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刘宏(156——189),系东汉第十一位皇帝,168—189年在位。在其统治期间,党锢之祸兴起,宦官把持大权,公开标价卖官,肆意大兴土木,百姓难以为生。于是在184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汉灵帝与其前任汉桓帝的统治时期是东汉最黑暗的时期,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有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每次“叹息痛恨于桓灵”的陈述。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汉灵帝刘宏登上皇帝位置,是幸运的。他的前任汉桓帝刘志36岁就死了,身后无子女,在当时便锁定了汉桓帝的亲堂侄、当时仅有12岁的刘宏。但是,汉桓帝留给汉灵帝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汉灵帝即位后,汉王朝政治已经十分腐败了,天下旱灾、水灾、蝗灾等灾祸泛滥,四处怨声载道,百姓民不聊生,国家不断走向衰落。再加上宦官与外戚夺权,最后宦官推翻外戚窦氏族软禁窦太后,夺得了大权,又杀害了正义的学生李膺、范谤等100多人,流放、关押800多人,并折磨了敢于仗义执言的太傅陈蕃。因而,当这个集团左右了皇帝,操持了朝政、总揽了大权后,东汉的命运便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而昏庸荒淫的汉灵帝,除了沉湎酒色外,还一味地宠信宦官,胡作非为,对百姓勒索钱财,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可谓腐败到了极点,朝政上下怨声载道;汉灵帝十分好淫,他在后宫随时随地看中了哪个女子长得美艳就拉到床上交欢;同时汉灵帝酷爱做生意,堪称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顽主”,他的荒唐行径,倒还能容忍,这毕竟没给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但可悲的是,他在短时间内就把商业的爱好发展到了卖官鬻爵的方面了,这样一来,后果真是到了不堪设想境地。
汉灵帝之前的一些皇帝,也曾有过卖官的现象,但都只是偶尔现象,且卖官所得钱款一般都是“佐国之急用”。而到了汉灵帝的时候,一切都是赤裸裸的,最为荒唐的是,汉灵帝竟然在西园开办了一个官吏交易所,明码标价,公开卖官。卖官所得钱财均流入他自己的腰包。他还亲自制定卖官的规定: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一般来说,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看年俸计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除固定的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
汉灵帝卖官可谓雁过拨毛,不放过任何机会,连功劳很大、声望也很高的张温、段颎等人,也都是给他先交足了买官钱,才登上公位的,这在《资治通鉴》中有详细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汉灵帝更加变本加厉,官吏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也就是说,官员上任前要先支付相当于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当时,许多想做官的人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昂的“做官费”而只好望洋兴叹,徒唤奈何。
同时,汉灵帝卖官还推行了竞标法,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他卖官不仅公开化,而且还具有制度化和持续化的特点。从178年到184年,他不亦乐乎地做了7年的卖官生意,将官场搞得乌烟瘴气,使原本就风雨飘摇的汉室更是雪上加霜。皇帝尚且如此,自然是上行下效,那些贪官酷吏更是变本加厉地搜括、盘剥百姓,榨取更多的钱财用来买更大的官,然后利用手中更大的权力来捞取更多的财富。朝政腐朽黑暗,各地遍布贪官污吏,在当时的社会上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从此东汉王朝名存实亡。189年,昏庸的汉灵帝在凄风苦雨中结束了他的一生,终年34岁。
由此可见,像这样的皇帝怎么能治国理政、国家怎么能长治久安呢?像这样“思想腐化、贪恋美色、卖官买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上行下效、无视百姓”的朝政官员怎能不遗臭万年呢?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才能取信于民、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国家才能不断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