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盾弑其君原文内幕 评价
据董狐在史书中记载“赵盾弑其君”, 孔子称赞“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而事实上,赵盾弑君乃千古冤案。
赵盾是赵成子赵衰的儿子,赵成子去世后,赵盾成为晋国执政。不久,晋国国君晋襄公去世了,赵盾立太子夷皋为灵公,当时灵公年幼,赵盾执掌着晋国大权,在此期间,他率军击败秦国的入侵,平定了周的内乱而立周匡王,捉回随会以避免国内内乱。赵盾可谓是劳苦功高。
后来,晋灵公渐渐长大了,可这个家伙是个暴君:他非常奢侈,“厚敛以?墙”; 从台上弹人,以看老百姓躲避弹丸而取乐;常常随意杀人,一个屠夫因为做熊掌没做熟便被杀了。作为执政,赵盾是多次劝谏,但都没有效果,反而引起了灵公的厌恶。
终于,灵公恼怒了,他派出??刺杀赵盾,但??并不忍心,既不能杀忠臣,又不能违背君命,他选择了自杀。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灵公准备在宴会上刺杀赵盾,但是,担任宰夫的示眯明却反戈一击,阻挡刺客,放走了赵盾。
无奈之下,赵盾只好出逃,就在他逃亡途中,晋国将军,赵盾的族弟赵穿在桃园袭杀了灵公。紧接着,赵穿派人请回赵盾,赵盾在国人的拥戴中返回都城。他们迎回襄公的弟弟黑臀为晋成公。
赵盾弑其君经过就是如此,赵盾既没有动手杀灵公,也没有参与谋划杀灵公,因此他觉得自己很冤。董狐问到:“你作为正卿,国家的执政,逃跑却又不跑出国境,回来又不诛杀赵穿,你就是真正的凶手。” 赵盾对此是无可奈何。
造就赵盾弑其君冤案的原因:
孔子也认为董狐写得好,尽管他也认为赵盾是“良大夫也,为法受恶。”但他“惜也,出疆乃免。”但孔子是“圣人”,他的话就是定论,因此,赵盾只好背着“弑君”的名声,这一背就是两千多年。
后人对赵盾弑其君评价:
晋灵公是个十足的暴君,可以说是死有余辜;赵穿对国家是忠诚的,是负责的,否则他不会迎回赵盾,不会迎立晋成公;赵盾作为执政,对国家对君主都是忠心耿耿,该做的他都做了,他的最大错误可能就是没有废掉灵公,成就伊尹,霍光的伟业。
赵盾弑君影响:
赵盾弑君这一冤案直接影响到他的后人,赵盾死后,晋国大夫屠岸贾旧事重提,“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于是大开杀戒,诛杀赵氏家族,演绎出悲壮的“赵氏孤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