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武则天是我国唯一的女帝,说到武则天就不得不提清朝的慈禧。慈禧也是一位比较有能力的人,但是却背负了崇洋媚外、卖国贼的骂名。事实上,慈禧的前半生还是非常有魄力的,如果不是闭关锁国阻碍了清朝的发展,说不定中国会成为世界上的强国,也不会最后在慈禧的手中灭亡。慈禧之所以会背上这样的骂名,是与以下原因有关。清朝因为闭关锁国原因的,所以思想、科技、武器等远远落后于其他的国家,即使清朝的统治者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让国力变得强大,所以最后在甲午战争中就失败了。慈禧作为掌权者,按照清朝当时的状态是无法在几个大国中获得胜利,所以想要让清朝能够继续存在,只有先委曲求全,发展国力因此就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这一做法对于有血性的国人,都是难以接受的,所以慈禧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一个卖国贼。就在慈禧弥留之际,说了一句话吓跑了李莲英,吓哭了隆裕太后,耐人寻味,“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女人不可预闻国政”,很多人人为这是慈禧太后在死前对自己一生的否定,说她自己已经意识到大清国是因为她才垮掉的,但事实却恰好相反。慈禧太后不让女人干政的原因是她认为后人(准确的说就是隆裕太后了),根本不具备像她自己那样的能力。不论旁人如何看待她的垂帘听政,但在慈禧看来,咸丰在承德驾崩后是她一个人在收拾这套烂摊子,成功镇压太平天国,南退法国人,北据沙俄,有了所谓的“同光中兴”。所以说,清王朝的失败是一定的,如果慈禧太后不是一个偏安一隅、贪图享乐,贪婪成性的统治者,率领清王朝顽强拼搏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那么说不定清王朝将大涨中华民族之志气,挫败西方列强。但是这一切都只是假设,正是因为生产力的低下,军事力量薄弱,清王朝不能也不敢用自家的大刀长矛与西方先进的火枪大炮斗争火拼。后来在镇压反抗列强的运动的事情中,可以反映出她的腐败落后本性,可以看出她骨子里的封建独裁性质。其实慈禧太后也做过对于中国的发展有利的事情,虽然她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地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说慈禧是卖国贼不恰当。虽然在她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统治下签署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但做为一个被八国联军打败的清朝她又想保住自己的权力、腐朽的清朝是没有能力制止不合理约割让中国领土。历史历来如此,战败方是没有话语权的,包括曾经强大的德国在二战后也被一隔为二。慈禧最大的恶是为了权利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挟天子以令诸侯,其结果它不但祸国殃民,也彻底葬送了它苦心经营的权利皇朝。总而言之,任何人的作为都无法评定绝对的对错,就像慈禧太后而言,不得不说她确实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有血有泪有光荣有耻辱,但总体是前进的,未来会更好!对其祸国殃民的事实其实早有定论。但慈禧属于历史人物也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一分为二的客观看问题。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这也是历史回避不了的事实。慈禧当权时期,面临世界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部的种种威胁。她虽从捍卫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出的各种之举措也难以挽回清朝颓败之势。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时中国国内的稳定,做出了十分出色的举措。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叶赫那拉氏与皇后钮祜禄氏(当时的中宫皇后慈安)并尊为皇太后。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权力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在京主持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訢,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设计策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奕訢被封为议政王。1861年12月2日,改年号“同治”,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执政初期,她在议政王奕訢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粉碎了分裂中国大一统江山的图谋,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同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安定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中,曾爆发过四次大规模叛乱和多次地方性叛乱。然而,中国以往的历史学家却习惯地称这一时期为“同治中兴”。这种说法自然也有它一定的道理:四次大规模叛乱每一次都出乎意料地被镇压下去,并开始重建,而且着手消除那些引起叛乱的各种因素。如果考虑到这些问题的重大和困难的程度,那么就不能不承认最高统治者慈禧所取得的成就是惊人的。而在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的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即所谓的:“祖宗成法”,果断推行多种新政措施。包括:官制改定、订定各种现代法律、代科举以新式教育并设立大学堂。甚至做君主立宪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政治近代化,采取的教育变革的方式,也对培育国家人才起到了毋庸置疑的作用。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为了利用日本的力量驱赶沙俄入侵者,对外宣布中立。战争的结果是日本战胜了沙俄,国内有识之士普遍意识到君主立宪优于君主专制,朝中重臣纷纷上书慈禧为首清政府进行宪政改革。与此同时,国内革命运动也愈发高涨。国家随时都有被列强瓜分及国土分裂的危险。为了维持国家统一和大清统治利益,慈禧作出要立宪的姿态和措施。1905年派五大臣组团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仿照德国和日本的宪法,维护皇帝“君上大权”,等实际措施。以上改革措施,得到国内外的普遍认同。1908年,由于慈禧通过互动使团和照会外交攻略,以及当时国际局势的变化,也让美国政府有所动容。后来经过美国朝野反复磋商和权衡利弊,美国放弃了其超出“真正损失”的那部分赔款。美国当时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率先签署法案:退还大清庚子赔款一千多万美元。主要用于支持大清中国官派留美学生费用。之后,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相继行动;七国退还中国之庚子赔款“溢款”总数,约在海关银三亿两左右。当时中国已经废除科举,提倡接受和借鉴西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慈禧太后决定利用美国的部分庚子退款在清华园修建清华学堂,培养和选拔赴美留学学子,并充分利用其余的退款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如建女学、新学医院等。对兴办清末中国教育医疗事业颇有效果,应当肯定。总之,在慈禧执政期间,囯内囯外大规模战争不断的恶劣环境下,尽管做尽了丧权辱国之事,但保全了中国一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保全了中华民族被国内外势力分裂的危险境地。为后来结束帝制走向共和打下了政治基础。(名言大全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链接:lizhigushi.com)
如何客观地评价慈禧太后?
2022-01-12 16:41:43
励志故事
上一篇:怎么一分为二看待慈禧太后的千秋
下一篇:慈禧太后为什么叫西太后,而不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