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官员初到任,往往先极言吏治民生如何不堪,及过数月,则奏报已如何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以示政绩。对此,清朝的雍正皇帝明确表示: 只信一半 ,并要求吏部据实考察政绩,不要轻信汇报。
其当政时,某地一官员为获取政绩,不分春夏秋冬,频繁征调民工大修水利,又强令 丁均出钱五百以资 。水利修成,奏报上来。吏部提议擢升他,但雍正派人一查,政绩是实,但却耽误了农业生产,加重了农民负担, 民主怨言 。
于是,他提笔批曰: 不允! 断了此人的升官之路。
故事之二:县令拉纤
晚唐时,四川益章县令何易于勤政爱民,清廉正直。一次,利州刺史崔朴带着随从、宾客泛舟春游。当时,官船行至何处,就从当地征夫拉纤。
当官船行至益章时,有人发现拉纤的人中有县令何易于,于是就报告崔朴。崔朴得知后很吃惊,便招来何易于: 你身为县令,为何亲自拉纤? 何易于答: 方春,百姓忙于耕地、养蚕,时间非常宝贵。我足为县令,但没有其他事,所以来充役拉纤。 听完他的话,崔朴等一帮人满脸通红,赶忙下船,骑马走了。
故事之三:斛律光持身节俭
北齐左丞相斛律光严于律己。带兵上前线时,部队安营扎寨不完毕,他不走进自己的军帐。若两军交战,他必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在朝理政时,他谨慎、务实,事必躬亲。平日生活十分俭朴,远声色,杜馈赠,罕见宾客。
后因仇敌离间,后主高纬疑其谋反而将其杀害。抄家时,仅得弓15张,箭百枝,刀7口,枣木杖20束,以及朝廷赏赐的槊2根。
故事之四:雷义不收谢礼
后汉时,任郡公曹的雷义,曾依法使一个原拟判死刑的人免受死罪。该 罪者 出狱后,给雷义送去2斤黄金,以谢其救命之恩,但雷义坚决不收。后来,此人趁雷义农人未见,将黄金放到了雷义家的天棚上。
好多年后,雷义家修理房屋时,发现了天棚上的黄金。因该 罪者 已去世,雷义就将黄金交给了官府归公。
故事之五:郭祖深食瓜报布
南北朝梁武帝时,郭祖深任后军行参军。他针对当时政弊,上书武帝: 陛下宠勋太过,驭下太宽,故廉洁者自进无途,贪苛者取入多径 愿去贪浊,进廉平,明法令,严刑罚,禁奢侈,薄赋敛。 其言论虽不为武帝所用,但不得不嘉其 直言 。
郭祖深不但口出良言,而且身体力行。他任南州校尉时,搜查奸恶,不避王侯权贵。他带兵严明,每有用兵之时,总是令自己的亲属为先锋,如有不从,立即斩首。他衣食节俭,常穿一件旧衣, 食不过一肉 ,从不接受任何人的馈送。
百姓对他十分敬重。一次,一老妪送他一只早熟的青瓜。他推辞再三,实在无法,只好收下,后立即叫家人送了一匹布给她。
故事之六:王公桥
南宋的王十朋,曾任饶州(今江西鄱阳县)地方官。饶州紧邻鄱阳湖,常有盗匪出没其间,百姓深受其害。王十朋到任后,宣布对盗匪将严加处罚,以敬效尤,一时间威震四方,盗匪闻风而逃。从此,饶州太平,百姓视王十朋为 青天 。
数年后,朝廷要把他调往 州。饶州百姓得悉后,纷纷前来看望,并联名上书意欲挽留。在难舍难分中,王十朋打点行装,毅然奔赴 州。但是,沿路的一座桥已被苦留他的百姓拆断,他只好绕道而行。乡民们知道无法挽留,便扶老携幼,痛哭流涕,送了一程又一程。后来,人们将拆断的槔修复,取名为 王公桥 。
故事之七: 戒石 的由来
宋太宗在位期间,曾令全国各州、府、县衙署大堂前,立石一块,南向刻 公生明 三字;北向刻 戒石铭 十六字,全文为: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下天难欺。 这石称为 戒石 ,使各级官吏进出均能见到。约140年后,南宋高宗颁黄庭坚手书 戒石铭 于各州府县。因此,后人提起 戒石铭 ,都知道系黄庭坚所书。
这十六字 戒石铭 ,并非宋太宗御制,也不是他的首创,而是后蜀主孟昶所作。孟昶虽是亡国之君,但为政却有可取之处。这 戒石铭 是他颁发境内各州县官吏的 为官守则 ,全文共二十四句,宋太宗摘取其中四句。这四句用现代话来表达即: 你们领的工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老百姓容易被你们欺压,但老天爷是不容你们得逞的。
公生明 三字,语出《荀子 不苟篇》: 公生明,偏生暗 此六生者,君子慎之。 又《荀子 正论篇》: 上公正则下易直,易直则易知,易知则易明,是治之所有生也。 也用现代话来解释: 在上的为官公正,导致在下的百姓都能明白事理,天下就太平了。 这戒石用了几百年,历经元、明两代,后有人以出入不便为由,将立石改为牌坊,文字刻在牌坊上,戒石遂废。现在戒石是看不到了,但保定市 直隶总督署 旧址还保存着完好的木牌坊。
故事之八: 咸、苦、辣、酸 待巡抚
清朝,翰林院检讨王 运,为政奉公廉洁,生活极为简朴。他把住宅建在一条狭小的巷子里,大门做得很矮。王 运说: 我房子建在小巷内,来看望我的为官者,坐轿骑马都不能入内,可为国省金;大门作得低矮,可让来都弯腰低首思想贫苦百姓之疾苦。
有一次,王 运的学生、山东巡抚喻成格来看望他。王 运特地办了咸鱼、苦瓜、辣椒和酸薤四碟小菜招待。席间,他对喻成格说: 你读书入仕,吃多了美味佳肴,今日我请你尝尝这咸、苦、辣、酸的味道。 喻成格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回去后,写了一副对联挂于书房,作为座佑铭: 谒恩师,遵训诲,处世须尝四味;礼贤士,察民情,虚心当低一头。
从此,喻成格一心为民,做了很多好事,受到了百姓的赞颂。
故事之九:烧船称钉
宋朝官办船厂,工匠常钻管理不善的空子,虚报用钉数,中饮私囊。造船官员苦于钉子钉入船中,无法取出称量,只好听任工匠虚报多领。
有个叫许元的出任发运判官,上任后,想要革除这一弊端。一天,他来到造船场地,令工匠拉过一艘刚完工的新船,点火焚烧。船烧过错了,留下一滩船钉,他叫人将船钉集中过秤,称得船钉只相当于 所破(报销的)钉十分之一 。从此,以此船用钉数为参照,堵住了虚报用钉数的漏洞。
故事之十:金额大写的由来
明朝初年,曾发生一重大贪污案 郭桓案 。郭桓曾任户部待郎,任职期间,他利用职权勾结他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钱、粮贪污累计达2400万担精粮。该案牵连政府众多官吏和全国许多地方的地主。
朱元璋闻知此案,大为震惊。他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数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较重要的一条就是规定将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 改为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
其当政时,某地一官员为获取政绩,不分春夏秋冬,频繁征调民工大修水利,又强令 丁均出钱五百以资 。水利修成,奏报上来。吏部提议擢升他,但雍正派人一查,政绩是实,但却耽误了农业生产,加重了农民负担, 民主怨言 。
于是,他提笔批曰: 不允! 断了此人的升官之路。
故事之二:县令拉纤
晚唐时,四川益章县令何易于勤政爱民,清廉正直。一次,利州刺史崔朴带着随从、宾客泛舟春游。当时,官船行至何处,就从当地征夫拉纤。
当官船行至益章时,有人发现拉纤的人中有县令何易于,于是就报告崔朴。崔朴得知后很吃惊,便招来何易于: 你身为县令,为何亲自拉纤? 何易于答: 方春,百姓忙于耕地、养蚕,时间非常宝贵。我足为县令,但没有其他事,所以来充役拉纤。 听完他的话,崔朴等一帮人满脸通红,赶忙下船,骑马走了。
故事之三:斛律光持身节俭
北齐左丞相斛律光严于律己。带兵上前线时,部队安营扎寨不完毕,他不走进自己的军帐。若两军交战,他必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在朝理政时,他谨慎、务实,事必躬亲。平日生活十分俭朴,远声色,杜馈赠,罕见宾客。
后因仇敌离间,后主高纬疑其谋反而将其杀害。抄家时,仅得弓15张,箭百枝,刀7口,枣木杖20束,以及朝廷赏赐的槊2根。
故事之四:雷义不收谢礼
后汉时,任郡公曹的雷义,曾依法使一个原拟判死刑的人免受死罪。该 罪者 出狱后,给雷义送去2斤黄金,以谢其救命之恩,但雷义坚决不收。后来,此人趁雷义农人未见,将黄金放到了雷义家的天棚上。
好多年后,雷义家修理房屋时,发现了天棚上的黄金。因该 罪者 已去世,雷义就将黄金交给了官府归公。
故事之五:郭祖深食瓜报布
南北朝梁武帝时,郭祖深任后军行参军。他针对当时政弊,上书武帝: 陛下宠勋太过,驭下太宽,故廉洁者自进无途,贪苛者取入多径 愿去贪浊,进廉平,明法令,严刑罚,禁奢侈,薄赋敛。 其言论虽不为武帝所用,但不得不嘉其 直言 。
郭祖深不但口出良言,而且身体力行。他任南州校尉时,搜查奸恶,不避王侯权贵。他带兵严明,每有用兵之时,总是令自己的亲属为先锋,如有不从,立即斩首。他衣食节俭,常穿一件旧衣, 食不过一肉 ,从不接受任何人的馈送。
百姓对他十分敬重。一次,一老妪送他一只早熟的青瓜。他推辞再三,实在无法,只好收下,后立即叫家人送了一匹布给她。
故事之六:王公桥
南宋的王十朋,曾任饶州(今江西鄱阳县)地方官。饶州紧邻鄱阳湖,常有盗匪出没其间,百姓深受其害。王十朋到任后,宣布对盗匪将严加处罚,以敬效尤,一时间威震四方,盗匪闻风而逃。从此,饶州太平,百姓视王十朋为 青天 。
数年后,朝廷要把他调往 州。饶州百姓得悉后,纷纷前来看望,并联名上书意欲挽留。在难舍难分中,王十朋打点行装,毅然奔赴 州。但是,沿路的一座桥已被苦留他的百姓拆断,他只好绕道而行。乡民们知道无法挽留,便扶老携幼,痛哭流涕,送了一程又一程。后来,人们将拆断的槔修复,取名为 王公桥 。
故事之七: 戒石 的由来
宋太宗在位期间,曾令全国各州、府、县衙署大堂前,立石一块,南向刻 公生明 三字;北向刻 戒石铭 十六字,全文为: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下天难欺。 这石称为 戒石 ,使各级官吏进出均能见到。约140年后,南宋高宗颁黄庭坚手书 戒石铭 于各州府县。因此,后人提起 戒石铭 ,都知道系黄庭坚所书。
这十六字 戒石铭 ,并非宋太宗御制,也不是他的首创,而是后蜀主孟昶所作。孟昶虽是亡国之君,但为政却有可取之处。这 戒石铭 是他颁发境内各州县官吏的 为官守则 ,全文共二十四句,宋太宗摘取其中四句。这四句用现代话来表达即: 你们领的工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老百姓容易被你们欺压,但老天爷是不容你们得逞的。
公生明 三字,语出《荀子 不苟篇》: 公生明,偏生暗 此六生者,君子慎之。 又《荀子 正论篇》: 上公正则下易直,易直则易知,易知则易明,是治之所有生也。 也用现代话来解释: 在上的为官公正,导致在下的百姓都能明白事理,天下就太平了。 这戒石用了几百年,历经元、明两代,后有人以出入不便为由,将立石改为牌坊,文字刻在牌坊上,戒石遂废。现在戒石是看不到了,但保定市 直隶总督署 旧址还保存着完好的木牌坊。
故事之八: 咸、苦、辣、酸 待巡抚
清朝,翰林院检讨王 运,为政奉公廉洁,生活极为简朴。他把住宅建在一条狭小的巷子里,大门做得很矮。王 运说: 我房子建在小巷内,来看望我的为官者,坐轿骑马都不能入内,可为国省金;大门作得低矮,可让来都弯腰低首思想贫苦百姓之疾苦。
有一次,王 运的学生、山东巡抚喻成格来看望他。王 运特地办了咸鱼、苦瓜、辣椒和酸薤四碟小菜招待。席间,他对喻成格说: 你读书入仕,吃多了美味佳肴,今日我请你尝尝这咸、苦、辣、酸的味道。 喻成格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回去后,写了一副对联挂于书房,作为座佑铭: 谒恩师,遵训诲,处世须尝四味;礼贤士,察民情,虚心当低一头。
从此,喻成格一心为民,做了很多好事,受到了百姓的赞颂。
故事之九:烧船称钉
宋朝官办船厂,工匠常钻管理不善的空子,虚报用钉数,中饮私囊。造船官员苦于钉子钉入船中,无法取出称量,只好听任工匠虚报多领。
有个叫许元的出任发运判官,上任后,想要革除这一弊端。一天,他来到造船场地,令工匠拉过一艘刚完工的新船,点火焚烧。船烧过错了,留下一滩船钉,他叫人将船钉集中过秤,称得船钉只相当于 所破(报销的)钉十分之一 。从此,以此船用钉数为参照,堵住了虚报用钉数的漏洞。
故事之十:金额大写的由来
明朝初年,曾发生一重大贪污案 郭桓案 。郭桓曾任户部待郎,任职期间,他利用职权勾结他方官吏,大肆侵吞政府钱、粮贪污累计达2400万担精粮。该案牵连政府众多官吏和全国许多地方的地主。
朱元璋闻知此案,大为震惊。他下令将郭桓等同案犯数万人斩首示众。同时制定了严格的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其中较重要的一条就是规定将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 改为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