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窦太后当朝,其兄窦宪依仗其势,把持朝政,形成“外戚”集团,任人唯亲,扰乱朝纲,朝臣皆瞑怕之,附和之。郑众对其败坏朝政行为很是不满,不与合流,暗中做着铲除窦氏家族的准备。就在窦氏兄弟图谋不轨之际,郑众辅佐和帝,一举将其家族摧毁,从而稳定了东汉政权。
还有大名鼎鼎的蔡伦,也是和帝时的太监,《后汉书》本传说他有才学,竭诚本职,犯颜进谏,匡辅得失。曾任尚方令,监造刀枪器械,锋利精巧,后世效法。因其尽心职责,且有创新,封为龙亭侯。后任长乐太仆,监典著名学者刘珍等人校雠国家藏书之事务,可见蔡伦尚懂学术。尤使其千古流芳,乃是“蔡伦造纸”之事。考古发现,西汉已有纸张,仅由棉絮制成,原料单一,且用来裹物不写书,这时书籍以简策和缣帛为文字载体编就,但“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蔡伦“乃造意(创新),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就是说,他扩大了造纸原料,因为原料多样,所以必须改进技术,才能造出更多纸张,这些皆为蔡伦创新。如此宦官,对文化所做贡献,实在了不起。
再有曹腾,汉末宦官,因功封费亭侯,担任后宫高官大长秋。他职司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为国家举荐了许多贤才,如知名学者边韶、堂溪典等。他不计人仇,一日,蜀郡太守遣属吏贿赂他,被益州刺史种?搜得相关书信,于是种?弹劾他,并请求下廷尉案罪,此事被皇帝压下。事后,曹腾未恨种?,还常在皇帝面前称赞种?为能吏。吕强是汉末一位清忠奉公、有铮铮铁骨的宦官,他有学术,善属文,恨国腐政乱,多次上疏灵帝,抨击“十常侍”祸国殃民,谏帝勤政节俭,清除腐败,大赦党人,重用贤能。因此,遭到“十常侍”的迫害,说他“与党人共议朝廷”。昏庸的灵帝不辨忠奸,下令逮捕他,吕强闻听,怒道:“我死不足惜,不听我言,从此祸起。大丈夫欲尽忠国家,岂能对狱吏乎?”于是以自杀相抗争。
当时宦者丁肃、徐衍、郭耽、李巡、赵?等五人,他们不争权贵,潜心研学,以清廉忠正自守。李巡和著名学者蔡邕等人,正定经书文字,“与诸儒共刻《五经》文于石”,诞生了著名的熹平石经;而赵?博学多览,既著述又校书,其学术得到诸儒的称赞。另有小黄门吴伉,善为风角占卜之学,以博达奉公著称,知时不为用,常托病回官舍,从容养志,不干时事。
再说唐代。自书契以来,便有宦人,而阉寺乱政,唐最为烈。他们统兵于政。废杀皇帝、朝臣,荼毒黎元,无恶不作。但仍有善者,如俱文珍,《旧唐书》本传载其为唐德宗时宦官,后从义父姓改名刘贞亮。他本性忠正,刚强仗义,反对宦官胡作非为,辅佐储君,驱逐朋党,权归正直朝臣,使国泰民安十余载。宦官杨复光也如刘贞亮,史传说他“慷慨负节义,有筹略”。其不计私利,以国事为重,不畏艰险,曾统兵与黄巢作战,“身先犯难,功烈居多”。一名受过腐刑之人,在社稷危亡之际,能为国解难,亦属难得。
一般而讲,刑余之人,生理缺陷,心理也随之变化,自然状态下,外界条件不具备,只能自卑碌碌,生灭与时。宦官则不然,身处权力中心,有机会接触帝王,扭曲的心灵和贪欲交织一起,一旦得势,报复社会、报复他人,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做出,汉唐政权倾覆,与宦官秉政大有关系。而那些宦官中的善类,能恪尽职守,就很难得,若再能够上匡君失,下利臣民,诚宜书而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