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故事

睡仙陈抟简介_古代名人故事

2021-01-05 15:11:42

名人故事

  睡仙陈抟简介

  陈抟是宋代初年的一个神秘人物,在后世被称为神仙,据说他发明了一种睡功,因此被称为睡仙。他的家世无考。《群谈采余》说有渔人在河中拾得,“乃从渔人姓陈”。《宋史》记载陈抟事迹:“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陈抟少年时攻读经史百家之书,才学横溢。《青琐高议》说他“年十五,诗礼书数之书,莫不通究考校。方药之书,特余事耳”。他于后唐长兴年间赴考进士,名落孙山,从此一改往志,不求仕禄,抛弃家业,仅携一只石铛悄然出走,纵情于山水之间,得遇隐士孙君仿、鹿皮处士,经二人指点,到武当山九室岩隐居,在山中接触到了丹道之学。

  《宋史》记载,陈抟“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大约后周显德(954——960)年间,陈抟由武当山迁居西岳华山。陈抟的师友大都是隐士,见于有关文献记载的有孙君仿、鹿皮处士、李琪、吕洞宾、女真毛女、麻衣道者、李八百、钟离子、白麻先生、谭峭等。当时人传说陈抟会炼黄金,又传说他会养生术,能让人长生不老。而陈抟的养生之术中,最重要的就是睡。据说陈抟经常一睡数天甚至数月,《宋史·隐逸传》说陈抟:“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更离奇的说法是他可以不吃不喝睡三年。后周世宗把陈抟召进宫中,想向他请教养生术,请教天下之事,而陈抟倒头便睡,一觉睡了一个多月,醒来就要走,临走还写了一首《对御歌》:“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实正鼾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怎如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甚玉兔东升,红轮西坠。”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九载:“周世宗召至阙下,令于禁中扃户以试之,月余始开,抟熟寐如故,甚异之,因问黄白之术,曰:‘陛下为天下君,当以苍生为念,岂宜留意于为金乎?’世宗不悦,放还山。”

  陈抟将睡当作成仙了道的妙方。他的睡功,一说是跟龙学的,所以又叫“蛰龙法”。《太华希夷志》载陈抟:“隐居武当山九岩……有五老人至,龙眉皓发,容貌古怪……即兹山日月池龙也。……异日,希夷默坐,五龙忽诣,令先生闭目,凌空驾风,终宵至华山,置坐于石盘上。开目视之,不见五老人去向。或云睡法即龙教也。龙善睡。”一说陈抟曾在四川向高道何昌一学锁鼻术,得其真传,在锁鼻术基础上炼就了“睡功”。他在一首诗中说:“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炉里长存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睡可以超越尘世纷扰,致虚守静,复归大道。修道最重要的就是冥心凝神,而冥心凝神最好的方法,一是睡,二是坐。陈抟认为,至人之睡与世俗之睡不同:“凡人之睡也,先睡目,后睡心;吾之睡也,先睡心,后睡目。凡人之醒也,先醒心,后醒目;吾之醒也,先醒目,后醒心。心醒,因见心,乃见世;心睡,不见世,并不见心。吾尽付之无心也。睡无心,醒亦无心。”“凡人于梦处醒,故醒不醒;吾心于醒处梦,故梦不梦。对境莫任心,对心莫任境。如是已矣,焉知其他。”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收有陈抟的《睡功图》两幅,《洗髓经》中收了《陈希夷华山十二睡法总诀》。

  和睡关系密切的是呼吸,真人的呼吸不同于世俗之人,真人的呼吸很深沉,是逆呼吸,有如胎儿在母腹中的呼吸一样,故名之为胎息。如晋代葛洪在《抱朴子·释滞》中所说:“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人在胞胎之中。”陈抟认为,“顺则人,逆则丹”。凡人顺应自然,就会一天天衰老,而修炼就是要与自然反着来,逆转自然,就可以逆转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像常人那样呼吸,一窍既开,元气外泄,泄而不止,会劳及性命。必须如婴儿在胎、龟鹤入蛰,闭气胎息,入于静寝,才能保持元气。要用意念控制调节呼吸,逐步减少呼吸的次数,降低其频率,渐炼渐少,最后置羽毛于鼻孔而不动,即大功告成。当他进入那种似睡非睡、神气相抱、一睡多少天的笃静状态时,也就进入了人生的某种极至的境界。陈抟睡时取侧卧姿态,入睡以后,可以做到“呼吸出入无息”,“六脉俱无”,能够长期不动,不饮不食,而又面色红润。至人之睡与常人之睡不同。世俗之人因为迷失于宦海情场之中,心志神识被名利声色所没,即使在睡乡梦境,也不得片刻安宁。

  陈抟会养生,所以很长寿,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谓其活了118岁,卒于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庞觉《希夷先生传》谓陈抟生于唐德宗年间,享年近200岁。《宋史》记载:“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德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

  北宋的宋太宗也曾将陈抟召入宫中,对陈抟很尊敬,陈抟一睡就是一个多月。宋太宗很惊讶,想向他请教炼丹修仙之道,陈抟就劝他好好治国,别想没用的事。宋太宗本想封他官,陈抟委婉地谢绝了,他写了一首诗说:“九重特降紫泥宣,才拙深居乐静缘。山色满庭供画障,松声万壑即琴弦。无心事录登台鼎,有意求仙到洞天。轩冕浮荣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据《宋史》记载,是陈抟主动朝见宋太宗,第一次是在太平兴国中,第二次是太平兴国九年,宋太宗对宰相宋观等说:“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度其本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宋琪等向陈抟请教神仙之术,陈抟说:“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行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练,无出于此。”宋太宗下诏赐陈抟号希夷先生,赐紫衣一袭,修葺云台观供陈抟居住,几个月后,陈抟离开京城回到了华山。

  另一种记载是宋太宗两次征召陈抟,陈抟都没有应召。第一次征召时,宋太宗赐诗云:“华岳多闻说,知卿是姓陈。云间三岛客,物外一高人。丹鼎为活计,青山作近邻。朕思亲欲往,社稷去无因。”陈抟回复了一首诗:“九重特降紫泥宣,才拙深居乐静缘。山色满庭供画障,松声万壑即琴弦。无心事录登台鼎,有意求仙到洞天。轩冕浮荣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婉拒了宋太宗的征召。第二次征召,陈抟又婉拒了,作回表并诗请张素真呈给宋太宗。在回表中,陈抟说自己“餐烟霞于洞口,采薇蕨于林间,杖屦徜徉,身心懒散”。宋太宗第三次下诏,陈抟终于同使者到了汴京。陈抟离开华山前,写了一首诗:“鹤氅翩翩即散仙,蒲轮争忍利名牵。留连华岳伤心别,回顾云台望眼穿。涉世风波真险恶,忘机鸥鸟自悠闲。三峰才欲和衣倒,又被天书下日边。”这首诗说他不趋功利的原因是“涉世风波真险恶”。陈抟到汴京,宋太宗暇时与他同登东角楼闲观市肆,见楼下富人日高才起床洗漱,吟诗说:“人人未起朕先起,朝来万事攒心里,可羡东京豪富民,睡眠日高犹未起。”陈抟答诗:“昨夜三更梦里惊,一声钟响万人行。多应又是朝金阕,臣自无官睡到明。”宋太宗误以为陈抟是乞官,来日早朝便封陈抟为谏议大夫,但陈抟坚辞不受,作了《退官歌》、《辞职叹世》等诗。

  几个皇帝之所以对陈抟感兴趣,对陈抟那么恭敬,主要就是因为陈抟有看命相预言的本事。《宋史》记载陈抟“能逆知人意,及预占天机”,举了几个例子:“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贾休心欲之,抟已知其意,谓休曰:‘子来非有他,盖欲吾瓢尔。’呼侍者取以与之,休大惊,以为神。有郭沆者,少居化阴,衣宿云台观。抟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有倾,曰:‘可勿归矣。’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华山搜隐记》中说:“贾休复意欲先生赠一蟠桃酒杯,专往云台观谒先生,教请道妙,未敢言及核杯事,恐先生不允。及拜别,先生谓之曰:‘子来意不在道,盖欲吾一蟠桃核杯也。’命侍者取一与之。休复拜伏于地,惊以为神。”又说:“抟正与施肩吾奕于少华石室,忽命侍者曰:‘有客自远方来,速往迎。’果道士李守微自蜀来访。”

  后唐明宗曾亲自写信送给陈抟,请陈抟到宫中去,陈抟去了,后唐明宗对陈抟非常恭谨,赐号清虚处士,还赐给陈抟几名美丽的宫女,大概他认为美女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了,但陈抟对女色不感兴趣,谢绝了,临别前还赋诗一首,请宫使转交唐明宗:“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生巫峡梦,空烦云雨下阳台。”后来,后周世宗也请陈抟,想让陈抟传授黄白之术,也就是炼丹术,又想让陈抟给他预测一下未来能不能统一天下,陈抟大概看出周世宗不像个坐江山的样子,懒得帮他,于是在宫中大睡一觉,睡醒了拍拍屁股就走了。

  接着是宋太宗,宋太宗对陈抟很尊敬,赐号希夷先生,还想封他官。宋太宗之一个说法是,还在后周的时候,有一次陈抟偶遇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一眼就看出这哥俩是帝王。《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初兵纷时,太祖之母挑太祖、太宗以篮以避乱。陈抟遇之,即吟曰:‘莫道当今无天子,都将天子上担挑。’”据《宋史》太宗本纪载,太祖生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太宗生于后晋天福四年(939)。太宗幼时,太祖已经是十多岁的少年,太祖之母显然不可能挑他们,所以这个故事根本不可信。《道林杂记》记载:“宋太祖太宗龙潜时,与赵忠宪公游长安市,先生与之俱同入酒肆小饮,赵忠宪公迳坐上席,先生曰:‘汝紫微帝垣一小星耳,敢据上位乎?’又周世宗宋太祖太宗同行,先生则云:‘城外有三天子气。’”《五朝名臣言行录》记载:“一日方乘驴游华阴市,闻太祖登极,极惊喜,大笑,问其故,又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太祖方龙潜时,抟尝见天日之表,知太平有日矣。”另一个说法是,陈抟骑着白骡子去汴州,半路上听说赵匡胤登极做了皇帝,大笑不止,从骡子上掉了下来,还是笑:“天下于是定矣!”于是不去汴州了,上华山当了道士。王称《东都事略》载:“尝乘白驴欲入汴,中途闻太祖登极,大笑坠驴,曰:‘天下于是定矣。’”《邵氏闻见录》记载:“常乘白骡,从恶少数百,欲入汴州,中途闻艺祖登极,大笑坠骡,曰:‘天下于是定矣。’遂入华山为道士,葺唐云台观居之。”《东轩笔录载》云:“一日乘驴游华阴,市人相语曰:‘赵点检作官家’。抟惊喜,大笑曰:‘这回天下定叠也。’”据说赵匡胤听说了这类故事,召陈抟进朝,陈抟没有去。赵匡胤死了,赵光义继位,又想到了陈抟,召陈抟进宫,陈抟马上就去了,宋太宗很高兴,觉得自己很有面子,赐诗给陈抟说:“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当时朝廷准备攻打河东,问陈抟,陈抟说不能打。第二次再问,陈抟说可以打,于是打,真的就胜了。宋太宗要立继承人,也问陈抟。《邵氏见闻录》记载:“帝以其善相人,遣诣南衙见真宗,及门亟还。问其故?曰‘王门厮役,皆将相也,何必见王!’建储之事遂定。”宋太宗要陈抟去给当时还是寿王的宋真宗相面,陈抟到了寿王府,还没有进门就回来了,宋太宗问他咋回事,他回答说:“我看给寿王看大门的厮役都有将相之象,寿王可想而知是帝王之命。”后来宋真宗继位,陈抟已经去世了,宋真宗西祀汾阴的时候,还专门到云台观祭拜陈抟。这个故事也是虚构的,宋太宗最喜欢的两个儿子都死了,太子之位才挨到宋真宗,真宗淳化五年(994)始进封寿王,加检校太傅,开封封尹,第二年八月为太子,而陈抟已于端拱二年(989)去世,距此时已有五年之久。

  陈抟预言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当皇帝,从骡子上掉下来的故事应该是宋太宗编的,神化自己和哥哥赵匡胤,最重要的是神化他自己,赵匡胤召陈抟而陈抟不去,而赵光义召见,陈抟应召了。《宋朝事实类苑》载:“迄太祖朝,末尝召。”《邵氏闻见绿》云:“艺祖召,不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天下终归是赵光义的子孙的,赵匡胤命中注定只能做十多年皇帝,只能做一代皇帝。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的做法于情于理都不能让人信服,宋太宗继位同样不能让人信服,他逼死宋太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及他的弟弟秦王廷美,更沾满血腥。宋太宗为自己继位做出合理的解释,于是抛出矛盾百出的“金匮之盟”,又借助于虚无飘渺的天意,有着神秘色彩的陈抟无疑是“天命”的最佳代言人,于是捏造出形形色色的神奇传说,宣扬太祖、太宗之得天下时天命所归。陈传与太祖、太宗的神奇传说的捏造,谋主极可能是宋太宗,因为这些传说不仅断言宋太祖当为天子,还言及宋太宗,甚至连及宋真宗。

  唐末五代是个乱世,政权更替,人人自危,性命朝不保夕,人生恍惚不定,沉浮起落自然会让人感慨人生如梦,到了北宋初年,很多人还是惊魂未定。就在那个时候,陈抟以其神奇的占卜预测之术声名远扬,人生无常,世事难测,所以才需要预测。凡是占卜预测命相风水等术流行的时候,就是没有规则或规则形同虚设的时候。就像今天,不少官员富商特信命相风水,就是因为其官位财富不是凭自己才干得来,不是自己勤劳而来,来得蹊跷,来得突然。意外得来,就怕意外失去;意外得来,还想意外得到更多。于是信风水,信命相,希望借助风水保住官运财运,而且世世代代传下去。但世事如转毂,风水轮流转,没有永远的风水,没有永远的富贵,更不要说所谓富贵云云,只是表面华丽而已。

  陈抟如果只会睡,就不会在活着时有那么大的影响,更不会传名后世。在后人心目中,陈抟成了出名的道士。陈抟总结了隋唐五代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精粹,开拓了崭新、广阔的学术领域。陈抟在学术上取得了多方面成就,最主要的易学思想,直接影响了理学的奠基者周敦颐、邵雍,周敦颐所传太极图,实源于希夷所传的无极图。二是内丹学说,促进了宋元道教内丹流派的形成。《闻见前录》上记载陈抟“明皇帝王伯之道”,《东轩笔录》称他“有经世之才”。陈抟游四方,有大志。他听到赵匡胤作了皇帝,感觉到“天下于是定矣”,最后归隐于华山,葺云台观居之。陈抟与宋皇室尤其是宋太宗关系十分密切。《闻见前录》、《东轩笔录》、《太华希夷志》等均记载陈抟曾为宋王室的大政方针出奇策。文献中所记的许多关于陈抟的奇闻轶事令人难以置信,但陈抟过人学识、高深修为确令后世仰慕。南宋朱熹在《寄陆子静书》中说:“熹衰病,幸叨祠禄,遂为希夷直下诸孙,良以自庆。”

  在唐、宋之际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中,陈抟融合三教,独创新说,开拓了两宋学术之渊源。陈抟尤精易经,有《正易心法注》,创立了先天《易》学。他绘制了《先天方圆图》,著名的阴阳鱼、太极图由此而来。他还绘制了《易龙图》,描绘天地自然之秩序,揭示造化之秘。据说陈抟将先天太极图传给种放,种放传给穆修,穆修传给李之才,李之才传给了邵雍。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传给了程颢、程颐。也就是说,周敦颐的太极图和邵雍的先天象数之学都出自陈抟。没有陈抟,就没有后世的理学,没有理学就没有明代的心学,没有心学就没有明代中后期的思想启蒙,就没有近代思想的转折。没有陈抟,就没有后来的道教内丹学,没有内丹学,道教就会一直用铅汞炼丹,毒死很多很多人。总而言之,陈抟对《易》学的发展、理学的兴起、内丹的盛行、哲学观念的演化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元代的赵道一在《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说:“先生之道,窈乎其深而不可穷,恍惚其变而不可测,固将乘云气,骑日月,以游乎四海之外,岂与眩奇怪、尚诡谲、以欺世取誉者同年而语哉?”

  奇怪的是,号称集中华图书之大成的《四库全书》却没有收录陈抟的任何著作,有人说陈抟的思想为封建官方所不容,恐怕并非如此。一是陈抟的思想多是零碎的片段感悟,如禅宗的参悟,极少有系统的长篇大论,不能成书;二是陈抟是个真正的隐士,没有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想法,所以也就不想写什么著作;更重要的一点是,陈抟在当时盛名广播的不是那些学问,而是他的相法术数,也就是算命预测,而这些东西很神秘,不能外传,也无法著书立说。据说陈抟在出游访道时,遇到了麻衣道者,从麻衣道者那里得到了《正易心法》四十二章,得到了《先天图》和《河图》《洛书》之诀,最最重要的是,麻衣道者将相法术数传给了陈抟,据说陈抟据以撰写了《人伦风鉴》《心相篇》等,但都没有流传,后世流行的《麻衣相法》《神相全编》《神相铁关刀》《紫微斗数》等命相书署名麻衣道者和陈抟,实际上都是假托。

  在五代十国那个乱世,像陈抟这样的隐士有很多,他们认识到历史虚妄,人生短暂,名利不过是枷锁,于是有超然尘外之思,追求自在与逍遥。隐士多往来于都市和山林之间,山林深处本很隐秘,再加上有的隐士故弄玄虚,常常被世俗误以为仙道。传说陈抟与吕洞宾等为师友,与神仙毛女唱和,其《咏毛女》诗云:“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作罗襦。有时问着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与毛女游》云:“药苗不满笥,又更上危颠。回指归去路,相将入翠烟。”毛女有诗酬和云:“谁知古是与今非,闲蹑青霞绕翠微,箫管秦楼应寂寂,彩云空惹群萝衣。”华山有毛女峰,为毛女常居之地,毛女据说为秦朝时人,修炼成仙,《列仙传》记载:“毛女者,字玉姜,在华阴山中,猎师世世见之,形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也。秦坏,流亡入山避难,遇道士谷春叫食松叶,遂不饥,身轻如飞,百七十余年。”与宋初其他隐士相比,陈抟与世俗政权有更多关系,名为高蹈隐逸,实则恋恋红尘。

    

上一篇:生子当如孙仲谋是谁说的_古代名人     

下一篇:名妓李师师与皇帝赵佶的故事_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