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
公元前672~前628,一说前697~前628 春秋中期晋国国君,军事统帅。名重耳。晋献公次子。为公子时,据守蒲城(今山西隰县北)以御秦。因晋国内乱被迫流亡在外19年,先后到过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通晓各国实情。周襄王十七年(前636),在秦国帮助下回国即位。任用狐偃、赵衰、先轸等辅政,谋求霸业。次年,纳狐偃“求诸侯莫如勤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的建议,派兵平定周王室内乱,助周襄王复位。因此获取南阳(今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地区),作为尔后南下中原的前进基地,又获取“尊王攘夷”美名,赢得中原诸侯信任。在晋、秦、楚互争中原霸权,而楚国实力最强的形势下,采取联秦抗楚之策,并支持秦向南发展,得以消除后顾之忧,增强与楚争霸的地位。二十一年,乘楚军攻宋之机,以救宋为名率军南下。运用军事、外交相结合的谋略,迫楚军决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以各个击破战法,大败楚军(见城濮之战)。随即与诸侯会盟于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被周襄王策命为侯伯,成为中原霸主。在位期间,先后三次扩建、改编军队,使原有二军增至三军、五军。
公元前672~前628,一说前697~前628 春秋中期晋国国君,军事统帅。名重耳。晋献公次子。为公子时,据守蒲城(今山西隰县北)以御秦。因晋国内乱被迫流亡在外19年,先后到过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通晓各国实情。周襄王十七年(前636),在秦国帮助下回国即位。任用狐偃、赵衰、先轸等辅政,谋求霸业。次年,纳狐偃“求诸侯莫如勤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的建议,派兵平定周王室内乱,助周襄王复位。因此获取南阳(今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地区),作为尔后南下中原的前进基地,又获取“尊王攘夷”美名,赢得中原诸侯信任。在晋、秦、楚互争中原霸权,而楚国实力最强的形势下,采取联秦抗楚之策,并支持秦向南发展,得以消除后顾之忧,增强与楚争霸的地位。二十一年,乘楚军攻宋之机,以救宋为名率军南下。运用军事、外交相结合的谋略,迫楚军决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以各个击破战法,大败楚军(见城濮之战)。随即与诸侯会盟于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被周襄王策命为侯伯,成为中原霸主。在位期间,先后三次扩建、改编军队,使原有二军增至三军、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