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清正廉洁的故事

2020-12-28 23:46:52

励志故事

公众号 魏征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和着名的宰相。他直言不讳,曾提出 薄赋敛,轻租税 、 居安思危 、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等思想,加上为人俭朴,病危时还没有像样的房子,所以一直深受人民的称道。
而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一名廉洁、俭朴的好女人,历史上出名的贤内助。

裴氏虽说是宰相的妻子,自嫁给丈夫之后依旧那么勤俭节约,并随丈夫住那间旧屋,每天纺纱织布度日,而毫无怨言。
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十分破烂,便命令派人去为他调整。当官员和工匠等人来到魏家时,魏夫人对来人说: 他(指魏征)住惯了老房子,住不惯华丽大厦,请皇上原谅,不要给他调房了。
由于魏夫人的再三辞谢,工匠们只得重新翻新了几间旧房子,便回去了。
唐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起不了床。唐太宗派出医生去为他治疗。谁知,医生到魏家一看,简直不相信,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根本御不了寒。医生回来据实向皇上禀告之后,太宗立即派人给魏征送去了丝棉被。谁知这回魏夫人又出来挡驾了。她说: 他也用惯了布被布褥,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也请皇上见谅。
就这样,魏夫人常年铺佐丈夫料理家事,一直勤勤恳恳,相互体贴,而没有后悔嫁给这样一个清贫的丈夫。
魏征于64岁那年去世了。唐太宗听到噩耗后非常伤心。他想,这样一个好臣子理应受到表彰与敬重,于是下令举行盛大的葬礼。这时又是魏夫人出来讲话了。好说: 魏征一生俭朴,葬礼排场太大,与他平生志愿有违。
唐太宗最终拗不过魏夫人,细细想来,她所说的也在情理,于是只得为魏征举行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葬礼。
葬礼结束以后,魏征夫人裴氏也没有去住皇上给盖的新房子,她依旧与儿子住在原先翻修过的老房子里,过着清贫、淡泊而宁静的生活。
今年5月26日中午,一名请求判决离婚的男子硬将1条香烟和100元钱送进房间,谢顶义发现后追了出去,但没有追上,下午,谢顶义就把香烟和现金交给我,由我退回给当事人。 前日中午,连平县隆街法庭庭长叶发佑在讲述谢顶义 肩扛天平、头顶情义 的故事时这样说。
谢顶义是连平县隆街法庭副庭长,从事审判工作14年来,扎根基层,任劳任怨;忠于法律,廉洁办案。而生活中的他却过着清贫的日子。
谢顶义生于陂头农村,1974年高中毕业后任民办教师,1978年考上惠阳师专,成为国家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1990年夏从金中小学教导主任任上转行到陂头法庭任书记员,由于刻苦钻研法律知识,工作成绩突出,一年后被提拔为助理审判员,1994年晋升为审判员,今年4月被任命为副庭长。
连平县人民法院政工科科长钟昌纯说: 从没听说谢顶义有接受当事人请吃和受贿、索贿的言语,但反映他依法办案、认真调解的事却很多。 据钟昌纯介绍,1997年,贵东蒲洞有人起诉当地某水电站施工时侵占了他的山地,毁了他的林木,要求补偿。谢顶义赶路30多公里进山勘察现场,得知原告是江西大吉山矿工时,又翻山越岭走路10多公路,查户口证实山主不是农民,也非林农,对该山地没有使用权,于是劝他撤了诉。被告谢某为了酬谢法官,先说请吃饭,后提出送一条香烟,但谢顶义什么都不接受。从山村走出来的谢顶义,熟悉农村,体恤农民,了解下层的疾苦和艰难。他半路改行当法官,图的不是捞好处,而是可以凭借法官的威严,调解民间纠纷,促进农村发展。因此,谢顶义办案讲情义、重证据、求效率。为了核实证据的真伪,他经常独自一人、带上干粮前往现场勘察或找证人核对。自1991年4月担任法官至今,审理案件600宗,结案率100%,其中调解结案率达82%,且没有一宗超审限,判决的案件仅有7宗上诉,但无一被二审改判或发回重审。谢顶义说: 我是凭良心办案,从不冤枉任何一方。
谢顶义一家7口,经济上十分贫穷,但他宁愿自己辛苦,从来不以案件牟取私利。谢妻是家乡一所小学的临时炊事员,工资只有300多元,谢顶义的薪金也不超1000元。夫妻俩靠着微薄的收入,供养着年逾八旬、体弱多病的父母和人到中年、耳聋嘴哑的弟弟,供缴着两个儿子上大学。为了弥补入不敷出的家庭开支,谢顶义和妻子坚持耕种水稻、种植蔬菜。上班时,他是个威风凛凛的法官;脱下法官袍,他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
2002年6月4日,陂头法庭被撤销,谢顶义接受组织安排,调到相距71公里的隆街法庭上班。陂头至隆街没有直通班车,要在县城转车。考虑到一是方便办案,二是节省车费,谢顶义开着一部陈旧的摩托车来来回回。每个星期日傍晚,他带足5天的大米和菜干,从陂头赶赴隆街上班;要是当日未能成行,他一定在星期一一大早起床赶路。自己做饭、吃住在法庭的他,夜晚哪儿也不去,不是看书看电视,就是琢磨案情。
毛主席清正廉洁的故事
1933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同江西省军区参谋长陈奇涵(当时叫陈奇寒)一行4人,身背干粮袋,脚穿草鞋,来到江西苏区长胜县铲田区进行调查研究。
区政府主席钟赤轱听说毛泽东来到村里,急忙四处寻找,最后在红军家属许大娘家里找到了,他埋怨道: 毛主席,你们进村来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好让我们有个准备呀!
毛主席拍着钟赤轱的肩膀笑着说: 我们又不是皇帝出宫,来个鸣锣开道,我们是来作群众调查的,说来就来,如果兴师动众,到哪去了解情况?!打招呼不利工作,要不得,要不得。 说得钟赤轱点头称是。
经过一天繁忙的调查,晚上毛泽东等人住进了区政府一所破旧的祠堂内。晚饭也就在区政府吃了一餐红薯粥。
次日清晨,毛泽东同警卫员要赶回瑞金中央政府。临行前,毛主席对警卫员小吴说: 你按照规定去区政府财政部结清伙食费和住宿费,我们先走一步,你随后赶来。 小吴应声而去。
在区财政部,长工出身的老部长听说毛主席他们在这里住了一宿也要交食宿费,急得涨红了脸,说什么也不肯收。警卫员推辞不下,最后只好收回钱匆匆上路追赶前面的毛主席。毛主席见了小吴忙问: 食宿账结算了吗? 小吴吞吞吐吐地说明区干部退钱一事。毛主席听后,大为生气,立即要他再次赶回铲田重交食宿费。
陈奇涵参谋长看离村庄已远,便笑着说: 毛主席,还是由我来办这件事吧,你们赶路要紧。 毛主席想了想,也只好同意这么做。他紧握陈奇涵的手,叮嘱道: 老陈,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妥,我们是领导干部,在执行财政纪律方面,更要严格遵守和作出表率啊。这样,人民才会拥护我们。
陈奇涵点了点头,向毛主席握别,赶回铲田区,代表毛泽东向财政部交了食宿费。
老部长见这情景,感叹不已,只好拿出用毛边纸制作的财政部账本,郑重地在账本上记上 十捌(18)号,主席毛泽东住四(人)还大洋1元8角 在后面经手栏上,陈奇涵也端正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陈奇寒 。
很快,毛主席两次交食宿费的感人事迹在苏区干部群众中传为美谈。
如今,这份账单保存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
周恩来清正廉洁故事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 四菜一汤 ,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 总理说: 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清正廉洁故事
我看了毛泽东主席勤俭节约的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动。他作为国家领导人,一生都过的非常简朴,实在令人敬佩。
毛泽东爷爷在战争时期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爬雪山过草地,穿破衣吃野菜,带领穷人不怕困难,艰苦奋战,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戴,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没有他这种吃苦奋战的精神,是不可能实现解放中国的伟大使命的。解放后,他还一直过着贫乏的生活,他穿的衣服补了又补,最多补了72个补丁,穿了二十多年,听说他逝世时还穿着补丁的衣服。还有,他非常的节约,在中国最困难的时期,自己带头不吃肉,也不吃水果,让人民十分信赖,相信在他的带领下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走向富强。
我觉得在生活中要向他学习,对比之下我们实在是太 奢侈 了,有东西吃还挑三殓四,嫌这嫌那,不懂珍惜。我要学习他勤俭朴素的作风,学会面对困境,做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刘少奇的廉洁故事
1942年麦熟的时候,大树村熊老爹家隔壁住下了一个高个子、约莫三十来岁的干部。这干部到村后,每天晌午,拿张报纸到熊老爹菜园里去看。逢着熊老爹没事,他就唠家常,还帮着熊老爹薅草。日子久啦,比一家人还亲。熊老爹心里可乐呵呵的,逢人就夸,说他懂穷人们的心思。
一天,这干部到熊老爹菜园里来买菜。熊老爹正在摘黄瓜、刨小葱,忙得团团转。这干部二话没说,就帮着熊老爹一起摘,一起刨。待把菜弄好了,才从袋里摸出一卷票子递给熊老爹,说是菜钱。熊老爹一看,就动了气,两手一推,说: 同志啊!你这就见外啦。自己种的,还能说要钱?你三天两头地帮俺弄地,别说你来拿,俺送也得送给你呀! 这干部见老爹高低不肯要,就坐下和老爹磨蹭了一会儿,只好拿着莱走了。
到了傍晚,熊老爹想吸袋烟,摸着烟袋里有卷东西,不像烟丝。掏出一看,嗨,还不是那票子!熊老爹气又来了,冲着他老伴说: 这个人,他高低给钱,我高低不收,他又把钱放在我的烟袋里啦! 说着,就要给送回去。大娘说: 别啦!天不早啦!再去抹黑碰门的,惊动人家。明儿待他来看报,再给他不得啦? 这老爹才把票子叠了又叠,放进贴肉的小口袋里。可巧,打从这天起,熊老爹在家等了一天、两天、三天,但再也不见那干部来看报了。到了第四天,熊老爹等不及了,就出门找去。才出门,就见村上三个一堆儿、五个一圈儿地谈得正欢。老爹上去一打听,都说那干部就是刘少奇同志。三天前就走啦!
这一下,可把个熊老爹乐坏了。他一口气奔回家,捏着那一卷票子,对老伴说:
你晓得这卷票子是谁的? 刘少奇同志的! 当下,熊老爹就叫老伴给他小褂上缝个口袋,缝在左襟靠胸口的地方。他把票子装在小口袋里,袋口又别了根儿别针。
打从这天起,熊老爹那件褂子再也不离身了。干活热了,别人对他说: 老爹,热啦,把褂子脱了吧。 熊老爹说: 我不热,我褂子上有宝贝。 累了,别人对他说: 老爹,累啦,歇会儿干吧。 熊老爹说: 我不累,我褂子上有宝贝。 这卷票子就一直靠在熊老爹的心上,从没离开过。
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拮据,他到血库要求献血。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的中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真难以想像。1993年,妻子到西藏探亲,去的路费由自己筹措。由于看病,妻子将返程的路费花光,只好向孔繁森要钱,他东挪西借才勉强凑了500元,而回程机票当时是每个人800元。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难,就自己找熟人借了一些。回到济南后,他妻子去看上大学的女儿,女儿一见面就对妈妈说: 学校让交学杂费,我写信给爸爸,爸爸让我跟您要。 他妻子一听,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 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就没有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钱,多则上千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上一篇:我的母亲 胡适     

下一篇:苏格拉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