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故事

奥古斯都二世:拿精锐萨克森骑兵交换中国瓷器,名人故事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名人故事

公众号 ,

我的新书《国风西行》,论述“中国艺术品影响欧洲三百年”,三百年是指16到19世纪,那时,欧洲社会疯狂迷恋中国艺术品,把中国艺术品如瓷器、漆器、家具、丝绸等称为奢侈品,并以拥有为自豪。在这东风西渐的过程中,青花瓷器立下了汗马功劳,欧洲很多宫廷喜欢用中国青花瓷、青花色调来装饰皇家宫殿。英国学者柯玫瑰在她的《中国清代瓷器》中说,“中国在印刷、制瓷与运输等方面,领先于世界,那时,西方民族降服于中国傲慢的裙裾之下。”

法王路易十四最先在自己的宫廷里建造中国瓷宫,三百多年前,他不满足于收藏中国艺术品,还把中国艺术元素化入日常生活中,如在凡尔赛宫里为情妇蒙特斯潘修建了特里亚农瓷宫(即中国宫),可谓大手笔。瓷宫的装饰,特别是内部环境设计,主要受中国青花瓷的影响,以白地蓝花(即青花)装饰。瓷宫由三座单层亭子式的建筑组成,一字排开,每层檐翼悬挂着响铃,这是借鉴中国建筑的特点。瓷宫内安放着许多中国花瓶,以及不少模仿中国式样的家具。设计者还运用中国方式设计园林,如岩洞、假山、拱桥、曲溪以及曲折多变的小径,园内花木错落,杨柳岸,晓风残月,地道的中国风情。如此充满中国元素的设计,在当时,算是赶时髦。

特里亚农瓷宫用当地鲁昂(Rouen)瓷厂的低温软陶做成,瓷化不够,以致时间一久,软陶开裂,屋顶接连渗水。这时,路易十四与情妇的关系也岌岌可危。1679至1682年间,这位国王花心连连,蒙特斯潘无奈之中想用春药挽留他,这起“下毒事件”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她也因此名誉扫地。路易十四已有新宠,趁机抛离前妾,矗立17年之久的瓷宫也随之拆除。瓷宫被毁,对于中法乃至中西文化交往史而言,甚为可惜。我到凡尔赛宫所叩访的,已是之后重建的产物,大特里亚农宫,欧式风情,中国味道轻描淡写,难与曩日的瓷宫等埒。

奥地利皇宫内有不少用中国元素命名的大厅,其中的中国瓷器厅是受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莎之命,由法国艺术家让·彼埃尔设计而成。选用中国青花瓷白地描蓝风格来装饰厅的四壁,纹饰由花果组成的彩带浮雕隔开,顶上浮雕两把交叉的中国阳伞,这些中国图案当时都很流行。采纳白地描蓝风格是因为传入欧洲的艺术品中最重要者当属青花瓷,欧洲人往往把白地描蓝当作重要象征来认可中国风情,白地描蓝普遍流行于欧洲宫廷以及贵族家庭的室内设计,如装饰墙壁、竖式壁炉等。这里既然命名为中国瓷器厅,白地描蓝作主题装饰自然最为合适。墙面上213幅小尺寸图画,内容皆为中国风俗题材,作者是当时的皇帝弗郎茨·斯蒂芬一世(茜茜的丈夫)以及许多皇室成员,可见,中国文化已经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德国奥古斯都二世在德累斯顿建造了诸多宫廷建筑。他作为萨克森选侯和波兰国王,在金碧辉煌的宫廷里主持政事,与当时巴洛克时代所追求的气氛相称。他从1694到1733年在位期间,主持建造了有名的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还有城外易北河沿岸无数的宫殿与宅邸,如皮尔尼茨宫。茨温格尔宫以其富丽堂皇著称,宫殿里面拥有大量的中国瓷器等艺术品。

在欧洲,奥古斯都宫廷令人炫目的程度仅次于路易十四的宫廷(伏尔泰语),事实上,奥古斯都建造的不少宫殿,都受到凡尔赛宫的启发。当中国瓷器和丝绸开始在欧洲宫廷里盛行,奥古斯都二世也像其他帝王一样,把收集各类中国艺术品当作时髦,其宫殿里常见中国生活风情的壁画。那时,德国和奥地利的皇室一个比一个奢华,几乎每一个重要的城堡里,都至少有一屋子瓷器,但谁也比不过奥古斯都二世。

这位国王,被称为东方瓷器最优秀的收藏家之一,一生中有两大开支,一是购买东方瓷器,另一个则是发动战争。有意思的是,1717年,为了得到普鲁士帝国腓特烈·威廉一世的127件中国瓷器,他竟然以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近卫骑兵去交换,那些瓷器的价值相当于27000塔里尔(德国旧银币),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身价百倍的瓷器因此被称作“近卫花瓶”,至今仍陈列在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博物馆内。这些青花瓷的特点是器型硕大,布满青花纹饰,陈列出来,颇有皇家气派,也符合奥古斯都二世“强壮者”的称谓。

德国柏林的普鲁士皇宫夏罗腾城堡,拥有著名的“中国瓷器厅”,四面墙上,挂满了康熙时期的青花瓷与五彩瓷,厅内既有硕大的“近卫花瓷”,也有精巧细腻的小瓶,上万件瓷器把大厅装潢得辉煌无比,皇气浩荡。柏林附近的波茨坦皇宫———无忧宫,也与中国文化相关,皇宫花园里有“中国茶亭”,当时的人认为,栖息于中国茶亭,能乐而忘忧。

继荷兰之后,英国从18世纪初开始与中国进行瓷器贸易,1735年仅“格拉富图”号和“哈雷孙”号这两艘货船,就运载了24万件中国瓷器到英国。收藏中国瓷器等艺术品,成为英国上层贵族社会流行的一种风气。英国摄政时期(1811-1821年),宫廷很热爱东方文化。摄政时期,是指由王子代替他父亲乔治三世摄政的时期,而在艺术上指的是从18世纪90年代直至1830年乔治四世统治的结束。

1806?1816年间,一件中国嘉庆时期的青花加彩宝塔,被运到英国,此瓷器精品专为国王乔治四世特别定做。高276厘米的七级宝塔,类似青花五彩,六面塔座绘青花中国风景,每层屋檐、栅栏、塔身里面装饰手段丰富,有绘画、镂空雕、人物圆雕、镶嵌金饰品等,整体气息富丽堂皇。特意定做此件工艺品,反映了乔治四世对中国文化的热情,这件宝塔安放在英国南方布列顿的东方宫殿里,这座印度式外观的东方宫殿是乔治四世(当时是威尔士王子)1785年住过的别墅,1822年重建为皇家楼(Royal Pavillion),它的内部设计伴随着印度、中国与埃及的主题。

18世纪中叶的某一天,瑞典斯德哥尔摩近郊爵庭夏宫,正上演着一个关于中国的故事。这一天,皇帝弗雷爵克庆祝皇后露依萨生日之后,带领大家一起去夏宫花园散步,大约走了刻把钟,才进入一大片树林,露依萨皇后一下子惊呆了,面前一个奇景———茂密的树林里,一座亭子矗立,双层屋檐,塔式外形,建筑结构迥异于西方式样,是中国亭子!皇后认出来了。仿佛天降神物,十分梦幻,瞧瞧四周,实实在在是每天经过的树林,为何前些天不见?今天猛然凸现,仿佛一婷婷少女伫立草地中央。皇帝在旁微笑不语。皇后这才清醒,一定是夫君在捣鬼,于是缠着他从实招来。原来这是皇帝亲自导演、制作的生日礼物,就像雨果特制一间中国屋献给爱妻、路易十四创造一个中国瓷宫讨好情妇、奥地利特蕾莎女王修建中国漆器厅纪念丈夫一样。皇后当然兴奋异常。用中国屋、中国器物献给最亲爱的人,在当时属最高品位。露依萨皇后来自中国文化十分流行的普鲁士,对中国建筑并不陌生。不过,皇后第一眼看到的中国亭,仅仅是一个木制作品。她之所以没有发觉,是因为中国亭先在附近的小镇造好后,才运到夏宫来安装的。如此这般是为了避其视线,给皇后一个惊喜。

夏宫里的中国亭,之后变成了一座蝴蝶状、雄伟的中国宫,成了爵庭夏宫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宫的建造,完全模仿中国风格,如中国青花瓷器风格、中国摆设等。露依萨皇后经常驾临中国宫,在书房里写信,其中一封写给母亲(普鲁士皇太后索非亚·德罗西亚)的信件已成为知名文献,文献里描述中国亭子是何等模样,黄色屋顶,塔式形状,每处门口都悬挂着中国式的铃铛,风起,叮当作响,神秘的东方之音。内墙上用东方风格的墙纸,房间角落里摆放着四个瓷缸。卧室之墙糊一片丝绸,家具、床皆是中国风情。还有守候在亭子里面的卫兵,穿着中国服装;侍从武官则是满清武官打扮,等等。她还常常给她的一位朋友、中国文化的热情鼓吹者、法国作家伏尔泰写信,探讨政治、哲学、文学与艺术。

葡萄牙贝纳皇宫,多处厅室墙面装贴白地蓝描的青花瓷砖,构图类似中国的开窗装饰技法,窗内绘有山水人物,窗外用花卉装饰。皇宫外墙同样是青花风格,淡雅又梦幻的东方情调,装饰感很强,通常表现形式为整齐的颗粒状锦地纹饰,在阳光下发出靓丽可人的光彩。皇宫里墙的装饰特征,与外墙装饰技巧相似。青花碎片组成的图案装饰也是一种风格,多出现在内廊的墙面上。葡萄牙的另一处旧王宫,王宫里金字塔形天花板嵌满了261件中国青花瓷的场景,强烈的青花风格场景如此辉煌,令人震撼。

从上面的随意罗列中可看出,几百年前,中国的艺术文化在欧洲的影响力是空前巨大的。在提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更应该多多了解历史———三百年前,以及向前推至千年的唐朝,中国文化一直不停顿地走出国门,影响亚洲、欧洲乃至整个世界。


    

上一篇:英国双胞胎姐妹为求长相一致多次     

下一篇:动情的老歌星,名人故事_格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