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2日,纽约联合国总部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既不是国家政要,也不是名流大佬,而是一位16岁的女孩 马拉拉 尤萨夫扎伊。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马拉拉来到联合国》一文中这样介绍马拉拉:马拉拉 尤萨夫扎伊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学生之一,但她也是老师,她来联合国,是要在教育方面特别是世界各地的女孩教育方面,给我们上重要的一课。
马拉拉缓步走上讲台,环顾听众席,下面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儿童和各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她大方地开口说: 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这是我能重新开口说话以来最高兴的事情。能与这么多尊敬的各国代表齐聚一堂,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时刻。 马拉拉这段话开始了她在联合国总部的第一次演讲,这也是她康复后的首次公开演讲。她头上围着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 布托曾经围过的一条粉红色纱巾,神情自若,眼神坚毅,并不时用手势加强自己的语气。她铿锵有力的演讲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同时也让许多人为之感动。
尽管受过伤,她还是同样的马拉拉,她的雄心壮志、希望和梦想一如从前。这一天也是联合国的第一个 世界马拉拉日 。由联合国教育特使,英国前首相布朗特别为马拉拉提议而定。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第一大城市明戈拉,一辆校车正驶出一所中学。车上,几名学生和老师欢快地聊着天,学生们刚写完学期论文,高兴得唱起了普什图语的歌。
车驶出明戈拉城大约一英里,两个持枪男子把车拦下,冲了上来,其中一个人掏出枪问道: 你们谁是马拉拉 尤萨夫扎伊? 没人做声,有些人不想出卖马拉拉,有些人则是害怕,但她们都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了马拉拉。 原来就是她! 持枪的人说道,他瞪着这个15岁女孩的脸,朝她扣动了扳机,无情的子弹划过她的脑袋,飞过她的脖子,最后击中了她的肩膀。
接着凶手又开枪把马拉拉附近两名女孩打伤,然后逃之夭夭。被吓坏了的学生哭喊着,老师让司机把车开到几英里外的医院。马拉拉的身体已经瘫软在同学的腿上,鲜血直流,生命垂危,师生们害怕极了,闭上眼睛开始祈祷
在陷入昏迷前,马拉拉喃喃自语: 爸爸不要担心,我会好起来,胜利属于我们 几小时后,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发表声明,宣称对此次刺杀行为负责。
有着橄榄色的皮肤,浓密的眉毛和一双澄澈的棕色眼睛的马拉拉一直是名出色的学生。
马拉拉的父亲齐亚丁开办了几所学校并担任校长,2009年,塔利班下令所有女孩不准上学。但是,齐亚丁还是让马拉拉上学,并从小给她讲关于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 路德 金,南非前总统纳尔逊 曼德拉和深受印度人爱戴的特蕾莎修女等人的故事。从他们身上,马拉拉学到了非暴力的抗争以及爱和宽恕的力量。
正如她在演讲中提到的: 要跟每一个人都和平共处,要爱每一个人。恐怖分子以为他们能阻止我们达成目标,能吓退我们的雄心壮志,但是我没有被吓怕 软弱、恐惧、失望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坚强、力量和勇气。
11岁时,她开始匿名在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撰写博客日记,笔名叫 古尔 马凯 ,普什图语中是矢车菊的意思,同时还是当地很多民间传说中女英雄的名字。她记录下了在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比如怎样把书本藏在披巾里面;塔利班禁止女孩接受教育,她又是怎样坚持读书的。博文用最简单坦率的言辞写一个孩子的生活。打开其中一篇博文,就可以看到巴基斯坦边界上,正在发生的苦难。
短短三年内,在父亲的鼓励下,马拉拉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而迅速成名,并成为了斯瓦特地区儿童集会的主席,被南非大主教屠图提名 国际儿童和平奖 并获得第二名,还是巴基斯坦首位 国家和平奖 得主。直到被枪袭前,她还在组织成立马拉拉教育基金会,帮助斯瓦特的穷困女孩上学。
马拉拉重伤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有人感到难过,有人感到气愤。由于伤势严重,在巴基斯坦进行了紧急手术后,马拉拉被转送到英国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救治,这是英国最好的16家外科医院之一,运送和治疗费用全部由巴基斯坦政府承担。为了避免马拉拉遭到塔利班的再次报复,搭载马拉拉的车队一路上受到英国警方的严格保护。
在巴基斯坦各地,无数曾被塔利班气焰慑服、不敢公开表达不满的人开始大量涌上街头,高举马拉拉画像,点燃蜡烛,为她祈祷,大声呼喊着马拉拉曾孤身喊出的那些口号。在网络上, 我们都是马拉拉 的运动已得到广泛响应,人们仿佛一夜间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也应该勇敢起来。
遇袭前不久,她曾为新开设的Facebook账号粉丝数增至两千兴奋不已,而如今已突破六万,且在不断增加中。3月,由美国纪录片集团和英特尔公司联合摄制的公益纪录片《女孩崛起》在美国各大院线上映。这部影片以马拉拉的事迹作为开头,马拉拉的事迹随之传遍全球,如今越来越多的女孩觉醒,开始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做着努力。
2013年9月6日马拉拉在海牙获颁2013年国际儿童和平奖,以表彰她 为世界上所有的儿童获得教育 而做出的努力。她的自传《我是马拉拉》(IAmMalala),不仅获得欧洲议会萨哈罗夫奖,也使她同时获选《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马拉拉说: 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来的枪支。我们必须提倡教育,让大家都听到我们的声音。 我的目标是服务于人类! 这样的言语显示了超过她年龄的成熟。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马拉拉正在帮助改变世界,同时她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2014年10月10日,当2014诺贝尔和平奖公布时,马拉拉正在学校上课。这位勇敢的女孩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历年来95位得奖人中,第16位女性得主,也是最年轻的一位,今年她刚满17岁。
巴基斯坦总理沙里夫将马拉拉形容为 巴基斯坦之光 ,还称 她令同胞引以为荣,她的成就无可比拟,全球少男和少女们应学习她的奋斗和奉献精神。
为争取人类尊严而努力,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在实现性别平等及全民教育的征途上,没有什么障碍是不可移除的。勇敢从不孤单,因为我们都是马拉拉!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马拉拉来到联合国》一文中这样介绍马拉拉:马拉拉 尤萨夫扎伊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学生之一,但她也是老师,她来联合国,是要在教育方面特别是世界各地的女孩教育方面,给我们上重要的一课。
马拉拉缓步走上讲台,环顾听众席,下面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儿童和各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她大方地开口说: 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这是我能重新开口说话以来最高兴的事情。能与这么多尊敬的各国代表齐聚一堂,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时刻。 马拉拉这段话开始了她在联合国总部的第一次演讲,这也是她康复后的首次公开演讲。她头上围着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 布托曾经围过的一条粉红色纱巾,神情自若,眼神坚毅,并不时用手势加强自己的语气。她铿锵有力的演讲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同时也让许多人为之感动。
尽管受过伤,她还是同样的马拉拉,她的雄心壮志、希望和梦想一如从前。这一天也是联合国的第一个 世界马拉拉日 。由联合国教育特使,英国前首相布朗特别为马拉拉提议而定。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第一大城市明戈拉,一辆校车正驶出一所中学。车上,几名学生和老师欢快地聊着天,学生们刚写完学期论文,高兴得唱起了普什图语的歌。
车驶出明戈拉城大约一英里,两个持枪男子把车拦下,冲了上来,其中一个人掏出枪问道: 你们谁是马拉拉 尤萨夫扎伊? 没人做声,有些人不想出卖马拉拉,有些人则是害怕,但她们都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了马拉拉。 原来就是她! 持枪的人说道,他瞪着这个15岁女孩的脸,朝她扣动了扳机,无情的子弹划过她的脑袋,飞过她的脖子,最后击中了她的肩膀。
接着凶手又开枪把马拉拉附近两名女孩打伤,然后逃之夭夭。被吓坏了的学生哭喊着,老师让司机把车开到几英里外的医院。马拉拉的身体已经瘫软在同学的腿上,鲜血直流,生命垂危,师生们害怕极了,闭上眼睛开始祈祷
在陷入昏迷前,马拉拉喃喃自语: 爸爸不要担心,我会好起来,胜利属于我们 几小时后,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发表声明,宣称对此次刺杀行为负责。
有着橄榄色的皮肤,浓密的眉毛和一双澄澈的棕色眼睛的马拉拉一直是名出色的学生。
马拉拉的父亲齐亚丁开办了几所学校并担任校长,2009年,塔利班下令所有女孩不准上学。但是,齐亚丁还是让马拉拉上学,并从小给她讲关于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 路德 金,南非前总统纳尔逊 曼德拉和深受印度人爱戴的特蕾莎修女等人的故事。从他们身上,马拉拉学到了非暴力的抗争以及爱和宽恕的力量。
正如她在演讲中提到的: 要跟每一个人都和平共处,要爱每一个人。恐怖分子以为他们能阻止我们达成目标,能吓退我们的雄心壮志,但是我没有被吓怕 软弱、恐惧、失望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坚强、力量和勇气。
11岁时,她开始匿名在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撰写博客日记,笔名叫 古尔 马凯 ,普什图语中是矢车菊的意思,同时还是当地很多民间传说中女英雄的名字。她记录下了在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比如怎样把书本藏在披巾里面;塔利班禁止女孩接受教育,她又是怎样坚持读书的。博文用最简单坦率的言辞写一个孩子的生活。打开其中一篇博文,就可以看到巴基斯坦边界上,正在发生的苦难。
短短三年内,在父亲的鼓励下,马拉拉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而迅速成名,并成为了斯瓦特地区儿童集会的主席,被南非大主教屠图提名 国际儿童和平奖 并获得第二名,还是巴基斯坦首位 国家和平奖 得主。直到被枪袭前,她还在组织成立马拉拉教育基金会,帮助斯瓦特的穷困女孩上学。
马拉拉重伤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有人感到难过,有人感到气愤。由于伤势严重,在巴基斯坦进行了紧急手术后,马拉拉被转送到英国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救治,这是英国最好的16家外科医院之一,运送和治疗费用全部由巴基斯坦政府承担。为了避免马拉拉遭到塔利班的再次报复,搭载马拉拉的车队一路上受到英国警方的严格保护。
在巴基斯坦各地,无数曾被塔利班气焰慑服、不敢公开表达不满的人开始大量涌上街头,高举马拉拉画像,点燃蜡烛,为她祈祷,大声呼喊着马拉拉曾孤身喊出的那些口号。在网络上, 我们都是马拉拉 的运动已得到广泛响应,人们仿佛一夜间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也应该勇敢起来。
遇袭前不久,她曾为新开设的Facebook账号粉丝数增至两千兴奋不已,而如今已突破六万,且在不断增加中。3月,由美国纪录片集团和英特尔公司联合摄制的公益纪录片《女孩崛起》在美国各大院线上映。这部影片以马拉拉的事迹作为开头,马拉拉的事迹随之传遍全球,如今越来越多的女孩觉醒,开始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做着努力。
2013年9月6日马拉拉在海牙获颁2013年国际儿童和平奖,以表彰她 为世界上所有的儿童获得教育 而做出的努力。她的自传《我是马拉拉》(IAmMalala),不仅获得欧洲议会萨哈罗夫奖,也使她同时获选《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马拉拉说: 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来的枪支。我们必须提倡教育,让大家都听到我们的声音。 我的目标是服务于人类! 这样的言语显示了超过她年龄的成熟。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马拉拉正在帮助改变世界,同时她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2014年10月10日,当2014诺贝尔和平奖公布时,马拉拉正在学校上课。这位勇敢的女孩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历年来95位得奖人中,第16位女性得主,也是最年轻的一位,今年她刚满17岁。
巴基斯坦总理沙里夫将马拉拉形容为 巴基斯坦之光 ,还称 她令同胞引以为荣,她的成就无可比拟,全球少男和少女们应学习她的奋斗和奉献精神。
为争取人类尊严而努力,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在实现性别平等及全民教育的征途上,没有什么障碍是不可移除的。勇敢从不孤单,因为我们都是马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