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故事

一代名将伍子胥的人生,名人故事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名人故事

公众号 ,



  即使是在春秋末期,楚国亦不失为一大强国:就其疆域而言,占有今河南、安徽南部,湖北、湖南大部,其他诸侯强国无与伦比;就其军事实力来说,可同当时的强国——晋国共霸中原,更非其他各国所能为之。然而如此强大之国居然被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吴国给灭掉了,实在是令人费解。要知道,对于楚国,即使是当时同样强大的晋国和秦国也不敢觊觎什么,更不奢望败楚。吴国为什么要剑指楚国?并且凭什么有信心能使楚国一败涂地直至亡国?这就要从一位名将说起——

悲惨命运策划者——费无忌

楚平王执政时,任命大臣费无忌为世子建的少傅(协助太傅辅导世子的官员),伍奢(伍子胥之父)为世子建的太傅。世子建对他的少傅并不感兴趣,并与其一向不和,而对太傅伍奢崇敬有加。费无忌心生妒忌,又恐日后世子建被拥立为王后对自己不利,于是便常在楚平王面前诬陷世子,想方设法来离间其父子,但总未奏效。

后来,费无忌采取了以美人计配合的连环计,终使楚平王杀掉了世子建。《左传·昭公十九年》、《史记·队伍子胥列传》等都多处记载了费无忌谗害世子建的三步计策。

第一步,聘女于秦,唆父娶媳。楚平王欲给世子建定亲,费无忌受命赴秦国聘定秦女嬴氏。他见嬴氏貌美异常,回国后竭力夸赞秦女嬴氏的美貌,唆使平王自己娶之,却为世子另外聘女成亲。?

第二步,托言守边,调离世子。楚平王娶媳之后,费无忌对平王说:“楚国偏居南方,远离中原,难与晋国争夺诸侯,不如扩筑城父(在今河南平顶山,一说在今河南宝丰,一说在河南襄城),让世子镇守北界,可以逐步争夺天下。”平王听了,非常赞同,遂让世子建离开郢城(今湖北江陵西北),去城父防守。

第三步,牵动连环,谗害世子。世子建去城父一年之后,费无忌对平王说:“世子建与其太傅伍奢要据城反叛了。”平王不大相信,问道:“他已做了我的世子,以后楚国就是他的了,他还有什么可求的?”费无忌回答说:“世子为娶妻的事怨恨君王。他独自领兵在外,结交诸侯,不久就会出兵进攻郢都。若不制裁,日后将后悔无及。”平王遂信以为真,召伍奢回郢城,欲加罪杀之。世子建事先得到风声,带着儿子公子胜逃到宋国去了。

费无忌深知伍奢两个儿子伍尚、伍员(字子胥)相当了得,不杀他们,恐日后为患。在费无忌的唆使下,楚平王一面派人去追杀世子建,一面又逼伍奢写信给他的两个儿子伍尚和伍子胥,叫他们回来,以便一起除掉。大儿子伍尚回到郢都后,就跟父亲伍奢一起被楚平王杀害。

伍尚临走前对弟弟伍子胥说:“我的才能远不及你,你可以逃走,日后可以替父亲报仇,以尽孝心。”楚平王见伍子胥未至,就派武城黑率精兵追杀。自此,伍子胥便开始了他一生传奇而又悲惨的逃难历程。

传奇的逃难历程——一夜白了头

伍子胥生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当得知楚平王派兵来捕,便知父兄终不能幸免。如何是好?还是尽快逃命。但逃跑免不了要拖家带口,可如此将托累行程,不利于逃脱;如若不带,自己的妻子家人定会惨遭楚兵毒手。奈何?伍子胥的烦恼被妻子所识破:“大丈夫含父兄之怨,如割肺肝,何暇为妇人计耶?子可速行,勿以妾为念!”妻子说罢竟进里屋自缢而死。伍子胥为此大哭一场,把妻子草草掩埋,收拾好行李就匆匆离去。不足半日,楚兵即至。

据说,伍奢听说伍子胥逃跑,曾对楚王说:“楚国君臣且苦兵矣。”后来果如其言。

伍子胥听说世子建逃至宋国就奔宋而去,并找到了世子建。不巧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又带着世子建、公子胜逃到郑国,想请郑国帮他们报仇。可是郑国国君郑定公没有同意。世子建报仇心切,竟勾结郑国的一些大臣想夺郑定公的权,结果被郑定公杀了。随后伍子胥不得不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投奔吴国(都城在今江苏苏州)。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逃出郑国后,白天躲藏,晚上赶路,来到吴楚两国交界的昭关(今安徽含山县北)。楚平王早就下令悬赏捉拿伍子胥,令人画了伍子胥的像,张贴在楚国各地的城门口,嘱咐各地官吏盘查。幸亏他们遇到了一个好心人东皋公,他非常同情伍子胥,便把伍子胥等人接到自己家里。东皋公有一好友皇甫讷长相酷似子胥,他想让此人来冒充伍子胥过关。可皇甫讷那时并不在家中,他们足足等了六日还不见皇甫讷回来。伍子胥心急如焚,等到了第七日早晨,伍子胥居然须发全白。“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就出自于此。适逢东皋公来告知其好友已回,但见伍子胥这般模样,便告知于他。伍子胥起初不信,拿镜子一照,痛哭流涕,将镜子摔至地上,叹曰:“一事无成,双鬓已斑,天乎,天乎!”可东皋公却认为这恰是好事,因为这样守关楚兵更不好辨识,正好能助其顺利过关。伍子胥的确命大,若不是如此,历史上也许就不会有他伍子胥的威名了。

装扮妥当之后,四人一起朝昭关方向进发,并于第二日黎明时分赶到昭关。当时正值开关时间,守关楚兵果然把守严密,皇甫讷很快被楚兵发现,并立即被抓获,而伍子胥则带着村家小儿状打扮的公子胜乘混乱之际顺利通过昭关。

伍子胥出了昭关,害怕后面有追兵,急忙往前跑,不料前面一条大江拦住了去路。伍子胥正在着急,江上有个打鱼的老头儿划着一只小船过来,把伍子胥渡过了江。

过了大江,伍子胥感激万分,摘下身边的宝剑,交给老渔人,说:“这把宝剑是楚王赐给我祖父的,值100两金子。现在送给你,好歹也算是表表我的心意。”

老渔人说:“楚王为了追捕你,出了五万石粮食的赏金,还答应封告发人大夫爵位。我不贪图这个赏金、爵位,难道会要你这把宝剑吗?”

伍子胥连忙向老渔人赔礼,收回宝剑,辞别老渔人走了。

伍子胥的逃难历程可谓艰辛、离奇,如果没有妻子的大义而死以及路人的相助,他是根本逃不出楚国的。假如我们把伍子胥放到其他任何一个朝代,历史将难以展现出一个这样的伍子胥。伍子胥只属于那样的时代。

汝生时枉有目珠——鞭平王之尸

在吴国,当时的吴王僚是夷昧的儿子。夷昧共兄弟四人,老大诸樊,即光父;老二余祭;老三便是夷昧;最小的是季札。其父执政之时,因四子季札最为贤能,想传位于他,但季札推让不纳,于是就立嘱于诸樊,并要求兄弟依次当政。当王位传到季札时,季札仍然坚拒不受,夷昧之子僚便趁机称王。公子光是季札之子,他认为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却被堂兄僚抢占了,因而一直对僚怀恨在心,总想夺回王位,只是对僚身边的掩余、烛庸、公子庆忌(这三个人在当时的吴国相当厉害,对吴王僚也非常忠心)有所忌惮,只好再寻时机。

来到吴国的伍子胥并未急于求见吴王,而是混迹于街市之中,吹竹箫以明心志。吴国大臣被离发现了他,将其引荐给了吴王。此时公子光也看中了伍子胥,只是下手晚了一步。吴王很欣赏伍子胥,许诺要替其报仇雪恨,并拜伍子胥为上大夫,委以重任。

公子光担心吴王重用伍子胥后,自己夺取王位的大计愈加难以实现,便对吴王僚说:“您贵为一国之主,而他乃村野匹夫,您怎能答应他的请求?再说,楚强,我们与之作战,胜少负多。即便取胜也只是替他一人报仇,泄了他的恨;若是不胜,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多大的灾难?”吴王觉得公子光言之有理,于是决定不去伐楚。伍子胥得知消息后,就辞了官,和公子胜到乡下种地去了。而此时的公子光又来了一招,让吴王与伍子胥的关系来个彻底了断,他对吴王说,伍子胥因您不肯替其报仇,已是怀恨在心。于是吴王对伍子胥更加疏远了。

此后公子光就去找伍子胥,向其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并说,如果伍子胥能助其当上吴王,他会替伍子胥报仇。这不失为诱人的条件,对伍子胥来说,他可不管谁当吴王,只要能报仇就行。于是伍子胥答应了,并向公子光推荐了自己的结义兄弟专诸,准备伺机刺杀吴王僚。

吴王僚十一年(前516年),楚平王熊居病死,昭王熊轸即位。伍子胥得知后,非常悲愤,平王已死,父兄之仇未报,这可怎么办?由于伍子胥报仇心切,竟然一连三天未曾进食。后来他想出一计,对公子光说:“你现在可以劝吴王趁楚君新丧攻楚,并让其用掩余、烛庸、公子庆忌为主将,而你在行军途中可假装摔伤而要求返回,这是你除掉吴王僚之绝佳时机。”

公子光依计行使。待吴师伐楚出征之后,他邀请吴王僚去家中做客,品尝在太湖请到的一位名厨做的炙鱼。这位名厨不是别人,正是专诸,他去学烤鱼,正是投吴王僚之所好,以寻机刺杀吴王僚,报伍子胥的知遇之恩。吴王僚果然上当,最终被专诸刺死。而此时在外的掩余、烛庸、公子庆忌闻讯后只得逃往他国。

此后,公子光即位,即为吴王阖闾。阖闾任命伍子胥为“行人”(掌管朝觐聘问之官),“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并命他主持修筑国都城池,修建仓库,铸造兵器,编练军队,训练士卒练习骑射及驾驭战车、战船等,准备称霸中原。

就在这时,伯来吴投奔伍子胥。伯本是楚国名臣伯州犁之孙。他的父亲伯郄宛是楚王左尹(令尹的助手),为人耿直,贤明有才能,深受百姓爱戴,因此受到了少傅费无忌的忌恨进谗,被贪得无厌的楚令尹(国相)囊瓦所杀,并株连全族。伯侥幸逃出,听说伍子胥在吴国混得不错,就跑来投奔子胥。同病相怜,而且有着同样的仇恨和仇人,伍子胥自然非常热情,俩人一见如故。于是,伍子胥就把伯推荐给吴王阖闾以求重用,而这也为伍子胥后来的悲惨命运埋下了伏笔。

吴王阖闾四年(前511年)秋,阖闾采纳了伍子胥的提出的“先疲敝楚军,再大举进攻”的战略方针,派军攻楚边邑夷(今安徽亳州东南)、潜(今安徽霍山南)、六(今安徽六安北)等地。楚军往援,吴军即退;楚军回师,吴又攻弦(今河南息县南);楚再驰援,吴军又撤。此后年年如此袭扰楚境,以致“楚昭王即位,无岁不有吴师”。

吴王阖闾七年,楚属国桐(今安徽桐城北)叛楚附吴,伍子胥为达到“多方以误之”的目的,趁机唆使楚附庸舒鸠氏(今安徽舒城)诱楚来攻。楚昭王熊轸派囊瓦率军攻吴,阖闾则派伍子胥等率军迎击于豫章(今大别山东、巢湖以西,淮南、江北地区)。伍子胥将大量船只部署于豫章地区南部的江面上,故示守势,而将主力潜伏于巢邑(今安徽桐城、安庆之间)附近。囊瓦误认吴军尽在江上,遂对陆上警戒松懈。伍子胥则乘其不备,由侧翼突然发起进攻,楚军大败。吴军乘胜攻占巢城,俘楚大夫公子繁。

吴王阖闾九年,唐成公与蔡昭侯去朝楚之时,由于囊瓦贪求蔡昭侯所爱的皮衣、玉佩与名马等,蔡昭侯起始不给,因而遭到囊瓦侮辱。随后,囊瓦将蔡昭侯、唐成公一并囚禁数日。唐蔡二君回国后纠集了共17路诸侯讨伐楚国,后因晋国半路退出而只好作罢。沈国乃楚属国并未随征,蔡国恨之,回归途中灭了沈国,杀了沈君。楚国怪罪蔡国,于是出兵围蔡,蔡遂求援于吴。当时阖闾认为楚已疲惫,军力削弱,正打算趁机发起总攻。这时,伍子胥分析了敌情,并提出建议说:“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他的这一建议,利用了楚与邻国的矛盾,使自己也师出有名,相对也增强了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唐、蔡两国为楚国北方门户,对吴而言,这两国位处楚国侧背,战略价值极大,如果吴军由此攻楚,则可以避开豫章地区楚军防备较严的正面战场,直趋楚都郢,更能起到战略突袭的作用。阖闾听后大喜,采纳了伍子胥的建议,命被离、专毅辅世子波据守国都,拜孙武为大将,伍子胥和伯为副将,其弟公子夫概作为先锋,共率吴兵六万,号称十万大军,从水路渡过淮水去救蔡国。楚将囊瓦见吴兵人多势众,于是放下蔡国急撤,并派人入郢都告急。此后唐国也来会合,自此唐、蔡、吴三国联合起来共同讨伐楚国。

孙武见囊瓦撤退,为了尽快追上楚军,命人弃船登岸,率大军沿江北陆路过三关,经过章山,直抵汉阳。而此时,楚军屯兵于汉水之南,吴兵则屯兵于汉水之北,囊瓦自撤军之后一直在等援军来助,故而非常担心吴军会渡江来攻,但又听说吴军是弃舟前来,心中稍感宽慰。而此时,楚昭王派沈尹戌(即叶公之父)率精兵15000人来到汉阳。得知孙武弃船前来,沈尹戌大喜,他对囊瓦说:“吴军素习水战,今却弃船而行,我率兵北上方城(今河南方城境内),征集那里的楚军,迂回到吴军的侧后,毁坏吴军舟楫,阻塞三关,切断吴军的归路。你领兵渡江,我们前后夹攻,吴军可败。”然而沈尹戌走后,囊瓦听信谗言,怕胜吴之后沈尹戌会位居己上,于是不用沈尹戌之计,而是自以为是,私自出击,结果中了吴军的埋伏,造成楚军大败,最后只得率残军退到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

囊瓦退至柏举之后,楚王又派(wei)射前去相助。但囊瓦主张进攻,射主张防守,两人意见不和,继而各自为政,互不相救。结果囊瓦兵败奔郑,射所领楚兵则在退归郢都的途中被吴军杀得七零八落,而沈尹戌也遭吴军围攻,力战身亡。

此后吴军乘胜追击,直逼郢都。郢都有三城(即麦城、纪南城、郢城),阖闾采用了伍子胥的策略,派伍子胥攻打麦城,孙武攻纪南城。伍子胥用计在麦城附近又筑二城,东曰“驴城”,西曰“磨城”,东驴西磨智破麦城。孙武则引漳水,水淹纪南城,连同郢城都给淹了。见此情形楚昭王熊轸只得仓皇出逃。郢都没有了楚王,自然就不攻自破。攻入郢都后,吴国君臣洗劫楚国国库,淫乱楚国后宫。

接着吴王阖闾又按照伍子胥之言,将楚国宗庙尽行拆毁,虽然孙武极力劝阻,但吴王根本不听。其实,如果吴王采用孙武之计,善待楚民,让公子胜入主郢都,则楚国定会俯首于吴国,对吴国的称霸之计有利而无弊。可伍子胥不愿善罢甘休,他请求吴王准许自己掘楚平王墓以解心头之恨,吴王自然同意。伍子胥怀有报仇之心,有如此之想法和行为,还算可以谅解。而吴王阖闾,应该算得上是一位了不得的政治家,竟不作长久打算,不用孙武之策,只图一时之快,真是令后人为其感到悲哀。

找到平王的尸骨后,伍子胥“手持九节铜鞭,鞭之三百,肉烂骨折”。此后更是“左足践其腹,右手抉其目”,并骂曰:“汝生时枉有目珠,不辨忠佞,听信谗言,杀吾父兄,岂不冤哉!”可伍子胥还不解恨,又割下了平王的头,并把衣物棺木全都销毁,连同尸骨弃于荒野。

吴军占领郢都后,楚国人申包胥逃到秦国。因楚昭王之母是秦女,于是申包胥向秦国求救,而秦哀公却没同意出兵。当时秦哀公整日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哪里会顾得上救楚?说是让申包胥等候,实际上是无心于此。申包胥请得越急,秦哀公越是不发兵。结果,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外赖着不走,滴水不进,日日夜夜痛哭,竟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终于被他感动了,说:“楚国虽然暴虐无道,但是有这样好的臣子,怎能眼看着他们亡国?”

于是秦哀公派兵前往楚国,并击败了吴军,到此时吴王阖闾才撤兵回国。

悬吾眼于城门——自刎身亡

吴王回国之后,论功行赏,立伍子胥为相国,伯为太宰。吴军撤退后,楚即复国,但因其在战争中国力损失惨重,暂时无力对吴造成重大威胁,于是伍子胥便劝吴王将战略攻击目标转至越国。

吴王阖闾十九年,越王允常病死,其子勾践即位。阖闾不听伍子胥的劝说,率伯等趁越君新立之际,发兵攻越。双方在?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交战,结果吴军失败,阖闾也负伤身亡。其子夫差,在伍子胥的拥戴下即位为王。

夫差为报父仇,命伍子胥积极备战,企图一举消灭越国。正当吴军准备完毕即将攻越之时,越王勾践先发制人,于吴王夫差二年(前494年)发兵攻吴,双方水军大战于夫椒(今江苏苏州境内)附近水上。结果越军大败,退回本国。吴军乘胜追击,攻占越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勾践留范蠡坚守,自率残兵5000人逃至会稽山(今绍兴东南)。吴军把会稽团团围住,伍子胥领兵在左,伯在右。

会稽告急,越将文种献计说:“现在的形势比较紧张,我们只有暂时投降才能保全自己。”原来文种早有一计在心,他素闻伯贪财好色,又知伍子胥与伯志趣不投,而现今吴王夫差更加亲近伯。于是,勾践派文种带美女珠宝前去贿通伯。

伯得到文种送来的礼品后,就去拜见夫差,与夫差说了文种代表越王请降之意。夫差大怒,说自己与越人有不共戴天之仇,恨不得手刃越王,怎么能和他议和?而伯却说:“难道你不记得孙武说的话了?‘兵,凶器,可暂用而不久也’,越国虽然得罪了我们吴国,可越国已经答应了做我们的臣民,而现在,越国所有即吴王之所有,这与占领了越国是一样的。既然这样,我们何必再去兴师动武?如果逼人太甚了,对我们也没有好处。”伯说的这些话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奸佞之人向来如此,这可是他们的拿手本领。夫差听后,竟也认为越国已衰微,不足以成为吴国威胁,再加上他急于北上攻齐,争霸中原,遂准备允越求和。于是夫差召见文种,并答应了他的议和请求。时早有人报知伍子胥,伍子胥急奔中军去见吴王,得知夫差已经答应,伍子胥怒气盈面连说不可,并进言吴王:“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左传·哀公元年》)又进一步从地理条件上深入劝说吴王:“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夫也已,君必灭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还是允许越国求和,并下令撤军。伍子胥对此极为悲愤,气得面如土色。自此,伍子胥与伯的关系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于是,便有了后来勾践的卧薪尝胆。

在对待越王勾践和越国的问题上,吴王夫差和伍子胥的看法越来越远,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夫差对伍子胥的态度由不满逐渐发展到疏远冷落,并有了加害伍子胥之心。在准备再次大举攻齐前,夫差派伍子胥使齐下挑战书,以激怒齐国,以达到借齐国手而杀掉伍子胥的目的。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料知吴国终将会被越国所灭,便趁为使去齐之际,把自己的儿子寄托给齐国鲍氏,改姓王孙氏。得知伍子胥寄子齐国之事,伯又趁机诬陷伍子胥,吴王遂以私通敌国、怀有二心的罪名,赐伍子胥以属镂之剑,迫使其自杀。伍子胥接剑在手,叹口气说:“以前先王本不想立你,是我一再力争才让你得以即位。我助你破楚败越,威名远扬,现在你却让我去死,我今日死,明日越兵至,‘掘汝社稷矣’。”他又对家人说:“我死后,请把我一双眼睛挖下来挂在姑苏城东门,让我有一天能看见越国大军从这门进来。”说完,他挥剑断喉而死。夫差闻知大怒,恨及枯骨,就把他的头割下来,挂在东门城楼之上。另外,把他的尸体包在皮革里,抛在江中,名曰“鸱夷浮江”,使之葬于鱼腹。

前471年,越王勾践果然出军攻吴,由于吴军数次北进攻齐,国力损耗极大,吴军最终战败被围。吴王夫差也想求和,可勾践不答应,夫差不得不自杀,临死前,他叹口气说:“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


    

上一篇:曾炜 介绍简介-曾炜 简历     

下一篇:毛泽东在延安为何“有轿车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