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职业规划问题的几个观点,职业规划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事,还不是一下两下能思考完的,这是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
最近很多人问我职业规划的问题,甚至很多人让我推荐职业规划课程,个人对职业规划的观点如下:
1.对于刚毕业的,还比较迷茫的大学生,有必要听听,但不能盲目相信这种课程是就业的法宝,因为初入职场,有很多现实的东西和你想像的差距太大,职业规划更多的是梳理你前期的工作心态,以免你因为心理落差问题导致频繁跳槽,虽说年轻,但时间也是耽误不起的,初涉职场,还是要有颗谦卑的心态,学会职场的基本技能及生存之道,才有资格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和专业。
就如同小孩子要先学走,再学跑,再学跳,否则就会跌跌撞撞,经常碰伤,甚至连走都不敢迈步了,适得其反!听听职业规划的课程或提前做做相关的功课,是有一定帮助的!不过现在互联网的时代,有的大学生比很多职场人更有想法,那真的是恭喜你了,祝愿有个美好的开始!
2.对于工作了三四年的职场人,这一类人是最受职场欢迎的,就业率也高,这个时候的你,基本已经适应了职场,也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职业习惯,这时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要不断的审视自己,是否是一个达标的职场人,无论从心态,从专业,从言谈举止等多方面去考量,这时你需要有个职场榜样,不断的模仿,不断的修炼,不断的升华。
塑造最完美的自己,这个时间段,你还没有太多家庭的牵绊,有更多的时间去为自己充电,工作的三四年,对自己的职业喜好已基本定型,选定一个专业去深挖它,一定不要算计要付出多少学费,告诉你,只要用心,你花的都会成倍的赚回来,试想一个又年轻,又有职场经验,专业又好的人哪个公司不欢迎呢,所以不用担心这些钱会打水漂。
3.这个时候有人会问了,我工作了三四年了,也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喜好,如何知道自己的喜好呢?其实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甚至有工作十多年的人也问过我这个问题,其实我想说的是,没有什么绝对的职业规划,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风险的,p2p很火,2017年倒闭了无数家,papi 酱很火,瞬间也成过气网红了,房市很火,房产销售一夜暴富的大有人在,但一个限购政策下来也是一夜消失,我们不会一辈子在一个岗位工作,那么我们既然无法把握未来,就把眼前的事做好,政策,市场再变,大行业都不会变得,只是变了一种形式存在而已。
比如会计,从手工账到电子账,从营业税到增值税,每一次变革都很大,但这个行业并不会消失,消失的只有那些基础太差的人。职场中也一定要记住那四个字“与时俱进”,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当下你所能学到的东西,相信你的任何一份工作,都能为你下一份工作做基础,做铺垫,这样脚下的台阶多了,自然就有爬到山顶的那一天!
4.还有一些三十五六岁左右的职场人,这一类人要么功成名就了,要么碌碌无为,要么是职场的中层领导。第一种基本已经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了,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不用多聊。第二种没有过多的追求,容易满足,只要能接受,这也是一种美好生活状态,无需多聊。最难的是第三种,三十五岁,到了职业的瓶颈期,想往上走,不够级别,想过慢生活,可生活中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又不允许。
上班没劲,加薪没戏,跳槽没胆,压力,烦躁就是他们的代名词。明知道是瓶颈期,却没有职业方向,这是最烦躁的事,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方法,此时要深度挖掘自己了,做一件最简单的事,拿出一张纸,写出自己十个优点,十个缺点,写十件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十件最讨厌的事,结合目前的工作再来问问自己适合干什么。
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也是我们职场中经常用到的swot 分析,只不过那是分析别人,这是分析自己而已!换一个角色是不是觉得很难?从我做过的测评的人中,基本没有很痛快写出来,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么多年都在埋头苦干,却忘了梳理自己,当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想要成为什么的时候,自然就有了职业规划。
比如说我,我是做hr 的,从入行,三年时间我做到人力资源总监,应该说晋升速度也是相当的快,不过不好意思,只是私营企业,曾经我超级想进入知名企业,我觉得凭我对专业的研究我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却屡屡碰壁,自信心备受打击,也迷茫消极的很长一段时间,焦躁的不行,后来认真分析了自己,发现更多是输在了学历上了,这是进去大企业的敲门砖,那怎么办呢?
既然学历不达标,我就拿证书去弥补吧,我先后考了人力资源管理师,会计证,法务师等所有和人力资源有联系的一些证件,把学到的知识都带去到人力工作中,大大拓展了我的专业度,进去不了大公司,我就想最需要我的是哪些企业,hr 千篇一律六大模块,我最擅长哪块,我如何把我的专业升华,形成自己的特色。
通过认真思考分析,我的职业优势,我有几年的销售工作经验,有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又学习并考取了和企业经营相关的证件,那我应该比传统hr 更懂专业,比咨询hr 很懂市场,所以我决定做“运营型hr”,成为协助老板一起创造效益的人,而最需要我的地方应该是创业型公司,现在我已经在一家创业公司做了近两年了,在此期间带领团队完成了几个大案子,公司业绩从零到百,到17年底已近千万,作为“运营型hr”,与老板的合作,目前已初见成效,我还需要在这条路上继续践行,将更多的感悟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