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换种心态,甩掉“成功焦虑”

2022-01-09 22:29:38

励志故事

公众号 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被许多人奉为至理名言,也成为当下许多青年的行为指导。一家媒体调查结果更充分说明了这种心态。这项调查显示,急于成功的受访者,70后占35%,80后占47.5%;而对于成功的标准,76.2%的人认为成功就是“实现自我价值”,其实,也就是功成名就。

网上有句话:“到30岁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充分表现了我们“急于成功”的心态。对于快节奏、竞争大的现代人来说,不仅出名要早,恋爱要早,甚至连出书做学问也要趁早。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导致了人们的情绪失控,甚至做出了疯狂的举动。

2004年,我在看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时,有一个年仅15岁的农村女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决心要以最快的速度挣一笔大钱,竟然绑架了亲戚家的孩子,以此勒索20万元。是什么让一个质朴的农村女孩异想天开并因此发展为铤而走险?“成功焦虑症”恐怕是一个主要原因。

李开复先生曾经在中国几十所高校演讲,每场演讲结束后都会留出30分钟的提问时间。几十场演讲下来,李开复先生不无遗憾地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中国大学生对成功的渴望里有太多急功近利的色彩,因为几乎所有提问都围绕同一个主题:‘李老师,请问您认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您个人具备的什么素质让您如此成功?’似乎听一次讲座,我的一个回答就能让他们脱胎换骨。”

成功焦虑症已经让我们深陷于消极情绪中,然而,对于成功的迫切渴望真的可以带来梦寐以求的结果吗?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特尔曼对800名男性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成就较大的20%与成绩较小的20%之间,最大的差别并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心理素质。

在世人眼中,北大毕业的学生就必须获得成功,这也给北大人背负上了很大压力。当然,对于成功的追求存在于每一位北大学子心中;但他们同样很清楚,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拔苗助长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决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时间、经验、客观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必要的成长沉淀的过程,毕竟一鸣惊人、一夜成名或者暴富的成功,是非常小的小概率事件。因此,北大人在权衡利弊之后,绝不会让对成功的渴望冲昏了头脑,使自己陷入成功焦虑之中。

周海婴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与许广平的儿子,毕业于北大物理系,曾任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他作为老一辈的无线电专家,为我国的无线电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与现代年轻人“出名要趁早”相反的是,名人之后周海婴却希望自己能脱离父亲的光环,他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鲁迅曾经在遗嘱中说:“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周海婴谨记父亲的教诲,始终不求名利脚踏实地地选择了对无线电的研究,终于走出父亲的光环,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1952年周海婴考上北大物理系后,正式开始了他的科研道路。当时,我国刚经历了战争,科研更是一切从头开始。因为外国禁止向我国出口这类器材,所以,周海婴与几位教授只能选择自力更生,自己制作各种实验仪器与设备。虽然是鲁迅的儿子,但周海婴从来没以名人的儿子自居,从来不搞特殊化,跟同事一起踏实工作,甚至还比别的同事更努力。那时,为了能顺利完成工作,周海婴常常需要拿了二机部的介绍信四处寻找稀缺的材料。许多工作人员根本不知道他就是鲁迅的儿子,只是觉得周海婴对工作很认真,有种拿不到材料不罢休的倔强。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无线电专家,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奠基人,周海婴一生奉献于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始终过着淡漠名利、默默无闻的生活。

“成功焦虑症”的危害在于,它给无数人的人生理想与人生趣味,都套上了世俗“成功”的枷锁,对成功的渴求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焦虑,而“成功焦虑症”已经成为折磨现代人最普遍的心理疾病。

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成功焦虑症”是现代人因急功近利而产生的心理疾病,放任这种心态蔓延渗透,带来的结果将是人们失去了平和,穿上那双追求名利的“红舞鞋”,盲目而不停地追逐所谓的成功,一旦所希望的成功没有出现,便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影响自己,更可能危害他人与社会。所以,甩掉“成功焦虑症”,更注重经历而不只关心结果,才是真正成功的心态。

(1)改变自己的成功意识

年纪轻轻就能功成名就,固然令人羡慕,但大器晚成也未必不好,成功早有早的好处,但晚成功也有晚成功的意义。追求成功,无可厚非,但要拿出耐心等待成熟的时机。在“成功焦虑症”催生下的成功,注定先天不足,只会如同昙花一现,而同时,我们却要为这种“早熟”的成功付出巨大的代价。

(2)改变功利化的成功标准

名利双收固然是成功,但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和睦的家庭……这些其实也都是成功。

    

上一篇:如何对抗疲劳情绪:放慢节奏,别     

下一篇:关于幸福的小故事两则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