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反映诸葛亮形象的正式作品是陈寿写的《三国志》。《三国志》中的诸葛亮比较写实,他善于治国理政,但奇谋计算方面有点欠缺,所谓的神算子诸葛亮其实是个普通人物。直到南北朝时期南朝之前的第一个朝代宋,逐渐有歌颂诸葛亮的。诸葛亮被人为拔高了,空城计之类的开始莫名其妙地都已经出现了。再往后隋唐的时候,歌颂诸葛亮迹象越来越多,但没形成气候。例如杜甫。杜诗中有二十多首诗咏或提到诸葛亮.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等等。杜甫碰到安史之乱,心中无时不思念故土,唐玄宗又逃到蜀川,所以他自然怀念起三国以蜀川为基地,五次北伐,力图恢复汉室的诸葛亮。杜甫也希望自己能像诸葛亮一样能碰到一个明主,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建功立业。后来杜甫流浪到蜀中,参观了一些关于诸葛亮的遗迹,听闻了一些诸葛亮的事迹,心中更是把诸葛亮视为楷模了。杜甫作为唐代的著名诗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接而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对诸葛亮的推崇和热爱,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也多引用杜甫的诗来称赞诸葛亮。到了南宋时期,形势驱使民众需要树立个力挽狂澜的民族英雄。百姓希望有人能像诸葛亮那样,“遂许先帝以驰驱。”像赤壁大战,能一战改变刘备狼奔豕突、四处逃窜的处境,改变南宋小朝廷即将灭亡的颓势,形成新的鼎足局面。诸葛亮成为民众呼唤的最理想人物,越来越被神话。陆游也写此诗,歌颂诸葛亮,等等。而且诸葛亮被分了几个层面歌颂,先是有歌颂诸葛亮是贤相的,紧接着就是长时间歌颂忠诚,这是统治阶级的需要。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人民流离失所,水深火热。文豪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民间疾苦,渴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让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他根据东汉末年的历史,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大量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作者把诸葛亮刻画成神机妙算,甚至呼风唤雨的“大神”。本来诸葛亮内政能力较强,军事能力实在一般化。但《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被美化一个足智多谋,算无遗策、近似为神仙的人物,发生在他身上的事迹绝大多数是杜撰编造的。诸葛亮能登上神坛,《三国演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是罗贯中老先生蓄意造神,而且也是出于文化人的社会良知,最大限度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原民众的心理诉求,表达了一种民族心理。如果没有《三国演义》,就没有如今神话了的“诸葛亮”。
是诸葛亮造就了《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演义》造就了诸葛亮?
2022-01-12 16:41:22
励志故事
上一篇:诸葛亮和后主刘禅是“麻杆打狼,
下一篇:历朝历代对诸葛亮的认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