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古代就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可想而知老师对于我们的重要,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教师写的文章孩子们的成长就是我的骄傲,大家来参考一下吧。
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在阳新县的山沟里,就有这样一株“幽兰”。她用34年的坚守,诠释了一名教师的担当。
她叫倪秀兰,今年51岁,是阳新县王英镇东山村纸吴教学点的老师。
2月2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采访。
为了孩子,两次留下
从阳新县城往西南方向,驱车一个多小时,才到达东山村倪秀兰家。
在这个偏僻山村里,倪秀兰从一个18岁的大姑娘,变成了一个9岁小男孩的奶奶。回想起过去的34年,她并不后悔。
倪秀兰的老家,在东山村附近的法隆村。在6个子女中排行老四的她,从小就喜欢读书。上世纪80年代,她成为村里唯一一个读到高中毕业的女孩。
1984年,东山村纸吴教学点的第8任老师离开,20多个孩子就“放了鸭子”。在父亲劝说下,倪秀兰来到纸吴湾,成为教学点的第9任老师。
当时的教学点在一个礼堂里面,屋顶漏雨、门窗透风,夏天像火炉,冬天如冰窖。
村里承诺通过集资每年发300元工资,因为学生家里困难,成了白条。“当时待了一年,实在有点心灰意冷。”
有一天上课时,她把离开的想法告诉了学生,孩子们顿时哭成一团,“老师,您走了,什么时候才有老师来呀?”
面对这一幕,倪秀兰哽咽了,说:“孩子们,老师不离开你们!”
1997年,倪秀兰考上了阳新师范学校。两年后,她成了端上“铁饭碗”的公办教师,调到镇上工作的机会摆在面前。“说实话,当时我也动摇过。只是我走了,这些孩子怎么办?”这一次,倪秀兰依然选择留下来。这一留,又是近20年。
34年,既为师又当妈
在教学点,倪秀兰是全科老师,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品德,她都教。34年,送走了多少学生,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少说也有几百个了,现在湾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是我的学生。”
吴剑家是倪秀兰众多学生中的一个,现年37岁的他在武汉创业,事业有成。尽管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倪秀兰对他仍有印象,“那是个调皮活泼的孩子,读书的时候开始不太听话,后来乖多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倪秀兰会心地笑了。
听说记者要采访倪老师的事迹,电话那头的吴剑家十分高兴,“那个时候的倪老师年轻漂亮,对我们很好。学写字的时候,倪老师捏着我们的手,手把手地教。家里人外出干活,倪老师会把我们带到她家里吃饭,就像妈妈一样。”
虽然邻近美丽的仙岛湖风景区,但东山村耕地稀缺,村民基本靠外出打工过活。村里孩子多是留守儿童,平时大人有事外出,倪秀兰就会担起妈妈的角色。
随着时代变迁,如今的纸吴教学点,学生也是一年比一年少。“现在这里有13个孩子,至于退休之后还干不干,我真的没想过。只要能和孩子们待在一起,看着他们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成长,我很欣慰,很幸福。”倪秀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