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介绍

杨开慧简介

2020-12-28 23:46:52

名人介绍

  杨开慧简介

  杨开慧(1901—1930),号霞,字云锦,1901年出生于长沙县板仓。其父杨昌济是闻名三湘的学者、教授,他思想先进,开慧虽为女儿身,但父亲也为她取了名、字、号。7岁时破例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书香门第出身的杨开慧从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才气。

  1918年夏,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举家北迁。毛泽东9月间来到北京,并经恩师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正是在这期间,毛泽东和杨开慧开始相爱。

  1920年初,杨昌济不幸病逝,杨开慧随母亲回湖南。这一年冬天,在长沙市望麓园附近的船山书院内,杨开慧和毛泽东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仅花了6元大洋请至亲好友吃了一顿饭。

  婚后的毛泽东和杨开慧聚少离多,这对革命伴侣为了执着的信念经常天南海北。开慧的性格自有她刚毅、坚强的一面,但在情感世界里,她又是那样多愁善感。这便注定了杨开慧作为一个女人所应承受的情感磨难,而这又是和毛泽东身份的特殊性联系在一起的。而毛泽东的内心又埋藏了多少对开慧的依依不舍!

  1927年夏,八七会议后秘密潜回湖南的毛泽东日夜进行暴动的准备,杨开慧则照料着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杨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并叮嘱毛泽东最好扮成郎中。但谁也没有想到,此次话别,竟成夫妻之间的永诀!

  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三年间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生牵挂。

  同时,开慧的处境却是那样地险恶。敌人到处在搜捕她,她仍无畏地奔走于板仓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顽强地坚持地下工作。

  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军阀何键抓捕。面对爱人,她是那样地温柔,但面对敌人,她又是那样的刚强,这就是杨开慧。出身书香门弟、“举止温婉”的杨开慧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被打昏后又用凉水泼醒……她带着儿子岸英在狱中度过了一段极其黑暗的日子。

  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开慧勇敢而坚决地拒绝了这个可以给她带来生路的选择。同年11月14日,开慧在长沙被杀害,年仅29岁。牺牲前她只说了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1]

  杨开慧牺牲的当晚,尸体被远方舅亲偷运回家。7岁的岸青和仅3岁的弟弟岸龙抱着妈妈的尸体大哭不止。过了十几天,岸英被营救出狱后,才准备掩埋开慧的遗体,三兄弟与妈妈难舍难分,痛哭不已,岸龙还非要和妈妈“睡”在一起。在场的人无不痛哭失声。岸英是第一个止住眼泪的,他擦了一把眼泪对两个弟弟说:“我们要懂事,要为妈妈报仇!”那时岸英8岁。

  不久,正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痛彻心肝,他在给杨家的信中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时至27年后,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更是寄托了毛泽东对亡妻的绵绵哀思之情。油画:杨开慧与毛泽东

  油画:杨开慧与毛泽东

  人物生平

  杨开慧,女,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因父亲杨昌济(后被聘为北大伦理学教授)思想先进,她虽女儿身也能从小有名、有字、有号,7岁即破例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

  1913年,杨昌济从欧洲留学归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杨开慧随父亲迁往长沙。翌年,湖南第一师范的学生毛泽东、蔡和森等,为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经常在杨昌济家里聚会。对毛泽东这个“资质俊秀”的高个子青年,杨昌济认为是“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年少的杨开慧当时常听家长称赞润之,但只视他为兄长。就这样,杨开慧从小就深受他们的影响。

  1918年,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杨开慧随父亲来到北京。这时,因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同年9月,毛泽东也来到北京,并经恩师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据毛泽东在陕北对斯诺所述,正是这时“我遇见并爱上了杨开慧,她是我以前的伦理学教员杨昌济的女儿”。17岁的杨开慧在京遇同乡知己,两人经常漫步于紫禁城外的护城河边,或北海的垂柳之下。翌年,毛泽东返湘时两人相约通信,以“润”、“霞”相称。同年,毛泽东再次来京时,就住到杨家。在毛泽东帮助下,杨开慧大量阅读了《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开阔了眼界,由于和毛泽东接触较多,志同道合,两人相爱了。后来,杨开慧深情地回忆说:“自从听到他许多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所生之外,就是为了他。假设有一天母亲不在了,他被人捉住了,我要去跟着他同享一个命运。”杨开慧把这些话写下来,藏在长沙板仓老家住所的墙缝里,直到1983年才被发现。

  1920年,杨昌济不幸病逝,杨开慧随母亲扶柩回湖南长沙,在李淑一父亲的帮助下进湘福女中。同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成立了文化书社,杨开慧参加了书社的工作,她还把父亲去世时亲友们送的奠仪金,拿出一部分来支持毛泽东的革命活动。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就在这时,她与毛泽东结婚,取消了坐轿、婚礼,以示“不作俗人之举”。

  1921年,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党龄而论,杨开慧在女性中仅次于北大的缪伯英(何孟雄之妻)。当时,毛泽东的公开身份是自修大学的主办者,杨开慧则担任学联干事,在党内担任机要和交通联络。同年,毛泽东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任区委书记,杨开慧担任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他们的家,长沙市郊清水塘22号,就是区委所在地,杨开慧成了毛泽东的助手。她经常往来于文化书社、船山学社等党的秘密联络点,传送党的文件和指示,协助毛泽东收集资料,抄写文稿,同时精心照料毛泽东的生活起居,使他有精力从事日益繁重的革命工作。

  杨开慧与儿子毛岸英(右一)、毛岸青

  杨开慧与儿子毛岸英(右一)、毛岸青

  1923年4月,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翌年,杨开慧带着岸英和岸青两个孩子也来到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去纱厂组织女工夜校,为此还专门学习用上海话讲课。一年后,她又随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在农民夜校担任教员。她不仅一直照顾丈夫生活并带孩子,也帮助联络同志,还帮毛泽东找资料、抄写文章。

  1927年初,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考察,杨开慧把大量的调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工整地抄写下来。3月,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上首次刊登,里面也凝聚了杨开慧的心血。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按党的八七会议指示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面对严重白色恐怖,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杨开慧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她曾写信给堂弟杨开明,嘱咐他在自己遇到不测时照顾孩子和母亲。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三年间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牵挂。

  1930年10月,杨开慧在板仓被军阀何键派人搜捕到。她带着毛岸英坐牢,面对穷凶极恶的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敌人逼问她毛泽东的去向,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杨开慧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1930年11月14日,为了信仰,她拒绝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毅然割舍下老母、幼儿,在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从容走向刑场。杨开慧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识字岭,年仅29岁。如今,在杨开慧烈士家乡建有杨开慧纪念馆,供人们凭吊和纪念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杰出女性。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杨开慧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

  大事年表

  1913年:随父亲迁往长沙

  1918年: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杨开慧随父北京

  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冬:与毛泽东结婚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5月:毛泽东与贺子珍结婚

  1930年10月:被长沙警备司令部逮捕

  1930年11月14日:就义于长沙

    

上一篇: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榜样     

下一篇:岑春煊:“官屠”与丁未政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