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正确的金钱心理吗?
快乐不都和金钱挂钩
哓璇天天需要骑车上班。她觉得自己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两脚要不停地蹬,真是太辛苦了。由是她很羡慕那些有车族,不必风吹日晒,又省力,又省时,舒服气派。这种对比时常令她心理失衡和郁闷不快。
可有一天她听一位国外回来的朋友说,在欧美不少国家现在时兴骑自行车,因为骑自行车既可省钱,又可健身,还对解决交通拥挤和环境保护有利。所以不少人家里有车也不开,专门骑车去上班外出。听到这则信息,一下子又觉得自己骑车不是件 命苦 和 没面子 的事了,情绪也高涨起来。每天再骑车时,她觉得是在锻炼身体,是在欣赏风光,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又苦又累了。
哓璇由于他人提供的信息而了思想认识,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快乐,这于她是很值得庆幸的。不过,我认为透过这件事哓璇应再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以前不快乐,而现在几乎什么现实条件都没改,自己反而又快乐了呢?如果能从此悟出点什么带普遍性和本质性的规律,那么我们就比较容易,比较持久地与快乐结缘。
人要与快乐结缘,在生活中一定要反对 只有有了钱,我才能快乐 的模式。因为生活快乐的获得,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和精神,而不在于是何种生活方式本身;取决于我们对过程的积极投入和体验,而不在于一定要获得何种具体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活的快乐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发掘、认识和创造,而非某种时尚的界定、他人的认可及与他人比较后的结果。因此,要想生活快乐,需要的是意识,缺的也往往并不是什么条件。
所以快乐是不须附加什么特定条件的,也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和界定,更无须和他人去攀比。说快乐是一种意识,是说你想快乐就能快乐,不管你是因地制宜也好, 土法上马 也罢,你总能找到适宜于你的、条件并不复杂的、稳定持久的快乐方式,而不必在那儿等条件,讲条件,死抱着 非 不可 的模式不放。岂不闻有这样一句诗吗?
茶也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有时金钱愈多,快乐感却愈少
小柳和朋友们一起兴致勃勃地骑车去郊游时,她感叹道: 要是有了钱,买了车,再出去玩该多带劲! 对此论见多识广的老赵却认为: 未必!等你有了钱兼有了车以后,就不一定还会有今天的兴趣和劲头了。
六十年代就有人指出,财富给人带来的愉快并不是按比例增加的。此人甚至还给出一个公式:金钱的效用是按财富价值的平方根增加的,即财富增加三倍,愉快才增加一倍。
这个比例是否合适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它说明了金钱在人们心中的价值与其表面的价值并不是完全一回事。一元钱给一个乞丐和一个富翁的 显然是不同的。同样地,当你获得的金钱从表面价值上来看是在增加时,它带给你的心理价值却不一定随之增加,甚至还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如果70年代的一位中国青年可以因为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而有两年的快乐感,现在则可能只有两天甚至两个小时。大工业使快乐的有效性递减,快乐的有效期大为缩短。电视广告展示出目不暇接的现代享受,催促着消费品更新换代的速率;电子传媒使人们知道得太多,让无限的攀比对象强入民宅,轮番侵扰。人们对快乐的程程追赶,永远也赶不上市场上正牌或冒牌的快乐增量。快乐感就在这场疲倦不堪的追逐赛中日渐稀释。
人对金钱期望的大小,也影响着金钱带来的心理价值。这方面,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不快乐感也就越强 是成立的。某一存款逾百万的人整日愁眉苦脸,别人问他为何忧愁,他感叹说自己太穷。别人不解,说你有百万财富还喊什么穷,他说百万元算什么,比起人家上千万元的来说,自己岂不是个穷光蛋?对 向高标准 看齐的他,我们有理由,即使有了千万元,他仍然快乐不起来,因为届时他将会盯住上亿元的。可见,人对金钱的获得,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否则将会导致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冷却一下企望突然致富心理期盼
芸芸自买了一次彩票中了个小奖后,大脑中只剩下 彩票、彩票 、 中奖、中奖 。渐渐地,她觉得日子越过越没意思,只有彩票才能让她提起精神,只有彩票才能让她产生兴趣。
如何在最短的里成为百万富翁是时下人们追求的梦,无数怀着此梦的人搏击股票市场,买彩票。然而,对于过于企盼一夜致富的人,应该设法冷却一下这种企望着突然致富心理期盼。不少人总着突然发一笔意外之财,好让自己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其实财富的获得若不是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气、能力与,所获得的快乐将是短暂的和有限的,因为它产生不了相应的自豪感和感。这一点看看富翁的子女就知道了。对于这些人来说,生来就有钱,并不是一件心安理得的事,因为这些财富不是靠他们的能力挣来的。
可见人们对财富应持一份平常心,比如对待彩票,使其既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消遣,又作为一种支援公益的方式,而不应过于投入,过于执著,过于痴迷。重之自然好,没中也安然。
是我们,还是钱赚我们?
这些年来,雯雯钱是赚了些,可这身体一天天盯不住了。好比一辆疲劳行驶的车,跑得越欢,就越可能散。
人只看见雯雯花钱如流水,不知道挣钱艰难。谈判要亲临,合同要亲签,支票要亲填。分身无术、分心劳神。
大年三十晚上回头一想,没有一天的清闲!先生有了幽怨,婆婆脸上有了冷漠,家里装修得像宾馆,隔膜也就像了宾馆。
钱不太多的时候,倒床就睡。有了点钱后,却老夜半不成眠。
钱使雯雯骄傲,钱使雯雯紧张。从里到外,就一个: 累!
雯雯患了 挣钱流行综合症 ,疲劳、紧张、孤独、恐惧、猜疑可能使她的身心顷刻间崩溃。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了财富后如何进行心理调节成了都市的一个新课题。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不能归罪于社会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快速致富机会,还是应该将着眼点多放在财富者自身。
那些发现自己成了有钱人的人往往并非感受到特有的兴奋和快乐,取而代之的常是失落感、不知所措和急躁不安。挣钱流行综合症不仅仅是钱本身的问题,有些综合症的症状包括与朋友格格不入或者对别人的忌妒所产生的愤恨等。有些新富的人还对自己有如此多的钱感到内疚,可是又怕失去它们。有些人致富后大把大把地花钱,可有的人则连如何使用自己的钱这区区小事也无法做出决定。
我们能否驾驭好金钱?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了一位24岁的年轻姑娘,一笔高中37.5万英镑的彩票,约合人民币480多万。这对本来并无固定而手头拮据的年轻人来说真是大喜过望。但是,她买了一辆汽车却不会驾驶,买了许多新衣服却压箱子底。她仍然不习惯吃美味大餐而更爱吃廉价的炸薯条。并且,她仍然找不到工作,闲坐家中百无聊赖。
学者们引用了这则报道,还分析了其他案例,大约有70%的中奖者变得好逸恶劳,了原来的工作,也失去了人际交往的乐趣。还有的人搬进了更好的新房,却遭到周围邻居的排斥。也有的人受到亲友的觊觎,三亲六故都想从这笔横财中分一杯羹,上演了吵吵闹闹的恩恩怨怨。此外,中奖者还遇到身份认同的问题,其中大多数人说不清自己属于哪个阶层,而失去了精神归宿感。
扬子原来喜爱读书,朋友也很多,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忽然有一天一海外亲戚向她赠了一笔财产。得了这笔财产后,扬子买房子置家具下饭馆出入高档娱乐场所,书不愿意再读,朋友也不愿再交往。然而在刚得到财产的那一段兴奋期过后,扬子反而觉得日子越过越没意思。什么都提不起她的精神,什么也不能让她产生兴趣。后来扬子深有感触地说: 没钱的时候,我还有所追求,我还知道丰富自己。等有了钱之后我倒不知该追求什么了。
这些研究和事例说明,一个人财富的生成与他对财富的控制能力之间存在着一种同步的关系,人们在聚敛金钱的同时也在学习对金钱的驾驭。如果不经历这个过程,便导致心理上或生活上的失衡状态。钱来得过于容易,会使人耽于幻觉而变得不切实际,丧失了金钱清醒度,并与他所处的环境剥离。研究还证明,如果这笔钱财一旦耗尽,他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世界又恢复为有序和常态。
从贫穷到财富的转移中能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钱后的人在新生活里重新定位的问题,找到重要和有价值的东西,他必须想清楚:我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究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千万别企图让金钱在你心中处于压倒一切、排斥其它一切有意义生活方式的位置,那样的话,金钱带给你的心理价值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大大贬值──虽然在表面价值上它可能是在不断地增加着。
小测试:掉进 钱眼 看心理
你怎样对待金钱?以下测试可看出你的处世方式及:
1、你必须写封短信,手边正好有张大纸,你将这么做:
A、把纸撕一半写信;B、以较大的间隔写信;C、根本就不考虑这类问题。
2、一不小心,掉下了几枚硬币,骨碌到不易取出的地方,你将:
A、尽量把钱一一捡回,不怕费时费力;B、毫不在意,一走了之;C、深感惋惜,但因怕费时只寻找那些好取的。
3、同学请你吃饭,你:
A、按自己的口味猛点,不管能不能吃完;B、吃不了兜着走;C、尽量多吃,不怕撑着,以免浪费。
计分方法:第1题:A得2分,B得1分,C得0分;第2题:A得2分,B得0分,C得1分;第3题:A得0分,B得1分,C得2分。
结果分析:
0分或1分,看来你有浪费的倾向,在花钱上表现轻率,今后应该懂得学会。
哓璇天天需要骑车上班。她觉得自己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两脚要不停地蹬,真是太辛苦了。由是她很羡慕那些有车族,不必风吹日晒,又省力,又省时,舒服气派。这种对比时常令她心理失衡和郁闷不快。
可有一天她听一位国外回来的朋友说,在欧美不少国家现在时兴骑自行车,因为骑自行车既可省钱,又可健身,还对解决交通拥挤和环境保护有利。所以不少人家里有车也不开,专门骑车去上班外出。听到这则信息,一下子又觉得自己骑车不是件 命苦 和 没面子 的事了,情绪也高涨起来。每天再骑车时,她觉得是在锻炼身体,是在欣赏风光,不再像以前那样感到又苦又累了。
哓璇由于他人提供的信息而了思想认识,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快乐,这于她是很值得庆幸的。不过,我认为透过这件事哓璇应再深入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以前不快乐,而现在几乎什么现实条件都没改,自己反而又快乐了呢?如果能从此悟出点什么带普遍性和本质性的规律,那么我们就比较容易,比较持久地与快乐结缘。
人要与快乐结缘,在生活中一定要反对 只有有了钱,我才能快乐 的模式。因为生活快乐的获得,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和精神,而不在于是何种生活方式本身;取决于我们对过程的积极投入和体验,而不在于一定要获得何种具体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活的快乐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发掘、认识和创造,而非某种时尚的界定、他人的认可及与他人比较后的结果。因此,要想生活快乐,需要的是意识,缺的也往往并不是什么条件。
所以快乐是不须附加什么特定条件的,也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和界定,更无须和他人去攀比。说快乐是一种意识,是说你想快乐就能快乐,不管你是因地制宜也好, 土法上马 也罢,你总能找到适宜于你的、条件并不复杂的、稳定持久的快乐方式,而不必在那儿等条件,讲条件,死抱着 非 不可 的模式不放。岂不闻有这样一句诗吗?
茶也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有时金钱愈多,快乐感却愈少
小柳和朋友们一起兴致勃勃地骑车去郊游时,她感叹道: 要是有了钱,买了车,再出去玩该多带劲! 对此论见多识广的老赵却认为: 未必!等你有了钱兼有了车以后,就不一定还会有今天的兴趣和劲头了。
六十年代就有人指出,财富给人带来的愉快并不是按比例增加的。此人甚至还给出一个公式:金钱的效用是按财富价值的平方根增加的,即财富增加三倍,愉快才增加一倍。
这个比例是否合适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它说明了金钱在人们心中的价值与其表面的价值并不是完全一回事。一元钱给一个乞丐和一个富翁的 显然是不同的。同样地,当你获得的金钱从表面价值上来看是在增加时,它带给你的心理价值却不一定随之增加,甚至还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如果70年代的一位中国青年可以因为一辆凤凰牌自行车而有两年的快乐感,现在则可能只有两天甚至两个小时。大工业使快乐的有效性递减,快乐的有效期大为缩短。电视广告展示出目不暇接的现代享受,催促着消费品更新换代的速率;电子传媒使人们知道得太多,让无限的攀比对象强入民宅,轮番侵扰。人们对快乐的程程追赶,永远也赶不上市场上正牌或冒牌的快乐增量。快乐感就在这场疲倦不堪的追逐赛中日渐稀释。
人对金钱期望的大小,也影响着金钱带来的心理价值。这方面,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不快乐感也就越强 是成立的。某一存款逾百万的人整日愁眉苦脸,别人问他为何忧愁,他感叹说自己太穷。别人不解,说你有百万财富还喊什么穷,他说百万元算什么,比起人家上千万元的来说,自己岂不是个穷光蛋?对 向高标准 看齐的他,我们有理由,即使有了千万元,他仍然快乐不起来,因为届时他将会盯住上亿元的。可见,人对金钱的获得,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否则将会导致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冷却一下企望突然致富心理期盼
芸芸自买了一次彩票中了个小奖后,大脑中只剩下 彩票、彩票 、 中奖、中奖 。渐渐地,她觉得日子越过越没意思,只有彩票才能让她提起精神,只有彩票才能让她产生兴趣。
如何在最短的里成为百万富翁是时下人们追求的梦,无数怀着此梦的人搏击股票市场,买彩票。然而,对于过于企盼一夜致富的人,应该设法冷却一下这种企望着突然致富心理期盼。不少人总着突然发一笔意外之财,好让自己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生活下去。其实财富的获得若不是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气、能力与,所获得的快乐将是短暂的和有限的,因为它产生不了相应的自豪感和感。这一点看看富翁的子女就知道了。对于这些人来说,生来就有钱,并不是一件心安理得的事,因为这些财富不是靠他们的能力挣来的。
可见人们对财富应持一份平常心,比如对待彩票,使其既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消遣,又作为一种支援公益的方式,而不应过于投入,过于执著,过于痴迷。重之自然好,没中也安然。
是我们,还是钱赚我们?
这些年来,雯雯钱是赚了些,可这身体一天天盯不住了。好比一辆疲劳行驶的车,跑得越欢,就越可能散。
人只看见雯雯花钱如流水,不知道挣钱艰难。谈判要亲临,合同要亲签,支票要亲填。分身无术、分心劳神。
大年三十晚上回头一想,没有一天的清闲!先生有了幽怨,婆婆脸上有了冷漠,家里装修得像宾馆,隔膜也就像了宾馆。
钱不太多的时候,倒床就睡。有了点钱后,却老夜半不成眠。
钱使雯雯骄傲,钱使雯雯紧张。从里到外,就一个: 累!
雯雯患了 挣钱流行综合症 ,疲劳、紧张、孤独、恐惧、猜疑可能使她的身心顷刻间崩溃。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了财富后如何进行心理调节成了都市的一个新课题。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不能归罪于社会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快速致富机会,还是应该将着眼点多放在财富者自身。
那些发现自己成了有钱人的人往往并非感受到特有的兴奋和快乐,取而代之的常是失落感、不知所措和急躁不安。挣钱流行综合症不仅仅是钱本身的问题,有些综合症的症状包括与朋友格格不入或者对别人的忌妒所产生的愤恨等。有些新富的人还对自己有如此多的钱感到内疚,可是又怕失去它们。有些人致富后大把大把地花钱,可有的人则连如何使用自己的钱这区区小事也无法做出决定。
我们能否驾驭好金钱?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了一位24岁的年轻姑娘,一笔高中37.5万英镑的彩票,约合人民币480多万。这对本来并无固定而手头拮据的年轻人来说真是大喜过望。但是,她买了一辆汽车却不会驾驶,买了许多新衣服却压箱子底。她仍然不习惯吃美味大餐而更爱吃廉价的炸薯条。并且,她仍然找不到工作,闲坐家中百无聊赖。
学者们引用了这则报道,还分析了其他案例,大约有70%的中奖者变得好逸恶劳,了原来的工作,也失去了人际交往的乐趣。还有的人搬进了更好的新房,却遭到周围邻居的排斥。也有的人受到亲友的觊觎,三亲六故都想从这笔横财中分一杯羹,上演了吵吵闹闹的恩恩怨怨。此外,中奖者还遇到身份认同的问题,其中大多数人说不清自己属于哪个阶层,而失去了精神归宿感。
扬子原来喜爱读书,朋友也很多,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忽然有一天一海外亲戚向她赠了一笔财产。得了这笔财产后,扬子买房子置家具下饭馆出入高档娱乐场所,书不愿意再读,朋友也不愿再交往。然而在刚得到财产的那一段兴奋期过后,扬子反而觉得日子越过越没意思。什么都提不起她的精神,什么也不能让她产生兴趣。后来扬子深有感触地说: 没钱的时候,我还有所追求,我还知道丰富自己。等有了钱之后我倒不知该追求什么了。
这些研究和事例说明,一个人财富的生成与他对财富的控制能力之间存在着一种同步的关系,人们在聚敛金钱的同时也在学习对金钱的驾驭。如果不经历这个过程,便导致心理上或生活上的失衡状态。钱来得过于容易,会使人耽于幻觉而变得不切实际,丧失了金钱清醒度,并与他所处的环境剥离。研究还证明,如果这笔钱财一旦耗尽,他的内心世界和生活世界又恢复为有序和常态。
从贫穷到财富的转移中能始终保持心理平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钱后的人在新生活里重新定位的问题,找到重要和有价值的东西,他必须想清楚:我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究竟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千万别企图让金钱在你心中处于压倒一切、排斥其它一切有意义生活方式的位置,那样的话,金钱带给你的心理价值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大大贬值──虽然在表面价值上它可能是在不断地增加着。
小测试:掉进 钱眼 看心理
你怎样对待金钱?以下测试可看出你的处世方式及:
1、你必须写封短信,手边正好有张大纸,你将这么做:
A、把纸撕一半写信;B、以较大的间隔写信;C、根本就不考虑这类问题。
2、一不小心,掉下了几枚硬币,骨碌到不易取出的地方,你将:
A、尽量把钱一一捡回,不怕费时费力;B、毫不在意,一走了之;C、深感惋惜,但因怕费时只寻找那些好取的。
3、同学请你吃饭,你:
A、按自己的口味猛点,不管能不能吃完;B、吃不了兜着走;C、尽量多吃,不怕撑着,以免浪费。
计分方法:第1题:A得2分,B得1分,C得0分;第2题:A得2分,B得0分,C得1分;第3题:A得0分,B得1分,C得2分。
结果分析:
0分或1分,看来你有浪费的倾向,在花钱上表现轻率,今后应该懂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