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建议一:让理解和关爱成为家庭的主旋律孩子的善良虽然是本来具有的,但是父母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可能使孩子的善良本性难以发挥,而表现出来的有可能是冷漠、自私和贪婪。孩子保存善良的最佳方式就是使孩子的生活环境充满关爱和理解。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关爱,让彼此感到温暖和舒适。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理解,会让孩子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如果父母总是以自己的思维去判断孩子的行为,并且轻易批评指责的话,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不说,孩子从父母身上就会学到:用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别人。这样的家庭气氛使孩子发挥出的善良就有一定的限度了。父母关爱和理解孩子是指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感同身受地体察孩子的内心,但这并不等于在事项上要溺爱和宠惯孩子。孩子如果被父母“关爱”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话,孩子很容易变得自私、冷漠,孩子心中没有感恩,就很难提起善心。培养建议二:不用“报仇式”方式“教”孩子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碰着磕着,有的父母为了安慰孩子,就一边哄孩子,一边用手去打使孩子碰撞的物品,嘴里可能还会念念有词地“责骂”或“吓唬”“肇事者”。这种为孩子“报仇式”的行为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好处。这种做法教给孩子的是遇到不顺就去责怪对方、教训对方,孩子学会的不是宽容而是报复。父母不要以为孩子摔倒时,父母责怪的是桌椅板凳等没有生命的物体,但是在孩子看来,对一张桌子的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一位教育学者在孩子的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桌椅板凳。她教给孩子要善待“对手”,每当小板凳碰痛了孩子,她绝不会去打小板凳,而是赶快先给孩子揉揉,并安慰到:“马上就不痛了,宝宝不哭了!”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她就会带着孩子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这样,孩子既没有和小板凳对立,小板凳也没有成为“加害”孩子的坏蛋。孩子就会意识到“碰撞”使双方都难受了,大家要互相体谅。由于父母如此教导孩子,有一次,摔倒后的孩子居然蹲下身,给地面揉揉痛,并安慰地面说:“马上就不痛了。”如果孩子都能这样善待物品,处事待人一定是心存善念的。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尽量不要给孩子增加心中的对手,而是多引导孩子理解对方,互相分担。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善心会完全散发出来。培养建议三:用善良的故事感染孩子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故事往往会帮助他们认识世界、明白道理,并形成最初的价值观。父母经常用他人的善行滋养孩子的内心,以后,孩子也会用自己的善良滋养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一个母亲给孩子读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童和小雅是身患白血病的青年,她们住在同一个病房。小童通过接受捐款筹得了做手术的费用,但合适的骨髓捐献者却因种种原因不能为她捐献了,这就导致她做不了手术。小雅虽然有配对的骨髓捐献对象,但没有做手术的钱。在这个关口上,小童毅然将自己的手术费给了小雅,尽管她自己身体已经快不行了,家里也因为给她看病而一贫如洗,但她说:“起码能活一个是一个,对方能活下来,这捐款捐给谁都是一样的!”母亲读到这,发现孩子的眼眶湿润了。母亲停了下来,孩子说:“小童是多么善良的女孩啊!”人性的善是相通的,当他人的善良打动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善心也正在被开启。孩子的善念经常通过不同的方式开启的时候,孩子自然会用体谅、关爱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所以,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有意义的故事来填满饭后、睡前的时间。
如何培养孩子的善良:几点建议(上)
2022-01-09 22:28:32
励志故事
上一篇:教育孩子勇敢很重要:勇敢能帮助
下一篇:如何培养孩子的善良: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