多了,日行千里,也不在话下吧。
还有更快的吗?对了,目光更快,我这眼睛一扫,便到了天边
不,目光也不是最快的,应该是心最快,心思一转天上地下,说到哪儿就到了哪儿
看来最自由的,还是人的心。心是什么?不是实有的心脏,而是精神。精神是最无拘无束的,不受任何物质条件的限制 有意思,有意思。
又一阵小凉风吹过,软软的,如婴儿的小手
这风也颇能给人启发。想它呼呼地从北刮到南,从东刮到西,假如小孩子用手指戮它,用脚踩它,它好像也无力还击。可摧折大树,掀掉屋顶,就像方才暴雨来前那场大风,其威力又有谁能阻挡?
风,不以胜过众小为胜,如此方成就大胜。好像江湖上有个武功极高的人,为自己起名叫 孤独求败 --惟其求败,所以获大胜 有意思,有意思。
再回到 腿 或者 脚 的问题想想。
古书上说,有一种神兽叫夔,只有一只脚,它会不会羡慕脚多的呢?比如 蜈蚣。蜈蚣可是有一百只脚呢。可这一百只脚协调起来大概很麻烦吧?
啊嚏! 年轻人打了个喷嚏。
他的思路又接上了喷嚏--我对着太阳打了个喷嚏,喷出来的唾沫星子,千点万点,纷纷扬扬,看着乱七八糟的。可这唾沫星子慢慢便一齐飘落了,大者先,小者后,倒也挺有秩序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也没有指挥他们 这就是自然机制在起作用吧!蜈蚣的百只脚也是如此看似无心地协调一致的吧。
和夔、蜈蚣相比,蛇却是一只脚也没有。但蛇爬行起来,却比有一百只脚的蜈蚣更快。这也是自然的机制在起作用。如果给蛇添上脚,那蛇反而不知如何行走了
这治理天下,也应该如此吧。
要顺应人民的常性,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画蛇添足,不要朝令夕改,让人民无所措手足。也不要用种种条条框框束缚人民。大狗小狗,都让它们用各自的声音叫吧,不必划定一个调门
还有,让社会依其自然机制而运转,就像蜈蚣,无心之中而百足协调。圣人就是这样无为而治天下的。天下安定,却显不出圣人的治理之功。圣人求的是整个天下和谐的大胜,而不是如现在的诸侯列国,相互杀戮争夺,求欺小凌弱、攻城掠地的小胜
这就是虚胜于实,无胜于有,柔弱胜于刚强,无为胜于有为 此次前去朝廷应聘,如问我治国安邦之道,我就这样回答吧
一张大饼下肚了,思想也挺有收获,年轻人起身,又上路了。
这个年轻人名叫庄周,依当时尊称,叫庄子,也就是庄先生。
庄子祖上,本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家室衰败,到庄子父亲时,更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了。虽说家中还有几筐藏书、几件钢器,表明还有点儿巨富之族的遗风,但早已和普通平民家无甚两样,得靠种地、织衣、打草鞋、为人杀猪宰羊来维持生计。
庄子先是十多岁上,母亲不幸亡故,第二年父亲也撒手西归,成了孤儿。父亲临终,将庄子托付给一个当教书匠的老朋友。这个老先生就做了庄子的监护人兼启蒙老师,后来又成了庄子的老丈人。
庄子生性聪颖。家族的变迁,父母的早逝,生活的艰辛 这一切常引发他玄思默想自然和人生之谜。对于如何治理天下,庄子也从研究历史和现实政治中,得出了自己的想法。只是出身寒微,没有机会宣传自己的想法。庄子也就学当年的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安心于每日做工、读书的平凡生活,等待着时机
前几日,一块儿在老丈人私塾读过书的老同学惠施告诉了朝廷招贤的事,鼓动庄子和他一块儿去应聘。
庄子心想,这倒是去向朝廷宣讲自己治理主张的机会,便决定前去。因家中孩子牛牛生病,拖了两天,惠施等不及,自己先去了。等牛牛病好些了,庄子便也启程了。
从家乡蒙邑到商丘,路并不太远,也就几十里。庄子一早出发,到薄暮时分,便到了商丘。
视权贵如腐鼠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 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 南方有鸟,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大意:《庄子 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 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 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 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鶵(一种类似与凤凰的鸟),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不是梧桐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这时,有只猫头鹰刚抓到一只腐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发出 吓 的怒斥声。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 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 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 二大夫道: 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说: 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 请循其本。子曰 汝安知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大意:庄子和惠子在桥上游玩,庄子说: 鲦鱼游得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 惠子说: 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 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快乐。而你也不是鱼,那你肯定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 从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 你在哪里(安:一意为如何,怎么;一意为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 ,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还问我?我是在桥上知道的。
是贫穷,不是潦倒
《庄子 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 先生怎如此潦倒啊? 庄子纠正道: 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巧论三剑,一言兴邦
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文王特别喜欢剑术。投其所好的剑士们纷纷前来献技,以至宫门左右的剑士达三千人之多。他们日夜在赵文王面前相互拚杀。每年为此而死伤的人数以百计,但赵文王仍兴趣不减、好之不厌。于是,民间尚剑之风大盛,侠客蜂起,游手好闲之徒日众,耕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其他诸侯国意欲乘此机会攻打赵国。
太子赵悝为此忧虑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 如此下去,必将国破家亡,为别国所制。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悦大王之意,又能止剑士相斗者?吾将赏赐千金。 左右异口同声说: 庄子可担此任。 太子问: 庄子是什么人? 一大臣答: 庄子是个隐士。其才足可经邦,其能足可纬国,其辩可以起死回生,其说可以惊天动地。如能请他前来,定能顺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 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带上千金去请庄子。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 此事何难,竟值千金之赏? 坚辞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问太子道: 太子赐我庄周千金大礼,不知有何指教? 太子道: 闻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为您的学生们一路上来的开销。先生不收下,我赵悝还敢说什么呢? 庄子说: 听说太子想要用我庄子的地方,是欲绝弃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劝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则下有负太子,我也会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讨大王之欢心,下又使太子称心,我在赵国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庄子身穿儒服来见太子。太子便带他去见赵文王。文王长剑出鞘,白刃相待。庄子气宇轩昂,神色萧然。入殿门不趋,见大王不拜。大王道: 太子介绍您来,欲以什么教给寡人? 庄子道: 臣闻大王好剑,故特以剑术拜见大王。 王说: 您的剑术有何特长? 庄子说: 臣之利剑锋利无比,臣之剑技天下无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文王听了,大为欣赏,赞道: 天下无敌矣! 道: 夫善舞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大王给机会,让我得以一试。 文王道: 先生且休息几天,在馆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请先生献技比剑。 于是,赵文王以比剑选择高手,连赛七天,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让他们持剑恭候于殿下,请庄子来一决雌雄。庄子欣然前来,赵文王下令: 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显身手,一试锋芒。 庄子答道: 盼望好久了!
赵文王问: 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样的剑?长短何如? 庄子答: 臣持什么剑都可以。不过臣有三剑,专为大王所用。请允许我先言后试。 大王点头,道: 愿闻三剑究竟何样? 庄子道: 此三剑分别是: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 大王好奇相问: 天子之剑何样? 庄子道: 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以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维。此剑一出,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谓天子剑也。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又问: 诸侯之剑何如? 庄子道: 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圣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之亦不见下,挥之亦不见旁。上效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此乃诸侯剑也。 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文王接着问: 庶人之剑又如何? 庄子道: 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也。他们衣服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于大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剑,无异于斗鸡,─旦不慎,命丧黄泉,于国事无补。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感遗憾! 赵文王听了,马上起身牵庄子双手上殿。命厨师杀鸡宰羊,好酒好菜款待庄子。赵文王绕桌三圈。庄子见了,道: 大王且请安坐定气,臣剑事已奏完毕了。 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赵文王自听庄子畅论三剑后,三月未出宫门。自此戒绝好剑之痛,一心治理国家。那些剑士自觉再无出头之日,个个心怀忧惧,不久都纷纷逃散或自杀了。
人生本如是迷茫吗
一天,庄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叹,沮丧得如失魂落魄一样。弟子侍立在旁,说: 先生为何嘘叹?人之形体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吗?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吗? 庄子道: 问得好。而今我丧失了自我,你可明白? 弟子道: 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钝,实不明白。 庄子道: 天下万物,都是彼此相对。故没有彼就没有此,没有你就没有我,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谁使成这样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吗?道又是什么样子?骨骼、五腑六脏,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与谁亲近些呢?都喜欢它们,还是有所偏爱?如此,则百骨九窍、五腑六脏彼此有臣妾关系吗?如果皆是臣妾,这些臣妾之间到底是相互制约呢?或是轮流为君臣呢?难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吗?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气,成就形体,不知不觉中精力就耗尽了。天天与外物争斗摩擦,精神耗尽象马飞奔一样,而自己却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终身忙碌而不见成功,颓然疲役而不知归宿,可不哀邪!虽说身体不死,有何益处?心神也随身体消亡,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时,本来就这样茫然吗?亦或只我独觉迷茫而别人都不迷茫吗?
齐一万物,莫强分别
弟子问: 人与天地相比,谁大谁小,谁贵谁贱? 庄子道: 人成形于天地,受气于陰陽,立于天地之间,犹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实在太渺小了,又凭什么自尊自大?计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间,不似蚁穴之在大漠中乎?计中国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仓库中吗?天地万物无数,人不过是其中之一;人与万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马体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 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 庄子说: 有这方面的意思。 弟子问: 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庄子道: 不可!任何物体,从度量上讲无法穷尽,从存在的时间上讲又无休无止;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来无始,去无终。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对待远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为少,大而不以为多,知量上各无穷也。他博通古今:远古虽遥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虽伸手可及,亦不踮脚去取,知时间上各无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虚消长、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他明白天道坦荡,故生而不悦,死而无憾,知终始之变化也。计人之所知的东西,远不如其所不知的东西多;其生之时,不如其未生之时长久。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如此则迷乱而无所获世。由此观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为至小至细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穷尽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 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说:大中有小,不要以大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为小。 庄子道: 似不确切。不如说: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无穷,小亦无穷。
弟子问: 那物里物外,怎样来分别贵贱,怎样去区别小大? 庄子道: 站在道的立场去看,万物无贵无贱;站在物的立场来看,自贵而相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荣辱毁誉作标准。以外在的差别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则无所谓大小之别也。古时候诊尧、舜相禅让而称帝,但子之与燕王哈相禅让而亡国;商汤王、周武王相争而称帝,但白公争夺王位却自取灭亡。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梁之行,贵贱有时,不一定常贵常贱。大柱可以撞破城门却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骐骥一日奔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猫,技能有别也;猫头鹰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双目圆睁却不见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禅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传,或传给他姓;三代间继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继,或兴兵讨伐。但如不合时宜,有背世俗。则称之为篡夫。如合其时,顺其俗,则称之为义士。可见贵贱有时,不由自主也。我说弟子,你怎能了解贵贱之门、小大之家?
真人行世,入火不热,沉水不溺
弟子问: 怎样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 庄子道: 了解道的人必定通达于理,通达于理的人必定明白权变, 明白权变的人才不会因外物而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觉热,沉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兽不能伤。这是因为他能明察安危,安于祸福,谨于去就,故没有什么东西能损害他。
弟子问: 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吗? 庄子说: 孔子即是。 弟子问: 何以见得? 庄子道: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义,虽到处碰壁,仍坚持不懈。其忧国忧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一次,孔子游说到匡地,被卫国人层层包围时,仍弹琴高歌,满不在乎。路人见孔子,问道: 老师您有什么可乐的呢?'孔子说: 过来!我告诉你吧:我早就忌讳贫穷。仍难免潦倒,命运所制也;我也早就向往腾达,仍未得富贵,时运所限也。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智得也;当继纣之时而天下无通达者,亦非智失也。时势使然也。行于水中不避蚊龙,此是渔夫之勇;行于陆上不避狮虎,此乃猎人之勇;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此乃烈士之勇;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运自有老天安排!'不一会儿,有身披销甲的人走过来,向孔子道歉: 很对不起先生!我们以为是陽虎,故包围起来。现在才明白误认先生了,我们马上撤退!'孔子可谓通达权变的至德之人啊!
利害唯己,谁贵谁贱
弟子又问: 先生说,以道观之。无贵无贱,无大无小。那么有没有一定的是非标准呢?也就是说,先生您知道万物有一个共同认可的真理吗? 庄子说: 我怎么知道? 那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原因吗? 庄子说: 我怎么知道? 那么万物就不可知了吗? 庄子说; 我怎么知道?即使如此,我不妨尝试着说说。怎么知道我所谓知不是不知呢?又怎么知道我所说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试着问你几个问题:人睡在湿地上则会腰痛,泥鳅会这样吗?人在树上则心惊胆战,猿猴会这样吗?这三者谁知真处?人喜欢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蚣爱吃蛇,猫头鹰嗜鼠,人、兽、虫、鸟这四者谁知真味?狙爱雌猿,麋爱与鹿交,鳅爱同鱼游。毛嫱、丽姬,人认为美;可鱼见之则深入于水,鸟见之则高飞于天,麋鹿见之则远逃于野,这四者谁知真正的美色?在我看来,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或对我有利,或对彼有害,利害各有其标准,我怎能搞清其中的区别?
弟子问: 您不知利害,那至人也不知利害吗? 庄子说: 至人可神了!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冻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象这样的人,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对待生死尚且无动于衷,何况利害之端呢?
逞能辩论,终于徒劳
弟子问: 辩论可否确定是非? 庄子答道: 假使我与你辩论,你胜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吗?我胜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吗?我俩有一个是,有一个非吗?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吗?我与你无法判断,则人各执己见,有所不明也。那我们请谁来订正呢?请意见与你相同的人来裁判,既与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请意见与我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我相同了,怎能判决呢?请意见与我你都不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断定你我究竟谁是谁非呢?请意见与你我都相同的人来裁决,既与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么我与你与人都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再又靠谁来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恼,问: 那怎么对待是非问题呢? 庄子道: 事物皆有两面。从彼方面看,无不是彼,从此方面看,无不是此。自彼方看问题看不清楚,自此方看问题则很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既然这样,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吗?果真无彼此吗?如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彼此不对立而互为偶,则道存于其中了。这就叫道枢。执道枢而立于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以道言之,是无定是,非无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执我见,则无是非之说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称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因此,粗与细,丑与美,正与斜,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有旷达者知通为一!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一天,庄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庄子破帽遮头,旧衣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山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陽,不禁仰天长啸、放声高歌道: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时,仅免刑焉!
福轻干羽,莫之知载;
祸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迷陽迷陽,无伤吾行。
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弟子不解,问道: 先生一向乐观大度,今日为何悲歌哀叹? 庄子道: 天下有至乐的国土吗?有可以养生全身的诀窍没有?身处当今乱世,干什么正当,不干什么无凶?住在哪儿为安,逃向哪儿无险?依就什么可靠,舍弃什么无忧?喜欢什么合理,厌恶什么无祸? 。弟子道: 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贵、长寿、美丽;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乐;所鄙弃的,是贫贱、病夭、丑陋;所苦恼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乐。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恶避就、养生全身的道理吗?先生还有何高见?
庄子道: 倘若不能如愿,则大忧而惧,其对待生命的态度,岂不是很愚蠢?想那贪富者,辛苦劳作,积财很多而木能用尽,其养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内;想那求责者,夜以继日,思虑好坏,其养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昏昏,久忧不死,何苦呢?其养生之法是知远而不知近。 弟子道: 先生之意,是说富贵、长寿等都是外在的东西,都不足以真正地养生。对吧?
庄子点点头,又道: 烈士是为天下所称赞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说烈士是该称善还是不该称善?若以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为善,却能保全他人。古人道:忠谏不听,则闭口莫争。伍子胥忠谏强争,结果被吴王害了性命;如不争,伍子胥又难成忠臣之名。你说怎样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 先生是说: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养生之道?
庄子未置可否,继续说: 今世俗之所作与所乐者,我也不知其乐果真是乐,果真不乐?我看世俗之所乐,不过是举世群起追赶时髦,蜂涌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为乐,我也不知是否真乐。不过,我视无为恬淡方是真乐,而世俗却不以为然,以为是大苦。
弟子道: 我明白了。先生认为: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庄子道: 对,对!无乐方为至乐,无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过,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有无为可以保命。为何这么说呢?你想:天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此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万物纷纭,皆从无为而生。因此,天地无为而无不为,人谁能体会到无为的益处呢?
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 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 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 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 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 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 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 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师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赝款待。儿子问: 一赝能鸣,一赝不能鸣,请问杀哪只? 主人道: 当然杀不能鸣的。 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问道: 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赝,因不材被杀。弟子糊涂,请问: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道: 我庄子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是而非,仍难免于累 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 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不材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
庄子沉思片刻,仰头道: 如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毁,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不肯专为。一下一上,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初,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还有什么可累的呢?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至于物之性、人伦之情则不然:成则毁,锐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厚,不肖则欺。怎能免累呢?弟子记住,唯道德之乡才逍遥啊!
弟子道: 道德之乡,人只能神游其中;当今乱世,人究竟怎样安息? 庄子道: 你知道鹌鹑、鸟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弟子道: 先生的意思是说:人应象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居,随遇而安;象鸟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象飞鸟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 庄子微笑着点点头。
死亦可乐
庄子骑着一匹瘦马,慢慢行走在通向楚国的古道上。凛冽的西风扑打着庄子瘦削的面孔,掀起他萧瑟的鬓发。庄子顾目四野,但见哀鸿遍野,骷髅遍地,一片兵荒马乱后的悲惨景象。夕陽西下,暮野四合。庄子走到一颗枯藤缠绕的老树下,惊起树上几只昏鸦盘旋而起,聒噪不休。庄子把马系好后,想找块石头坐下休息,忽见树下草丛中露出一个骷髅来。庄子走近去,用马鞭敲了敲,问它道: 先生是贪生患病而落到此地步的吗?还是国破家亡、刀斧所诛而落到此地步的呢?先生是因有不善之行、愧对父母妻子而自杀才到这地步的吗?还是因冻馁之患而落到此地步的呢?亦或是寿终正寝所致? 说完,拿过一骷髅,枕之而卧。不一会儿,便呼呼入睡。
半夜时,骷髅出现在庄子梦中,说道: 先生,刚才所问,好像辩士的口气。你所谈的那些情况,皆是生人之累,死后则无此烦累了。您想听听死之乐趣吗? 庄子答: 当然。 骷髅说: 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容游佚,以天地为春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亦不能相比也。 庄子不信,问: 如果让阎王爷使你复生,还你骨肉肌肤,还你父母、妻子、乡亲、朋友,您愿意吗? 骷髅现出愁苦的样子,道: 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鼓盆而歌,送妻升遐
回家不到一年,庄子的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 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 庄子说: 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
惠子仍愤愤不平,质问道: 生死之理又如何? 庄子说道: 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陰陽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故人之生死变化,犹如春夏秋冬四时交替也。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而我竟还悲哀地随而哭之,自以为是不通达命运的安排,故止哀而歌了。
惠子说: 理虽如此,情何以堪? 庄子道: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托付给)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于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生者,假借也;假借它而成为生命的东西,不过是尘垢。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生。既明其中道理,以理化情,有什么不堪忍受的呢?况且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
安时处顺,穷通自乐
转眼又去数年,也到了庄子大限之日。弟子侍立床前,泣语道: 伟哉造化!又将把您变成什么呢?将送您到何处去呢?化您成鼠肝吗?化您成虫臂吗? 庄子道: 父母于子,令去东西南北,子唯命是从。陰陽于人,不啻于父母。它要我死而我不听,我则是仵逆不顺之人也,有什么可责怪它的呢?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逸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待吾生者,亦同样善待我死也。弟子该为我高兴才是啊!
弟子听了,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庄子笑道: 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 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 庄子坦然微笑,说道: 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 弟子道: 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 庄子平静笑道: 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何必这样偏心呢?
庄子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言: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陰同德,动而与陽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淡然独与神明居。庄子者,古之博大真人哉!
庄周梦蝶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上一篇:孟子的名言     

下一篇:李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