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论放飞自我的底层心性修炼_人生感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人生感悟

放飞自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每个人都想过要去放飞自我,不过有几个人真正做到了呢?下面这篇名叫论放飞自我的底层心性修炼的文章,大家一起欣赏!

当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摇荡在诗远方和苟且之间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否认,放飞自我的人,是值得被羡慕的。

这天,若干小伙伴在工作室的小茶室里就听着《经典咏流传》的诗歌,聊起了“如何能够做到不要脸”这个话题。

当然,我们所说的“不要脸”不是贬义词。它指的是适度的不要脸,是一种自我以上、放飞未满的状态。主要包括三点好处,由浅入深依次是:

能适时适度的暴露自己的不足,避免为掩饰缺点而错过展示优点的机会;

能自然大方的面对自己喜欢的人,避免因羞涩而使自己显得怯懦、笨拙;

能心安理得的提出自己的合理需要,避免闷骚到憋出内伤或使关系拧巴。

这样看起来,适度的不要脸,还是挺好的。那如何能够做到呢?

侃了半天后,第一句让难以不要脸的小伙伴有触动的话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朋友的。社会心理学也说,优秀的人,偶尔犯点小错,或者有点小缺点,会更受欢迎。

这似乎在经验层面给了大家去放飞的动力。不过,这句话并没有体现先人全部的智慧。

“诗曰‘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汉书》

班固的《汉书》在引用这段话的时候说“诗曰”,就是说这段话来自《诗经》。而《诗经》是一本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的诗歌集,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请注意,是现实主义,和那个远方正好相反。

而这段话(或者应该叫这首诗歌),充分说明了放飞自我的what, why, how。并且,这和现代深度心理学所揭露的深层心理完全一致。

守住社会人际(礼和义)的边界,没有大错,何惧人之言。这就是放飞自我的状态。

苛刻自我,就没有朋友,所以要适当放飞自我。

怎么做到呢?首先,举大德,赦小过,不要求完美于一人;其次,直、柔、度、自得之。所以,圣人教化的放飞之道,就是自得之。自得之,机敏且广博,灵活而有容。

现在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考察一下与放飞自我有关的底层心理问题。

首先,所有婴儿都会以哭声使自己被看到,进而推动照顾者提供奶水、安全、温暖、抚摸等,否则,他就会面对各种需求不满,不舒服,甚至死亡。这里,对一个柔弱的婴儿来说,被看到是一个需要,同时又是其它需要被满足的一个条件。

随着婴儿长大,我们可以观察到:孩子会主动被看到,以推动某人、某事;同时,他也有可能推动某人、某事,只是为了被看到。所以,被看到和推动某人、某事是互为目的和条件的,它们的循环往复是一个非常深层的模式。而这个模式会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活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移情。

然而,伴随成长,这个模式总会有失灵的情况发生。比如,被看到之后,需求得不到满足,还被揍了一顿;或者,做了件好事,并没有获得关注,而做了件错事,反而得到了关注,或者,也没有得到关注。

而一些严重的失灵,或长时间的失灵,就会带来一些底层的冲突。比如,需要被看到又害怕被看到;需要推动某事又害怕被看到;需要被看到又不敢推动某人、某事。这些冲突就会带来我们常见的羞怯,回避,拖延,放不开,闷骚等等无法放飞的状态。而这些状态的另一种总结,就是在人际中无法很好的展现自我,人际边界总是掌握不好。

既然,无法放飞自我是由于受损的底层人际模式,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修复发展,或放弃重建。重新获得心理上和人际中的直、柔、度——这就是我们流行说的个人成长。

所以,本着个人成长自得之的精神,放飞自我的心性修炼可以有以下三步:

来,就着工作室的茶室春光

看何老师的放飞自我三部曲

1.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清·袁枚

找一朵牡丹,和他一起开放。有两个好处,一是,模仿学习;二是,刷新人际体验。

2.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墨梅》元·王冕

这一步,就是刻意练习,并且不顾及太多。直到形成新的模式。是什么花,有什么香,真的只有等开了才知道。

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宋·杨万里

这最后一步,就是等待。等待一个契机。当那一刻来临,你在一次人际互动中,突然就感受到了一种自在,并明确体察到和对方所保持的距离。在接下来的互动中,你觉察到自己和对方突然冒出的感受,就像小荷的尖尖角,而你就是那种有3万只眼睛的自由的蜻蜓。

最后,你可以去放飞自我,感受世界了。这让我想起曾奇峰老师在某次课程时,怂恿学员们上台演讲时说的一段话:

“没有一个人是饱满的活着的。我们一定让我们的某一部分是死的,我们有意的回避他,不让自己觉察。这样子,我们才能好好活下去。但是精神分析不一样,它会让你更加饱满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当然,这也是在人格变得更加强大之后,才能如此裸露的活着。”

    

上一篇:回家我妈在哭,我给了老婆一巴掌     

下一篇:人生是一场洗礼,不知不觉到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