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周恩来故事大全(简短)

2022-01-12 16:40:57

励志故事

故事一:尊重别人,讲礼貌

一次,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

总理笑着说:“唤,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

“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忙说。周总理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和在场的所有人。

故事二:月土

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不腐女尸引起世界轰动。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时曾向周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周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周总理听后哈哈一笑说:“我道是什么,原先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基辛格听后一惊,疑惑地问道:“怎样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周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样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样,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明白”周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经历千年而不腐烂,这是一个应当严禁外泄的国家科研机密。周总理不为基辛格博士提出的用月土交换木炭的方案所动心,并且巧妙地借用中国古代传说,婉转地拒绝了对方的请求。

故事三:葬仪从简,不保留骨灰

周恩来总理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与夫人邓颖超共同商定、相互保证,死后将两人骨灰全部撒掉,不作任何保留。1975年12月,周恩来总理当知道自己的病已不能再挽救时,一再叮嘱邓颖超:一定要遵守过去的约定,死后不要保留骨灰,要将骨灰全部撒到祖国的江河里和土地上。关于丧事,对邓颖超说:葬仪要从简,规格不要超过中央任何人,一定不要特殊化。

厚葬祖先,泽被子孙,是中华民族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习俗。然而,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例外,他不仅没有为自己家中的先人修陵造墓,还用各种方法把绍兴、淮安和重庆这三处的先祖及父亲的坟地就地平掉,并交给当地农民耕种。他生前嘱咐,死后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1976年1月15日、16日晚上,周恩来总理的骨灰分别撒在北京上空、密云水库上空、天津海河上空、山东滨州黄河入海口。他说,人死后,不做事了,还要占一块地盘,这是私有观念的表现。

故事四:宣传文化:中国《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故事五:有志者,当效周生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你为什么读书?”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是,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故事六:公私算分明

有一次,总理在北京饭店接见外宾。接见结束后,总理感到有些饿,就跟值班卫士张永池说:"有点饿了,咱们吃点便饭吧。"那是一般客饭,很快就吃完了。张永池一算帐,吃了两元八角。可是,张永池这次糊涂了。

心里算了帐,楞是忘了给钱,追在总理屁股后边上了车。还没坐稳,总理就问:"给了钱没有?"在得知张永池忘记给之后,总理非常生气,连忙让他回去付钱,并大声训道:"要会算经济帐,公私算分明,不然怎么行?"

故事七:福寿绵长

周总理设宴招待外宾。上来一道汤菜,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周总理对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

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故事八:上坡路与下坡路

一次有位外国人问周总理:“你们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啊,你看我们走起路来挺胸抬头的,多有气势啊。”

总理回答到:“我知道,一般上坡的人总是低头走路,而走下坡路的人总是高抬着头”

故事九:大米饭

鸡叫三遍后,周家花园传出朗朗读书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周恩来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时,他望着把花花的大米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将妈妈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他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吃上这碗饭,可真不容易啊!”周恩来惊讶的说。“是呀,这十多道关,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教诲,不仅加深了周恩来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

故事十:记者与马路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上一篇:李白铁杵磨针的故事     

下一篇:周总理刻苦读书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