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人介绍

李鸿章:晚清军事家,洋务派首领,淮军、北洋海军创始人和统帅

2020-12-28 23:46:52

名人介绍

公众号 李鸿章:晚清军事家,洋务派首领,淮军、北洋海军创始人和统帅李鸿章
1823.2.15~1901. 11.7 晚清军事家,洋务派首领,淮军、北洋海军创始人和统帅。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曾受业于曾国藩,讲求经世义理之学。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1853年(清咸丰三年),随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1859年初,入曾国藩幕府,襄办军务,在建军、作战思想上颇受其影响。 创立淮军,赴沪作战 1861年9月,湘军攻陷太平天国西线重镇安庆(今属安徽),曾国藩着手筹划进军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命李鸿章募淮勇以补湘军力量之不足。1862年(清同治元年)春,李鸿章檄募淮勇数营,又接纳曾国藩所拨给之湘军数营,编组成淮军,其营制饷章悉仿湘军。旋奉命率部赴上海同太平军作战,升任江苏巡抚。利用上海饷源充足的条件,在英、法、美侵略者的支持下,大量购置洋枪洋炮,雇用外国军官,装备和训练淮军。李鸿章选将不重出身,唯才是用。治军不墨守成规,多令将领自由发挥,并以功名利禄鼓舞士气,凡有战功者一律奖拔。故淮军上下用命,战斗力较强,但骄纵扰民较湘军尤甚。1863年初,会同英人戈登的“常胜军”,采取先剪枝叶、后图根本的作战方针,夺占苏州、无锡。1864年,复夺占常州一带,有效地配合和保障湘军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以功封一等肃毅伯。时李鸿章所部淮军已发展到水陆7万人,多改用洋枪洋炮,并建立新的兵种炮营,成为当时清军中西化最早、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督师山东,镇压捻军 1865年,李鸿章署两江总督。次年,继曾国藩为钦差大臣,赴山东、河南一带剿捻。在承袭曾国藩剿捻方略的基础上,又提出“扼地兜剿”方略,以对付捻军骑兵的流动战术。即利用山深水复的有利地势,弃地以诱捻军深入,然后各路清军合而围困,同时派得力的游击之师,进入包围圈内寻机与捻军作战。李鸿章用此法部署重兵,先守山东胶莱河,继扼运河,于山东、江苏间镇压了东捻军。1868年,又用同样办法,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等配合下,集中十余万清军,在直隶(约今河北)、山东间镇压了西捻军。剿捻战事结束,奉命赴湖广总督任。 倡导学习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李鸿章在苏南同太平军作战时,即于上海等地创办了三个小型洋炮局,仿西法制造炮弹。1865年,又将洋炮局分别扩充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1870年,调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后,又接办和扩建了天津机器制造局。这些兵工厂依靠进口原料,雇用一定数量洋匠,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制造枪炮、弹药、轮船,为改变清军武器装备的落后状况发挥了一定作用。此外,还委派专人先后创办了一批与军工有关的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等,以加强国防经济实力。 筹办海防,组建北洋海军 1874年,日军入侵台湾,东南海疆形势再趋紧张,李鸿章奉命筹办海防。参照西洋的海防情况,利用海关税收,陆续购置新式军舰,修造旅顺(今属辽宁大连)、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军港,组建北洋海军,与陆军相配合,扩大各海口的防御纵深。1883年(清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李鸿章以海防未巩固、海军尚未练成为由,始主“息事宁人”,继倡“乘胜即收”,反对与法国长期作战。战后,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并设立海军衙门,李鸿章兼任会办。1888年,编练成北洋海军。计有大小舰艇30艘,是中国第一支正规化近代海军。(见晚清海军) 派遣留学生,创办军事学堂 为培养海陆军人才, 1871年,他即会同曾国藩奏请派遣幼童赴美留学,先后共派出4批120人。1876年,选派淮军官弁7人赴德国学习。1877年初,为组建海军,又会同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选派福建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学习船械制造和轮船驾驶。1880年奏设天津水师学堂,以留学回国的学生严复任总教习,聘雇洋员授专业课。1885年设办北洋武备学堂,以淮军统将杨宗濂为首任总办,多聘雇德国军官担任教习,初以轮训淮军弁目为主,后兼招年轻学生入学。1890年后,又在刘公岛创设威海水师学堂,在天津大沽创设水雷学堂,在旅顺创设鱼雷驾驶学堂、管轮学堂和水雷学堂,在威海卫创设水雷学堂、枪炮学堂等。这些学堂,不仅为海陆军造就了一批军事与科学技术人才,而且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参与甲午战争决策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始则幻想依靠英、俄“调停”,未作认真的战守准备。调停失败后,乃遵照清廷“宣战诏书”提出的海守陆攻方略,调派陆军开赴朝鲜平壤,拟驱逐入朝日军,并令北洋舰队游弋黄海北部,扼守渤海门户,策应清军入朝。9月15日,清军在平壤战败。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战中遭受重创。在清军陆海作战相继受挫,日军开始进逼中国本土的情况下,向清廷提出建议,以力保京畿、奉天(今沈阳)为重点,动员全国力量,持之以久,对付日军的“速战求成”。由于当时掌握朝政实权的慈禧太后没有打持久战的决心,加之李鸿章在军事部署上实行消极防御,海军傍岸而行,放弃黄海制海权;并错误判断日军主攻方向,集重兵于京畿、奉天一带,致使辽东和山东半岛防御空虚,给日军以可乘之机。日军先集中兵力于11月攻占大连、旅顺,继于次年2月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月4日,日军发动辽东之战,六天内连陷牛庄(今海城西北)、营口、田庄台(今营口西北)。辽东清军全线溃退,京师震动,清廷乃决心妥协求和。4月17日,受命以全权大臣身份,在日本马关(今下关)与日本政府签订屈辱的《中日马关条约》,使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战后,李鸿章被解除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职务,1899年出任两广总督。次年,八国联军侵华,力主镇压义和团,支持“东南互保”。后又被任命为全权大臣,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11月7日病死。谥文忠。遗著被辑为《李文忠公全书》。

 

    

上一篇:俄国沙皇彼得大帝     

下一篇:庞统:三国时期刘备著名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