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故事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_古代名人故事

2021-01-05 15:11:41

名人故事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清代石玉昆的《三侠五义》的开篇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宋真宗皇后病逝,刘妃和李妃同时怀孕,刘妃与太监郭槐合谋,在李妃分娩时,用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换走了李妃刚出生孩子,并让宫女将孩子勒死。宫女不忍心,将孩子交给了太监陈琳,陈琳将孩子送到八贤王府里,八贤王将孩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长大。宋真宗因李妃生下妖物,把李妃打入冷宫,刘妃当上了皇后。刘皇后的儿子后来夭折了,宋真宗就将八贤王之子也就是那个即被换走的孩子收为养子,立为太子。太子长大后,有一次意外与李妃相见,刘皇后很惊恐,她向宋真宗进谗言,叫宋真宗将李妃赐死。太监们设法救出李妃,送往陈州,巧遇在陈州放粮的包拯。包拯得知实情后,几经曲折,终于破了这一个惊天大案,最后刘皇后自缢而死,李妃与已继承皇位的宋仁宗母子团圆。

  这个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起广大民众的极大兴趣,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被各种曲艺不断改编。京剧、蒲剧等有《狸猫换太子》、《遇后龙袍》,梨园戏有《陈州赈》,汉剧有《拷寇珠》,秦腔有《抱妆盒》,淮调有《斩郭槐》,演绎的都是这个故事。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原型宋真宗时刘娥抱养李宸妃之子的史事,不过有很多地方是虚构的,与史实有出入。《宋史》载:“李宸妃,杭州人也。祖延嗣,仕钱氏,为金华县主簿;父仁德,终左班殿直。初入宫,为章献太后侍儿,壮重寡言,真宗以为司寝。既有娠,从帝临砌台,玉钗坠,妃恶之。帝心卜:钗完,当为男子。左右取以进,钗果不毁,帝甚喜。已而生仁宗,封崇阳县君;复生一女,不育。进才人,后为婉仪……初,仁宗在襁褓,章献以为己子,使杨淑妃保视之。仁宗即位,妃嘿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所出也。”“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庄懿,幸洪福寺祭告,易梓宫,亲哭视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银养之,故不坏。仁宗叹曰:‘人言岂可信哉!’”

  刘太后死后,燕王赵元俨向宋仁宗说出了真相:赵祯不是刘氏所生,而是李氏的儿子。据《宋史·后妃传上》记载,李宸妃原是宋真宗章献皇后的侍女,皇后令她负责真宗的寝息。李妃生得容貌婉丽,性情柔和,知书达礼,得真宗喜爱,怀有身孕,生下了仁宗,被封为婉仪。宋真宗在原配郭皇后死后,想立最宠爱的刘妃当皇后,大臣反对,宋真宗当时无子嗣,如果刘氏生了儿子,立为皇后也就有理由了。恰好宋真宗与李氏生下一子,宋真宗安排刘妃抱养,让杨淑妃代为照看,抚养成人,就是后来的宋仁宗。刘氏抱养了赵祯后,对李氏很好,并没有像宫斗故事中那样将李妃打入冷宫虐待,李妃后来还生了一个女儿。宋真宗驾崩,赵祯继位后,刘娥把李氏提升为“九嫔”之一的“顺荣”:“为顺容,从守永定陵。”此前刘娥还派人在民间找寻李氏亲属,找到了她的弟弟李用和,封了李用和官职,让他“补三班奉职”,后来“拜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待中,宠赍渥”。

  李氏清楚自己的处境,终其一生都没有和她亲生儿子赵祯相认。《宋史·后妃上》载:“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所出也。”李宸妃是个聪明人,直到死也没有说出真相,史载:“仁宗即位,妃嘿处先朝嫔御中,亦未尝自异。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明道元年二月,46岁的李氏患了重病。刘娥派太医前去诊治,并晋封她为宸妃,就在封妃的当天,李氏离开了人世。刘娥在李妃死后,最初想秘而不宣,以一般宫人礼仪举办丧事。宰相吕夷简劝刘太后,要想保全刘氏一门,必须厚葬李妃。《宋史·后妃传上》记载:“初,章献太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顷,独坐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从容对曰:‘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刘太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下令以一品礼仪将李妃殡殓,在皇仪殿治丧,给李妃穿上皇后冠服。李妃的父亲被追封,弟弟李用和再次得到晋升。

  事实证明,刘娥幸亏采纳了吕夷简的建议。刘娥一死,赵祯知道了自己的生母是李氏。宋真宗的弟弟燕王、宋仁宗的叔叔赵元俨说刘氏不是他的亲生母亲,说他亲生母亲为人所害,对宋仁宗无疑是晴天霹雳。他赶到停放李宸妃灵柩的奉先寺开棺验尸,开棺一看,发现李宸妃面容完好,栩栩如生,明显不是毒药所害,而且穿着皇太后的服饰,用水银保护着。赵祯叹道:“人言岂可尽信。”随即下令遣散包围刘宅的士兵,在刘太后遗像前焚香说:“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

  宋仁宗非常后悔自己的鲁莽,觉得有愧于刘太后对自己的抚育之恩,于是暂时把自己的身世问题抛却一旁,全身心投入到朝廷大事中去。然而他的内心无法平复。仁宗知道自己生身母亲为李宸妃后,万分悲痛,数日不理朝政,并向全国颁布诏书,公布事实真相,谴责自己未尽生养死葬之孝心,追封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号“庄懿”,亲自主持迁葬仪式。生母虽然厚葬,却未能冲淡仁宗对李氏的无限愧疚。据《宋史·仁宗本纪》记载,宋仁宗获悉自己为李宸妃所生后,随即把宰相吕夷简、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参知政事陈尧佐等刘太后任命的朝廷重臣贬出京城,重新任命一批刘太后时不得志的官员,政府班底几乎重新洗牌。直到十余年后的庆历年间,宋仁宗还因为自己的身世问题处罚了当朝宰相晏殊。李宸妃去世,朝廷安排晏殊撰写神道碑,晏殊在碑文中只说她生女一人,早卒,未言及生宋仁宗一事。宋仁宗得知自己为李宸妃所生后,翻出晏殊当年撰写的神道碑给宰相看,说李宸妃生他的时候,晏殊为宋真宗侍从,不会不知实情,却没有说实话,是欺君罔上。宰相解释说,当时刘太后垂帘听政,如果实写,恐怕朝廷上下将不得安宁。宋仁宗想了想,觉得有点道理,但还是把晏殊贬出了京城,出任金陵太守。被贬一段时间后,晏殊又受到了宋仁宗的宠幸,连连升迁,庆历二年出任宰相。后来范仲淹等人主张的“庆历新政”失败,宰相晏殊坚持贬贬谪欧阳修,谏官们联名弹劾晏殊,又勾起了宋仁宗的回忆,准备给晏殊加重罪。晏殊的门生翰林学士宋祁据理力争,宋仁宗才以贪污受贿罪将晏殊,贬到颖州任知州。

  李宸妃终身不敢认亲生儿子,仁宗二十四年不知生母为谁,昭雪之时,皇帝下诏自责,闹到开棺改葬,震动全国。虽然后来仁宗开棺迁葬,验明没有被害,但已为后世传说故事留下了无限想象空间。对李宸妃的故事,当时就有多种猜测传闻。宋哲宗、徽宗朝的《默记》里所载李宸妃传说就和正史不同,说李宸妃殡在奉先寺大井。李宸妃作为一个弱者,临死也不能与亲生骨肉相见,太不近情理,太不人道,民间对她的同情越来越多。到了元杂剧《抱妆盒》里,虚构的成分更多,刘后被写成了一个贪恋权势、刻薄寡恩的恶后。《抱妆盒》中,刘皇后派宫女寇承御到西宫李美人处,诈传万岁爷要看,将太子诓出宫来。明初有根据《抱妆盒》演绎成的《金丸记》。明代小说《包公案》中《桑林镇》一段讲的就是这个故事,情节变得更为复杂,冤案的昭雪者变成了包公。《包公案》中说李妃生下一子,刘妃也生下一女。六宫大使郭槐作弊,把女儿换了儿子。

  到了清代石玉昆的《三侠五义》中,李宸妃的故事演变成了“狸猫换太子”故事。曾经重编《三侠五义》的晚清学者俞樾就认为这个故事尤乖史实,殊涉不经,于是亲自改写第一回。有学者进行考证,认为“狸猫换太子”故事模式出自佛典。《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与《大阿育王经》中都有与“狸猫换太子”极其类似的情节。《大阿育王经》中的这段情节见于梁代高僧僧祐所撰《释迦谱》:

  阿育王得其国土,王取夫人,身长八尺,发亦同等,众相具足。王令相师观之,师言当为王生金色之子,王即拜为第二夫人。后遂有身,足满十月,王有缘事,宜出外行。王后妒嫉,便作方便,共欲除之。募觅猪母即应产者,语第二夫人言:“卿是年少,甫尔始产,不可露面视天。”以被覆面,即生金子,光照宫中,盗持儿去,杀之。即以猪子着其边。便骂言:“汝云当为王生金色之子,何故生猪?”便取轮头拍,囚内后园中令服菜茹。王还,闻之不悦。久久之后,王出行园,见之忆念,迎取归宫。第二夫人渐得亲近,具说情状。王闻惊怪,即杀八万四千夫人。

  这则猪仔换太子的故事,《诸经要集》及《法苑珠林》中都收录了。类似情节在佛经中还有一些。《杂宝藏经·鹿女夫人缘》中有“鹿女夫人”的故事:

  后时有娠,相师占言:“当生千子。”王大夫人,闻此语已,心生妒忌,渐作计校,恩厚招喻鹿女夫人左右侍从,饶与钱财珍宝。尔时鹿女,日月满足,便生千叶莲华。欲生之时,大夫人以物瞒眼,不听自看,捉臭烂马肺,承着其下,取千叶莲华,盛着槛里,掷于河中,还为解眼而语之言:“看汝所生,唯见一段臭烂马肺。”王遣人问:“为生何物?”而答王言:“唯生臭烂马肺之物。”时大夫人而语王言:“王喜到惑,此畜生所生,仙人所养,生此不祥臭秽之物。”王大夫人,即便退其夫人之职,不复听见。

  这则“鹿女夫人”的故事流传更广。敦煌莫高窟第231窟(中唐)的壁画中,就绘有以此为主题的本生故事。《大方便佛报恩经·论议品第五》中也有大同小异的情节。

  其实早在佛经传入中土之前,中国就有与“狸猫换太子”类似的历史故事。西晋初年在汲冢出土的竹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周穆王姜后昼寝而孕,越姬嬖,窃而育之,毙以玄鸟二七,涂以彘血,置诸姜后,遽以告王,王恐,发书而占之。曰:“蜉蝣之羽,飞集于户;鸿之戾止,弟弗克理;重灵降诛,尚复其所。”问左史氏,史豹曰:“虫飞集户,是曰失所,惟彼小人,弗克以育君子。”史良曰:“是谓关亲,将留其身,归于母氏,而后获宁。册而藏之,厥休将振。”王与令尹册而藏之于椟。居三月,越姬死。七日而复,言其情曰:“先君怒予甚,曰:尔夷隶也,胡窃君之子,不归母氏?将置而大戮,及王子于治。”

  在后世,因为皇帝有很多后妃,而恩宠不可能遍及,是否得到皇帝宠幸,甚至关系到生存,所以宫掖之内的争斗虽然没有那些宫斗戏所描写的那样惨烈,但明里暗里也很激烈。古代皇帝因为纵欲等各种原因,有那么多后妃宫女,却往往生不出几个儿子,甚至为皇统延续而担忧,所以如果能给皇帝生个儿子,就很可能上位,母以子贵,儿子立为太子,母亲自然就是皇后。所以宫廷斗争往往围绕生子而展开,特别是为了夺嫡,能想出很多恶毒的伎俩。《汉书·外戚传》中就记载赵飞燕姐妹杀害成帝其他妻妾所生子女,以至于成帝无嗣,成帝年间流行过童谣:“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明史·孝穆纪太后传》记载有万贵妃的故事,和“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相类:

  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

    

上一篇:欧阳修《醉翁亭记》背后的故事_古     

下一篇:生子当如孙仲谋是谁说的_古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