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故事

揭秘岳飞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2020-12-28 23:46:52

名人故事

公众号

  岳飞当年擅自脱离河北战场的行为,是名副其实的临阵脱逃!把这样两个人放在一起对比,就足以看出并非王彦心胸狭窄,而恰恰是岳飞心高气傲,从一开始就不肯甘居人下。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初抗金名将。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以恢复中原为己任。历任荆湖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1141年),大败金兀术,进军至朱仙镇(在今开封南45里),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临安,以“莫须有”罪名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鄂王。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人们一提起岳飞,就自然把他和民族英雄联系在一起了。其实岳飞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心高气傲的岳飞

  岳飞是在北宋灭亡的前四年,河北真定宣抚使刘韐募敢死战士时应募从军的。后岳飞遂归宗泽麾下,跟随宗泽入守东京,屡立奇功,补授秉义郎。

  赵构即皇帝位后,岳飞不顾职卑位低,上书高宗,大意说其身边的宰相黄潜善、汪伯彦一干人,畏敌如虎,不堪恢复大任,应御驾回东京,亲率六军将士北伐,则中原可复,高宗没有同意,反而将岳飞解职。岳飞在回家的路上,正好碰上了新任河北招抚使的张所,受到重用。张所既为“河北招抚使”,他的管辖区域就该在黄河北岸的今河南、河北一带,于是,当他招募到一些兵力时,就派属下都统制王彦,率领包括岳飞在内的11名统制及7000人马,渡河开辟抗金战场。

  王彦任都统制,也就是管统制们的统制,显然要比岳飞资历深得多了。王彦过河后,兵临新乡,金兵势盛,王彦欲慎重进兵,岳飞却笑其胆小,独率部下冲敌,夺旗挥舞,王彦只得挥兵力战,遂攻下新乡。王彦责岳飞不服从指挥,岳飞则嗔王彦畏敌如虎,二人为此反目,岳飞遂率部独自行动。

  而就在这时,金人以为宋大军进入河北,急调数万精兵前来围剿,将新乡围得水泄不通。王彦则率众死战,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冒死突出重围,且战且退到共城(今河南辉县)西山,据说身边仅剩700余人,但他们据险设寨,顽强死守,使散亡部下逐渐寻归。

  这时,岳飞不听将令,反在此时理直气壮地向处于危机中的王彦要粮。因此,众人在气愤中要求按军法处置岳飞。但王彦为岳飞松绑,置酒相待,说明困守荒山,没有余粮,让岳飞回去自己想办法。可岳飞竟在这样的危急时刻,率部下渡河回东京,转投宗泽去了。

  高宗六年二月,大本营以王彦管理有方,升其知襄阳府、京西南路安抚使,王彦则以岳飞为荆襄樊方面军大帅,力辞不就。张俊遂保奏王彦为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都督府参谋军事。现在的问题是:王彦为什么在功升京西南路安抚使、知襄阳府时,却以岳飞节制荆襄,辞职不就呢?

  唯一的原因,就是岳飞当年擅自脱离河北战场的行为,是名副其实的临阵脱逃!把这样两个人放在一起对比,就足以看出并非王彦心胸狭窄,而恰恰是岳飞心高气傲,从一开始就不肯甘居人下。

  临阵脱逃的岳飞

  高宗三年,金兀术大举进攻,杜充逃奔建康,后降金。岳飞率本部人马2000余人,在今江苏宜兴一带坚持抗战,当金兀术十万大军直突杭州时,岳飞乘机六战六胜。而在战区被金兵掳掠、部队断粮时,岳飞宁愿挨饿,也严禁部下抢掠百姓。当金兵北返被韩世忠逼进黄天荡逃逸时,岳飞主动配合拦截,设伏牛头山,四战四胜,并趁势收复了已是空城的建康,因此立功扬名,为高宗赏识,仅一年的时间,就提升为通、泰镇抚使,归张俊节制,守卫淮东。

  然而,就在此时,岳飞又一次临阵脱逃!

  泰州与扬州是长江及半个江苏的门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虽然其后岳飞奉命去救楚州,刘光世奉命递进增援,并节制诸镇,守御通、泰,但岳飞本职未变。可他却在回兵泰州后,于当年十一月金兵进攻之际,莫名其妙地退出了泰州,远离守地,渡江到江阴沙洲上去了。虽然《宋史·岳飞传》说“有旨可守即守,如不可,但以沙洲保护百姓,伺便掩击。飞以泰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金大败。渡百姓于沙上,飞以精骑二百殿,金兵不敢近。飞以泰州失守待罪。”

  既有明令可以不守,何来失守之罪呢?又何来待罪之说呢?

  就在岳飞等人在淮东作战时,陕西尽失,四川危在旦夕!而若四川一失,则云、贵不保,金必沿长江顺流直下江浙,南宋大势去矣。但就在这人心震怖众将纷纷避敌收缩之际,时任秦凤路副总管兼知凤翔府事的吴玠,在众将纷纷避敌收缩之际,却招收败亡散卒数千人,与其弟吴麟逆敌而进,在今宝鸡西南无人知晓的和尚原上,紧紧扼控住凤翔金军进攻四川的通道!

  汉中是保卫四川的最后一个战略要地,自古欲取四川者,必先取汉中;反之,自古欲保四川者,也必保汉中。而和尚原就在汉中正前方,垂直距离约160公里。而吴玠所以非要坚守和尚原,就因为对面的凤翔府城,原是他的职守本司。他和王彦、刘子羽等名将一样,原本是不同意富平会战的,战败亦无力挽回,而凤翔为敌占领,也并非他的责任,此时他退回汉中,与众将聚兵一处,不仅无人指责他,且还会受到重用。可他却选择了坚守职司一条险路。

  更令人可敬的是,他们在此坚守,而大本营竟无人知道他孤军在此,而致部下中一些不坚定者,也认为他是自讨苦吃,拿他们性命不当事,甚至要合谋把他们兄弟劫往金营献功。

  而金人当然也不会让吴玠横挡在自己面前,多次出兵攻打,不仅都为吴玠所败,而且还首创了宋军自与金开战以来以少胜多的先例!

  这是金兀术自高宗三年十万大军被韩世忠截杀黄天荡侥幸逃逸后,首次被宋军以同样的数量对比招致全面惨败,据说还是换袍割须乔装打扮后,才侥幸逃脱的。而在南宋后来形成的五大主力中,吴玠是唯一的从始至终都在面对金军作战的方面军大帅。

  同是身处劣势,同是无险可守,同是无粮无援,一个是明令死守,却放弃本职,临敌弃守;一个是无命自进,主动迎击,坚守本职;一个是距长江防线不足三十公里,一个距蜀口要冲汉中160千米,孰优孰劣,一目了然。这就是史书中为什么要记上一句“岳飞以失守待罪”的原因。

  拿吴玠与岳飞对比,目的并不是要贬低岳飞,否定他的历史地位,而是要我们学会严肃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是则是之,非则非之。

  真实的岳飞

  岳飞的品格是很令人钦佩的,他也确实算得上是位英雄,但是要把他拔高到完美无缺的地位,是有些不符合历史真相的。

  岳飞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并不太高,《宋史》上虽然对他有颇多美化的地方,但是我们仍然看得出来,岳飞在当时的地位也不过就是所谓“四大将”之一,其他将领韩世忠、张俊、刘琦、吴玠、刘光世,抗金功绩都不输于他,更不说前还有宗泽,后有虞允文等人。

  岳飞的“岳家军”号称军纪严明,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但他在宗泽手下任统制时,带领的军队一样也劫掠百姓。他被杀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人替他说话,相反他的很多属下都附和秦桧诬陷他,只有韩世忠出于老交情问了一句而已。可见他在当时人的心目中地位并不算怎么崇高,直到他死后几十年,其时主战派又占了上风,为了配合张俊北伐的宣传,南宋朝廷给他平反,不过这次北伐又失败了。

  元朝时期,汉族被北方游牧民族征服,汉唐以来积累的自信心大失,而越是没有自信的人越是需要自大的幻想,所以需要歌颂岳飞的功绩以鼓舞士气。《金史》和《宋史》都是元代脱脱所编撰,本来应该是很客观的,但是认真读过这两本书就会发现,两部史的文字风格很不一样,不是一个人写的,较为倾向宋朝,对宋朝的抗金成绩较多美化,对金国的战绩往往一笔带过,因为金国先于宋灭亡,元朝编写史书的又大多是汉人,所以对宋抗金成绩多有美化。到了明朝,再加上小说话本等再一渲染夸大,就与事实相差更远了。

  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如果岳飞执意孤军深入,最后只会被消灭。女真人已经在北方建立起了稳固的统治基础,中原还有女真人扶持的汉人伪政权。宋金在中原的交战各有胜负,经常陷于拉锯战的状态,谁也不可能轻易地彻底消灭对方。岳飞也不是百战百胜,《金史》就多次记载他打败仗,但是《宋史》就隐而不提,这或许是当时的一种政治需要。

  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过于美化一个历史人物不但不利于英雄形象的树立,反而会使人觉得虚伪。相反,客观分析岳飞的功过得失,不仅不会降低他的身份,反而会使他的形象更加丰满,更贴近历史的真相。

    

上一篇:甄妃与小叔子曹植有乱伦恋吗     

下一篇:赵云是善于把握天地人和的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