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故事

张桂梅人物简介

2022-01-12 16:41:43

励志故事

张桂梅,女,满族,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辽宁岫岩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丽江市教育学院,现任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张桂梅“七一勋章”。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7年6月,张桂梅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一个满族农民家庭。在张桂梅还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病逝了,十多岁的她跟随参加“三线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省中甸县(现香格里拉市)。

工作经历

1974年10月,17岁的张桂梅跟随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

1975年12月,张桂梅在当地参加工作,成为中甸林业局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

张桂梅随丈夫调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一中任教。

1996年8月,张桂梅自己要求调到了地处边远的丽江市华坪县中心学校。

1997年,张桂梅因为在教学工作出色,被调到华坪县民族中学,并请她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

2001年,张桂梅兼任新建的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第一天,儿童之家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两岁,最大的12岁。此后,张桂梅除了上课,还要一把屎一把尿地照顾这些幼小的孤儿。

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11年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645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人生

情感

1994年末,张桂梅的丈夫因癌症去世。

健康

1997年4月,张桂梅查出患有子宫肌瘤,且肌瘤已经有5个月胎儿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十一年前,一场家庭变故让张桂梅从大理来到丽江山区;原本只想忘却爱人过世的悲伤,她却看到了山区贫困孩子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爱的本能让这位女教师在山区扎下了根。

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她节衣缩食,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日积月累,张桂梅先后捐出了40多万元。令她引以为豪的是,她的学生没有任何一个因贫穷而辍学。2006年,云南省政府奖励的30万元,她全部捐献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2001年起,她义务担任丽江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

为了孩子们,她全身心投入教学,将病痛置之度外;她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去医院——医生从她腹腔切出一个超过2公斤的肿瘤。她把生命献给了这片贫瘠的土地,除了孩子们,她别无所求——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

2007年,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她向公众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免费女高,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学校建校12年以来,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做贡献。

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10余种疾病。张桂梅说:“当听到学生大学毕业后能为社会做贡献时,我觉得值了。她们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主要成就

人物事迹

记住穷困

1975年底,张桂梅初中毕业随姐姐从东北牡丹江来到云南中甸林业局支边。她先后在林场、党校任团支部书记、政治教员,又到局机关当文书、团支书、妇女主任。1983年调到子弟学校当中学教师后,她就深深地爱上了“释道、解惑”这一神圣的工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自己的学问与当好一名称职教师距离不小。198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丽江教育学院中文系。三年紧张、快乐的学生生活,不仅使她在学识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一位英俊的白族小伙子。1990年,一对恋人在大理市喜洲一中喜结良缘,开始了美满的婚后生活。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幸福属于张桂梅的时间却是那么的短暂!丈夫患上了癌症。她为了给丈夫治病,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能借钱的地方她都去借了,在这段日子里,张桂梅深深地体会了借钱的艰难、领会了没钱的困难,也尝尽了求医的艰辛!深深懂得了,一个人困难的时候,是多么地需要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1995年2月24日,是张桂梅悲痛欲绝的日子──中年丧夫!随后的一年多,她触景生情,见物思人,精神晃忽,几乎崩溃。为了解脱,她终于做出了离开喜洲的决定。

她选择了无亲无故,比喜洲边远偏僻的华坪,去践行自己的诺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行善助学

张桂梅到了华坪县中心中学,就用忘我的工作努力冲淡心中的痛苦。是山区的老乡教育了她,她的行动也感动了乡亲。一次,一位傈僳族的家长来为孩子交书费。他伸出黑黑的大手,将一大把一元、一毛的钞票放在了张老师面前,满是皱纹的脸不好意思地说:“就这些了啊──有了钱我还会送来!”看着这位兄长一般的男子,再看看他身边背着书包、脸蛋黑黑的小姑娘,清澈的目光中充满着求知的饥渴,张桂梅被深深触动了。她看到群众对教育的期盼,更想到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群众的需要就是老师的光荣使命。报名表上,大多数学生是傈僳族,还有其它的少数民族,都是来自边远的贫困山区,家庭条件很差。

来自永兴乡的一个小姑娘,身上的衣服很少换洗,性格内向,总是呆呆地坐着,经常发出长长的叹息声。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少女的活泼与欢快,功课一门都不及格。于是,张老师把她叫到自己的宿舍里,慈母般地和她交谈。终于,她流着眼泪向老师倾诉了压在心底的秘密:“我爸爸也是一名教师,但因病早已去世,母亲一个人辛辛苦苦支撑着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真不知今后怎么办?”张老师鼓励她要勇于战胜困难,表示一定会全力帮助她。张桂梅马上翻箱倒柜给她找了两套衣服,还把丈夫最后一次给她留下的花衬衣拿出来给小姑娘穿上,并且帮她交了书费。姑娘生病,张桂梅掏钱领她去看病,细心的照顾和关心,使小姑娘激动地喊出了:“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慢慢地,这位小姑娘恢复了少女的天真与快乐。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一级的学校。

一天早上,一个傈僳族小男孩迟迟的不起来,用破被子把头蒙上。张桂梅耐心地询问,孩子才掀开了被头,说他没有钱吃饭了。张桂梅什么也没想,说:“你起来,我去给你拿钱。”回到宿舍,翻开自己的钱包一看,傻眼了:里面只有二十元钱了!张桂梅没有多想,都拿给了孩子。她对孩子说:“你先用着,我会想办法。”从此,这位小男孩每个星期都得到张桂梅三十元的救助,直到他完成了初中学业。[2]

张桂梅的身体,早就是一部带有重病却日夜不停地在运转的机器。1997年4月她就已经把医院写有:子宫瘤(肿瘤已经有五个月胎儿那么大)的诊断书悄悄地揣进了怀里。那时,她任四个班的课,还有四个月就要升学考了。学生们12年的寒窗苦,不能因为自己住院而受到影响!有一次,张桂梅去上课,上课的铃声还没响,几个学生在踢罐头盒子玩。突然罐头盒子飞来,她无力躲闪,啪的一下,打到她的腿上,当时就被打坐在了地上,爬也爬不起来。学生们吓得赶紧把她扶起来:“老师,对不起!我们把你送回宿舍吧?”她却说:“不用了,把我扶进教室,我们把这节课讲完。”就这样,坚持到7月,把学生送进了考场,张桂梅才住进了医院。97年7月24日做了肿瘤切除手术。手术结束后,医生对她的姐姐讲:常人根本无法想像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要知道,她腹腔的器官已全部移了位,肠子都粘连贴到了腹后壁上!这疼痛是非常剧烈的。

等张桂梅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医生嘱咐:“张老师,事业是大家的,生命是自己的,请你今后多保重!”并要求她,最少也要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可是,手术后的24天,她就到了新分设的民族中学,担任1个毕业班的语文、政治教学,还担任班主任、学校妇女主任和文科教研组组长。

张桂梅的敬业风范,已经成为了学生们学习、成长的光辉榜样和强劲的动力。

勇挑重担

华坪县民族中学女教师张桂梅,是1996年8月从大理市调到华坪任教的。当时,她放弃了进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选择了中心中学(当时中心中学因没有教室而实行一个学校两个分点教学的办法,初一、二年级12个班在原七中校址、初三年级8个班在原六中校址)。

到中心中学后,她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的精力。由于课时有限,她只有找别人休息的时间给学生补课、考试等。每天早晨7点她第一个走进教室,晚上10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星期六、星期天,当人们都在休息娱乐时,却正是张老师工作最紧张的时候。她所任教班级的教室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100多米,每天早上、晚上她总是前后跑动着辅导,坚持一年如一日。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用中午、下午、晚上,总之,抓住所有时机或全体或个别给学生补课、谈心。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当时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谁都知道,在学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环。除了抓学生的学习外,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动向都得班主任亲自抓,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班风、校风的好坏多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认真细致与否。张老师调到民中后,就主动承担了毕业班15班的班主任工作表该班语文、政治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学校妇女工作、语文教研组研讨工作及一些校务工作。

爱生如子

民中的学生基本上来自边远贫困山区,家庭普遍困难。冬天来了,学生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坐在教室里瑟瑟发抖,张老师为他们捐出了自己的衣服、鞋子、被子、毛毯,还用自己不高的工资为贫困学生购置避寒衣物。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发高烧,张老师得知后,立即赶到宿舍。当她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盖着薄薄的毡子时,心情十分沉重,她当即含着热泪把丈夫逝时留下的唯一的纪念物——毛呢大衣,送给了这位学生,并且连夜把学生送到医院,替学生付了58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闻讯赶到医院时,张老师还守候在病床前。这时她脸色苍白,神情憔悴——她守候学生己整整10个小时,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张老师没有子女,但她这颗拳拳慈母心,又何止让一位学生家长感动呢!

还有一个男生,常为没有生活费而发愁,学习下降很快,成了班上的倒数几名,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几次提出退学的要求。可只有两个月就毕业了,看着这些缺少文化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中途辍学,怎不叫人痛心?于是,张老师从自己的工资里每星期拿出30元钱给这位学生,帮助他完成初中学业,学生很感动,成绩也有了明显好转。

为了给长期不能回家的学生改善生活,她就请12名同学上饭馆。猪蹄汤,回锅肉,学生吃得好开心,可结帐时,个个傻了眼:“张老师,我们不知物价这么贵。”她却说:“只要你们安心学习,比什么都强。”

民中学生大都来自高寒山区,他们远离父母,家庭经济又差,外面的世界对他们的诱惑可想而知。由于学校围墙残缺,又无校门,要让学生健康成长,张老师只得全天跟着他们,早晨6点半她起床就敦促学生上早操,然后上自习、上课,每天中午都亲自检查督促学生午休。她用整个身心来呵护他们,爱他们,她既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又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既尝到母亲般的慈爱.也得到老师严格的熏陶,培养学生吃苦、勤奋的精神。同时,也严格要求她自己,她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凡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形象来为学生树立榜样。渐渐地,她和学生消除了年龄界限,交上了朋友。学生信任她、喜欢她,把她看成是学习上的好老师和生活中有大姐姐。她调到民中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共资助学生2500元。她的学生从未出现过违犯学校规章制度的事,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

傲笑病魔

1997年4月,是个不幸的日子,张老师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腹腔迅速膨胀,疼痛难忍。她一面吃止疼药,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当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时,面对一纸无情的病检报告(当时医院诊断为癌症),她没让领导、同事、学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着身体和心灵上生与死的煎熬。在这几个月里,同事们经常看见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给学生加大了复习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晚上批阅作业试卷到12点。这样,一直坚持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向领导说明情况,住进了昆明的一家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的子宫和肿瘤重达2公斤多。

手术后,医生要求她至少休养半年,可是手术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术失血过多,伤口没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着她,可她仍然坚持在讲台。

由于过度劳累,97年12月,张老师的病情复发,领导、同事、学生多次劝她住院治疗,她不肯。她说:“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这段时间,她的工作量达到了极限,每天工作10多小时,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时间只有过春节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恶化得特别厉害。人们劝她住院,她仍然拒绝了。她说:“学生刚有起色,我不能离开他们,我的生命就是讲台”。领导、同事们说:“我们需要你活着,华坪人民需要你活着,请你服从安排吧。”冲着这份真情,她才进了华坪县中医院,这时,她仍然一边治疗一边坚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针头就走向讲台,从没有在医院安稳地躺过一天。

看了不到一个月,医生告诉她医院无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转院治疗。为了节约国家的医疗费,她毅然决定出院。为了即将毕业的学生,她拒绝再到任何医院治疗,仍然坚守在岗位上。就这样,张老师调到华坪两年多了,虽然她一直带着重病,一直承受着痛苦,可她从没有请过一天病事假。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动力之源

病魔夺去张老师丈夫的生命后;她只身一人来到华坪,为了让她尽快从痛苦中强作起来,各级领导都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她自患病以来,每一次病情的变化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领导们嘘寒问暖,多次督促她上医院发治疗,张菊兰副县长多次看望她,还每月捐资100元,资助她的孤儿学生兰娟。领导的关心,使张老师彻夜难眠,激动不已。

1998年2月,县政府还专门派出小车,由民中校长李建国亲自陪同她到攀枝花检查病情。7月22日,她第2次被送进手术室,当时在丽江学习的李校长就守在电话旁,几次打来电话,直到她被送出手术室,他悬着的心才落下来。8月2日,是她第二次手术出院的日子。新上任的教育局长徐嘉泽要派专车接她回来,她不依。徐局长在电话里动了真情:“张老师,你就听我一回吧,你要拒绝派车,我终生都会不安呐……”出发前,细心的徐局长告诉司机,车要开慢、开稳,可不能颠了张老师;她让停就停,让走就家走,一天赶不回来,可以开两天、三天……徐局长多次劝她休息,保重身体,还要为她减去一门课,可她就是不同意。

1998年3月24日,38名县政协委员到民中视察,听说张老师的事迹和病情后,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说:“没想到在商品经济大潮泛起的今天,面对以金钱来衡量劳动价值的现实,还有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全体委员当场向张老师深深地三鞠躬以示敬意,自愿捐款6230元给张老师治病。4月,县妇代会召开,妇女代表们被张老师的事迹所感动,再次向她伸出友谊之手,自动捐款6043元充作她的医药费。会议结束后,县委书记李汝勤率领县妇联等有关部门的领导看望张老师,并把捐款交给她。

政协委员的捐款张老师分文未要,全部转捐给了学校维修破烂的校舍。于是,李书记下了死命令:“妇代会的捐款必须全部作为张老师的医药费开支,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也不得捐给任何组织部门。”张老师说:“是华坪给了我再次振作的机会,是华坪人民帮助我渡过难关,我捧着的何止是6000多元钱,而是华坪人民一颗颗滚烫的心哪!华坪人民的情义,领导们的情义我收下,并将永远珍惜,但钱我不能收。”最后她把这笔钱又转捐给了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

1999年1月26日,丽江地委委员、地委秘书长王汉富代表地委、行署专程看望她,并给学校2000元表示慰问。

97年9月,张老师调到民中工作后,校领导在工作上给予她大力支持,在生活上给了她细致入微的关怀;同事们纷纷仿效,关心她,照顾她,每到逢年过节,同事们总不忘把好吃的给她送来;她身体不好,同事们给她送来滋补品,还长期帮她洗衣熬药。她没有家,校领导说:“民中就是你的家,我们就是你的亲人。”她没有子女,学生说:“我们是你的亲儿女,你就是我们的好妈妈。”这份殷殷真情,世间少有,张老师感动地说:我没有为党、为人民做出什么贡献,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深厚的爱。谁说我没家?我的家就在华坪,我的亲人就在华坪,我的爱也在华坪!为了回报华坪人民对我的厚爱,我愿为华坪教育的再度辉煌献出自己的生命。

成果初现

张老师调入华坪任教时,正值华坪教育滑坡后开始回升而备受关注之际,全县人民都在探讨同一个问题:华坪教育的出路在哪里?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在会议上大声疾呼:“重振华坪教育雄风的时候到了!”现实的严峻,领导的焦虑,群众的呼声,对张老师触动很大,她决心为华坪教育竭尽全力。她一方面在同事中介绍外地的先进经验,一方面带头真抓实干,可慰的是,通过艰辛的努力,她取得了一连串骄人的成绩。

1997年,中考,她接手仅1年的政治获全县二等奖,其中一个班名列全县第二名;10月,她被学校评为教学质量一等奖:12月,全县初三语文竞赛,她的一名学生获一等奖。

1998年,1月,全县统测,她教的语文从接手时的第13名跃入第5名,政治从接手时的第30名跃为第1名;3月,辅导2名学生参加全省初三语文竞赛,分别获一、二等奖,被县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5月,被县教育工会授予师德标兵;中考,所教语文综合成绩全县第4,政治全县第2;9月,教师节,获县教育成果重奖,被地委、行署命名为优秀教师……更可贵的是,张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民中教职工树立了榜样,使民中全体教职工形成了以“敬业为本,奉献为荣”的职业道德新风尚。人们说,民中是个团结奋进的集体。不错,民中的领导住在学校,以校为家;民中的党员带头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生,民中的教师抢补课,却从不收取分文报酬。仅97至98学年,全校教师就累计义务补课5000多节。教职工们说:学校的光荣就是我们自己的光荣,我们个人的成绩就是学校的成绩;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舍弃的呢?

县委副书记陈裕善说:“只要有了张桂梅教师的精神,华坪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民中在她分设二年半的时间里,就硕果连枝:

1997年秋季学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学生获奖率居全区全县第一。

1998年1月,全县29个科次统测,民中有21个科次居全县前5名。中考,在丽江地区108所中学中,综合成绩名列第6;在全县13所中学中,名列第一。12月,全区初三英语竞赛。获优胜集体3等奖,有8名学生获奖。在1999年1月全国举行的“天元杯”化学竞赛中,全县只有两名学生获奖,他们都出自民中。学校虽然围墙残缺,又无校门,可学生却从未出现过打架斗殴,人身伤残,辍学出走等事故。这样的集体,还有什么事办不到的呢?

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张老师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县委、县妇联和县中医院还专门安排或邀请她去作事迹报告会,听者无不为之动容,泪湿衣襟。5月又获省劳模光荣称号。事迹先后在省、地、县报刊多次报道。2000年“三·八”妇女节,在丽江地区四县巡回作事迹报告会,到会者无不为之感动。

在鲜花和荣誉面前,张老师更加感激学校、县委,政府、丽江地委、行署领导对她的关心,给她的高度赞誉。更加坚定不移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她送走15班后,手术未痊愈,又主动接手了起始班级19班,克服了生源素质低等诸多困难,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学生又以新的面孔出现在大家面前。在1999年7月全县的期末统测中,所教学科语文、政治名列全县第一。

99年中考,民中全体教师在她精神的带动和鼓舞下,经过顽强拼搏,又上一个新台阶。中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一,全区第二。特殊条件下招收的小学提高班,参加毕业班水平测试语文、数学双双荣获全县第一名。仅99学年,学校党支部就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受到县委的表彰奖励;学校妇女组织被评为“三·八”红旗集体。受到县妇联的表彰奖励;党校团委被评为“先进团委”,受到团县委和团地委的表彰奖励;学校还分别被评为“文明”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受到县委政府的表彰奖励。

张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和所取得的佳绩,明确回答了华坪教育的出路问题: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华坪教育的出路——在于埋头工作,真抓实干。从她的身上;令人看到了华坪教育振兴的希望,看到了华坪教育崛起的曙光!

未来设想

张桂梅现在正在筹建一所贫困女子高中。这些年她亲眼目睹了许多农村女孩初中毕业后不能继续上学,过几年就嫁人的情况,希望能为她们建立起一所免费的高中,来这里上学的女孩子不用交书费,不用交学费。希望让山里所有的女孩子能继续接受教育,接受高中的教育,更希望知识可以改变她们的命运。现在政府对这个工作非常地支持,也将把这所学校的老师纳入编制,给开工资。但办个高中不是小事情,单靠市委市政府,单靠我几个人是做不成这个事情的。这个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所以,她希望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网友,能献出爱心,为贫困女子高中尽一份力量。建这样一所高中。计划为这个高中建起一座综合楼,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教室。

慈善之星

2002年春节,张桂梅的肺部也有了病灶。她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两次大的手术都安排在放假期间去做,没有因为病耽误一节课。她的工资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全部用来接济学生。她把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三元之内,甚至把药停了,拿出钱、物资助学生。除了民中三个班的教学工作,她还办起了孤儿院,院里收养了50多个孩子。不仅如此,她自己还抚养着5个贫困学生。从2001年起,她一边在民中教书,一边义务但任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管理着50多名孤儿的衣食住行。5年来,为了照顾好这几十个孤儿,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成倍的心血。

刚建院的第一天收了三十六个孩子,从两岁一直到小学五年级,年龄相差这么大,满院子哭声震天,哭闹得左右邻居睡不着觉,哭的院里的老人直朝着她骂。

她努力地培养与孩子们的感情,细心的照顾他们。可是,孩子们多数都听不懂她说的是什么,给他们洗澡,他们一边哭,一边用民族话骂她是猪。初来时,孩子们的卫生习惯很差,每个人的头上都有虱子,不会上卫生间,大小便都到处乱解。早上起来一看,满院子都是屎尿,床上、裤子里也是。她包里的钱经常不翼而飞,孩子争吵、打架,管理难度非常大。

有一个小男孩,父亲的死给他留下了阴影,使他小小的心灵充满了偏执和仇恨。总认为这是别人的错,社会的错,对谁都不满,在他眼里谁都是坏人。他用石头把卫生间堵死,把拖把放在卫生间的门上,一开门,拖把就会砸在你的头上,还把尿尿在水桶里;在学校他拿小石头专门打女孩的头,班主任找到了张桂梅,说孩子太难管了,让她处理。孩子一见着张桂梅就哭了,孩子真的把她当成家长了,用眼泪诉说着他的委屈。她只说了一句,跟我回家。回去以后,她让他洗澡换衣,安顿他睡下,什么话也没再说他。母爱的力量使孩子很快变乖了,以后这样的事再也没有发生过。还有一个小男孩,刚来的时候胳膊上就长着一个鸡蛋大的血管瘤,老是说他的胳膊疼,张桂梅把他领到了中医院,医生说要做手术。可是,儿童之家们没有这笔费用,张桂梅也没有钱。怎么办呢?医生看出她很为难,就去同领导商量,结果免费做了手术。

有一个小女孩,本身就是个弃婴,捡回她的那家又发生了不幸:父亲得了麻疯病,母亲已不知去向。父亲死后,跟着姐姐过,姐姐的生活也很贫困,况且又不是亲姐姐。乡政府把她送到了孤儿院,刚来又脏又不会躲车,又因为父亲是麻疯病,孩子们也不理睬她。孤儿院的老师领她去医院检查了几次。她自己也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生活得不快乐,后来孩子跑了。乡政府打电话同张桂梅说:怕她再跑。张桂梅同意先给乡政府送回去。但是,孩子走后,张桂梅的心里总是忐忑不安,又把孩子接了回来。回来后,孩子进经常流鼻血,脸也发黄,去医院检查也找不到病因。过了不久,从她的鼻子里爬出一只大马蝗。如果不是在孤儿院里,营养好,照看得好,这条小命还会在吗!张桂梅从心灵深处对自己进行了检讨。

一个一岁左右的小男孩,名叫萝卜头。他太小了,晚上需要照顾,张桂梅抱着孩子一起睡。孩子小,嘴馋,没有东西吃就要哭闹,他要吃什么,张桂梅就给他买什么。这些费用无法上账,张桂梅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孩子特别依恋她,她时常把孩子背出背进。孩子总在她身上一边蹭一边喊着“妈妈!妈妈!”偎在她的身上才会睡着。她睡不着,也不敢翻身。她明白了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家,一个真正关爱他们的妈妈。

张桂梅用真情感动了孩子,感动了乡亲,感动了同事,感动了领导,感动了全国,也感动了华侨。人们纷纷向儿童之家捐款、捐物。

更令人感动的是,去年,全国教育工会在昆明召开的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工会女职工工作经验交流大会,请张桂梅到会作报告。当听了张桂梅讲到,她72岁的姐姐病危,在离世之前,想看一眼20多年未见过面的妹妹,给她寄来了500元钱。这时,正遇上一个生病的学生交不起住院费,张桂梅为学生交了住院费。家里人因此非常生气。报告结束时,与会的领导纷纷解囊,一下子就为她捐了一万多元钱。捐赠者明确表示:一是要张桂梅圆回乡之梦;二是专项用于治病。2005年10月25日,张桂梅被工会的同志“押”上了直达哈尔滨的飞机。在一片哭泣声中,家人倾诉了对张桂梅的爱恨加交的衷情!现在,捐赠的余款仍由云南省教育工会的郑红林大姐为她保管──张桂梅只有“乖乖地吃药的权利”!

张桂梅啊,你一片赤心爱人民;人民何尝不爱你!?

2002年丽江市慈善会授于张桂梅“慈善之星”光荣称号。各种新闻媒体纷纷宣传报导,中央电视台还专程邀请她进京录制了节目。报告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

张桂梅成了国内一颗真正的耀眼的明星。

在华坪县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出席会议的县领导和代表们在会议大厅里筹钱,有的身上仅留车票钱,有的干脆顷囊而出。张桂梅身上没钱,正向与自己较熟的代表借钱,代表团的团长过来对她说:“张老师,为了你的病能早点治好,大家正在为你捐钱呢!”张桂梅的双眼被泪水充盈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整整十年,年年有奖。张老师十九次获奖;勋章一年比一年多,规格一年比一年高;奖金一年比一年多──

有5000元的奖金,她考虑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党费。

有3万多元的奖金,她捐给了灾区,捐给了比她更困难的人,捐给了解放前就入党的农村困难的老党员。

刚刚获得的云南省“兴滇人才奖”的奖金30万元,她决定捐给政府,用于一所贫困山区学校的建设。

何止是献出奖金,就是每月领到的工资,张老师都只留给自己100元的生活费,其余都统统用于慈善事业──她刻薄自己到了“两年没吃一顿肉”!

她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各级领导、同事、或好心人买了,硬往她身上套的。

荣誉越多,勋章越多,张桂梅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越高。不少人反复叮嘱她:“张老师,为了孩子们,你也应当善待自己!”

最近,张桂梅又起草了一份《关于创办华坪县贫困女子高中的设想与计划》,在计划中,她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华坪县今后的女性都沿着“高素质的女孩──高素质的母亲──高素质的下一代”良性循环。

张桂梅的身体虽然两次经过大手术,现在肺部也有病灶,但她行善助学的义举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张桂梅却说:荣誉是人民给我的,应当让它为人民造福。

大山女孩的守护者

她为大山女孩勇斗蒙昧思想。华坪县曾经的教育条件非常落后,再加上当地人“重男轻女”的保守思想,女孩低龄辍学嫁人现象很普遍,而这又造成了“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儿”的恶性循环。“女孩子受教育,是可以改变三代人的。”张桂梅不信邪,下定决心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她挨家挨户走访或因贫困,或囿于“读书无用”、“重男轻女”观念桎梏而在初中毕业后失学女孩的家庭,说服她们的亲人允许其继续到华坪女子高中求学,不索分文。多少女孩原本注定要陨落黯淡的人生因张桂梅而获得救赎。

她为大山女孩甘愿付出生命。“我想让山里的孩子,也能走近最好的学校。”这是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的初衷,她为此付出的几乎是生命。创办学校初期,她为了筹措资金,不惜放下作为优秀人民教师的体面,在丽江街头“化缘”,常常需忍受不知情者的无视、责骂甚至羞辱。在华坪女高佳绩频出之时,她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患上了肺气肿、肺纤维化、小脑萎缩等10余种疾病。6年前,因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已停止授课。如今的她,是校长,也是校工。“我们这里面是用命换来的。”她这样回答记者关于“付出”的提问。

她为大山女孩架设追梦彩虹桥。张桂梅创办的华坪女高如今在当地乃至全国都颇具名气。作为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公办女子高中,尤其作为大山里的女子高中,它的成绩令人钦佩、动容:从2011年到2019年,华坪女高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均为百分之百,一本上线率从首届的4.26%,上升到2019年的40.67%,当年本科上线率82.37%,排名丽江市第一;“浙大、厦大、川大、武大……”建校12年,已有1645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张桂梅用自己的生命为华坪女孩架设起了一座追梦彩虹桥,让她们得以跨出泥泞的人生沼泽,平安和顺地阔步走向大山外精彩的世界。

她为大山女孩不求一丝回报。“我们这里有一个规矩,就是跟学生说,你毕业了,就不要再回学校了。”她为华坪女孩几乎奉献了生命,却从不以恩人自居,绝不对她们道德绑架。她一心只求生活在大山的华坪女孩能够安心求学,毫无负担地追逐各自心仪的理想,绘制五彩斑斓的人生画卷,将来为社会、为国家服务。“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对我是最大的安慰。”张桂梅之爱华坪女孩,不求一丝回报,只为之计深远。她是华坪女孩的守护者,更是大山女孩的守护者。[2]

她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为当地教育脱贫作出重要贡献。建成针对贫困山区家庭困难女孩的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圆梦大学。长期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将自己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兴教办学,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不懈追求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永远奋斗的绚丽人生。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3]

送考

2021年6月7日,华坪女高150名高三学生在校长张桂梅的陪伴下奔赴高考考场。[15] 自2008年建校以来,华坪女高已把1804名大山女孩送入大学。

人物评价

张桂梅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倡导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注重言传身教,传承红色基因,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成为广大学生自觉追求;她坚韧纯粹、甘当人梯,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张妈妈”。

她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

“在中国,也有千千万万的人为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有一位名叫张桂梅的女教师,她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多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8年建校以来已帮助16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张老师被女孩子们亲切称为“张妈妈”。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评)

张桂梅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她坚持每周开展1次理论学习、重温1次入党誓词的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中共中央)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感动中国)

社会影响

63岁的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滇西深度贫困山区教育事业,为帮助困难家庭孩子通过知识摆脱贫困,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女孩圆了大学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她义务担任福利院院长近20年,成为130多个孩子的“妈妈”。

2020年6月29日,丽江市设立张桂梅教育基金,支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健康持续发展、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部分学习生活补助等。

颁奖致词

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名言大全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链接:https://www.geyan123.cn/)

    

上一篇:张桂梅经典语录大全     

下一篇:屠呦呦的先进事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