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绍棠,当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岸边儒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在中学读书时开始发表作品。1951年曾经在河北省文联工作。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青枝绿叶》一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翌年退学。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誉为“神童作家”。1958年被划成“右派”,并开除党籍。1979年恢复名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务。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1997年3月12日因病逝世于北京。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夜光杯散文精选》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现已出版5卷。《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刘绍棠四十余年的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他创作的洋洋600万字的乡土文学作品,不少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刘绍棠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他从13岁就开始从事写作,并发表作品,立志要成为人民的作家。他走上乡土文学之路,是受到老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他那时就想过一辈子肖洛霍夫式的田园生活,住在家乡写乡土小说。他以自己的家乡为基地,写反映当地农村生活的作品,受到作家孙犁的赞赏,其作品常常在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1952年元旦,《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他写的小说《红花》,在全国青年中反响强烈。当时他上高中一年级,团中央便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在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同志曾找刘绍棠谈过四个多小时话,希望他多写农村青年题材,并且让他到东北农村去采访。刘绍棠在东北住了两个多月,他把在东北得到的创作素材挪到自己的村子里,换上他所熟悉的人物原型,开始构思他的小说《青枝绿叶》。这时,他就开始走上扬长避短的创作道路,即写家乡、写乡亲的乡土文学之路。52年放暑假时,他又回到家乡。那时村里搞了互助组,引起他的兴趣。他了解情况,进行艺术加工,产生了创作冲动,可是从何入手,一时捉摸不定。夏天晚上很热,他就在村外找个风凉空地,躺下睡,可是怎么也睡不着,他浮想联翩,苦苦思索小说的开头。这时,河边的树林里布谷鸟叫着“光棍好苦,光棍好苦”,那声音清脆悠远,动人心弦,更使他夜不能寐。突然,布谷鸟的叫声给了他灵感,从这里开头不是很有意境吗?于是,小说的开头就写男女主人公在布谷鸟叫声中相识于河边。《青枝绿叶》写成后,在《中国青年报》上以整版篇幅发表,后来被编进了高中课本。刘绍棠又以此为名出版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并因此一举成名。那年,他只有16岁。
刘绍棠 介绍简介-刘绍棠 简历-刘绍棠 作品,名人故事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名人故事
刘绍棠,当代著名作家。1936年2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岸边儒林村的一个普通农家。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在中学读书时开始发表作品。1951年曾经在河北省文联工作。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青枝绿叶》一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翌年退学。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誉为“神童作家”。1958年被划成“右派”,并开除党籍。1979年恢复名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中国乡土小说》丛刊主编等职务。曾多次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和《中国共产党名人录》。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1997年3月12日因病逝世于北京。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有《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中秋节》、《蛾眉》等短篇小说集,《运河的桨声》、《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荇水荷风》、《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中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长篇小说,《我与乡土文学》,《我的创作生涯》《夜光杯散文精选》等散文短论集,以及《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12卷,现已出版5卷。《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黄花闺女池塘》获90年代优秀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刘绍棠四十余年的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受到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他创作的洋洋600万字的乡土文学作品,不少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刘绍棠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他从13岁就开始从事写作,并发表作品,立志要成为人民的作家。他走上乡土文学之路,是受到老作家孙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他那时就想过一辈子肖洛霍夫式的田园生活,住在家乡写乡土小说。他以自己的家乡为基地,写反映当地农村生活的作品,受到作家孙犁的赞赏,其作品常常在孙犁主编的《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发表。1952年元旦,《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他写的小说《红花》,在全国青年中反响强烈。当时他上高中一年级,团中央便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在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同志曾找刘绍棠谈过四个多小时话,希望他多写农村青年题材,并且让他到东北农村去采访。刘绍棠在东北住了两个多月,他把在东北得到的创作素材挪到自己的村子里,换上他所熟悉的人物原型,开始构思他的小说《青枝绿叶》。这时,他就开始走上扬长避短的创作道路,即写家乡、写乡亲的乡土文学之路。52年放暑假时,他又回到家乡。那时村里搞了互助组,引起他的兴趣。他了解情况,进行艺术加工,产生了创作冲动,可是从何入手,一时捉摸不定。夏天晚上很热,他就在村外找个风凉空地,躺下睡,可是怎么也睡不着,他浮想联翩,苦苦思索小说的开头。这时,河边的树林里布谷鸟叫着“光棍好苦,光棍好苦”,那声音清脆悠远,动人心弦,更使他夜不能寐。突然,布谷鸟的叫声给了他灵感,从这里开头不是很有意境吗?于是,小说的开头就写男女主人公在布谷鸟叫声中相识于河边。《青枝绿叶》写成后,在《中国青年报》上以整版篇幅发表,后来被编进了高中课本。刘绍棠又以此为名出版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并因此一举成名。那年,他只有16岁。
上一篇:据说这是全球最美的十位女性,中
下一篇:印度奇男子随处倒挂攀爬堪比“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