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孔融,孔融是被谁杀的
孔融,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生于公元153年,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后代。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曾历任北海(今山东省)太守,少府,太中大夫等职,声望很高。然而,孔融这个颇有建树的才子却被一向”唯才是举“的曹操所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
首先从政治方面来说,孔融的思想言论与曹操的许多政令相抵触,因此被曹操所忌恨。
比如曹操要与袁绍大战,而孔融坚决反对。曹操要出兵讨伐乌桓,孔融也反对,后来曹操为了经济和军事的需求,颁布禁酒令,而爱喝酒的孔融竟然理直气壮地写信反对。孔融这样一次次地对曹操的政令和决策指手画脚,曹操虽然非常生气,但是出于对孔融大名和声望的忌惮,他强忍怒火,没有杀他。
可是接下来孔融上奏的《宜准古王畿之制》一文终于触怒了曹操敏感的神经。在这篇奏章中,孔融主张“尊崇天子,扩大君权,削弱诸候权势”。意思是尊崇汉朝天子,确保汉天子天下独尊的地位。而当时曹操正“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他政治上成功的基本保证。孔融的奏章直逼曹操的要害,二人俨然成了政治敌人,因此忍无可忍的曹操终于将孔融杀害。
其次从性格方面来讲,孔融是名门之后,自少誉满清流养成了恃才傲物,出言无忌,甚至目空一切的脾性。
孔融鄙视权贵,从来不刻意与权贵结交结,因此他与当权人物多次闹翻、结怨。比如早年孔融曾得罪大将军何进,差点被杀。后来又与袁绍结怨,导致袁绍对他恨之入骨。可是一次次的教训并没能改变孔融目空一切的脾性,他同样也看不起曹操,并常常不分场合地对他冷嘲热讽。
当初,曹操打败袁绍,攻下邺城,曹丕见袁绍之子袁熙的妻子甄氏貌美,欲占为己有,曹操闻知后,即为曹丕娶甄氏。孔融知道这件事以后,写信对曹操说:“从前武王伐纣,将纣王爱妾妲己赐给弟弟周公。此次,曹公效仿武王,将甄氏赐给世子,可喜可贺!”偏偏曹操不理解这一点,还去向孔融询问此事出于何典。而孔融却回答说,“我见你今日的做法,想见当年武王必定也如此。”曹操一听方才明白,原来孔融是在嘲笑他们父子。面对这样的挖苦与嘲讽,曹操暗暗怀恨。
关于曹操本人性格,郭沫若指出:“曹操虽然爱才,但对于恃才傲世,不肯亲附自己的人,却是不能容忍的。”而张璠在《汉纪》中也说曹操“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曹操历来狡诈多疑,胸积怨毒,心不容人。孔融作为世族地主的代表,名高望重,又不受笼络,很可能形成强大的反曹势力。加之孔融迂腐、疏狂的性格与曹操”性忌”的心理状态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因此可以说孔融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