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故事

土家族的工艺 宣恩竹编工艺特点介绍

2020-12-28 23:46:52

名人故事

宣恩竹编工艺

竹编器皿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工艺美术的历史从地球上有了人类活动足迹后便开始产生了。

宣恩县李家河乡头庄坪村可谓竹编工艺之乡。头庄坪村的竹编工艺生产,据调查已有100多年历史,自清末民初开始,这一带的农民就有做篾货的习惯,不少人专业从事竹编工艺,或受人之请出门做“上门工”,或在自家编织背篓之类的篾货,逢场挑上街出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鼎盛时期,全村几乎家家户户从事竹编,“宣恩花背篓”远销四川、重庆等地。进入21世纪,该村的中青年大批外出打工,从事竹编花背篓的手艺人愈来愈少,产品长期供不应求。

以宣恩花背篓为例,编织的主要材料是金竹和南竹劈成的篾片(俗称扁篾)、篾条(俗称丝篾)等。其材料制作程序一般为:先钳掉两头刀砍斜剖部分,用篾刀横削去竹节凸起部分,刮去竹子外部青皮,再劈(破)竹、起黄(劈掉竹条质地较脆的部分),最后扁篾,劈为丝篾。不管是扁篾还是劈为丝篾,都需用匀刀匀成厚薄一致、粗细均匀的篾片或篾丝才能使用,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起码条件。而编织花纹图案则要加工花篾,即红绿黑等各种颜色的篾。一般加工黑色篾条的方法就是在竹子刮节去青后,用松树油或橡胶烧烟,制而成,红色多用巴巴红(化学品)加酒后煮制。

花背篓的编织程序是:用扁篾编底,青篾当框架,丝篾配搭适当花篾编织,然后锁口,插签上背篓系。在编织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并充分交叉利用疏、偏、插、穿、锁、扎、套等多种编织技法,从而编织出色彩鲜明、质朴美观、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来。

宣恩花背篓篓底嵌有本板底,从而使之耐磨经用。为防晒防腐和增强器皿的光泽亮度,艺人们最后的一道工序就是为花背篓刷上一层青漆。制作竹编工艺的工具有篾刀、锯、匀刀、刮刀、度篾锥、引撬以及竹质推片、竹质衬圈等。制品有:除花背篓外,扁篾类产品有席、皮篓、箱、簸等;丝篾类有箩、篓、篮之类;并合类产品有桌、椅、床、凳等。

头庄坪村人花背篓编织技艺精湛,特色鲜明,其形体结构充分表现出了造型美,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极具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还具有欣赏和收藏的审美价值。

竹编宣恩花背篓工艺历史悠久,特别是创作的各类花纹图案不仅表现出造型美、色彩美和装饰美,还有着一定的民俗文化寓意,是创作者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的智慧的结晶,虽然这些作品为实用而作,却具有民间工艺美术研究价值。

竹编工艺既能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更为重要的是能给农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一定程度上发展和繁荣了农村经济。因此,竹编工艺还具有不可小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宣恩竹编工艺传承靠师传、家传及自学,以家传为主、师传和自学为辅。随着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迅速改善,许多生产类竹编器皿已逐渐淡出,如晒席、挡席、睡席、箩筐、背篓、提篮、饭篓、斗笠等,竹编工艺品种随之减少,加上竹编艺人收入微薄,年轻人不愿学,长此下去,竹编工艺有消亡危险。


    

上一篇:比干挖心的故事     

下一篇: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