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历史上励志而悲情的人物故事3则

2022-01-09 22:30:48

励志故事

导语:历史上励志人物数不胜数,每位人物都有各自的悲伤,也就是所谓的悲情。大凡励志之人都能在悲痛中自拔,自强,化悲痛为力量。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情。心胸如海,豪情冲天。昂首阔步,踏碎艰难,咬碎痛苦,走向成功。成为人民学习弘扬赞颂的先贤人物。以下是名言大全网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历史上励志而悲情的人物故事3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上励志而悲情的人物故事一:

司马迁算是我心中很励志却又很是悲情的人物。对他,我不只是欣赏,还有着深深的敬意!

司马迁才华横溢,对人一片赤诚,所以才会一片真心的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他以为凭着一腔正义,能够为一代名将辩护,但是,人心难测,那么多人不会去追寻事实的真相,只想去讨好汉武帝,顺应帝意,待得龙颜大悦,说不定能讨得一官半职,或者加官进爵。一腔孤勇,换得的是被施以宫刑,既玷辱了自己的名节,也辱没了祖宗。今天我们在高中语文教材上看到的司马迁画像没有胡须,就是因为他遭受了宫刑,身体上已经和太监无异了。这对一个男人的奇耻大辱。司马迁想过死,但是如果他死了,就只能永远带着屈辱死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你要侮辱我,我偏要挺直脊梁做一顶天立地的真汉子!他把所有的屈辱、悲愤都倾泻于笔端,凭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鲁迅先生也这样评论过他:“恨为弄臣,寄心槠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所以,他的《史记》有项羽这样的悲情英雄。我今天再读《史记》的部分篇章,更感司马迁内心涌动的悲愤和横溢的才华。在那个时代,司马迁已经能用极为娴熟的手段刻画人物,每一个历史人物在他笔下都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我不能说司马迁不恨汉武帝,但是他心中仍然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所以笔下才会有那么多爱国名臣,像“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蔺相如。《史记》中的人物,往往成为后人笔下的典故,像辛弃疾,就曾在词里这样写道:“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忠贞爱国却终不得其用的廉颇,是很多爱国文人的写照。

如果你们想更多的了解司马迁,莫过于多读《史记》。

历史上励志而悲情的人物故事二:

历史上励志但又悲情的人物有很多,我最欣赏的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这是因为他不仅学识丰富,并且在逆境中一直都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思想、性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年少好学,当他21岁出蜀进京时,他积累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高了。

苏轼之所以能在当时“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是因为他的思想通达。

其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曾这样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正是因为苏轼认为儒、道、释三种思想是相通的,因而养成了他对世事通达的世界观。

苏轼这个学霸成年后一开始是一帆风顺的。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了宋代最高等的制科优入三等。步入仕途后入仕后致力于改革朝政,又不畏权势敢于谏言,因此得罪了不少朝廷高官。因此受到多次的打击与排斥。

苏轼在被贬期间,陆续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无一不尽力为百姓做实事造福。他不仅灭蝗救灾,还抗洪筑堤,得到了民众的一致颂扬。当他被贬到惠州后,甚至还掏腰包捐助当地百姓修建了两座桥。

因为苏轼刚直不阿的性格,导致了他一生仕途坎坷,政治才干没有充分施展。

尽管苏轼在晚年时期被朝廷一贬再贬,直到“发配”到荒远的海南,他也保持着一颗阳光的心,想尽办法去改善当地黎族人民艰苦的生活环境。

苏轼并之所以在任何艰辛的环境中也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爱,除了他的诗情画意可以充实他的生活之外,还因为他已经达到了超然的精神境界。因此,在世人看来是不能忍受的苦难,在他面前,也就统统“偃旗息鼓”了。

成就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他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天才。下面简单地说一说苏轼的一部分成就。

诗词

苏轼的诗词流传至今的,约四千余首。苏轼的诗词风格大约可分三类:豪放、旷达和婉约。他以充沛、激昂或略带悲凉的情感融入词中,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雄浑壮大的场景见长。表达了诗人心中远大的抱负,同时在被压制的情况下希望隐居、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苏轼开了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苏轼的诗词中,婉约类的诗词数量在他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词格调高远,不流于俗,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苏轼的诗词题材涉猎广泛,极具浪漫主义色彩,为宋代诗词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代表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散文

苏轼的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皆呈现出多姿多采的艺术风貌。

苏轼广泛地从前人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苏轼曾在《自评文》中写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苏轼的文章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苏文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和畅达,在行文过程中虽然语言平实,但却挥洒如意、气势雄放。这也形成了不同于唐代文章的独特风格。

书法

苏轼擅长行书和楷书,并且和黄庭坚、米芾、蔡襄三人并称为“宋四家”。他遍学晋、唐、五代的书法名家,汲取了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等书法家的精华而自成一家 。

他的用笔丰腴,笔势跌宕起伏,不仅具有天真烂漫之趣,还展现出雍容大度之感。

*在苏轼流传至今的作品中,《表忠观碑》是苏轼书碑的代表作之一,由苏轼撰并书。碑成于宋元丰元年(1078)八月,石原刻在杭州钱塘钱氏坟。原碑笔法操纵娴熟,方整俊伟。

前人对这块碑的书法有这样的评论:此碑“比之蔡君谟,有过之无不及。坡公最用意之作 也”。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云“《表忠观碑》苏文忠公撰并书,结法不能如《罗池》老笔,亦自婉润可爱。”

*《醉翁亭记》,由欧阳修撰,苏轼书。宋元祜六年(1091)十一月刻石,在安徽省全椒县。此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遒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

赵孟睢端裳┱吩啤坝喙鄞颂烊髯莺幔浞识弈碇矗馊崮诟眨嫠矫嗬锕病!

    

上一篇:励志人物素材精选     

下一篇:古代励志又悲情的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