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有美好的欢声笑语,有难以抒发的悲伤情怀,小编整理了一篇西安记忆: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供大家欣赏!
本以为中西部城市干旱少雨,可第三次到古都西安时,却又遇上阴雨的天气,这到真得让我有了些诧异,甚至菲薄起自己掌握的知识来。我是怎么和这座城搭上联系的呢?几年前对它的印象也还停留在教科书和贾平凹先生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哩,说千道万其实这都是因为儿子,儿子上的大学就在南城墙的朱雀门外,入学放假总不免来上两趟,可这次并不是看他,而是为他学业的事情要拜访几位素未谋面的朋友。车子开到省体育场附近一家预订的宾馆内,时间已近下午六点,洗漱罢斜靠在床上,开了一天的车,脖颈说不出的酸痛,饭也懒得吃,闭上眼竟打起盹来。
儿子的大学
一早起来,用百度地图搜了儿子的学校,离住的宾馆只有约三公里的路程,这对偏爱走路的我和妻子来说,算是小菜一碟,只不过我们知道,这个时候儿子还在灵宝集训没有回校,即便去了,也见不到他,可不知怎么心里总有一种欲望想去看看,毕竟儿子回到老校区,我们还没探望过他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呢!
从朱雀大街北行拐到友谊西路一直能走到大学的南门,迎门甬道两旁是经年繁茂的古树,我印象里这树应习惯被人称为法国梧桐,一棵棵枝干粗壮,巨掌一般托着一树葱茏,密密的叶子硕大而厚绿,在甬道上空交织在一起,顺路望去,就像是一条绿色隧道,这不由令人想起台湾作家蔡珠儿说过的话:“有法国梧桐的地方,就适合走路和驻停;春夏有亭亭青伞,足以庇荫思绪,秋冬有沙沙落叶,踩出满地韵律。”可此刻校园里很静,人也稀少,甚至大多建筑都涂着一层旧色,整个氛围显得有些古朴肃穆之感,我想,在这样的路上,或许只有背个小包,捧一本书,边走边默诵着,才会感到作家所说的那种小资情调吧!
站在这些树下,心里暖暖的有种亲近的感觉,我可以想象的到,那斑驳的浓荫里,定会有儿子挺拔身影在上面晃动过,他匆匆脚步在这些灰白的树身旁风一样的走过。左侧是被一些树木岔路隔开的各个学院,穿行其中,明显眼前的假山假石破旧了些,花园前的雕塑破旧了些,掩映在树木里教学楼也破旧了些,看来一切似乎都有了年代,经历了许多沧桑似的,倒也真对得起老校区的名号了。我和妻子不知怎么转的转的,竟到了学校的西门口,这边同样是一路法桐叠搭起的隧道,沿着路直行回返,过训练馆才看见路对侧是学生的宿舍,看过一栋又看过一栋,终于看见那栋带标志的建筑,我们转到楼前,进去的大门关闭着,我和妻子禁不住在楼前拍照,毫无顾忌的寻找角度,摆个姿势,好像因了儿子在里面居住,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属于他的一般。
这样逗留良久,不经意看见楼头有一修包的摊位,随想起挎包上坏掉的拉链,于是走过去,坐在摊前的小凳上,一边和上年纪的修理师傅攀谈询问,一边回望着儿子的宿舍,尽兴感知着校园里的一切信息,心里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骄傲和幸福。
小雁塔•书院门
预约的朋友特别热情,他年龄尽管小我一些,但做事说话非常老成干练,又有才情,晚上给我们接风尽地主之谊时,他的举止和谈吐让我更多了对军人的钦佩和敬重,相谈甚欢,只可惜他约的朋友仍未回城,他说恐怕要让我多待几日了,这对爱玩的我来说,却不是个赖事,却正好有时间领略一下古都的名胜。
翻阅手机天气预报总显示阴雨,但阴沉沉的天空,雨一直没有落下来。其实我和妻子几年来一直有个去攀登华山的想法,可在这样天气和这样的情形下,还是把这样的念头压下去,毕竟古城游玩的地方很多,在附近地方能找些风景溜达一下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于是想起昨日看见的土黄色小雁塔,就坐落在住处很近的荐福寺内,我们依旧从朱雀大街过去,小雁塔是和博物馆连在一起的。早晨园子里锻炼的人很多,从博物馆背面过桥,穿三两道门,便到塔下,这里空间有些狭小,须用力仰视才能看见塔顶。原来这是一座密檐式砖塔,唐代景龙年间所建,为存放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佛教经卷、佛图的。我不禁看的愕然,想不到唐代除玄奘外还有很多出海取经的和尚呢!后查阅这义净可了不得,孤身泛海,历游三十多国,返国时,携带经论四百余部、舍利三百粒,惊动女皇武则天都亲自去洛阳东门迎接呢!
小雁塔初建为十五层,现仅存十三层,饱受千年世事变迁,虽看上去塔顶有明显的风化残缺,但线条轮廓仍不失挺拔秀丽,据说雁塔晨钟为古“关中八景”之一。踟躇在这高塔之下,试着想象一下大唐的荣耀和繁华,想象一下穿过历史的梵音和钟声,想想一下熙熙红尘中的过客和众生,对于年近知天命的我,说不出的一种渺小和怅然,此时再咀嚼清诗人朱集义题“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茫茫”两句,愈发觉得真有味道了!
小雁塔离南门并不远,记得曾有一位有雅兴的朋友说过,如果去西安一定要去书院门看看,我不知道那门里边有什么东西,但这名字听起来倒很有书卷气。在高大沉郁的灰色城南门东侧,街口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牌楼内街道两旁是二三层的仿古楼宇建筑,雕梁画栋自不必说,青石铺就的街巷,粗大繁茂的槐树掩映一个个店铺,木板摊上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画墨迹,各种大大小小的文房四宝及民间工艺品,正午的阳光从枝叶间零星透下来,整条街都飘散着一股文化的韵味和醇香。
这里的游人很少,三三两两这个摊问一下,那个摊停一下,外面的喧嚣嘈杂好像在另外一个世界。门是红漆的,窗是格子的,店老板是闲散的,湖笔端砚,篆章字画,甚至青砖的城墙上都悬挂了泼墨山水,名门大家的碑林,西北之冠的关中书院,而一切都是休闲的,你的眼光可以一边扫过几本发黄的线装书,一把锈迹的铜壶,一排烟熏色的埙,一边听见自己的鞋子轻叩石板的声响,轻松么?惬意么?为什么还有那么一点点寂寞?随手从摊板上拿起一只埙,用几个指头堵住上面的小孔,鼓劲吹几下,没有声响,偶松开一指,“嗡”的一声,闷声哭了一句般的难听,似乎打破整条街的幽静,这油然再使我想起贾平凹先生笔下的西京城,想起《废都》里那个爱听哀乐和埙声的放浪不羁的人物……
“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站在这无人相识的灰色城墙跟下,这样的感觉你是能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