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苏东坡的故事

2020-12-28 23:46:52

励志故事

公众号 苏东坡的故事

苏东坡的幽默
众狗不悦
苏轼被贬到惠州后,买不起羊肉,便买没人要的羊脊骨,熬汤或烧烤,倒也吃得津津有味。他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风趣地写道: 吃羊骨头就像吃螃蟹吃鼋鱼,很补身子,不过这样说狗听了可能会不高兴(如食蟹鳌 甚觉有补 此说行,则众狗不悦矣)。
幽默判词
灵隐寺有个叫了然的小和尚,喜欢一个叫李秀奴的妓女,与之交往日久,待钱财花尽,李秀奴便疏远了他。了然为情所因,某晚乘醉去找李秀奴,被拒绝后,一气之下将其打死。太守苏轼审理此案,了然供认不讳,写判词时,苏见其臂上刺着一行字: 但愿生同极乐国,免教今世苦相思。 遂仿《踏莎行》判道: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上空持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色色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判讫,押赴市曹处斩。
司马很牛
蔡绦所着《铁围山丛谈》称,苏轼于元祜年间做了翰林学士后, 以高才狎侮诸公卿 ,对谁都不客气,唯独不敢褒贬司马光。某日,苏轼与司马光讨论政事,意见不合,但苏轼却始终毕恭毕敬,回到家,脱帽解带之后,苏轼这才发作,连声高喊: 司马牛!司马牛! 不过苏轼在其《调谑编》中,记载略有所不同,二人发生政见分歧,苏轼说: 相公此论,故为鳖厮踢。 司马光不明所以,问: 鳖如何能踢? 苏轼笑答: 所以说你是鳖厮踢嘛。
细细品味
苏轼被贬海南的儋州,弟弟苏辙被贬到雷州,途中二人相遇于滕州,惊喜之余找了个路边摊吃面条。苏轼兴致颇高,一大海碗转瞬之间便见了底,苏辙却只吃了几口便放下筷子,苏轼见弟弟情绪不佳,故意逗他说: 莫非你想细细品味吗?
多吃笔墨灰
欧阳修给苏轼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艄公,行船遇风得了病,大夫于是命人取来艄公的船桨,在他经常拿着出汗的地方,刮下来一些木屑,和着丹砂煎了一副药,艄公吃完居然好了。可见这治病其实就是一种意念。 苏轼不以为然,反问道: 如果真像你说的这样,那么现在那些昏惰的读书人,应该多吃些笔墨灰才是。
二相公庙
韩亿的三子韩绛和六子韩缜,在神宗、哲宗朝相继被任命为宰相,后来其第五子韩维也拜封门下侍郎,大有成为宰相的可能,韩亿高兴,便在其家堂上题写了一块 三相堂 的匾额。不久韩维出知邓州,后改汝州,最后以太子少傅的身份退了休。有次苏轼和韩维开玩笑,说: 既然你家成不了 三相堂 ,不如取名为 二相公庙 吧。
搽粉虞侯
苏轼府中有歌舞妓数人,专事迎来送往、待客陪宴事宜。每次挽留客人时,苏轼都会说: 府内有几个搽粉的虞侯前来陪侍。 (注:虞侯为宋代禁军中的武官)
死了也值了
苏轼在常州居住时,有一士人擅长烹烧河豚,邀请他过去尝尝鲜。苏轼入席后,士人的家眷躲在屏风背后,想听听苏学士如何品评,然苏轼却只顾埋头大嚼,始终不发一言。家人正倍感失望之时,忽见苏轼喘了口气,大声赞道: 就是死了也值了!
一树梨花压海棠
张先八十岁时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女子作妾。婚宴上,张先激动之余,特赋诗一首,曰: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轼即刻和诗一首相对,曰: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多胡与繁须
秦观与老师苏轼闲谈,苏轼取笑他胡须大多,秦观开玩笑说: 君子多胡(乎)哉! 苏轼回道: 小人繁(樊)须也! (注: 君子多乎哉 与 小人樊须也! 均出自《论语》)
大风起兮眉飞扬
刘?晚年得了风疚,须眉脱落,鼻梁也塌了。一天苏轼会同几个朋友来访,席间众人引用古人诗联相戏,苏轼看了一眼刘?,调笑道: 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猛士兮守鼻梁? 众人闻言无不大笑,刘放则独自惆怅不已。
苏东坡巧对 绝对
苏东坡才思敏捷,有一次,一个朋友有意用难题考他,对他说: 我有一个十分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如果你能用一顿饭的工夫把它对上,我就佩服你。
苏东坡笑道: 哪里要用一顿饭的工夫,你说出口来,我就可以立即对上。
那朋友说: 既然如此,我给你半顿饭的工夫吧!如果对不上,你要输我一席酒宴!
苏东坡答应了。这位朋友说出了上联: 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不禁吓了一跳,感觉有点难。因为上联的 三光 两字,用了一个 三 ,下联自然要用其他数目字。但是, 三光 之下,跟着又注明了 日、月、星 三样东西。那么,难题就来了: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着提出的具体事物,不是多于三个,就是少于三个,总字数就和上联不同了。但是苏东坡不肯服输。突然,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想起了他熟读的《诗经》,于是随口答道: 四诗风雅颂。
这真是妙对!妙就妙在 四诗 只有 风、雅、颂 三部分。原来《诗经》中的 雅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 大雅 和 小雅 ,所以通常又称为 四诗 。
苏东坡作百鸟归巢图
苏东坡不仅是北宋的文学家,而且是位丹青妙手,有《百鸟归巢图》传世。
相传明代有位翰苑名贤,花重金在积古斋买到了苏学士的这幅真迹。为了 锦上添花 ,那翰苑名贤欲为此画配一首好诗,于是猛然间想起昔友伦文叙。此人出身贫寒,曾卖过菜,但其才华闪烁,诗文能臻跌宕流美,荡气回肠之境。
伦文叙看过《百鸟归巢图》之后,略加思索,便挥笔直书起来。诗云:
天生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
凤凰何少鸟何多,
啄尽人间千万石。
翰苑名贤细细品味:此诗之中用谐音 巢 暗指 朝 ,以 鸟 比喻奸佞。这些 鸟 啄尽人间千万石,弄得民不聊生。可谓寓意深刻
翰苑名贤再一品味,才发现伦文叙的题诗不仅寓意深刻,且有数学情趣,不禁拍案叫绝,连赞 妙绝! 妙绝! !
你知道翰苑名贤为何拍案叫绝吗
谜文:伦文叙的题诗,不但寓意深刻,而且扣住 百鸟 二字, 天生一只又一只 ,是两只鸟; 三四五六七八只 就是3 4=12;5 6=30;7 8=56,四笔数加起来正好是一百只,难怪翰苑名贤拍案叫绝。
苏东坡改对联读书
北宋大学士苏轼,少时在父亲苏洵的教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父亲的诗朋词友的称赞。因此有些飘飘然。
一日,年少气盛的苏轼,骄傲地写了副对联贴于自己的书房门口。联云: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老父亲一日得闲,来到大儿子的书房检查他的学业,抬头看见对联,连连摇头暗叹。儿子如此不谦虚,他很生气。于是,找来几本文辞深奥的古书喊道: 轼儿,你细细读之吧! 说罢叹息而去。
苏轼看了一本又一本,书上的字、词、句他有很多不认得、不理解,心中十分惭愧。于是,他赶紧提笔将门上联语各加了两个字。
从此以后,苏轼虚心学习,日夜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造诣也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你知道他在上下联的头上各加了那两个字。
谜底:加 发愤 ,和 立志 。
苏东坡还债
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有一天坐堂,一个穿戴华丽的商人呈上一张状子。苏轼接过一看,上写: 原告人吴小一,状告张二欠钱不还一事。 他便问吴小一道: 张二欠你什么钱?
吴小一回答说: 他去年春天借了小人绫绢钱二万,欠条上写明三个月内归还,至今已满一年,分文未还,恳请相公做主追还。
苏轼命差役马上把张二传来审问。不多时,张二带到。苏轼一看,原来是一个面容瘦削、衣衫褴褛的老头,不觉动了怜悯之心。他和颜悦色地问道: 吴小一状告你欠他绫绢钱二万,可有此事?
张二恭谨地回答说: 欠他二万是真。
苏轼又问道: 既然是真,为何过期很久,仍未还钱?
张二面现愁苦之色,低声答道: 并非小人有意赖账,实是无力偿债。
苏轼接着问道: 既知无力偿还,为何要去借债?
张二说: 小人借他绫绢钱,原是为了做扇子生意。谁知扇子做好,今春偏遇连雨天寒,一时无法卖出,故此拖欠至今。
苏轼见他说话老实,人又可怜,益发动了怜悯之心。他和蔼地说: 既然有扇子可作抵押,你马上回家取些扇子来,我自有办法帮你还债。
张二听说官长有办法帮自己还债,又是高兴又是疑惑。高兴的是,通判乃朝廷命官,绝无戏言,还债定然有望;疑惑的是,如今天冷扇难卖出。用扇抵债,吴小一绝不会答应。这桩公案又如何了结呢?一时顾不得细想,他急忙回家去,把最好的扇子取了一筐,扛在肩上,气喘吁吁地赶回公堂。
苏轼叫差役当堂打开,选了四十把白团夹绢扇子放在桌边。然后他举起判笔,一柄一柄地写字作画。他来杭州不久,游西湖时曾写了一首有名的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时,他把这首诗也抄在一些扇子上。有的写草字,有的用行书。另外的扇子,或画几株枯树,或绘一片竹石。每柄扇子都有 眉州苏轼 的落款。他笔不停挥,恰如流水行云。不多时,四十柄白团夹绢扇子全部写完。他把判笔一掷,然后站起身来,吩咐张二道: 快领去发卖,偿还吴小一的绫绢钱。
张二这时才明白过来苏轼如何帮他还债。他喜之不尽,连忙跪下叩头。他从桌上抱起四十柄扇子,千恩万谢而去。吴小一见有官长做主,自回家去,等候张二来还钱。
张二抱扇回家,恰逢久雨初晴,暖日驱寒,正宜卖扇。他马上开门营业。那苏轼本是当时天下皆知的大文豪、大诗人,又是与蔡襄、黄庭坚、米芾齐名的大书法家,绘画也很有名。因此,张二的绢扇刚刚摆出,那些闻知苏轼通判写扇消息的人们,纷纷登门买扇,顷刻,他就卖了三十九柄,只剩下最后一柄,留在家中,作为传家之宝,以志苏大人救助之德。那些来迟了的人,没有买到有苏轼落款的绢扇,个个懊恼而去。
张二卖扇,一下得了三万九千钱,除还清吴小一的欠债外,余下的一万九千钱,又做了许多扇子卖钱。他愁眉尽扫,喜逐颜开,逢人便夸赞苏轼通判救助之德。苏轼代人写扇还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杭城,百姓都赞扬苏轼是关心民情、断案公平的好官。

    

上一篇: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下一篇:郑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