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陆游感人的故事

2022-01-12 16:41:06

励志故事

陆游出身于官宦。父亲陆宰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官员。同他交往的也都是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这些人经常在陆家谈论国家兴衰,民族灭亡的大事。当他们谈到悲愤之处,有的拍案大骂,怒发冲冠,有的义愤填膺,怆然涕下。少年陆游看到这景象,深深地被父辈们的爱国激情所感动。陆游自小勤奋好学,特别注意攻读兵书,学练剑术。每当父亲同那些友人学者秉烛夜谈时,正是小陆游增长见识的好机会。他总是不声不响地坐在一旁,凝神倾听,铭记心坎。这种家庭亲友间的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对他耳濡目染,熏陶默化。因此,陆游很早就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陆游成年后即以恩荫补授登仕朗。绍兴二十四年(1154)他应试礼部,并列第一,因为“喜论恢复”,“语触秦桧”,被主和官吏罢免。乾道六年(1170),诗人去四川任通判,阅二年,调任四川宣抚司于办公事兼检法官。陆游入幕后,积极赞助活动。这个时期的战斗生活,是他一生中最为奋发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战斗生活,也成为了陆游许多爱国诗篇的现实基础。

此时的南宋战火纷飞,女真统治集团大肆进攻南宋领土。女真统治集团占据了江淮以北的大片土地,可南宋统治集团昏庸无能,推行屈辱其和的政策,向金朝摇尾乞怜,屈膝投降,从而使原来就没有开国气象的南宋更加显得人心消沉,国势更加萎靡不振。此时满怀爱国激情的青年诗人陆游用其豪边悲壮的笔调唱出了激昂雄壮的战歌,抒发出了国土分裂的悲怯,他那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显露无遗。

我们在他的爱国诗篇中首先看到的便是诗人渴望故土能够早日恢复,祖国能够早日统一的强烈的愿望。“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要挽天河洗耳恭听洛嵩”“何日王师从天下,雷雨项洞收枪”诗人常常借助他自己丰富的想象把他时刻不忘恢复神州的爱国壮志与理想抒写出来。“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这是诗人想象王师出征北伐,势如破竹、尽复失地的情景;“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一样。”这是对胜利后人民重建家园,四海之内皆和平景象的美好憧憬。为了早日实现这种理想,诗人在梦里也念念不忘收回沦陷区的计划。“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疏论迁都”诗人把自己报国,壮国的热忱统统从诗歌中表现出来,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爱国壮志。

南宋统治集团内主和派祸国殃民的罪行及贪生怕死的行径令诗人无比愤慨,他以诗代枪深刻、锐利地揭露了主和派人物所推行的屈辱投降的政策。“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桧)”这种揭露是很深刻的。同时,诗人还刻划了这些人沉湎声色,苟且偷生,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的丑恶嘴脸:“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东家唤客宴画堂,两行玉指调丝簧,锦绣四合如垣墙,微风不动金猊香。”

南宋的黑暗统治,女真族的非法入侵使陆游抱定了爱国复仇的强烈愿望,但是,摆在诗人眼前的却是南宋小朝廷的屈膝偷安,主和派地不断排斥、迫害爱国人物的残酷现实。因此诗人常常感叹:“塞山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得天独厚斑”“胡未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不仅仅是诗人愤慨心情的表露,也是诗人对南宋暗黑统治的强烈控诉。然而诗人不畏难艰,不怕高压,绐终坚持爱国立场,丝毫也没有改变北定中原的理想,他把自己的欢乐、痛苦、理想和现实都写进了作品,形成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自己不复国土心不平的志向。

公元1207年,陆游82岁时,得知朝廷下诏伐金,兴奋之中写下了《老马》一诗。“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表示了“老马”也要奔赴疆的豪情。

公元1210年,85岁的陆游怀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和无极忧国忧民的悲愤,与世长辞了。在他瞑目之前,那顽强的生命火花,作了激情洋溢的爆发,直抒胸臆的呤唱,这就是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死去原知忘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激昂慷慨,雄浑豪放的短短28个字,直接表述了广大人民恢复国土的愿望,洋溢着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的一生,是为国家统一而努力奋斗,努力歌唱的一生。

    

上一篇:关于陆游的小故事     

下一篇:杰出军事家韩信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