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故事

庞统之死,庞统怎么死的?_古代名人故事

2021-01-05 15:11:23

名人故事

公众号 庞统

  庞统之死,庞统怎么死的?

  庞统(179—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刘备部下著名的谋士、将领。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伏龙、风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口碑。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见面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于是庞统就坐在树下,跟他交谈起来。两人越谈越投机,就这样一个树上,一个树下,一直谈到深夜。司马徽觉得庞统真正非同凡响,诚心诚意地褒扬庞统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并且赞叹说:“庞德公确实有知人之明,庞统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庞德公将他与诸葛亮、司马徽并列,说孔明是卧龙,庞统是凤雏,司马徽是水镜。建安十八年(214)夏,攻围雒县(今广汉市),庞统身先士卒,率众攻城,被守城的兵将用箭射死,时年三十六岁。

  庞统死了,从出场到消失,庞统如惊鸿一掠走的相当匆忙。尽管只是匆匆一掠,回过头来看看庞统的计谋,不得不惊叹他所出的每一计,确实都可称为绝佳上计。

  纵观三国上下,赤壁之战可谓是决定三分天下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而这场战役中庞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赤壁之战周瑜是毫无争议的核心指挥者,黄盖的苦肉计、阚泽的诈降书都万事具备,但想火烧战船,没有庞统的连环计是无法实现的。可谁又能让曹操那么配合的把战船连在一起呢?如果是别人出的主意曹操是不会轻易上当的。尽管如此,仍有谋臣提出铁索连舟极怕火攻的死穴,但庞统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不听庞士元的计策曹操会怕别人怀疑自己的智商,所以也只有庞统才能忽悠曹操,别人不够级别。诸葛亮出出茅庐火烧博望可谓一鸣惊人,但庞统一出世便火烧赤壁可谓一鸣惊世也!

  还记得水镜先生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么刘备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呢?主意再好奈何刘备不用啊!那刘备为什么不用呢?难道刘备不想一统江山吗?非也,主要是因为庞统的计谋都比较毒,比较邪,不符合刘备仁德的形象,若是真的按照庞统的计谋行事,而庞士元也不早夭,要知道庞统的志向可不是要三分天下,而是要一统华夷啊!为什么?因为庞统的计谋绝对比诸葛亮的套路要狠多了!

  诸位请看:第六十一回针对引兵入西川,庞统进曰:“事当决而不决者,愚人也。主公高明,今幸张松、法正为内助,此天赐也,何必疑哉?”当刘备对于同宗的刘璋不忍争夺时庞统笑曰:“主公之言,虽合天理,奈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若事定之后,报之以义,封为大国,何负于信?今日不取,终被他人取耳。主公幸熟思焉。”玄德乃恍然曰:“金石之言,当铭肺腑。”

  当刘备见过刘璋之后,庞统马上献上一条毒计,按庞统的主意:“莫若来日宴,请季玉(刘璋字)赴席,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掷杯为号,就筵上杀之,一拥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你看,多干脆,不费一兵一卒变可取西川,可惜刘备不用,这么绝佳的计谋,刘备就是不用,没办法啊,庞统只好暗地叫魏延登堂舞剑,乘势杀刘璋。还是被刘备阻止了,所以说庞统实在是不适合在刘备那儿混饭吃,因为庞统的计谋刘备几乎都不用,嫌庞统用谋略太毒,试想他要是为曹操出这样的计策,曹操一定鼓掌大赞。

  刘备帮刘璋把守葭萌关听闻曹操兴兵犯濡须,庞统说:“主公勿忧。有孔明在彼,料想东吴不敢犯荆州。主公可驰书去刘璋处,只推曹操攻击孙权,权求救于荆州。吾与孙权唇齿之邦,不容不相援。此时向刘璋要求精兵三、四万,行粮十万斛相助。请勿有误。”这其实也是庞统的一条计策,他知道如果直接让刘备打刘璋刘备肯定不干。结果刘璋只派拨老弱军四千,米一万斛,刘备这才醒悟大怒曰:“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遂扯毁回书,大骂而起。因此庞统立刻献出三个计谋让刘备选择,庞统曰:“主公只以仁义为重,今日毁书发怒,前情尽弃矣。”玄德曰:“如此,当若何?”庞统曰:“某有三条计策,请主公自择而行。”玄德问:“那三条计?”统曰:“只今便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此为上计。杨怀、高沛乃蜀中名将,各仗强兵拒守关隘。今主公佯以回荆州为名,二将闻知,必来相送。就送行处,擒而杀之,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却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夜回荆州,徐图进取:此为下计。若沉吟不去,将至大困,不可救矣。”玄德曰:“军师上计太促,下计太缓。中计不迟不疾,可以行之。”你看刘备,放着上策不用用中策,什么逻辑啊!

  兵至涪水关庞统怕刘备又拖泥带水,这次直接吩咐魏延、黄忠:“但关上来的军士,不问多少,马步军兵,一个也休放回。刘备还犹豫未决,庞统察觉立刻下令斩涪关守将杨怀、高沛,让刘备措手不及,既然杀了刘璋大将,想不翻脸都不行了,庞统这一招这是厉害啊!接着庞统利用这些抓来的降兵,假传令,可谓“短平快”庞统曰:“吾今即用汝等引路,带吾军取关。各有重赏。”众皆应允。是夜二百人先行,大军随后。前军至关下叫曰:“二将军有急事回,可速开关。”城上听得是自家军,实时开关。大军一拥而入,兵不血刃,得了涪关。蜀兵皆降。这是入川的第一战,庞统可谓心狠手辣、干净离索。可就在这时诸葛亮来了一封信,劝刘备退兵。为什么啊?这就要从庞统投靠刘备说起了。

  赤壁之战后庞统投于刘备麾下,可事情的发展却非常令人费解。大家都知道凤雏与卧龙起名,两人同被水镜先生推崇、其交甚厚。当年刘备肯三顾茅庐又可称是求闲若渴,可凤雏先生来了却不被重用!只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县令,怎么回事?就算刘备不能识人,孔明呢?你和刘备朝夕相处难道就不能说说吗?但孔明没有说,只是给庞统写了封推荐信,哈哈,你想啊,本来都是齐名得人物你孔明就受三顾之荣,而庞统却要靠推荐,诸葛亮心里不清楚吗?庞士元是不会主动拿出来给刘备看的。所以因为诸葛亮的态度,刘备也没把庞统放在心上,如果不是张飞发现了庞统的过人才智,庞士元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闲置——走人。由此可见庞统的出现,极大的威胁了诸葛亮的地位,那么这位聪明绝世的孔明,不得不先排除事业上的对手,于是这种戏剧化的情节出现了。

  但是金子总要闪光的。庞统之才深令刘备的三弟张飞的叹服,张飞是刘备的核心集团成员,所以因张飞的肯定庞统迅速的受到了重用——负责领导指挥刘备军团攻取西川的战役。

  攻取西川是隆中对的核心内容,也是诸葛亮倾力构筑的一项事业,如让庞统去实现,我不知道孔明心里会是什么感觉?于是在《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里出现了这么一幕:孔明写信对刘备说他算到罡星在西方,太白临于雒城之分,必对主将帅不利。刘备知道之后,便欲回荆州,庞统急了:“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于是,庞统找出已经斩了蜀将冷苞为借口,已应凶兆,催促刘备进军。由此足可见到庞统与孔明不仅关系不太融洽,而且也无法有效的沟通。于是庞统便想把孔明搁开于取西川的战役中,从而独占取西川的功劳。尽管诸葛亮阻挠的相当委婉,但其用意明眼人一看便知。那么难道诸葛亮不明白庞统是不会听他的书信而退兵吗?当然知道,诸葛亮太了解庞统了,他这样做真正目的,不是想让庞统知难而退,因为对于庞统而言,西川的刘璋根本不是对手,雒城的守将张任虽颇有些智谋,但以庞统之才巧施奇谋原可破敌取关,然而要硬打硬拼庞统丝毫不占优势。那么他写了这封信看似合情合理,却一下将庞统逼到了绝境上。如回师荆州,那么说明你庞士元不如人家孔明,人家在荆州都能看出来这仗不能打,别说下次不让你指挥了,就是还让你指挥也是在按照人家孔明的部署在操作。所以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结果,只能是逼得庞士元在西川已经戒备森严的情况下,去打攻坚战,从而极大的削弱了庞统惯用奇谋、不按正理出牌的独门绝技。

  诸葛亮也不是神仙,他不一定能算到刘备为了让庞统作战方便,将自己的宝马名驹“的卢”让给了庞统,也不一定想到,在落凤坡密林中埋伏的张任,会误以为“的卢”马上的是刘备而命弓箭手尽瞄其身,但有一点孔明是应该很清楚的,一贯心高气傲又胸襟狭窄的庞统,因为这封信,必会有急功近利之举。

  实可怜一代绝世英才,落凤坡前万箭穿身。从此三国之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位象庞士元这样的、独一无二的、踏雪无痕的邪派高手,诸葛亮可以放手去实现他的隆中对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隆中对也注定了在孔明时代三国的必然鼎立。

    

上一篇:汉灵帝刘宏:卖官卖得最疯狂的皇     

下一篇:曹操谋士完整名单_古代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