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霍乱与爱情,生命与死亡_人生感悟_格言网

2020-12-28 23:46:52

人生感悟

每个人所生存的年代不一样,所做的事 ,做带来的后果也不经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可能更多在于人的选择是如何。接下来小编将给大家带来一篇文章,请大家欣赏。

爱情类型的书籍从来就不是我阅读的首选,苍天知道我更喜欢的是那种富有深度思考的历史、重在内核设计的科幻、美而不能思议的诗词或者环环相扣的悬疑。霍乱时期的爱情,我给它的定义是一部爱情的百科全书。而我对这本书的喜爱,跟爱情本身,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它关乎的是作者围绕着一个话题深刻全面的思考剖析、循环往复的写作手法和无比精妙的语言表达。

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开头,是一个我很喜欢的故事。一个作为乌尔比诺医生的朋友出场的人物——赫雷里亚诺·德圣阿米尔,为了对抗衰老他用氰化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乌尔比诺医生负责了他的尸检并根据他留下的信件发现了他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的情人,和他的爱情。乌尔比诺医生很惊奇甚至有点生气,这个他每周都要一起下棋的朋友,这个他甚至会陪他一起去看电影的朋友,这个依靠他的帮助才渐渐立足的朋友,他对他持续如此之久而深刻的爱情一无所知。而他的这个朋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甚至都不是一个好的伴侣。“她一直陪伴着他,直到他死前几个小时,一如她半生都怀着仰慕和谦卑的温柔陪伴着他一样…但在这座连国家机密都处于众人掌控之中的昏睡省城,竟然无人知晓。”乌尔比诺医生根据赫雷里亚诺留下的信件上的地址,找到了这个女人,得知了这段爱情。令他吃惊的是,这个女人带着“不卑不亢的悲伤”,她很早就知道赫雷里亚诺对于衰老的痛苦和在六十岁生日时结束自己生命的决定,而她不能如乌尔比诺医生所言,“把这件事通报给大家”,因为她太过爱他。她陪伴着自己的爱人度过了最后的时光,看着他写下遗书,然后他对她说:“请用一支玫瑰纪念我。”

在我高中初读这本书的时候,这个故事给我的震撼是我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可能因为我之前并没有看过全书简介也不知道所谓主角是谁,因而对于作者细讲这个故事完全不觉得拖沓,只是觉得惊艳和震撼。而那句“请用一支玫瑰纪念我”,也是这本金句满地走的书里我最喜欢的几句话之一。

而后来,在我不止一次的读完全本书之后,我意识到这个故事,很像一个楔子。所谓楔子,往往是写在一本书正文之前的一篇小文章。而这篇小文章,却往往以高度概括和浓缩的形式承载着作者写这本书的最终想法和目的,有点类似于论文开头前的Abstract。读懂楔子在讲什么,对于领会作者整本书的精神至关重要。而霍乱时期的爱情开头的这个故事,讲述了一种极端纯粹而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爱情,它无关金钱、地位、相貌、年龄与社会生活习惯,它甚至与生死无关。而我对这个故事的喜爱,并不仅仅在于马尔克斯对于爱情的歌颂,而是在于他能够用如此全面而深刻的视角打破世俗的桎梏和人们对一个事物的一贯设定,并用如此优美的表达方式呈现这个他的想法。尽管,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确有被这个爱情故事本身所打动。

之后全书进入正轨。男主A穷小子弗洛伦蒂诺对女主富家女费尔明娜一见钟情,买通了她的姨妈后开始给她写信,却遭到女主父亲的棒打鸳鸯。女主的父亲遣走了姨妈,又让女主住到表姐家。在那段时间里,男主A和女主只能通过书信交流爱意。而当女主回到家里,并见到男主A的一刹那——她的爱情崩塌了,她发现眼前这个男人毫无吸引力。在拒绝了男主A之后,她染上了霍乱,并且在看病时结识了对她一见钟情的男主B——乌尔比诺医生。然后他们结婚了,一起度过了五十一年,直到乌尔比诺医生去世。男主A在被女主拒绝后,消沉了一段时间,随即开始了打怪升级的历程——赚钱和泡妞。他在那五十一年里,睡过几百个女人,但他的心里只有他的白月光女主。五十一年后,乌尔比诺医生去世,男主A弗洛伦蒂诺马不停蹄地重新向女主示爱。而女主在一刹那的愤怒后惊奇地发现“自己并不讨厌他的示好”,相反感觉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与快乐。最终,两人搭上了轮船,在船长升起的代表霍乱的黄旗下,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说出了那个准备了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的答案:“一生一世。”

在我最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觉得它与一般的爱情小说感觉不太一样,但又说不出差别。后来我渐渐感觉到这本爱情小说有一个隐藏的内核比喻——爱情是霍乱,爱情也是生命。

这种设定并不代表作者本身持这样的看法(书中也有提到如费尔明娜的表姐就曾告诉她没有爱情也能活),只是如很多科幻/魔幻类小说一样,作者为了方便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进行了一个类似的背景设定,当然马尔克斯笔下的这个设定与那种彻底的塑造一个世界框架的设定是有很大区别的,它并不绝对成立在全书的所有地方,但get这个设定可以很好的理解书里的很多内容。

故事的开始是弗洛伦蒂诺爱上了费尔明娜,并且由于爱而不得患上了相思病——其症状与霍乱极其相似。而费尔明娜也曾得过霍乱——在她见到弗洛伦蒂诺爱情幻想崩塌之后,治疗她的则是医生乌尔比诺——她后来的丈夫。爱情即是霍乱的设定,从这里开始贯穿整本书。

而与霍乱如影随形的,则是死亡。我曾经思考过世界上那么多种事物,作者怎么就别出心裁的选择了霍乱来比喻爱情。后来我想,大概一是因为霍乱感染迅速来势汹涌,十分类似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的爱情;二是不仅霍乱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霍乱这种病毒本身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种特性很适合作者进行情节的设定——爱情是霍乱(死亡),爱情也是生命(同样也可由霍乱象征)。

所以在弗洛伦蒂诺长达五十一年的泡妞生涯里,我们能看到他身边不断出现的爱他爱的要死而几乎不求回报的数百个不同类型的女人,与他共享肉体的爱。而之前饱受相思之苦的弗洛伦蒂诺在此似乎格外轻松——因为那不是他的爱情,却是那几百个女人的爱情。作者在这个部分的大量而生动具体的性描写和情节设定,对于不熟悉马尔克斯风格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不适应的地方,但事实上我认为这个部分描写的相当精彩。

五十一年,数百个爱他的女人和始终只有欲望没有爱情的弗洛伦蒂诺。这些故事如果忽略具体细节的差异,就构成了庞大的循环往复,给读者以强烈的阅读冲击。这种手法在高行健获得诺奖的作品《灵山》里也有大量使用,是一种对作者写作能力要求极高同时能起到极强的表达效果的手法。

而如果我们具体去看每个故事的细节和差异,就能看到形色各异的爱情——美丽或丑陋,年轻或衰老,富有或贫穷,羞怯或粗暴,忠贞或放荡……这也是我认为《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部爱情百科全书的重要原因。

作者描述了无数个弗洛伦蒂诺的风流故事,循环往复推向高潮,于是阿美利加出现了——这个为了弗洛伦蒂诺自杀的小姑娘,把作者在支线故事里铺垫了大半本书的思想带到了读者面前——霍乱即是爱情。在这里我要补充一句,首先马尔克斯的作品属于魔幻现实主义类型,他对弗洛伦蒂诺风流韵事的设定是出于艺术表达而不关乎社会道德问题;其次在他的故事中出现较多的十三四岁的幼女——如阿美利加,是有拉美国情考虑的。这就跟阿米尔汗拍的印度电影里总是出现厕所是一样的道理。

爱情是霍乱,但爱情也是生命。费尔明娜年少时因为见到了弗洛伦蒂诺而导致爱情破灭——大家都能看出她这里的爱情不是爱上了弗洛伦蒂诺,只是爱上了自己心里的一个形象,或者说就是爱情本身。而当心里的这个形象与现实中的差异可以被接受的时候,两个人就可以在一起(这一段灵感来源于三体的罗辑)。显然对于年轻时的费尔明娜,弗洛伦蒂诺的差异大到让她失去了爱情,所以她染上了霍乱;随后乌尔比诺医生弥补了这些——他的差异是可以被接受的,于是她健康地跟他结婚并度过了五十一年。

而关于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的爱情和婚姻,历来是有很大争议的,在书中也有矛盾的地方。

“事实上,她喜欢后者的程度不比前者多…事实上,胡维纳尔·乌尔比诺的追求从来不是用爱的语言表达的…向她提供的竟然仅限于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

“真是无法相信,经历了那么多的吵闹与厌烦,这许多年竟还能感到幸福,见鬼,我都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爱情。”

以及赫赫有名的乌尔比诺医生临终时对费尔明娜说的“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爱你”

事实上,相比较弗洛伦蒂诺几十年的等待,乌尔比诺医生与费尔明娜在柴米油盐、丈夫出轨、妻子离家出走中吵吵闹闹度过的一生,才更符合现实中大多数人的故事。你可以说“这不是爱情,顶多是亲情”,也可以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情并非一个化学物质,可以被检测出来,它的判别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它的定义。我认为马尔克斯在这里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而是用中立的态度把一切呈现了出来,供读者自己阅读和思考。

弗洛伦蒂诺对费尔明娜的爱情生生不息,就像病毒霍乱一样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甚至给弗洛伦蒂诺本人也带来了活着的动力和勃勃生机——他曾说“战胜情敌的唯一方式就是活得比他久。”五十一年后,他等来了机会。

历来关于弗洛伦蒂诺和乌尔比诺的男主之争都是众说纷纭的。如果单就书的内容而言,我同意双男主。但如果结合马尔克斯本人,我更倾向于是弗洛伦蒂诺。因为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的爱情故事原型来源于马尔克斯父母的爱情。

马尔克斯的父亲加夫列尔是一个报务员、诗人和小提琴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年迈的马尔克斯上校家里,爱上了上校的女儿路易莎并向她求婚。然而姑娘未能做出任何回答,因为在这时候她的姑妈来了(有没有一丝的眼熟!)但路易莎最终还是偷偷答应了加夫列尔·埃里希奥的求婚。得知女儿私定终身,马尔克斯上校气得不许报务员再登自己的家门。但这对年轻的情侣想尽一切办法保持联系。报务员的胆子越来越大,开始在窗下为爱人演奏小夜曲(弗洛伦蒂诺也曾为费尔明娜演奏)。路易莎的双亲觉得只有遥远的距离才能连根铲除年轻人炽热的恋情,于是举家搬迁(与书中一样)但是,加夫列尔·埃里希奥没有服输。在路易莎沿途经过的城镇的报务员们的配合下,两人通过电报进行密切联系(书中也有此情节)六十年后他们的儿子创作出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么说吧,如果我要以我爸妈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写小说我是肯定不敢拆CP的,会被打的。

而马尔克斯创作这本书的灵感则来源于他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个故事:两位80多岁的老人被人抢劫杀害,而直到他们死亡时,报纸披露出他们秘密相恋40年并且每年秘密约会一次的故事,此前竟无人知晓(是不是十分眼熟)这个故事在书的最后被女主人公费尔明娜看到,她为此悲伤不已。

霍乱时期的爱情,其终极主题非常简单,就是爱情。作者有感于一个极端纯粹的爱情故事,又以自己父母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做框架,书写了一部爱情的百科全书。作者用楔子的故事浓缩了爱情的精华,用主线的故事给了爱情一个定义,用这些支线的故事依靠穷举法补充了他能想象的爱情的所有样子。

如果单从情节上来看,这个故事并不是十分出彩,甚至可以说很普通。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我个人认为最为出彩的在于循环往复的表现手法和精妙绝伦的语言,而这些绝不是一个故事简介能够说清楚的,它只能依靠读者亲身去阅读。在这一点上,这本书与高行健获得诺奖的作品灵山有异曲同工之妙。简单说来就是,以故事简介的方式了解这本书,无异于你让我介绍一个人的生平,我告诉你他某某年被生出来了,某某年又死了,而中间最精彩的部分却全然没有涉及。

除却前面提到过的弗洛伦蒂诺的几十上百个形态各异的风流韵事外,作者在这本书里无数个细节杂糅了他对人性、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深刻思考并用一针见血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比如,“我们最常见的美德之一就是对自己的不幸逆来顺受”“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诚实的生活方式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了才吃饭,困了才睡觉”………

为什么我喜欢霍乱时期的爱情。大概是因为开头我就读到了“请用一支玫瑰纪念我”这样又浪漫又酷的情话,而这种惊喜在阅读中不断发生;大概是因为阅读中渐渐感到的作者用大半本书和几十个精致却不同的故事推进的脉络;大概是因为我从一开始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以霍乱比喻爱情,到在情节中明白对于人类象征着死亡的霍乱与爱情对人类的影响多么相似,到多次读下来终于领会到这个比喻的极端精妙之处——霍乱给人类带来死亡,但霍乱又象征着极强的生命力——像爱情,摧枯拉朽的带给人痛苦,又生生不息的给予人力量;大概是因为我在明白了这一切之后,在临近结尾(没错不是结尾的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看到了那句:“船长看了看费尔明娜 · 达萨,在她睫毛上看到初霜的闪光。然后,他又看了看弗洛伦蒂诺 · 阿里萨,看到的是他那不可战胜的决心和勇敢无畏的爱。这份迟来的顿悟使他吓了一跳,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没有止境的。

我喜欢这个想法,更喜欢一个阅尽人间纷繁百态、写遍极端美好与丑恶的人仍怀着的这样一颗心。

    

上一篇:许岁月留香_人生感悟_格言网     

下一篇:沉浸婺源的美_人生感悟_格言网