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安徽省舒城县采访,得知争议两年多的“周瑜故里”商标注册案已有初步结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经过调查和审理,将这一商标权裁定给了安徽省舒城县周瑜文化研究会。这不禁引发了我“周瑜故里今安在”的兴趣,于是,专门拜访了周瑜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周瑜研究专家李卫生,并实地察看了多处周瑜遗址。
李卫生,出生于安徽舒城,籍贯是江苏铜山;大学本科毕业;先后担任中共舒城县委党史办公室副主任、县委政研室主任、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现任舒城县委督查组副组长。曾出版著作多部,其中《话说周瑜》(安徽人民出版社)尤具影响,这是他潜心研究数十年,在大量的史料和历史遗存中苦苦探寻、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真实的成果。有人刊文称赞该书具有唯史、唯真、唯美三大特色。
我们的交谈涉及多个话题。
1 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
记者:提起周瑜,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三国演义》里“三气周瑜”的故事,是“既生瑜,何生亮”,以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习语。对此会长怎么看?
李卫生:这完全是一个误导。
历史上的周瑜是个心胸宽广、豁达大度、举贤任能之人。《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周瑜的评价是:“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即周瑜性格好,度量大,心胸宽阔,深得人们的拥戴,并不是后来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心胸狭窄”、“器量狭小”的人物,更没有“诸葛亮三气周瑜”历史事实。所谓的“既生瑜,何生亮”也完全是罗贯中的杜撰,周瑜的形象被严重歪曲,而且影响了几百年,实在太冤!
陈寿还用讲故事的方式高度评价周瑜的心胸。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赤壁之战前,孙权拜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陆大军,这时周瑜才33岁,位在程普之上。程普向为东吴老将,曾追随孙坚破黄巾、讨董卓,又跟孙策平刘勋、征黄祖,身经百战。所以,他倚老卖老,不大看得起周瑜这个“新秀”。《江表传》甚至说他曾多次羞辱周瑜。而周瑜却以东吴基业为重,胸怀宽广,处处宽容,“折节容下,不与较”。程普颇为感动,从内心深处敬服周瑜。他感慨地对人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由此崇敬周瑜的胸怀和器量,有人认为此事可与廉颇、蔺相如的故事相媲美。该故事以后被许多诗人所津津乐道,如“夫子如周郎,即之疑饮醇”、“一见周瑜胜饮醇”、“周瑜醇似酒,崔远爽於梨”、“公瑾之交似醇酎,吉甫之颂如清风”等等。
周瑜的心胸宽阔还体现在他的举贤任能上:首先向孙策推荐张昭、张纮,继之举荐鲁肃,临终前力推过去曾与自己意见不同的鲁肃代行自己的大都督之职。更值得一提的是,周瑜在诸葛亮到江东做说客的第二天,就发觉他很有才,立马找到其兄诸葛瑾,让他去劝说诸葛亮弃刘备事东吴。
周瑜心胸和器量之大,也受到他的对手的肯定。刘备说周瑜:“器量广大,万人之英”;诸葛亮赞周瑜:“仗义疏财”、“挥洒自如”、“雅量高志”、“文武筹略”、“挽强为弱”、“雄姿英发”;蒋干称周瑜:“雅量高致”。后代的一些名人如苏东坡等,在周瑜的人品方面,都给予了极高评价。
关于周瑜的心胸和器量,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说:《三国演义》里讲的,“可惜那是小说,不是历史。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曾气过周瑜,就算气过,怕也气不死。为什么呢?因为周瑜的气量是很大的。”
三国时的周瑜,还一直有着“美周郎”的雅称。《三国志·周瑜传》称赞他:“长壮有姿貌”、“出众人之表”。《三国演义》描述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按照今天的话说,周瑜长得英俊高大,是个标准的大帅哥!
文武双全、多才多艺的周瑜,是儒雅之将,名士风范。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盛赞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钦羡他娶了绝代美女小乔,钦羡他手持鹅毛扇、头戴纶巾的英姿,钦羡他指挥双方实力悬殊的赤壁大战,取得胜利仅在“谈笑间”的大将风范!之后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却把“羽扇纶巾”移植到了诸葛亮的头上和手上,剥夺了周瑜的智慧形象。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周瑜时说:“建独到之明……实奇才也!”周瑜的“独到之明”体现在反对送人质赴曹、胆略过人、“吞刘自大”和图取西川、中原等方面。同时,周瑜还演绎了我国历史上经典的反间计、苦肉计等。
2 周瑜到底是哪里人?
记者:周瑜到底是哪里人,为何现在出现了争议?
李卫生:这实际上不是问题,因为《三国志·周瑜传》明确记载:“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即周瑜是庐江郡舒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舒城县人;后来的史书和史料都这样记载。只是近年来,舒城的一个邻县硬说他们那里才是周瑜故里。因此出现了所谓的周瑜故里之争。
寻根周瑜,须弄清东汉和西晋时期的“舒县”。
最早记载周瑜的是西晋史学家陈寿。他所著《三国志》是权威史书,周瑜是哪里人历来皆以此为据。
舒县,始设于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历经东汉,三国时废除,西晋再次设立,至南北朝,存续时间近700年。史料证明,舒县的范围很大,包括今天的安徽舒城、庐江、桐城、怀宁、无为、鹊尾渚五县和地区,远非今天一个县的概念。
但是,舒县的主要地区在今天的舒城县,陈寿所生活的西晋更是如此。《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原注:“以舒之众屠破六县。舒,今庐江之故舒城县也。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南百三十里。”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传记》注:“率领舒之军屠六。舒即今安徽省舒城,六即六安。”《汉书·高帝本纪》中也有“以舒屠六”的记载,注解“舒”与“六”也都是今天的舒城和六安,从而说明舒城在汉时属舒县。
《三国志·臧霸传》和《三国志·张辽传》中臧霸在舒县等地讨伐东吴陈兰的史实,以及史书中出现的“舒”、“舒口”等地名均在今天的舒城县,证明舒城在汉时属舒县。
宋·王象之《舆地纪要》第45卷庐州沿革引《元和郡县志》:“开元二十三年,刺史竹承构奏,于故舒城置舒城县。”即唐朝设置舒城县时是在“故舒城”。“故舒城”即《后汉书》李贤注所称的“舒县故城”,即舒城是汉时舒县中心。
宋《太平寰宇记》更是把舒城与舒县的关系和舒城县名的由来记载得十分明确:“舒城为古舒县”,“舒城县,取古舒县城名”。
汉领舒县等地的时称“舒王”的羹颉侯刘信城邑(舒县治所)及死后丧葬地均在今舒城县,皆证明舒城汉时为舒县。《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记载:“羹颉侯邑位今舒城县西北15公里。”“离此(注:舒县城邑)不足3公里俗称舒王墩为羹颉侯墓。”《安徽省志》还记载,刘信在位时,还在其封地今舒城县干汊河镇七门岭兴修水利,建成了与都江堰齐名的汉代两大水利工程“七门堰”。
正因为以上记载,《辞源》第三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1月出版)对“舒城”作了解释,认为舒城是春秋以前群舒国故地,汉建置舒县,唐又在此建置舒城县:“舒城,县名,属安徽省,春秋时舒庸、舒鸠诸国地。汉置舒县。三国时废。唐开元间复置舒城县,属庐州府,历代相因。”
舒县还包括今天的桐城市。《后汉书·郡国志》记载:“舒有桐乡”。桐乡,即今天的安徽省桐城市。
今天的庐江县汉时也属舒县。《汉书·地理志》“舒县”注:“故国,莽曰昆乡”,《宋史·志》云:“庐江县有昆山矾场。今庐江县南有大小矾山,是汉舒县兼有今庐江县境”。
清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姚鼐,在《汉庐江郡县沿革考》里分析了汉时舒县的范围:“舒县,盖得今舒城南、桐城北、庐江西地”。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修编的《续修舒城县志》对舒县的地理范围有更全面准确地记载:汉时舒县的疆域“有桐乡、鹊尾渚,盖得今县(注:即舒城)及庐江全境、桐城北境,无为西南境,绝长补短,逾三数百里,屹然一大邦也……”
周瑜是哪里人,早在唐朝就已经非常明确了。
自西晋陈寿《三国志》记载周瑜开始至今,众多权威史书和图书均记载周瑜是今安徽舒城县人。
这里最为代表的是唐朝史学家许嵩的《建康实录》。该书记载:“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即“周瑜是庐江郡舒城县人”。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许嵩是非常严肃的史学家,他与舒城建县为同朝人,均为唐朝。他撰《建康实录》时,舒城建县不久,而邻县庐江则早已建立(隋设),两县同时并存,但许嵩在《建康实录》中却将周瑜是舒城人还是庐江人区分得十分清楚,把周瑜写成“庐江舒城人”,而没有记载“庐江庐江人”。
众多史书、家谱及全国著名三国遗址展览等,均注明周瑜是哪里人。
自晋陈寿和唐许嵩记载周瑜以后,周瑜是舒城人被公认,从没有争议。如:明代成书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三次提到周瑜是舒城人;《辞海》(1979年版)记载:周瑜“今安徽舒城县人”;湖北赤壁、江西九江、湖南岳阳、四川成都、台湾博物馆及安徽省博物院等全国著名三国历史博物馆、遗址遗迹展览、博物院和旅游风景区,介绍周瑜时都注明是今安徽舒城人;安徽宿松县、舒城县及浙江绍兴市周氏后裔保存的民国以前修编的六套《周氏宗谱》均明确记载:“周瑜桑梓舒城焉”、“周瑜家舒城”、“周瑜家居舒城麻地”等;《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安徽省志》、《安徽历史人物大辞典》、《安徽百科全书》、《可爱的安徽》、《走进安徽》、《影响青少年成长的99位名人》、《闲品三国》等全国及安徽出版的各类权威图书均明确记载周瑜是舒城人;国粹京剧传统剧《群英会》唱了几百年,唱词一直都是周瑜“庐州舒城县人”,等等。
“周瑜城”是证明周瑜故里的一个重要物证。
汉时的舒县与今天的舒城县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但“周瑜城”却可以清楚地证明周瑜就是今天的舒城县人。
“周瑜城”为东汉末年周瑜住家练兵的城池遗址,位于今天的舒城县干汊河镇瑜城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含山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并获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奖的考古专家张敬国先生,2010年12月23日在周瑜城实地考察后说:“周瑜城在安徽省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东汉城址,可申报‘国保’单位。”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周瑜在此把自家的南大宅让与孙策一家居住,并与孙策“登堂拜母”、“结为昆仲。围绕周瑜城,舒城境内还有20多处与周瑜有关的历史遗址遗迹,如周瑜练三墩、牧马旧市、春秋山周氏祖坟、栲栳山周瑜祖坟等。同时,舒城民间还流传着几十则周瑜的传说和故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追根溯源,可正本清源;寻根周瑜,方拨开迷雾。据此,我们可以淘尽近年来遮挡在我们眼前的泥沙,送周瑜还真正的故里——安徽省舒城县!
3 为何有人说周瑜是庐江西南人?
记者:既然如此,为什么又有人说,周瑜是庐江西南人?
李卫生:这种说法是明显站不住脚的。它牵涉到五个有关问题。
第一,《辞海》前后两个版本的不同记载。
1979年版的《辞海》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部《辞海》。该《辞海》(缩印本)第200页“周瑜”词条的注解是:“周瑜(175—210),三国吴国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可不知什么原因,以后再版的《辞海》将“周瑜”改成“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因此,庐江便主张周瑜是庐江人。
读者应该相信哪个版的《辞海》?再版的《辞海》改动周瑜的籍贯根据是什么?为什么将周瑜的籍贯修改成表述模糊的“今安徽庐江西南人”?这些编者没有说,我们也一概不知道。
史书、辞书、志书的记载应以时间在先为依据。况且,“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的表述欠科学,不规范。图书介绍人的籍贯只到省和县,不会到县以下的方位。将周瑜表述成某县“西南人”,实在令人费解。“庐江县西南”既可指庐江县内,也可指庐江县外,而舒城正位于庐江县西南位置。
第二,“舒城县与庐江县”的关系及“庐江西”或“庐江西南”的具体所指。
庐江县是隋开皇初(开皇元年为581年)建置的,舒城县是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建置的,庐江比舒城建县起码早150年。舒城建县是划合肥南部和庐江西南部而成的。所以,《旧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第五册)记载:“舒城县,开元二十三年,分合肥、庐江二县置。”
由此可知,唐之前没有舒城县,故说舒城地区为“庐江西南”。唐之后,以前习称的“庐江西南”已属舒城县。1999年以后再版的《辞海》记载周瑜“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的“西南”,实际上就是舒城县。
关于“庐江西”之说,也实为今舒城县。清代编纂的《江南通志》、《安徽通志》均有相关记载,即今舒城正所谓古人所说的“庐江西”。
第三,“汉晋时期的庐江郡与今天庐江县”的关系。
汉承秦制,实行郡县制,晋同制。《后汉书·郡国志》记载:东汉庐江郡下辖14个县,《安徽历代政区治地通释》记载:西晋庐江郡下辖10个县,舒县均是其下辖的首县。《辞海》(1979年版)记载汉时庐江郡所辖范围包括长江以北的安徽、湖北和河南三省十多个县:“庐江,郡名。汉辖境相当于今天的安徽巢县、舒城、霍山以南、长江以北,湖北英山、广济、黄梅和河南商城等县地。”所以,汉晋时的庐江根本不是今天的庐江县,而是一个郡,郡是管县的,相当于今省辖县。汉晋时没有庐江县,庐江建县为隋朝。所以,“庐江”二字名虽同,本质实不同的两个概念,如把今天的庐江县视同汉晋时期的庐江郡,则为张冠李戴,大错特错。
今庐江县如果说周瑜是庐江郡人,则正确,即相当于说周瑜是安徽省人一样,但不能因今庐江县与古“庐江郡”二字同名,就称周瑜是今庐江县人。
第四,“舒城县、庐江县与汉龙舒县”的关系。
弄清楚今天的舒城县、庐江县与汉时龙舒县的关系,对于明确周瑜是什么地方人很有帮助,可以消除一些误区。
史料载明,汉晋时都有舒县和龙舒县,皆隶属庐江郡。龙舒县与舒县下辖地区先后有交叉。东汉永平元年(公元58年),龙舒县则改为“龙舒侯国”。《安徽省志》记载,龙舒侯国在汉时“立国13年”。龙舒县范围包括今天的庐江全境、舒城西南、桐城南、怀宁北等地区,认为东汉时有龙舒县是错误的,把龙舒县当作今某个县也是错误的。《旧唐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第五册)载:“庐江,汉郡名。汉龙舒县地,属庐江郡。梁置湖州,隋复旧也。”说明今庐江县在汉时属龙舒县。
西晋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认为:“舒西南有龙舒,东汉侯国,六朝县废,今怀宁、桐城之间有大小龙山,意古龙舒境乎。”说明汉龙舒县包括今天的安徽怀宁县、桐城市。清·姚鼐也是同样的观点。他在《汉庐江郡沿革考》写道:“龙舒,盖得今怀宁北、桐城南地。”
西汉龙舒县还下辖今舒城县西南山区。《安徽历代政区治地通释》曰:“龙舒县——春秋群舒之邑,西汉置县。故址疑在今舒城县西南晓天镇附近。”
第五,“周瑜墓”不能证明周瑜是哪里人。
正史记载的周瑜,是个人人景仰和钦羡的雄才大略、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式的英雄人物,故他死后,与周瑜有关的地方都先后建起周瑜墓,以示纪念。据了解,湖南岳阳,江苏苏州、镇江,安徽芜湖、庐江、宿松、舒城,江西南昌等地都有周瑜墓,当地史志中或文物部门大多有记载。
庐江的周瑜墓,是明代庐江知县奉上司之命而修建的,因庐江县与汉晋时的庐江郡同名,故而修建纪念性的周瑜墓。《庐江县志》(1993年5月版)记载“周瑜墓,建年不详”。该志进一步载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修建周瑜墓,并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碑碣。”1442年,距周瑜去世已近1230年了,所以这不可能是周瑜真正葬身之地。
不管哪里有周瑜墓,即使是真周瑜墓,也不能以此为据主张周瑜是这个地方人。通俗而浅显的道理:“人的墓葬地不能证明人的出生地。”正如曹操墓在河南安阳、李白墓在安徽当涂、岳飞墓在杭州西湖而不能认为就是当地人一样。
4 研究周瑜文化有何现实意义?
记者:现在与邻县争论“周瑜故里”很重要吗?
李卫生:首先,这个争议不是我们挑起的,我们现在所做的只是陈述历史的本来面目。其次,明确“周瑜故里”,也是研究周瑜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知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一个地方的血脉。周瑜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宣传和开发周瑜文化,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强国”和十八大提出的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周瑜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通过大量的走访、挖掘周瑜历史文化资料,使周瑜文化得到了整理、保护、传承、宣传、开发和利用,不仅凝聚了人心,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促进了地方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和繁荣,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周瑜文化研究会将继续加大有关周瑜的资料搜集、整理、研究和宣传力度,加强周瑜文化的保护和有关周瑜文化的硬件建设,使周瑜文化在全国和世界上产生影响力,成为我国历史文化上的一颗灿烂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